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獲諾貝爾獎卻被楊振寧調侃出身問題,他機智回答,給國人長臉

2020-08-02 世界史號外郎

諾貝爾獎我們都知道,是用於獎賞在物理、化學、醫學、文學、經濟、和平等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全球著名獎項,是多少科學工作者、文學創作家等其他包含領域的人夢寐以求的最終成就。每年都有來自全球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參與評選,堪稱臥虎藏龍,競爭激烈,而在這其中,中國歷史上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大才也是屈指可數,前有物理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後有文學家莫言,屠呦呦。農民出身的文學作家莫言就曾與楊振寧會面,那麼當兩個不同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遇見時,兩人又會有什麼樣令人期待的反應呢?

每個人的出身都無法自己選擇

兩人的會見並不算意外,一檔文化節目曾經就邀請過這兩位各自領域的大神前來分享自己當時的得獎心得。按說,兩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大神應該算英雄相惜,互有感觸,可是,楊振寧卻首先對莫言提出了一個令人有點尷尬的問題。他直言不諱地問到:&34;

莫言獲諾貝爾獎卻被楊振寧調侃出身問題,他機智回答,給國人長臉

事實證明,學會說話也是一門技術,莫言的一番話不僅完美的說出了自己的真正想法,同時也不失風度,令觀眾滿堂喝彩。

楊振寧雖然這個略顯尖銳的問題完全沒錯,但他們兩人的出身確實是天差地別,楊振寧的父親不僅是有過留學經歷的知名教授,而且母親也是書香門第的大戶人家,楊振寧可以說在那個年代,光靠出身就秒殺一大片人。之後,即使是在戰亂條件下,依舊有不錯的學習環境和教育資源,成年之後,更是考入了當時的西南聯大,畢業也是直接前往美國留學,並一路暢通無阻,走在世界物理學研究的最前端。

莫言獲諾貝爾獎卻被楊振寧調侃出身問題,他機智回答,給國人長臉

反觀莫言,從小中國生,中國長,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兒子,不僅沒有像楊振寧那般的生活條件,就連溫飽都成為自己每天憂慮擔心的煩惱,但莫言就此沉淪了嗎?沒有,相反,他為自己是個中國人驕傲,並沒有因為暫時物質的缺乏而停止學習和思考。也正是這樣才成就了之後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莫言從來都沒有看輕自己的農民身份,相反還覺得自豪,農民的身份讓他從小就懂得了生活的真諦,小小年紀的他出門打拼,看盡人間百態,生活給了他理性思考的靈感,生活成就了他,激勵了他,也最終帶他走向成功。

一個普通人的真摯感悟

莫言最初接觸寫作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生活,他沒有良好的家境和雄厚的經濟基礎,自然只能靠寫作來維持生活。但與大部分同時期靠寫作餬口的作家相比,莫言多了一份心,他是真的用心在寫,從處女作《春夜雨霏霏》的首次成功,到之後諾獎的認可,莫言遠遠走過了比楊振寧更為艱辛的路。

莫言獲諾貝爾獎卻被楊振寧調侃出身問題,他機智回答,給國人長臉

諾貝爾獎是對莫言筆下作品的認可,而莫言對楊振寧問題的回答,則顯示了他過人的口才和臨危不懼的氣度,他不僅在場舉手投足之間完美展現了他的幽默風度,更是不慌不亂,侃侃道來:&34;

莫言這樣的大體的回答深刻的表現了他得天獨厚的人文教育素養,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個人人格魅力的莫言。莫言的回答真的是值得稱讚,這是中國第一次在歷史上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個全世界的殊榮,對他而言,這不僅是對他自己努力的一種褒獎,更是開啟了國家文化領域復興的先河,是值得全國人民共同喜悅的大事。

愛國,才能獲得尊重

諾貝爾獎其實不單是對個人能力的一種肯定,它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文化、經濟領域發展的重要輔助指標。近年來,莫言、屠呦呦都獲得了諾貝爾獎的直接認可,這無疑向世界展現了一個在不斷發展和創新中的中國形象。諾貝爾不僅代表了對獲獎者自身的認可,更是一件值得國人驕傲的大事。

莫言獲諾貝爾獎卻被楊振寧調侃出身問題,他機智回答,給國人長臉

當兩位領域大家共處一室,讓我們見識到兩種生長環境造就的人才,也讓我們明白,寒門依舊能取得成功,中國人也算真正的站起來了。楊振寧的貢獻放眼整個物理學界堪稱頂尖,但莫言也在文學領域做出了足以載入史冊的貢獻與成就,兩人出身不同,但並不妨礙各自在擅長的領域證明並貢獻著自己的價值。

莫言獲諾貝爾獎卻被楊振寧調侃出身問題,他機智回答,給國人長臉

成功之人不問出身來歷,只要你活得有價值,對社會、國家、世界做出了屬於自己的一份貢獻,都應該被人尊重。出身只是成功的一個小小基礎,而絕非最後成功的必然條件。莫言很清楚這個道理,路是自己走的,不是別人鋪的。莫言不卑不亢的回答著實令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感到發自內心的驕傲。

相關焦點

  • 莫言領諾獎後,卻被楊振寧調侃出身問題,莫言:以中國農民自豪
    有些人認為自己出身高貴,以此來質疑他人的卑微出身,這真的有意義嗎?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諾貝爾獎是實力者的競技場,當初是瑞典化學家諾貝爾設立的,他在遺囑中寫道:將我的財產變作基金,用基金的利息獎勵為人類做出大貢獻的人。諾貝爾獎被認為是目前最具權威性的專業獎項。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要說這世上哪個獎項名氣最大,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諾貝爾獎。眾所周知,獲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時至今日,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只有少部分,這部分人中包括了屠呦呦、楊振寧和莫言等。楊振寧和莫言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一回,楊振寧和莫言共同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這本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莫言的話讓卻人叫好。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楊振寧問: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
    楊振寧和莫言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有一回,楊振寧和莫言共同參加了一檔節目,在節目中,楊振寧問莫言:你我出身不同,得諾獎有何感受?這本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而莫言的話讓卻人叫好。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在節目上,楊振寧問莫言,我們倆的出身不同,我是大學教授的兒子,你是農民的兒子,站在諾獎的頒獎臺上你有什麼樣的感受?發問後,楊振寧談了談自身獲得諾貝爾獎的感受,隨即把話頭引向了莫言。雖說楊振寧問的問題十分尖銳,但也不能說是故意刁難莫言。
  • 2位諾獎獲得者同臺,楊振寧提出一問題,莫言的回答讓人拍案叫絕
    2013年,楊振寧、莫言以及國學大師範曾一同相聚北大,來了一場科學與文學的對話,楊振寧作為最年長的人,率先發言,當然也就避不可免的談到諾貝爾獎,他說道:「講起這個諾貝爾獎,我要問莫言一個問題,你跟我走了不同的道路,我們的出身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 2個諾獎獲得者同臺:楊振寧問莫言,後者回答後引來激烈掌聲
    當然作為「主人公」莫言已經習慣了大家對這個獎的態度。只不過莫言的情商如他的文學創作能力一樣,多數時候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比如他在和前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同臺時,就表現出了很高的情商,當然,情商高可以讓一個人顯得格外有魅力,即便曾經充滿爭議,也不影響其光輝。2013年《開講了》邀請到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莫言,以及國學大師範曾。
  • 莫言贊楊振寧是天才:假如有來生我要學物理
    京華時報記者 王儉 攝/視頻   昨日,一場「科學與文學的對話」在北京大學舉行,楊振寧、莫言兩位不同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相聚北大,與年輕人聊「科學與文學」「天才」「中國夢」等話題。在談到天才話題時,莫言稱研究物理學的楊振寧才稱得上天才,而文學的評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他笑言:「假如有來生,我要去學物理,研究天文學。」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每年能獲這個獎的人,也是千挑萬選出來,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在自己的崗位上無私奉獻,才能取得如此高的成績。諾貝爾獎是瑞典傑出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命名的獎項,他一生發明專利就達到355項,在上世紀90年代,他發明了很多獎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炸藥」。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每年能獲這個獎的人,也是千挑萬選出來,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在自己的崗位上無私奉獻,才能取得如此高的成績。、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作為數學家的楊武之經常言傳身教,給楊振寧講授一些知識。也提到過諾貝爾獎,在當時,中國還沒有人獲得該殊榮,未免是一件遺憾。但是楊振寧卻和父親表示,自己以後一定要拿諾貝爾獎,原本以為是童年無忌的一句話,沒想到楊振寧真的兌現了。
  • 屠呦呦之後,國人還有誰有望摘得諾貝爾獎?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中國籍作家首次獲此殊榮。在莫言之前,中國有著強烈的諾貝爾獎情結,一直苦苦盼著自己能夠拿一個諾貝爾獎,尤其是希望能夠拿到科學方面的諾貝爾獎。能不能獲諾貝爾獎文學獎具有比較大的偶然性,在莫言獲得諾貝爾獎之前並沒有多少人看好他能夠獲獎。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和莫言獲獎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在屠呦呦獲得「美國的諾貝爾獎」拉斯克獎之前,並沒有多少人看好她,在國內她也和一些同行關係搞得比較遭,連院士都評不上。當屠呦呦獲得了2011年的拉斯克獎後,有一些人才意識到屠呦呦有可能拿到諾貝爾獎。
  • 莫言和屠呦呦獲諾貝爾獎時,為何很多人還沒有聽說過他們的名字?
    莫言和屠呦呦,這是國內培養出來的兩位諾貝爾獎得主。莫言得的是諾貝爾文學獎,屠呦呦得的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獲獎的消息傳來時,有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聽到他們的名字。在莫言獲獎之前,他就已經是國內的文壇巨匠。這是他的作品能夠走出國門被諾貝爾獎認可的一個重要原因。屠呦呦獲諾貝爾獎之前,曾獲得過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獎,這也是國際同行對其成就的一項肯定。
  • 真情·妙悟·文章——楊振寧、莫言、範曾對話科學與文學
    我想問莫言先生,這七個字描述文學的形成過程是不是也恰當?」 範曾:有發現,而非發明。談到風格,科學家的風格體現在什麼地方? 楊振寧:科學家肯定是有風格的,尤其是大科學家,會有非常清楚的風格。因為在科學家成長過程中,需要提煉、漸漸發展出思路。等到變成大科學家,別人看來,風格就會很清楚。我曾經對於這個問題做過一個討論。
  •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
    諾獎獲得者莫言、屠呦呦,誰對中國影響大?莫言的說法,值得借鑑諾貝爾獎恐怕是世界上最令人關注的一個獎項,它包含有文學、物理、醫學、經濟、化學等5個獎項。目前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有楊振寧、屠呦呦、莫言,分別斬獲諾貝爾物理學、醫學、文學等3大獎項。
  • 楊振寧是「偉大科學家」嗎?國人為何如此詬病他?
    問題主要出在1964年,楊振寧加入美籍,成為美國公民。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拿著國家獎學金(庚子賠款獎學金),學有所成之後就了加入美國國籍,從此以後給美國做貢獻。這一點,從民族情感上來說,國人是接受不了的,難免給他戴上個「漢奸」、」叛國賊」之類之類的帽子。從個人道德層面,也難逃忘恩負義之嫌。
  • 中國有多少人獲得過諾貝爾獎提名?他竟然獲得諾貝爾獎跨界提名!
    2.楊振寧:1922年出生於安徽,他和李政道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64年加入美國國籍。3.丁肇中:1936年出生於美國,祖籍山東日照,在臺灣讀完中學和大學,197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5.朱棣文:1948年出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9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6.崔琦:1939年出生於河南,美籍華人,1998年獲諾貝爾獎物理學獎。7.高行健:1940年出生於江西,1962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1997年取得法國國籍。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並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華人作家。8.錢永健:1952年生於美國,錢學森的侄子,美籍華人,20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 兩人一起拒絕回國發展,李政道更早入美籍,為何國人只罵楊振寧?
    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人一起拒絕回國,而且都加入了美國國籍,李政道還更早地加入了美國國籍,那為什麼國人只「罵」楊振寧?楊振寧是否真的該被「罵」?
  •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這其中不乏有一些文人大師,如陳丹青,他一向說話非常犀利,很多問題在他那裡都能得到批判和解決,因此,他在文學批評上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關於獲獎後的莫言,他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看過莫言的書,但知道他獲得諾獎和作品無關。這位文人為什麼偏偏就與莫言過不去,難道僅僅只是文人相輕?
  • 楊振寧空降《我是未來》 張首晟講解天使粒子
    原標題:楊振寧空降《我是未來》 張首晟講解天使粒子    原創科技秀《我是未來》臨近尾聲,此前擬邀科學嘉賓中,網友呼聲極高的世界著名物理學家、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楊振寧,本周終於將隆重亮相。
  • 楊振寧翁帆做客東大 遺憾吳健雄未獲諾貝爾獎 圖
    他給大家舉了物理發展史上一位傑出科學家Maxwell的例子。「很多年後,他自己也想不到,自己的成就始於一封求知的信。」楊振寧說,當年Maxwell剛拿到學士學位,便給物理界一位前輩willoam Thomson寫了封信,表示想對物理有更多的了解,希望能得到指點。在前輩的推薦下,他看了大物理學家Faraday的著作,結果驚奇地發現,這本書沒有任何公式。
  • 楊振寧依然有機會再次獲得諾貝爾獎
    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最早的正式討論時在1982年楊振寧的60周歲生日時,楊振寧的導師、美國的氫彈之父泰勒就提議楊振寧應該憑他的那篇將規範不變性推廣到同位旋及不可對易變量的論文再次獲得諾貝爾獎。到了1987年7月楊振寧與《明報月刊》記者歐陽斌對話時曾說過:「過去一段時間,我已曾因對規範場論的貢獻而不止一次獲提名,將來因此而獲獎(諾貝爾獎)是可能的。」
  • 98歲楊振寧獲諾貝爾獎63年,讓人羨慕的不止事業,還有愛情
    、屠呦呦,或是莫言。特別是楊振寧先生,更是最早獲得諾獎的華人之一,他的獲獎也讓他蜚聲海內,成為優秀華人的代表人物。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先生是著名的數學教授,曾在清華大學任教,更是數學系的主任,所以他的學生也經常到家裡請教學業或是學術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