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知道的一個最有才氣和最漂亮的實驗物理學家。
在近代的中國曾湧現過不少的才女,比如說林徽因、陸小曼、張愛玲,她們都是比較熟為人知的。而有這麼一位,她或許鮮為人知,但卻是那個時代極其聰慧的才女。她可以穿著旗袍楚楚動人,也能穿著旗袍造原子彈,人生唯一的遺憾是沒有得諾貝爾獎。
她便是吳健雄,一個堪稱是中國女性進入世界一流物理學家行列的第一人,是中國物理學界、科學界的驕傲。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五月三十一日,吳健雄出生在江蘇蘇州太倉瀏河鎮的一個書香門第。恰好那一輩屬於健字輩,子女都按照英雄豪傑取名,雖然她是個女孩,但因為排行第二,便得了這樣一個陽剛的名字。
吳健雄的父親吳仲裔也希望女兒不讓鬚眉,積健為雄,說來她的父親思想頗為開放,提倡男女平等。還創辦了明德女子職業補習學校,因著這樣,她從小便能接受到很好的教育。原先她就讀的是數學系,不料一進學校就被居裡夫婦、愛因斯坦這一類科學巨匠迷住了,第二年便申請轉去物理學系。
她有天賦,有足夠聰慧,在這一行可以說綽綽有餘。1936年,吳健雄前往美國加州大圩也伯克利分校老師都是物理學界的巨頭。在學校兩年後,她開始研究原子核物理實驗,當時,這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後來跟著導師塞格瑞,她開始研究鈾原子核分裂的產物,其中一項結果為後來美國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做出了重要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她遇上了一生的摯愛——袁家騮。這位是袁世凱的孫子,他的父親是袁克文,同樣從事物理學研究的。兩人一次相識後情投意合,便在1942年進入婚姻的殿堂,結為夫妻。這位常年穿著旗袍,化著恰到好處淡妝的女科學家,是真正做到了不讓鬚眉。她既可以穿著旗袍風姿綽約的約會,也能穿著旗袍在實驗室造原子彈,是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線。
大約是1944年的3月,吳健雄前往紐約,以中國國籍的身份參加機密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後來原子彈的誕生也有她的一份功勞,然而,她也有遺憾。這遺憾便是諾貝爾獎,吳健雄在β衰變方面進行過許多精密又多種的實驗,早已被當時的核物理學界熟知。1956年,李政道、楊振寧提出在β衰變過程中宇稱可能不守恆,接著,吳健雄便展開了實驗。
最終她的實驗證明,確實對稱不守恆,這一消息迅速使得物理界震驚了。但因為一些原因,她並沒有能跟李政道、楊振寧一起得到1957年的諾貝爾獎,物理界的許多名人都為她鳴不平。她本人雖沒回應,不過1988年給諾貝爾獎得主史坦伯格的賀信上還是寫了有被傷害到。作為世界頂尖的女性實驗物理學家,她的生涯足夠耀眼,諾爾獎卻還是成為了唯一的遺憾。
後來以色列人設立沃爾芙獎,專門給那些應該得到但沒得到的諾貝爾獎落選者設計,吳健雄是沃爾芙獎的第一個得獎者,獎金甚至超過諾貝爾獎。1982年時,她已經盛名在外,隨著合局勢發生變化,吳健雄夫妻開始回國講學。數年來,他們為祖國培養了不是很少人才,1990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將國際編號為2752的小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1997年的2月16日,吳健雄在紐約病逝,骨灰送回蘇州太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