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著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水平的諾貝爾獎誕生已一百多年了,獎勵在各個領域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900多個,而獲獎的中國科學家或華人科學家卻屈指可數。就這寥寥無幾的幾位,大多數國人也難述其詳,不過對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位科學家倒是比較熟悉。在多數人的心目中,兩人是以「美籍華人」的身份獲獎的,其實1957年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時的國籍是中國。
1956年10月,李政道、楊振寧在美國《物理評論》上發表了他們合作提出的宇稱不守恆理論假設。1957年1月,美國有三組科學家幾乎同時通過實驗結果證實了這一理論假設。這表明物理學的基本概念被實驗推翻,一項學術進展立刻成為轟動的大新聞,楊振寧、李政道、吳健雄三位華人科學家成為明星。
消息傳到國內,也引起了我國高層領導的重視。2月23日《人民日報》頭版中心顯著位置刊登標題為「原子核物理學中的一個重大發現,我留美兩科學家證明宇稱守恆定律不是普遍的定律」的消息。文章稱:
我國留美物理學家李政道和楊振寧發現了原子核物理學中的一個重大問題。這個新發現引起我國科學界極大的重視和反應。中國科學院特於昨日在北京舉行了學術報告會……
3 月1 日,《人民日報》又刊登了題為「李政道、楊振寧在原子核物理學中的重大發現,引起美國科學界很大震動」的報導。
作為中國最有權威的官方報紙,《人民日報》把李政道和楊振寧都稱為「我國留美科學家」,內部資料《參考消息》報導的標題還說李、楊二人是「蔣幫極力拉攏」的對象。臺灣方面則稱他們「我三科學家」「飲譽全球的中國物理學家」。由此可見,各方對他們的身份都沒有異議,都認為他們是中國的科學家。
1957年10月31日,瑞典的皇家科學院宣布,將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李政道和楊振寧二人。此時距離李楊兩人發表論文僅13個月的時間,在諾獎頒獎史上,速度之快,是史無前例的。
11月1日,《人民日報》在第五版刊登了兩人獲獎的消息,全文200字左右,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平鋪直敘的報導和本應歡呼的事件形成了落差。箇中原因我不太好表述,感興趣的可查下《科學文化評論》發表的《李政道楊振寧遭遇冷處理——六十多年前中國人第一次獲諾獎》一文,而且此文楊老和何祚庥先生都作了回應。
其實楊振寧是在1964年加入美國籍,李政道是1962年加入美國籍,所以說在此之前他們都是中國人。在諾貝爾獎的官網上,他們的護照國籍標明是「China」,他們當時持有的是「中華民國」護照,和「兩彈一星」功勳鄧稼先一樣,都是拿「民國」護照的公派留學生。只是鄧稼先1950年就回國了,他們兩位繼續留在美國。但遵照一個中國的原則,從法律上講,他們都是中國公民。所以說從血統加法律上,楊振寧和李政道獲獎是中國人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