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一起拒絕回國發展,李政道更早入美籍,為何國人只罵楊振寧?

2020-12-06 騰訊網

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人一起拒絕回國,而且都加入了美國國籍,李政道還更早地加入了美國國籍,那為什麼國人只「罵」楊振寧?楊振寧是否真的該被「罵」?

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多元化的時代,有人罵楊振寧,無非是從新中國成立時為什麼沒有回國、身為中國人為什麼要加入美國國籍諸如此類的問題進行切入,更有甚者從他娶了一位年輕妻子這點去噴他。

網絡信息魚龍混雜,我們在接受各種信息和觀點的時候,必須先學會辨別是非,不能因為一些表面言論,對楊振寧先生這樣一位愛國的、偉大的、世界頂級的物理學家造成誤解。

共同拒絕回國

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國家備受西方列強的打壓和封鎖,中國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非常緊急,迫切地需要科學技術人才。

這個時候,錢學森、鄧稼先等人先後回到國內,運用自身學識,在應用科學的領域,研究飛彈、研究原子彈,極大推動了國家的發展。

那麼為何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人拒絕回國?他們選擇留在美國,難道是想把所有學術成就都貢獻於美國嗎?不。楊李二人選擇拒絕回到中國而留在美國,絕不是因為想把學術理論研究貢獻給美國,絕不是因為想給美國做貢獻、而不給中國做貢獻。

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人沒有回國,是迫於當時嚴峻的國際形勢。那些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人,都因重重阻撓,很難輕易地回到中國。為讓錢學森、鄧稼先等人回國,中國政府想了很多辦法。由於錢學森、鄧稼先等人的科研領域是關於應用科學的,回國之後可以為新中國幫上大忙,彌補中國在應用科學方面的空缺。

而楊振寧和李政道的研究領域是與理論物理相關的,新中國剛剛成立時的實驗條件極其落後,楊振寧和李政道回國不但發揮不了他們的優勢,還會影響他們的學術理論研究,與其這樣,他們兩人還不如選擇繼續留在美國,繼續致力於他們研究的理論物理領域。

楊振寧和李政道的理論研究是要經常出國交流和訪學的,但當時持中華民國護照出國會受阻,所以二人後來才加入了美國國籍。李政道加入美國國籍的時間是1962年,楊振寧加入美國國籍的時間是1964年。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們兩人獲諾貝爾獎時所持的都是中國國籍。

光芒過於耀眼

宇稱不守恆理論只是楊振寧一生眾多科學成就中排名很靠後的一項,卻是李政道一生的科學巔峰。一個是起點,一個是高峰。

大家都知道,諾貝爾獎是物理學界至高無上的獎項,楊振寧是因為宇稱不守恆而獲得了諾貝爾獎,而楊振寧後來研究得出的楊-米爾斯理論的成就,遠超過了宇稱不守恆。

2000年《自然》評選了人類過去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全人類總共只有二十人上榜,楊振寧入選了這個榜單,而且是這個榜單裡唯一一位在世的物理學家。

現在關於楊振寧先生的新聞中,大部分都是娛樂八卦版,除去這些關於一位科學家的花邊新聞,對他科學方面的話題討論也最終很容易演變成空洞而沒營養的爭罵。

樹大招風風撼樹,人為名高名傷人。楊振寧的光芒太過耀眼,以至於所謂的陰影更加黑暗。因為他的特殊的人生經歷,尤其是圍繞他的國籍和婚姻等問題,有很多人喜歡站在聖賢的角度去苛責別人,對這位科學界的領軍人物進行批判和抹黑、攻擊。不是陰影太黑暗,而是光芒太耀眼。

在大學裡有的人不僅能做到學習成績優異,還在各類社團活動中表現活躍,沒少參與人際關係的交往。楊振寧就是這樣開朗外向的人,性格也比較直率,他還會公開涉及一些具有爭議性的話題。與楊振寧不同,李政道為人較低調。

在李政道的長子李中清的眼中,他的父親是一個低調、謙遜的人。李政道出錢發起了CUSPEA基金會,從1979-1989年差不多培養了1000個留學生。他的兒子李中清一開始都不知道,而是後來在去幫他投遞郵件的時候,才知道父親做了此事。

面對廣州日報的採訪,李中清回答:「儘管他(父親李政道)在學術界有名氣,29歲就成了哥倫比亞大學200年來最年輕的教授,但他從不在家裡說。」

楊振寧真的不愛國?

1945年,楊振寧在西南聯大得到庚子賠款獎學金,持「中華民國護照」赴美留學。1957年,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他在幾十年後做演講時,主持人提到關於獲得諾貝爾獎的事,他立刻舉手加了一句話,說:「那時我持的是中國護照!」

楊振寧是中美關係鬆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當時有很多的海外華人對中國的了解不足,大部分持有私心。楊振寧是一心一意為祖國好、為數不多的沒有私心的華人科學家,他到處為中國說好話,憑藉著自己的聲望募集到的資金,都投入到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

2003年底,楊振寧回中國定居後,放棄美國國籍,加入了中國國籍。他自始至終是愛國的,他一直認為自己身體裡流淌著的是中華民族的血脈,循環著的是中華文化的血液。

其實國人罵楊振寧,更多的是源於對他的誤解和一些子虛烏有的傳聞,每個人都應該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個道理,而不應因為表面誤解就去謾罵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有多少人的一生能有機會和偉人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現在的我們,能和楊振寧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就是十分幸運的一代。楊振寧先生作為世界上還在世的頂級物理學家,希望他不受外界紛擾,安享晚年。

相關焦點

  • 獲諾獎後共同拒絕回國,李政道更早入美籍,為何只有楊振寧被罵?
    獲諾獎後,兩人共同拒絕回國,事後的連環反應更是激烈,楊振寧被國人謾罵,李政道卻低調的仿佛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之中…… 基於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即使是再偉大的科學家都免不了被國人謾罵,李政道和楊振寧自然是躲不了,然而李政道比楊振寧更早入美籍,卻為何只有楊振寧被罵?
  • 兩人獲諾獎都拒絕回國,李政道更早加入美籍,為何只有楊振寧被罵
    兩人獲獎後共同拒絕回國,李政道更早入美籍,為何只有楊振寧被罵引言:楊振寧和李政道都是偉大物理學家,兩人因共同完成宇稱不守恆的研究工作並發表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這篇文章,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 獲諾貝爾獎共同拒絕回國,李政道更早入美籍,為何只有楊振寧被罵
    引言:楊振寧和李政道都是偉大物理學家,兩人因共同完成宇稱不守恆的研究工作並發表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這篇文章,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後來,在1957年,兩人又同時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成為了榮辱與共的朋友。後來兩人都選擇拒絕回國,加入了美籍。
  • 國人只看到了楊振寧娶翁帆,看不到他的貢獻,雙標心理太病態
    楊振寧是20世紀最了不起的人,物理學界泰鬥。他35歲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和李政道一起成為華人中的首次獲獎者,他在學術界的成就後人難望其項背,他被列為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60多年以來,有7個諾獎得主,是因為研究楊振寧的理論而得獎;還有6個最高數學獎得主,也是因為研究楊振寧的方程而得獎。
  • 楊振寧是「偉大科學家」嗎?國人為何如此詬病他?
    一、國籍問題了解楊振寧的國籍問題,關鍵看四個時間節點:1922年10月1日,楊振寧出生於安徽合肥;1945年,楊振寧得到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就讀於芝加哥大學;楊振寧1964年加入美籍,成為美國公民;2017年,楊振寧95歲高齡時,放棄自己的美國國籍,重新擁有了中國國籍。
  • 楊振寧、李政道才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就這寥寥無幾的幾位,大多數國人也難述其詳,不過對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位科學家倒是比較熟悉。在多數人的心目中,兩人是以「美籍華人」的身份獲獎的,其實1957年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時的國籍是中國。
  • 為何大家只提楊振寧,不提李政道?
    一個國家的進步離不開科學家的默默付出,也許是因為大多數科學家只關注他們的工作,所以許多科學家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卻沒有人知道。在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獎中,楊振寧與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宇稱不守恆定律,當時他們都還很年輕,被視為是一對實力極強、前景光明的物理學家組合。
  • 血統加法律,楊振寧、李政道才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就這寥寥無幾的幾位,大多數國人也難述其詳,不過對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位科學家倒是比較熟悉。在多數人的心目中,兩人是以「美籍華人」的身份獲獎的,其實1957年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時的國籍是中國。1956年10月,李政道、楊振寧在美國《物理評論》上發表了他們合作提出的宇稱不守恆理論假設。1957年1月,美國有三組科學家幾乎同時通過實驗結果證實了這一理論假設。
  • 同是諾貝爾獎項獲得者,為何楊振寧的名氣,遠大於李政道?
    楊振寧可謂是華人之光,因為他是歷史上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物理學家的中國人,而在這之前,中國人一直被排除在主流科學家領域之外。只因為西方人固有的思想,認為華人貧窮落後愚笨等等,但楊振寧的出現,讓西方人開始接納中國人,也開始相信華人也可以為人類文明發展史做出一份貢獻。
  • 同是諾貝爾獎項獲得者,為何楊振寧的名氣,遠大於李政道?
    值得一提的是,獲得諾貝爾獎項的有2位年輕人,分別是楊振寧和李政道,但如今人們再提及他們二人時,似乎說道更多的是楊振寧,而不是李政道,有人知道是為什麼嗎?兩人曾經合作13年時間,關係想必是極好的,但在兩人一同獲得諾貝爾獎項之後,就開始分道揚鑣了,二人之間的關係也漸漸冷淡了。坊間流傳的小道消息時李政道不同意楊振寧發表論文時將自己的名字署名在前,他的在後。
  • 楊振寧與李政道,本是親密的合作夥伴,為何卻永久絕交?
    那麼二人為何會絕交呢?其實,論起二人絕交的原因,雖一直沒有確切的證據,但大體是逃不過名利二字。楊振寧的物理之路楊振寧從小出生在一個充滿書香氣的家庭,他的父親曾經在美國留學,回國後先後在廈門大學、清華大學任教,可以說楊振寧基因裡就帶著學霸屬性。
  • 與愛因斯坦比肩,被國人誤解,回國被罵!曾在美申明中國主權問題
    這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便是與愛因斯坦比肩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然而96歲物理學家楊振寧,被國人誤解,被罵&34;,背後的辛酸誰人知曉?楊振寧在1922年10月1號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4歲開始認字。1933年,小學畢業,讀的學校是聖公會崇德中學,曾經因為考試偷看而被處罰。
  •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40年
    而江才健也在作者後記指出,他曾去信給李政道希望能採訪他,李政道沒有回信,而過去香港電視臺製作楊振寧電視專輯時,李政道也拒絕了接受訪問。  天才遇見天才惺惺相惜  一九四六年楊振寧、李政道初次見面時,楊振寧已經是芝加哥大學名聲鵲起的一位天才研究生,一九四六到四九年楊、李關係非常密切,楊振寧在中國早已念完碩士,在芝加哥大學自然成為只念過二年大學李政道的兄長,李不管是選課,或者碰到不懂的問題,都會去請教楊振寧。  兩人合作起於一九四九年,共同合寫第一篇論文,合作作者還有一位學者布魯斯。
  • 同樣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什麼人們只說楊振寧,卻從不提李政道?
    楊振寧和李政道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獎,為什麼大家只記得楊振寧?其實要說大家都不記得李政道,那絕對是誤解了,因為楊振寧和李政道當年獲得諾貝爾獎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這有如下幾個原因!有人總結了原因,是因為楊振寧署名要在李政道之前,這惹火了李政道,看起來似乎楊振寧不講道理,但更可能是李政道的高級黑,因為李政道也不會是這樣小肚雞腸的人,而且也站不住腳,因為楊李在13年研究中,總共合作了37篇論文,除去有其他合作者的論文後剩下兩人合著23篇論文,李政道排名在前的22篇,楊振寧排名在前的只有一篇!
  • 楊振寧獲諾貝爾後入美籍,現卻被指責回來養老,那是你的無知
    1957年,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64年,加入美籍,成為美國公民。,是美籍知名學者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回到美國後,楊振寧在美國好幾個城市舉行演講,許多美國人,因為受他的影響,開始對中國持友好態度,並願意同中國親近;一些美籍華人學者,紛紛回國探訪,為祖國的科技教育事業獻計獻策。
  • 1957年總理與美談判成功,科學家有望回國,為啥楊振寧不回去
    ,為何不回國作貢獻?完成學業後的楊振寧正打算回國,卻遇到了五年前教過的學生杜致禮。兩人相遇後進行了短暫的交流,之後楊振寧開始猛烈地追求這位年輕的姑娘,兩人很快陷入愛河,回國做研究的計劃暫且擱淺。之後,楊振寧加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研究工作,在普林斯頓,他遇到了與他相隨半生的小夥伴。
  • 楊振寧與李政道決裂原因,與他嘲笑的《易經》一樣,都是中國文化
    甚至在2004年時,楊振寧教授還公開批評過《易經》,認為這是糟粕,影響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也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審美,甚至影響了我國的語言發展。稱如果中華兒女能多把心思用在辯證理論上,而不是唯物思想中,中國的發展一定是日新月異的。這表明楊辰寧教授是從骨子裡看不起中國的很多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
  • 加入美籍、相差54歲的婚姻,楊振寧真的做錯了嗎?
    而這也是他被國人指責的一點,但是這個選擇對於楊振寧來說也是迫不得已,如果想繼續生活下去必須要做出這樣的選擇,所以只能說是時代的原因了。1957年,在艱苦的環境下,楊振寧和李政道提出宇宙不守恆定論,靠著這個發現,他們一舉拿下當年的諾貝爾獎,此時的楊振寧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 楊振寧與李政道失和之謎
    1922年,楊振寧生於安徽,四年後李政道生於上海。1942年楊振寧從西南聯大畢業,兩年後李政道轉到西南聯大。1945年研究生已經畢業的楊振寧憑庚子賠款獎學金前往芝加哥攻讀博士,師從愛德華泰勒,第二年,李政道也前往芝加哥大學,師從費米。兩人都受到北大吳大猷教授的指點和引薦,因而有了交集。
  • 科學界的最出名公案,楊振寧和李政道為何分道揚鑣,誰更厲害一些
    眾所周知,楊振寧先生和李政道先生之間發生的事情,可以說是科學界最出名的公案了。在1957年,兩人因為宇稱不守恆理論,從而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堪稱是科學界的雙子星。這個宇稱不守恆理論非常厲害,因為大家都知道,諾獎頒獎有一個準則,那就是先讓子彈飛二十年,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很多得了諾獎的科學家,他們所獲獎的成就幾乎都是二十年前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