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文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正式揭曉,來自美國的詩人Louise Glück獲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關於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發於1901年12月10日,為創始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之際。
根據諾貝爾的個人遺囑,諾貝爾文學獎金授予「最近一年來」「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1900年,瑞典國王奧斯卡二世頒布諾貝爾基金會的新規條,章程中改為「近年來創作的」或「近年來才顯示出其意義的」作品,「文學作品」的概念擴展為「具有文學價值的作品」,即包括歷史和哲學著作。
北京時間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莫言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自諾貝爾文學獎頒布以來,瑞典學院有8次宣布「保留獎項」,分別在1915年、1919年、1925年、1926年、1927年、1936年、1949年和2018年。這其中有6次是推遲至第二年頒獎,推遲的原因都是因為戰爭或沒有合適的候選人。
諾貝爾文學獎近五年得主
截至2019年,共有116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中112次由一人獲得,4次由二人分享。以下為近5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獎者以及他們的成就:
2019年:彼得·漢德克
當地時間2019年10月10日,瑞典學院常任秘書馬茨·馬爾姆(Mats Malm)代表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授獎詞為:「憑藉著具有語言學才能的有影響力的作品,探索了人類體驗的外延和特性。」這位奧地利小說家、劇作家,是當代德語文學最重要作家之一。1966年劇作《罵觀眾》發表後,開始受到關注。
2018年: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2018年,由於性醜聞風波,瑞典文學院表示,將不會在2018年頒發諾貝爾文學獎,保留到2019年一起頒發 。最終,波蘭當代文壇小說界的代表人物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獲此殊榮,授獎詞為:「對於敘事的想像充滿百科全書式的熱情,象徵著一種跨界的生活形式。」
2017年:石黑一雄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是近年來揭曉最早的一年。當地時間2017年10月5日,瑞典學院將獎項頒給了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給出的獲獎理由是「石黑一雄的小說,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發掘了隱藏在我們與世界聯繫的幻覺之下的深淵」。
2016年:鮑勃·迪倫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被認為是史上最具爭議的結果——美國音樂人鮑勃·迪倫(Bob Dylan)成為該獎創立以來首位獲得該殊榮的音樂人,頒獎原因是他「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中開創了新的詩意表達」,因此他是以詩人的身份獲獎。值得一提的是,鮑勃·迪倫在1996年和2006年都曾入圍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2015年:阿列克謝耶維奇
「好的作家不僅要表現現實、創造現實,她還要影響現實。」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斯韋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就是一個可以有力地對現實產生影響的作家,評委會給予的評價是:「她的復調書寫,是對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阿列克謝耶維奇的每一部紀實作品,字字看來皆是血。沒有多麼煽情的文字,始終忠實記錄每一位採訪者的言語,只在作品開頭和結尾抒發自己的想法與感受,通過親歷者的個人經歷挖掘出了被否定、被忘卻的歷史,還原出了最真實的戰爭。
新聞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