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愛穿旗袍的吳健雄

2020-07-26 擊鐘陳鼎


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愛穿旗袍的吳健雄

有這樣一個中國女人,愛穿旗袍,嫵媚嫋娜,卻有造原子彈的本領。

可因為是女性,是中國人,同時被「曼哈頓計劃」和「諾貝爾獎」選擇性遺忘,她的名字,叫吳健雄。

1957 年,全中國沸騰了:地地道道的中國公民楊振寧、李政道獲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雖然他們後來入了美國籍。

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愛穿旗袍的吳健雄

楊、李兩人提出的理論要拿獎,必須有實驗的檢驗,不然只是一種構想。

而做這個實驗的,就是鮮有人知的女科學家吳健雄。

她是楊、李二人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

能把理科學好的女生本來不多,能把理科中的物理學好的,更是少之又少。

而吳健雄能在男性統治的物理學領域卓有成就,可見其出類拔萃。

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愛穿旗袍的吳健雄


1912年,吳健雄出生在江蘇太倉的一個書香世家。家裡按照「英雄豪傑」的霸氣排名,給她取名為「健雄」。父親吳仲裔是當地有名的教育家,他為女兒起一個男性化的名字,希望她巾幗不讓鬚眉,胸懷男兒志向。

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愛穿旗袍的吳健雄

吳家合照

吳家一家就像他們的名字一樣,充滿了豪俠氣概,尤其是吳健雄的父親吳仲裔。

吳仲裔有兩件事情,對女兒吳健雄影響至深:第一件——剿匪。

太倉是個民風彪悍的地方,吳健雄的童年時代,常有土匪出沒,擾亂民生。吳仲裔曾參加過上海商團,學過軍事理論,練過武功,還參加過反對時局的鬥爭。

面對土匪的囂張跋扈,吳仲裔組織了一支武裝力量,上山剿匪直搗巢穴,親自處決土匪首領。土匪禍患,被他一舉剷平。

吳仲裔常常在吳健雄面前朗誦的詩句就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他自己就是一個讓人仰慕的英雄豪傑。

父親的磅礴大氣對吳健雄的品格培養影響很深。

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愛穿旗袍的吳健雄

第二件——創建女子學校。

那是一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

但吳仲裔接受過西方思想的薰陶,堅持認為不讀書是沒出路的。他把一座破廟改造成女子學校,但學校開學後沒人來。吳仲裔就帶著女兒吳健雄和母親、嬸嬸,全家女眷出動,勸說村民送女孩兒來讀書。

漸漸地,學校裡有了朗朗的讀書聲。而幼小的吳健雄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也愛上了讀書。

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愛穿旗袍的吳健雄


對吳健雄一生影響最大的,有兩個人。

一是在童年時期為她啟蒙的父親,一位是少女時期為她打開新世界大門的胡適先生。

吳健雄,雖然名字霸氣威武,其實本人是一位頗具民國範兒的優雅女子。

甚至有人說,民國最美的女性,不是林徽因,而是吳健雄。

吳健雄一直酷愛讀書,她最喜歡讀的雜誌是《新青年》。最喜歡的文章是《新青年》上胡適寫的漂亮文章。胡適是她心中的偶像。

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愛穿旗袍的吳健雄

1928年5月,胡適到蘇州女校做了一次題為《摩登的婦女》的演講,恰好當時吳健雄負責做演講記錄。

吳健雄第一次聽到留過洋、代表著新思想的胡適的演講,頓時「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她暗下決心,以後要做出一番大事業。

吳健雄曾專門去上海中國公學聽課,因為胡適在那裡當校長。

胡適原本不認識這個小姑娘。有一次考試,他發現這個坐在前排的小姑娘,原本三個小時的考試,她兩個小時就做完交卷了,而且答卷非常完美。

胡適興奮地把卷子送到教務處,而恰好楊鴻烈和馬君武兩位名師也在。

他們說,自己班上有一個女生幾乎次次考試都拿一百分。

於是,三人對了一下名字,這個女生的名字都是吳健雄。

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愛穿旗袍的吳健雄

吳健雄的聰慧靈氣,引起胡適的注意,後來她成了胡適最為得意的學生。胡適非常欣賞吳健雄,雖然吳健雄攻讀的是理工科,但她熟記清朝歷史,讓胡適大為讚嘆。

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愛穿旗袍的吳健雄


1929年,吳健雄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蘇州女校,並保送到國立中央大學(當時江南最高學府,南京大學前身)的數學系。

一年後轉到物理系攻讀,師從居裡夫人的學生近代物理學家施士元。

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愛穿旗袍的吳健雄

1990年吳健雄與恩師施士元合影

1934年,吳健雄從中央大學畢業,先後到浙江大學及中央研究院工作了兩年。

1936年,吳健雄在叔叔的資助下,與林語堂等同乘「胡佛總統號」遊輪遠渡美國攻讀物理學博士學。到美國後,機緣巧合,她認識了中國留學生袁家騮。袁家騮是名門之後,袁世凱的孫子,袁克定之子。

袁家騮帶她參觀了柏克萊大學的物理系,徹底改變了吳健雄的人生規劃,她決定留在美國,留在柏克萊大學完成自己的物理夢想,就這樣,她和袁家騮成為了朝夕相處的同學。

在美國時,吳健雄旗袍著身,優雅端莊,風姿綽約,十分惹眼,有很多留學生追求。

但吳健雄認定了袁家騮,兩個人由同學到戀人,也是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1942年,吳健雄在30歲生日的前一天,和袁家騮在洛杉磯結婚。

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愛穿旗袍的吳健雄

當時同在美國求學的錢學森見證了這段美好姻緣,還為他們的婚禮拍了一部小電影。

1942年,美國原子彈計劃正式開始,因總部設立在曼哈頓地區,命名為「曼哈頓工程區域計劃」。

當時,吳健雄因為沒有美國國籍,沒被邀請參加「曼哈頓計劃」。

她在這段時間曾先後到史密斯學院和普林斯頓大學擔任講師。

但「曼哈頓計劃」開展到一半,便遇到了讓這些世界級的科學家一籌莫展的難題。

難題就是核爆炸引燃容易,但核爆炸之後理論應該產生的鏈式反應,卻突然中斷了——因為大多數的中子都消失了。

中子消失了原子核裂變鏈鎖反應就會停止,可到底是什麼原因會讓中子離奇失蹤呢?

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愛穿旗袍的吳健雄

這一現象讓奧本海默和費米等一行科學家十分費解,奧本海默突然想起吳健雄曾經做過關於鈾原子核分裂的產物的實驗研究。

他作為「曼哈頓計劃」的總負責人立馬找到了吳健雄,把這個難題交給他心目中最權威的核物理學女王。

1944年起,吳健雄以沒有美國國籍的中國女科學家的身份,加入到曼哈頓計劃中。

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愛穿旗袍的吳健雄

她負責的工作是最關鍵、最機密的難題部分。

後來,她開發出了一種用於隔離在核裂變中產生的放射性同位素氙-135的裝置。

把消失的中子找了回來,使這顆原子彈能夠順利爆炸。

後記

但美國對於這一部分的歷史,很多時候是選擇避而不提的。

因為在國籍歧視、女性歧視的美國科學界——吳健雄有這般建樹,確實是讓一些人不想面對的。

直到1992年,哥倫比亞大學授予吳健雄美國理工界最高榮譽的普賓獎金時,這個秘密才得以公之於眾,吳健雄擁有了「第一顆原子彈的助產士」的稱號。

但吳健雄最突出的貢獻並不是在製造原子彈上面,而是用實驗驗證了楊振寧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稱不守恆」的假設。

使這兩位中國科學家獲得了華人的第一個諾貝爾獎。

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愛穿旗袍的吳健雄

曼哈頓計劃改變了人類歷史,參與這項計劃的同盟國科學家都被載入史冊,而其中來自中國唯一的女性物理學家吳健雄,幾乎是無名的幕後英雄。

相關焦點

  • 吳健雄:這個穿旗袍造原子彈的女人,世界欠她個諾貝爾獎
    在伯克萊的草地上,你天天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景象:吳健雄穿著開邊叉、素色旗袍,緩緩走過,走進實驗大樓和教學樓。做實驗,她也穿旗袍;上課,她還是穿著旗袍。想像一下一個穿著旗袍的中國美人,用一口流利的英語講述最艱深的物理知識,一定傾倒美國的大學生們。
  • 吳健雄這個穿旗袍造原子彈的女人 把兩位科學家推上諾貝爾獎獎臺
    而吳健雄親眼目睹恩師去世感覺:「悲痛萬分,泣不成聲」。胡適去了,但吳健雄勇敢追求自己的事業成為了像老師一樣的人。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吳健雄總是校園中最特別的那一位。因為她堅持只穿旗袍。做實驗,她也穿旗袍;上課,她還是穿著旗袍。曾經,宋美齡穿著一身旗袍,徵服了美國政界;同樣,吳健雄也用一身旗袍,徵服了美國科學界。1941年末,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加了二次大戰,與納粹德國宣戰。一些美國科學家提議,要先於納粹德國製造出原子彈。
  • 「原子彈之母」吳健雄:吃飯,只吃中國餐;衣服,只穿旗袍
    有這樣一個驚豔了時光的中國女子身在美國卻一直堅持穿旗袍,吃中餐,在學術科研上更是打敗了眾多自視甚高的男性,她參與了世界第一顆原子彈的研究,將世界原子彈技術提前近十年。 她,就是吳健雄。
  • 世界的驕傲吳健雄:袁世凱孫媳婦、楊振寧科學成就背後的物理女王
    (愛穿旗袍的吳健雄)吳健雄為了證明楊、李理論的正確性,幾乎整天鑽在實驗室裡。奧本海默還特地為楊振寧、李政道、吳健雄舉行了一次晚宴,表示祝賀。奧本海默在簡短的講話中表示,於宇稱不守恆有三個人功勞最大,除了楊、李之外就是吳健雄,他特別強調不可忽略吳健雄的貢獻。然而1957年瑞典皇家科學院的諾貝爾委員會,並沒有把諾貝爾獎頒給吳健雄,只給了楊振寧和李政道,這讓許多大科學家都公開表示他們的失望和不滿。雖然楊振寧和李政道曾多次為吳健雄向瑞典皇家科學院推薦,但最終沒能如願,成為最大的遺憾。
  • 楊振寧、李政道才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代表著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水平的諾貝爾獎誕生已一百多年了,獎勵在各個領域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900多個,而獲獎的中國科學家或華人科學家卻屈指可數。就這寥寥無幾的幾位,大多數國人也難述其詳,不過對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位科學家倒是比較熟悉。
  • 「原子彈之母」吳健雄,被譽為「世界物理女王」的華裔女科學家
    2020年2月16日,這天是吳健雄女士去世23周年紀念日,她是一個令世界矚目的女人,被人們稱為「世界物理女王」。1957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分別是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位教授,但引起了科學家們的廣泛質疑和不滿,因為他們覺得這並不公平,這個諾貝爾獎應該再添上一個人的名字——吳健雄。
  • 留學37年,穿旗袍搞原子彈,獎拿到手軟,晚年回憶:沒空去談戀愛
    她這一去留學,就是37年,大多人去了國外後就會開始「忘本」,不是吃西餐就是行西方禮儀,多多少少都會少了那麼一絲中國風味,可吳健雄完全沒有,她去美國留學的時候一直堅持著自己的中國風格——只吃中國餐,只穿旗袍。
  • 吳健雄、貝爾真的是因為性別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嗎?
    諾貝爾獎是當今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獎,尤其是其中的科學獎項,能夠獲得諾貝爾獎是很多科學家一生至高無上的榮耀。也許正是因為諾貝爾獎的光芒太過耀眼,一些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科學家讓人倍感遺憾;還有一些人會因某某某沒有獲得諾貝爾獎而對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有所抱怨,認為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搞歧視。諾貝爾獎能夠成為影響力最大的獎主要就是因為評選過程公平、公正。雖然有個別獎項的評選結果並不能讓一些人滿意,但整體上是還是堅持公正的原則,至少在科學獎項上不存在所謂的歧視。
  • 血統加法律,楊振寧、李政道才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代表著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水平的諾貝爾獎誕生已一百多年了,獎勵在各個領域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900多個,而獲獎的中國科學家或華人科學家卻屈指可數。就這寥寥無幾的幾位,大多數國人也難述其詳,不過對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位科學家倒是比較熟悉。
  • 傳奇女性吳健雄:如果沒有她,李、楊能否獲得1957年的諾貝爾獎?
    1957年,當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獎委員會決定,將該年度物理諾貝爾獎授於二位中國科學家李政道、楊振寧時,整個世界的華人沸騰了。從大陸到臺灣,以香港到澳門,從海內到海外,只要是華裔血統的人無不歡欣鼓舞,沒有人不為李、楊二人獲得諾貝爾獎而自豪的。因為,這個對華人來說——太重要了。
  • 中國第一女科學家,幫華人獲諾貝爾獎,李政道為她不惜得罪美國人
    她在科學領域的成就舉世矚目,曾經幫助過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但是由於她女性的身份,在美國一直不受待見,為此李政道不惜得罪了美國的專家。身為校長的父親,極其重視對吳健雄的教育,因此吳健雄從小成績就極為優異,後來她考入了國立中央大學,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大學數學系。1936年的時候,吳健雄更是以優異的成績,成功考入到了美國的伯克利大學。1944年的時候,吳健雄投身到美國&34;當中,並且幫助美國研製出了原子彈。不過,這些或許都不是吳健雄最突出的貢獻,她最大的貢獻就是曾經幫助過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
  • 她敢穿旗袍做實驗,被稱為"原子彈之母",讓原子彈提前十年問世
    的確,居裡夫人不但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甚至還曾摘得過諾貝爾化學獎的桂冠。她在物理學和化學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正也是因為居裡夫人一生奉獻於科學事業,她也受到了人們的尊敬。中國也曾有一位女科學家,與居裡夫人相比也不遑多讓。她曾經幫助楊振寧和李政道摘得諾貝爾獎桂冠,因此被稱為中國的&34;。那麼,這麼一位中國女科學家,一生都有著哪些不平凡的經歷呢?
  • 她是中國物理天才,穿旗袍造原子彈,還擁有專屬小行星,名字耳熟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便是一位蘇州姑娘,她優雅大方,最是愛穿旗袍,當年她孤身一人前往美國,硬是在女性備受歧視的物理行業,取得了驚人成就,打破了人們對「女性物理學家」固有的刻板印象,她便是世界最傑出物理學家之一的吳健雄女士。
  • 楊振寧翁帆做客東大 遺憾吳健雄未獲諾貝爾獎 圖
    楊振寧說,不管是Maxwell還是Faraday,他們的成就都來源於一點:好奇心。吳健雄未獲諾獎待解密在昨天的演講中,楊振寧那句著名的「翁帆和我」被「東大與我」所代替。他雖然第三次走進東大,卻已無數次在心中遺憾:東大傑出校友吳健雄當年同樣應該獲得諾貝爾獎。
  • 她穿旗袍造原子彈,有一顆專屬小行星,沒得諾獎是一生之憾
    古有花木蘭替父從軍,今有「東方居裡夫人」穿旗袍造原子彈,無論在哪個時代,都勢必會出現傑出的女子。她們打破了傳統的桎梏,勇於在一個未知的領域開疆擴土,她們的義無反顧,註定會在史書上留下最璀璨的一筆。
  • 吳健雄:楊振寧背後的女人,世界卻還欠她一個諾貝爾獎
    但這一獎項一直以來都被西方科學家所包攬,直到1957年之時,才有兩位華裔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便是楊振寧和李政道,這一消息傳回國內之時,令億萬國人頗為驕傲。但其實,在科學界很多人士的心中,都認為還有一位科學家應當一同出現在獲獎名單之上,她就是被稱作「第一顆原子彈的助產士」的吳健雄。
  • 她被稱為原子彈之母,成就了李政道和楊振寧,家族卻被罵成賣國賊
    而她,作為華夏兒女,她被稱為東方的居裡夫人,曾幫助並成就了李政道和楊振寧兩位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項,並被稱為原子彈之母。至今仍有很多人為之鳴不平,為何她到死都沒能獲得諾獎呢?而她明明是原子彈之母,為何家族又被稱為賣國賊呢?看完她這一生的遭遇,多少人會為之嘆息。
  • 民國最美女科學家:穿著旗袍研究原子彈,唯一遺憾是沒能獲得諾獎
    她可以穿著旗袍楚楚動人,也能穿著旗袍造原子彈,人生唯一的遺憾是沒有得諾貝爾獎。這位常年穿著旗袍,化著恰到好處淡妝的女科學家,是真正做到了不讓鬚眉。她既可以穿著旗袍風姿綽約的約會,也能穿著旗袍在實驗室造原子彈,是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線。
  • 民國最美女科學家:穿著旗袍研究原子彈,唯一遺憾是沒能獲得諾獎
    她可以穿著旗袍楚楚動人,也能穿著旗袍造原子彈,人生唯一的遺憾是沒有得諾貝爾獎。這位常年穿著旗袍,化著恰到好處淡妝的女科學家,是真正做到了不讓鬚眉。她既可以穿著旗袍風姿綽約的約會,也能穿著旗袍在實驗室造原子彈,是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線。
  • 使楊振寧和李政道獲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到底是什麼意思?
    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因發現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站在諾貝爾獎的領獎臺上。60多年過去了,楊振寧和李政道的名字早已家喻戶曉,使他們獲得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指的是什麼,卻沒有太多的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