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將成為我國文學的新代表,網友:魯迅呢

2020-12-05 騰訊網

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很多文化界的人士表示了歡迎和恭喜,首先作為另一個當代大牌作家的餘華,幾乎也是第一時間發簡訊恭賀了莫言。暮年的陳忠實老先生也頗為讚嘆,他認為莫言是傑出的作家,獲獎是名至實歸。畢飛宇、蘇童、臺灣作家龍應臺等等都送來賀電。

當然這要歸功於莫言的文學成就和低調的為人處世,文學也是眾學術門類之一,業精於勤荒於嬉,莫言幾十年如一日的創作生涯可謂起起落落都曾嘗遍,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充滿著人生坎坷的描寫,既是為蒼生代言,也是書寫自我。所以在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臺上,莫言顫顫巍巍地講出了隱在心中的故事。

他的母親如何的不被重視,含辛茹苦仍成為苦命人,被舊社會的人欺凌見怪不怪,同時也講了人生起落和種種命運的寓言。真故事打動萬千佛。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們對他做出了如此評價,也是他的頒獎詞;莫言是一個詩人,他撕破程式化的宣傳畫,從云云大眾中走出來。

默默無聞,勤能補拙的耕耘者莫言很快就成為中外文壇的佼佼者。在世界文學的舞臺上,莫言成了代表中國的文學者,於國內,更是無數的人認為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舉彌補了中國文學在世界範圍的漏洞。讀者在恭賀的同時,也將莫言搬到了中國文壇的頂尖位置。成為我國文學的新代表,當然網友們也發出了疑問;莫言是中國文學的代表,那麼魯迅先生呢?

其實很多人認為魯迅先生不過是一個擅長寫雜文的作家而已,小說很少涉及,特別是長篇小說,一篇都沒有寫過,真真說不過去。就連當代文壇最為活躍的作家王朔都說,魯迅沒有寫過長篇小說,連文學家都算不得。再介於魯迅的文風苦澀、陳舊、血淋淋,魯迅一度被當代教育所拋棄-「去魯迅化」就順勢產生。

所以魯迅也慢慢從新文學的橋頭堡地位退化下來,成為當代人不甚提及的老輩作家。再加之一部分高贊張愛玲的學者,魯迅曾經的文壇魁首之位也常常遭到質疑和否定。當代文壇男女代表賈平凹、王安憶也是深受張愛玲的影響,這二人無意中自然忽略了魯迅。現代權威文學評論家夏志清一直在頂張愛玲上去,對魯迅更是置之不理。

在這種亂象叢生的文壇之上,幾乎沒有既定的標準,說魯迅就是現當代中國文壇的扛把子。不像國外,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文學,當屬託爾斯泰、在夏目漱石年度,日本人都讀《我是貓》、現代土耳其文學王國,中東人超級崇拜帕慕克、歐洲文學他們依然熱衷博爾赫斯和馬爾克斯。

回首我國,這種公認第一的現象很難發生,沒有人成為最具代表的作家,魯迅在世時,郭沫若、胡適、梁實秋、林語堂乃至胞弟周作人都對魯迅極力反駁抑或是詆毀。這樣一來似乎是張愛玲或者沈從文能代替魯迅,然而文壇一對愛人錢鍾書、楊絳卻對張嗤之以鼻。面對老實巴交的沈,當代大師範曾便毀之不迭。

中國文學背景

沒有真正的代表,就沒有統一的標準,也就沒有真正的文學,故而德國漢學家顧彬認為「當代中國無文學」。文學發展到今天這個結果,自然不是一朝一夕所致。有學者認為文學及其背後的文化多數與國家命脈,實力發達有一定關係。面對1840年以來的混亂,文學的發展也在崎嶇和夾縫中進行,難怪近現代中國文學在世界上總是找不到北。

當一個代表全世界文學最高榮譽的獎項-諾貝爾文學獎誕生以來,世人對文學的判斷幾乎都壓在了它的身上。如果一個國家的文人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那不僅是個人的光榮,更是國家的集體榮譽,在國際競爭關係中,這些就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見證。

彼時,鄰國日本常常譏笑,泱泱大國竟連一個諾貝爾文學獎都拿不下。反看對方,日本在二十世紀就已經有了兩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除了印度泰戈爾,整個亞洲都要看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更不用提歐洲和美國,那地方的獲獎者更是鱗次櫛比。亞洲版圖地大物博,無數人都在翹首以盼,果真,時間來到新千年,中國作家終於迎來了第一枚諾獎。

莫言獲得諾獎

2012年,中國本土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出乎意料,就連莫言本人也不敢相信。早在2008年,西班牙《國家報》採訪莫言時問他,中國作家何時也能榮獲一個諾貝爾文學獎?莫言思考再三,神情端莊,似乎在腦中急速地搜羅可能的獲獎者。其實那時期莫言在我國的文學地位已經很高,和賈平凹一道被認為最早走向國際的中國作家。

然而,想了一會,莫言依然搖頭嘆道;大約還需一百年吧。一百年,誰知道一個世紀後會發生什麼。看來我們的作家幾乎是永遠不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了,這自然是莫言的保守估計,當然也是出於文學的實際。現代作家群體中,在莫言眼中尚無可以比肩西方的文人。故而莫言低調地甚至搪塞地回復了記者。

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正是出於無意獲取,保持積極昂揚的奮鬥姿勢,奇蹟出現。就像我國的經濟發展,悶頭大幹掙大錢。我們的文學在2012年這個時間拐點遇到了所謂的奇蹟。這是上帝垂憐,也是自我的努力。不僅契合著我國整體國力走向世界,也照應了中華文化持續向外輸出的強大脈搏。

莫言文學特點

莫言獲獎,除了文學的盛世,在中華文學的實力方面,也再一次驚醒了世界。從上古《詩經》、《楚辭》到《紅樓夢》以及新文學到當代先鋒文學。中國文學也再一次備受關注,起碼來說當代文學得到了發展的契機。當然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以作家莫言為首的中國作家群體,是他們的傷害文學感化和先鋒文學衝擊致使中國文學在襁褓中化繭成蝶,加之莫言獨有的魔幻現實意識領銜著中國文學的新風尚。

莫言被推舉為中國文學的新代表,新時代自然要有新的文化象徵。然而作為同時活動在二十世紀的文壇之上,除了莫言,還有一大幫文學工作者。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等都曾經為中國文學做出過巨大貢獻,都曾站立過屬於他們的文化巔峰,他們才是中國文壇的代表。而另外作為領銜者、開闢者魯迅,更有資格成為中國文壇的代表。而莫言又算什麼?

今天看來,魯迅的文學影響依然沒有過時,我們今天讀的文章都是大約一百年前先生的手跡幻化而成,如今文壇據說有大半的作家都在模仿和受魯迅的影響。作為活動在二十世紀前半頁的魯迅,與活動在二十世紀後半頁的莫言儘管不是同齡人,但思想影響和面臨的社會問題也是有接洽的地方。一個在封建末期,一個在新時代初期。

魯、莫彼此過渡

從各自作品看,關於「吃人」的尖刻問題時,魯迅《阿Q正傳》被認為是寫出了劊子手,而莫言《檀香刑》則被認為是寫活了劊子手。是先後承接的關係,也可以用牛頓的那句話形容;今天所取代的成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得來的。而魯迅並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可是莫言卻一舉拿下了它。

因而有人認為莫言才具備充當中國文壇新代表的能力,魯迅陰森森如入古道,被當代學者及教師認為是落後的,不符合當代價值觀的。所以魯迅不能代表現代文學,莫言才能代表。其實這個命題本身就是偽命題,沒有誰可以代表,又沒有誰不可以代表,那都是讀者心中的認識。為何這麼說?

筆者認為,中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嚴肅文學),無非都是一門進入人心的主觀學科。西方用莎士比亞的話說叫做;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中國人直接叫做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魯迅先生是我國官方認可的文學泰鬥,他的作品和精神能給國人帶來生機,他的居安思危的哲學思想更是腐朽和敗落人心的吹哨人,是人類社會的永久警醒者。

而莫言則是當代書寫社會問題的主流作家。用中國前人乃至西方藝術特色融合貫通,加之個人獨到的天馬行空思想,為現代人譜寫了洋洋灑灑,秀色可餐、波濤洶湧又泥沙俱下的文學「聖餐」。莫言所在的年代正好是文學普遍走下坡路的時候,在西方依然如此,人們無法再現文藝復興之後的經典和高峰,只能在稀疏的文學交感中捧出不甚完美甚至差強人意之作。

莫言成功

莫言的成功除了上述「瘸子裡面挑將軍」的碰巧,也會有一些主觀因素。美國漢學家葛浩文尤其喜愛莫言作品,他在翻譯過程中十分上心,甚至不惜更改原著,從而獲得了西方人更多的青睞,使得莫言走向國際更為順利。

總之,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我國文學及文化事業做出了卓越和巨大的貢獻,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文化現象。2012年在莫言走進大眾心中時,很多腐朽的文化體制,包括老舊的文化組織開始為其讓路。當年趙本山退出,莫言走進去。他不僅成為優秀可傳承的文化符合,還成為文學高產者都盡力攀登的成功對象。

莫言成為文壇代表,魯迅更是老一輩文學的泰山,代表在泰山上活躍。

本文結束。最後,因材料有限,審核有礙,全篇言語粗鄙,難言細謹,有意的讀者可以發散想像,在下方評論區展開真知灼見,暢所欲言。

相關焦點

  • 繼莫言後,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出現,卻一點都不出名
    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充滿歧義的文學獎項,國外人趨之若鶩,而我們自己也很想榮獲,但卻表現出嗤之以鼻的態度。這事從莫言獲獎最能看得出來,莫言獲得諾獎後,國人先是大喜過望,然後迅速陷入種種苛責。莫言本人也跟著大眾讀者經歷了一把過山車。
  • 繼莫言後,最有希望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出現,卻並不出名
    2012年莫言獲獎前,美國漢學家葛浩文就預言,中國莫言早晚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且莫言還被媒體譽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東方遺珠,可見莫言獲獎是能力使然,諾獎的世界公平性也再一次得到了印證。不過繼莫言獲獎八年來,我們中國作家就再也沒有人能獲得所以這樣看來,我們當代的文學水平似乎有限,不是諾獎只具有狹義的政治性,如果真是這樣,西方完全可以年年給我們頒獎,依此來擾亂秩序。
  • 莫言之前獲得過世界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中國作家們
    諾貝爾文學獎獎章 諾貝爾文學獎可以說是世界文學領域的最高獎項了,我們都知道莫言在2012年獲得了世界諾貝爾文學獎,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莫言之前,在中國有很多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作家,有的人可能知道一兩個,但是知道的也不全面,今天我特意整理出來和大家一起欣賞這些作家。
  •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不單是靠《蛙》,也不是《紅高粱》,而是這些
    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大事,特別是諾貝爾文學獎,它既不是我們近代以來起步晚的數理化,也不是當代快速發展的高科技。因為這些我們都與西方發達國家有一定的距離,但文學,我們不比他們差,唯一被誤解的當屬我們民族獨立的文化,因為與西方價值有著不同,加之翻譯變味,我國的文學很難打動文藝復興之後的西方文學。但是這種鐵律,還是被持之以恆的中國創作者打破。
  •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揭曉,作家殘雪成熱門,被譽接近魯迅的人
    幾天後諾貝爾文學獎就要揭曉了,具體說是三天後,據諾貝爾文學獎官網證實,瑞典文學院方面將於瑞典時間2019年10月10日下午1點揭曉今年的兩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也即所謂的諾貝爾文學獎「雙黃蛋」。當然之所以破天荒的同時頒發兩個諾貝爾文學獎,這要「得益」於去年的文學院性醜聞事件。
  • 繼魯迅後最被日本文壇高度關注的中國作家非莫言、餘華,而是他
    1993年賈平凹因《廢都》獲得法國費米娜文學獎、1998年餘華靠《活著》拿下義大利格林扎娜卡佛文學獎、2012年莫言集十一部長篇力作贏得諾貝爾文學獎、2014年閻連科憑一部《四書》走進捷克卡夫卡文學獎殿堂。
  •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後,這3個作家給出了不同的評價,你更認可誰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拐點,不僅代表著中國文學事業的豐收,也代表作家莫言的文學事業迎來高峰。在讀者歡呼之時,一些同行作家也紛紛給予了肯定,不過也有作家並沒有實心實意地表示祝賀,反而說了一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話。
  • 魯迅真的拒絕了諾貝爾文學獎嗎,可能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諾貝爾文學獎,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當然也是等級最高,最有含金量的一個文學獎項。諾貝爾文學獎,已經設立百餘年,但自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到目前也為止,我們還有沒有迎來第二個獲獎的作家,實在是讓人感到遺憾。但是,在莫言獲獎之初,就有獎人稱,魯迅也可以獲得諾貝爾文學,只不過魯迅當時拒絕了。
  • 「非好即壞」,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大家對其看法如此極端
    非好即壞,褒貶不一,越來越能「定位」莫言和當代文學了。 自從2012年我國作家獲得諾獎之後,先是全民狂歡,然而面對莫言時,卻夾雜著質疑,很快就成了大眾質疑,各種聲音此起彼伏,這個過程筆者記得清清楚楚。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我所有小說加起來,不如魯迅一個中篇小說
    這句話出自魯迅先生《故鄉》,相信不少80、90後,對當時語文課本裡「月光下的閏土和猹」,對魯迅先生的文筆一定印象深刻。但對於00後來說,魯迅先生的文章,他們讀過、理解過的儼然減少了。這並不怪學生和老師,而是在源頭上——教材編撰時,教育工作者有意地「去魯迅化」。
  • 茅盾文學獎與諾貝爾文學獎,哪一個含金量比較高?看莫言就明白了
    茅盾文學獎與諾貝爾文學獎,哪一個含金量比較高?看莫言就明白了長期以來,我國本土作家都是有諾貝爾文學獎情節的。據說,原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躍然曾表示有中國籍作家「賄賂」他,目的只有一個就要諾貝爾文學獎,獎金都可以不要。
  • 莫言拿下諾貝爾文學獎後,為何沒成為公眾偶像,卻反被很多人罵?
    誰都想憑藉自己的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中國文壇上打破零記錄的人。這一方面源自於為國爭光,畢竟中國有數千年的文明,也有光輝燦爛的文學史,當代文人有義務也有責任為中國的文學上添一個國際的獎項。 另一方,每個作家也都渴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人認同、被更多的人閱讀,若能獲得一項國際大獎,無疑就是最好的廣告。
  • 中國有哪些作家可能獲諾貝爾文學獎?魯迅無緣諾獎的理由令人振奮
    說到文壇,就不得不提提享譽世界、被廣大文學家津津樂道的「諾貝爾文學獎」了。諾貝爾文學獎自1901年設立以來,除了因戰亂中斷外,每一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一次隆重授獎儀式,在5位提名者中評選出1名摘得桂冠,成為諾獎的得主。這種享譽世界的獎項雖然跟我們無緣,但是卻跟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息息相關。
  • 文學盛宴|諾貝爾文學獎歷年獲獎名單1901-1922,回顧莫言
    德國《群鼠》欲以表揚他在戲劇藝術領域中豐碩、多樣的出色成就1913年 泰戈爾 R.Tagore印度《吉檀枷利.飢餓石頭》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這詩出之於高超的技巧,並由於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業已成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
  •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為什麼在中國很多人質疑他?
    美國迄今有諾貝爾獲獎者幾百人,我們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人,其中一個就是我們中國的作家莫言。 在任何一個國家,像莫言這種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都被當作國家的瑰寶,人民的榮耀。但在我國,對於莫言的質疑卻從間斷過。為什麼一個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偉大作家在我國卻不是那麼受歡迎呢?原因也很簡單。
  • 莫言奪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成中國第一人
    北京時間10月11日晚上7點,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大陸本土作家。至此,自8月國外博彩公司公布賠率以來,種種對於諾貝爾文學獎猜測的爭鳴也終於偃旗息鼓。
  • 莫言:曾獲中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為何語文課本從不選錄他的作品
    莫言是當代文學作家,他的作品被列入尋根文學的範疇,以描述家鄉的歷史與人物間的愛恨情仇為主。鄉土氣息濃厚甚至看不出有什麼高級之感,為什麼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呢?諾貝爾文學獎的地位可是非同一般,像魯迅,林語堂,老舍這樣的而文學大家都只是獲得提名,但是這個來自山東高密,寫過40多本鄉土小說的莫言卻摘得金冠。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評語是:通過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這句評語非常的全面,但是卻是相當的理性客觀。
  •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書法淺析,莫言書法作品欣賞
    莫言,作家,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個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和書法能關聯起來嗎?還真能,莫言不但舉辦過個人書法展覽,莫言的書法《沁園春·雪》還曾拍賣到一幅近百萬的價格。那麼莫言書法水平如何,莫言書法價格到底怎麼樣呢?我給大家冷靜分析分析。
  • 讀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筆下的世界,才懂得體諒人性的複雜!
    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前,莫言最被大眾熟知的作品是《紅高粱》。 這部被張藝謀、鞏俐搬上大屏幕的作品,創造了很多個奇蹟。 拍攝《紅高粱》期間,鞏俐,莫言,姜文,張藝謀聚在莫言母親家吃飯,在院子裡留下了這張珍貴合影,誰也沒想到,多年後,他們在文藝圈創造出近乎天方夜譚般的成就。 娛樂圈的三個人去柏林拿獎,去坎城拿獎,去威尼斯拿獎。莫言,則作為首位中國籍作家,去瑞典,拿到了諾貝爾文學獎。
  • 諾貝爾文學獎終身評委馬悅然去世,生前評價批評者不懂莫言
    馬悅然對漢語學習有著很高的天分,他跟隨漢學家高本漢學習兩年中文後,便能夠閱讀《左傳》《莊子》《詩經》。在很長時間內,馬悅然是諾貝爾文學獎評委中唯一一位懂得並且精通中文的評委。馬悅然1924年6月6日-2019年10月17日馬悅然與中國的緣分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