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5日電 綜合報導,瑞典文學院於當地時間10月5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文學獎已經頒發給了百餘位優秀作家,褒獎他們「創作出富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2016年的獲獎者是美國民謠藝術家鮑勃•迪倫。
資料圖片:諾貝爾獎獎章。
緣起:引領文學理想
諾貝爾文學獎是由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於1895年11月27日在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他在遺囑中表示,獎金的一部分應頒給「一份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根據其遺囑,瑞典政府於同年建立「諾貝爾基金會」,負責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學獎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的頒獎單位是瑞典文學院。文學獎首位得主是法國詩人普律多姆(Sully Prudhomme)。歷史上,羅曼•羅蘭、蕭伯納、海明威等著名作家均獲得過此獎。
在亞洲,曾經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有中國作家莫言、印度人泰戈爾、日本人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和以色列人阿格農。因兩次世界大戰,1914、 1918、1935、1940、1941、1942和1943年間該獎七次都未能成功頒發。
而據統計,用英語、法語和德語寫作的作家更易獲獎。截至2014年,文學獎111位獲獎者中用英語寫作的人最多,為27人;法語和德語均為13人;西班牙語和瑞典語隨後,前者11人,後者7人;而其餘語言獲獎人數都在10人以下。用中文、日語和希臘語寫作的分別為兩人。
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以「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的獲獎理由,捧回當年的文學獎獎牌。這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百年來首次把該獎項頒給中國籍作家。
資料圖片: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白俄羅斯女作家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
趣事:陰衰陽盛意外多
在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隊伍中,男性作者佔絕大多數,是典型的「陰衰陽盛」。1909年,瑞典作家塞爾瑪•拉格洛夫成為該獎項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獲獎者。至今,僅有14位女性獲獎。
年齡方面,歷任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平均年齡為65歲。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是英國小說家、詩人魯德亞德•吉卜林,在190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那時他還差幾個月才滿42歲。最年長的獲獎者則是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她2007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當年她已88歲高齡。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前首相邱吉爾1953年獲得諾貝爾獎,儘管很多人都以為他獲得的是諾貝爾和平獎,但實際上他獲得的是文學獎。1953年,邱吉爾「由於他在描述歷史與傳記方面的造詣,同時由於他那捍衛崇高的人的價值的光輝演說」獲得當年諾貝爾文學獎。
此外,諾貝爾獎原則上不能頒給已去世的人,不過文學獎中卻曾出現過一次例外: 1931年,該獎追授給了去世的瑞典作家埃裡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這名瑞典詩人生前曾是頒獎方瑞典學院的成員,多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在去世當年終獲該獎。
資料圖片:諾貝爾獎頒獎典禮。
錯過: 他們曾有望問鼎
然而,百年諾獎也無法避免出現遺珠,世界各地都有不少著名作家多年無緣諾貝爾獎。比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他的作品《挪威的森林》風靡全球。多年來,村上在諾貝爾文學獎各大賠率榜上都無一例外地處於前列位置,卻一再失之交臂,令其本人也不免心生困擾。就在今年英國博彩網站「立博」Ladbrokes的榜單上,村上春樹再次上榜,排名第二。
而在上世紀末,米蘭•昆德拉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等作品為世人所熟知,在許多國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熱」。儘管如此,他至今也未被授予諾獎。如今名滿世界的米蘭•昆德拉已經年過八旬,不知道他的生命中還能不能「承受」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光環。
此外,作為美國當代文學界最負盛名的作家菲利普•羅斯被譽為「文學活神話」。自1960年,他憑藉處女作《再見吧,哥倫布》 摘得「美國國家圖書獎」而一鳴驚人後,在文壇叱吒了半個世紀,幾乎拿遍所有的美國文學大獎,也連續多年成為諾獎呼聲最高的作家之一。
而在莫言斬獲諾貝爾獎文學獎之後,華語作家短期內再獲諾獎的機率大大降低。但詩人北島卻是個例外,他曾先後斬獲多個國際獎項。其作品已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出版,代表作《回答》中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已經成為中國新詩名句。
除了這些仍活躍在賠率榜上的當代作家外,在諾獎的百年曆程中還錯失了許多文學大師,如託爾斯泰、易卜生、哈代、契訶夫、卡夫卡、高爾基、左拉、喬伊斯等名家都與該獎無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