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最美女科學家:穿著旗袍研究原子彈,唯一遺憾是沒能獲得諾獎

2020-09-10 蜀山筆俠

她是我知道的一個最有才氣和最漂亮的實驗物理學家。

在近代的中國曾湧現過不少的才女,比如說林徽因、陸小曼、張愛玲,她們都是比較熟為人知的。而有這麼一位,她或許鮮為人知,但卻是那個時代極其聰慧的才女。她可以穿著旗袍楚楚動人,也能穿著旗袍造原子彈,人生唯一的遺憾是沒有得諾貝爾獎。

她便是吳健雄,一個堪稱是中國女性進入世界一流物理學家行列的第一人,是中國物理學界、科學界的驕傲。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五月三十一日,吳健雄出生在江蘇蘇州太倉瀏河鎮的一個書香門第。恰好那一輩屬於健字輩,子女都按照英雄豪傑取名,雖然她是個女孩,但因為排行第二,便得了這樣一個陽剛的名字。

吳健雄的父親吳仲裔也希望女兒不讓鬚眉,積健為雄,說來她的父親思想頗為開放,提倡男女平等。還創辦了明德女子職業補習學校,因著這樣,她從小便能接受到很好的教育。原先她就讀的是數學系,不料一進學校就被居裡夫婦、愛因斯坦這一類科學巨匠迷住了,第二年便申請轉去物理學系。

她有天賦,有足夠聰慧,在這一行可以說綽綽有餘。1936年,吳健雄前往美國加州大圩也伯克利分校老師都是物理學界的巨頭。在學校兩年後,她開始研究原子核物理實驗,當時,這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後來跟著導師塞格瑞,她開始研究鈾原子核分裂的產物,其中一項結果為後來美國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做出了重要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她遇上了一生的摯愛——袁家騮。這位是袁世凱的孫子,他的父親是袁克文,同樣從事物理學研究的。兩人一次相識後情投意合,便在1942年進入婚姻的殿堂,結為夫妻。這位常年穿著旗袍,化著恰到好處淡妝的女科學家,是真正做到了不讓鬚眉。她既可以穿著旗袍風姿綽約的約會,也能穿著旗袍在實驗室造原子彈,是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線。

大約是1944年的3月,吳健雄前往紐約,以中國國籍的身份參加機密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後來原子彈的誕生也有她的一份功勞,然而,她也有遺憾。這遺憾便是諾貝爾獎,吳健雄在β衰變方面進行過許多精密又多種的實驗,早已被當時的核物理學界熟知。1956年,李政道、楊振寧提出在β衰變過程中宇稱可能不守恆,接著,吳健雄便展開了實驗。

最終她的實驗證明,確實對稱不守恆,這一消息迅速使得物理界震驚了。但因為一些原因,她並沒有能跟李政道、楊振寧一起得到1957年的諾貝爾獎,物理界的許多名人都為她鳴不平。她本人雖沒回應,不過1988年給諾貝爾獎得主史坦伯格的賀信上還是寫了有被傷害到。作為世界頂尖的女性實驗物理學家,她的生涯足夠耀眼,諾爾獎卻還是成為了唯一的遺憾。

後來以色列人設立沃爾芙獎,專門給那些應該得到但沒得到的諾貝爾獎落選者設計,吳健雄是沃爾芙獎的第一個得獎者,獎金甚至超過諾貝爾獎。1982年時,她已經盛名在外,隨著合局勢發生變化,吳健雄夫妻開始回國講學。數年來,他們為祖國培養了不是很少人才,1990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將國際編號為2752的小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1997年的2月16日,吳健雄在紐約病逝,骨灰送回蘇州太倉。

相關焦點

  • 民國最美女科學家:穿著旗袍研究原子彈,唯一遺憾是沒能獲得諾獎
    她可以穿著旗袍楚楚動人,也能穿著旗袍造原子彈,人生唯一的遺憾是沒有得諾貝爾獎。在學校兩年後,她開始研究原子核物理實驗,當時,這還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後來跟著導師塞格瑞,她開始研究鈾原子核分裂的產物,其中一項結果為後來美國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做出了重要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她遇上了一生的摯愛——袁家騮。這位是袁世凱的孫子,他的父親是袁克文,同樣從事物理學研究的。兩人一次相識後情投意合,便在1942年進入婚姻的殿堂,結為夫妻。
  • 留學37年,穿旗袍搞原子彈,獎拿到手軟,晚年回憶:沒空去談戀愛
    從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吳健雄雖然成功獲得了學士學位,但她看到當時的中國如此貧窮落後後,她又不肯止步於此,民國時期的中國,太過貧窮,沒有科研經費,沒有完整科學設備可供研究,沒有研究實踐的話,中國的科研水平就上不去,上不去的話,綜合國力就比不過其他國家。
  • 吳健雄這個穿旗袍造原子彈的女人 把兩位科學家推上諾貝爾獎獎臺
    有人曾說,民國最美的女性,不是林徽因,而是吳健雄。她的美不光在於外表,而是她的科學成就。吳健雄先生,被稱為「原子彈之母」,是世界物理女王,同樣也是推翻宇宙定律的女人。她還是哥倫比亞大學建校兩百年來第一位女教授,是普林斯頓兩百年歷史上第一個女性榮譽博士。
  • 「原子彈之母」吳健雄,被譽為「世界物理女王」的華裔女科學家
    從1938年開始,吳健雄就開始進行原子核物理實驗,1939年的時候開始鈾原子核分裂物的研究,甚至加入了當年美國製造原子彈的試驗隊伍當中,成為主要領導者中的唯一外國人。她到美國後,對這裡的生活十分不適應,她堅持吃中餐,穿旗袍。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外出,亦或是做實驗,甚至是後來在造原子彈的時候都穿著旗袍,青春靚麗的吳健雄每天穿著旗袍,行走在柏克萊的校園裡,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向當地的人們展示著東方的服飾之美。
  • 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愛穿旗袍的吳健雄
    她是楊、李二人獲得諾貝爾獎的幕後英雄。能把理科學好的女生本來不多,能把理科中的物理學好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吳健雄能在男性統治的物理學領域卓有成就,可見其出類拔萃。吳健雄,雖然名字霸氣威武,其實本人是一位頗具民國範兒的優雅女子。甚至有人說,民國最美的女性,不是林徽因,而是吳健雄。吳健雄一直酷愛讀書,她最喜歡讀的雜誌是《新青年》。最喜歡的文章是《新青年》上胡適寫的漂亮文章。胡適是她心中的偶像。
  • 她被稱為原子彈之母,成就了兩位諾獎得主,其家族卻被罵成賣國賊
    如果不是「小男孩」和「胖子」這兩顆原子彈光顧了日本,二戰也不會那麼快結束。二戰不結束,中國就會繼續在日本的踐踏下不斷死人。而她,作為華夏兒女,她被稱為東方的居裡夫人,曾幫助並成就了李政道和楊振寧兩位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項,並被稱為原子彈之母。至今仍有很多人為之鳴不平,為何她到死都沒能獲得諾獎呢?而她明明是原子彈之母,為何家族又被稱為賣國賊呢?
  • 吳健雄:這個穿旗袍造原子彈的女人,世界欠她個諾貝爾獎
    她是無冕的核物理女王、原子彈之母、東方居裡夫人;她是第一位華裔美國國家科學家院院士,小編特意把這篇舊文分享給大家。女性獲諾貝爾科學獎的難度,其實非常大。2015年,中國的屠呦呦才拿到了諾貝爾生理學獎。但是吳健雄並沒有「恃靚行兇」,她沒有心思談戀愛,也毫不關心一般女生關心的東西,比如化妝打扮、勾搭男孩。
  • 民國造型驚豔的「旗袍女王」氣場全開的都市精英「陳數」0309生快
    她是民國造型驚豔的「旗袍女王」,也是氣場全開的都市精英。從黃依依到白流蘇,從鐵梨花到斯黛拉,實力派演員陳數塑造了太多讓觀眾印象深刻的角色。而她十數年如一日地身體力行做公益,更是鼓勵了眾多粉絲和她一起投身公益事業。祝陳數0309生日快樂。
  • 穿著旗袍造原子彈,自己拿了許多大獎,還幫兩位華人拿了若貝爾獎
    有一個傳奇女子,被西方媒體稱之為「穿著旗袍造原子彈」的美麗女人,她就是吳健雄。在中國科研技術還處於落後的時期,她就幫楊振寧和李政道拿到了諾貝爾獎, 甚至還幫助美國製造了原子彈 。在美期間,她憑藉努力刻苦的學習精神,吸引了包括勞倫斯(193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賽格瑞(1959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奧本海默(「原子彈之父」、曼哈頓計劃領導人)在內的知名物理學家的關注,成為了他們的學生。據悉,在奧本海默主導曼哈頓計劃時,就叫上了一眾得意門生,而吳健雄也成為了美國原子彈項目中唯一的一名華裔女科學家,她的能力得到了美國相關部門的肯定。
  • 王淦昌:三次錯過諾獎,因為原子彈的發展消失了17年
    在1942中,美國的《物理評論》發布了王淦昌的論文,後來,的美國科學家發現了中微子並獲得了諾貝爾獎,從那以後,又有五個人獲得了諾獎。然而王淦昌又因為國內沒有科研條件而放棄了這項研究,所以第二次跟隨諾獎很可惜。
  • 華人科學家張首晟,再也無法獲得諾獎的遺憾……
    2016年9月,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上海科學會堂聆聽了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張首晟做的報告,感覺他口才很好,講話語速很快,還挺帥氣,是一位既有才華又有能力的科學家。令人痛惜的是,這樣一位有望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頂尖科學家,12月1日因抑鬱症意外離世,年僅55歲。
  • 她敢穿旗袍做實驗,被稱為"原子彈之母",讓原子彈提前十年問世
    如果要說到20世紀最著名的女物理學家,恐怕很多人會想到居裡夫人。的確,居裡夫人不但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甚至還曾摘得過諾貝爾化學獎的桂冠。她在物理學和化學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正也是因為居裡夫人一生奉獻於科學事業,她也受到了人們的尊敬。中國也曾有一位女科學家,與居裡夫人相比也不遑多讓。她曾經幫助楊振寧和李政道摘得諾貝爾獎桂冠,因此被稱為中國的&34;。
  • 原子彈之母吳健雄:一位卓越的世界公民,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中子的突然消失讓奧本海默和費米等一眾科學家非常困惑。就在原子彈的研發陷入停滯之時,奧本海默突然想起了吳健雄曾經做過關於鈾原子核分裂產物的研究。於是奧本海默立馬以「曼哈頓計劃總負責人」的身份找到了吳健雄,並把這個難題交給他心中最權威的核物理學女王。1944年,吳健雄受老師勞倫斯、奧本海默之邀,參與到美國絕密的「曼哈頓計劃」之中,成為參與該絕密計劃中唯一的華人女物理學家。
  • 原子彈之母吳健雄:一位卓越的世界公民,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聚集了當時西方世界上最傑出的科學家開始實施「曼哈頓計劃」,當時吳健雄卻因為沒有美國國籍沒被邀請參加。1944年,吳健雄受老師勞倫斯、奧本海默之邀,參與到美國絕密的「曼哈頓計劃」之中,成為參與該絕密計劃中唯一的華人女物理學家。
  • 諾獎最遺憾的華裔陪跑者
    安德裡亞·蓋茲也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史上第4名女性得主,包括今年三位最新得主在內,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共有216名獲獎者,但僅有4位女科學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備受矚目的華人科學家戴宏傑遺憾陪跑,無緣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史上第7位華人得主。
  • 中國元老級科學家,錯過兩次諾獎,為國鞠躬盡瘁,如今罕為人知
    他就是中國元老級科學家,兩彈一星元勳王淦昌(淦讀作gàn)。他是Great Wang,一生取得無數成就,卻遺憾錯過了兩次諾貝爾獎。不過他有個學生很有名,名字叫做李政道。王淦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經歷,他又是如何錯過兩次諾獎的?1907年,王淦昌出生於江蘇常熟,與其他天才科學家不同的是,王淦昌頗有些大器晚成的意思。他在1924年才高中畢業,然後竟然去了一所職業學校,學習汽車駕駛和維修技術,相當於民國「藍翔」。然而轉折發生得太快,1925年王淦昌就考入了清華大學物理系。
  • 那些不被允許帶娃領諾獎的科學家
    上一次,我們說到《有個國家,曾抵制諾貝爾獎》,於是有熱心人提出,除了納粹德國,歷史上還有其他國家也對諾獎做出過某種形式的抵制。這個國家就是前蘇聯。只不過,前蘇聯允許本國科學家接受諾獎,但要出國領獎只能「挈婦」,不能「將雛」。本來每年的12月10日,是當年的諾獎得主舉家赴斯德哥爾摩領獎的日子,今年受困疫情,頒獎改為線上舉行。
  • 他們接到獲得諾獎電話時都說了些什麼?
    三位從事丙型病毒肝炎(C型肝炎)的科學家醫生榮獲了今年諾獎桂冠。拉斯克獎得主再次榮獲諾獎三位科學家醫生也都是榮獲諾獎「風向標」——拉斯克醫學大獎的得主拉斯克獎評選委員會主席,諾獎得主約瑟夫·戈登茨坦說「想獲諾獎,還是爭取先獲拉斯克獎吧,之後獲諾獎就八九不離十了。」
  • 王淦昌:3次錯過諾獎,為研發原子彈消失17年,再出現時滿頭白髮
    1942年美國的《物理評論》發表了王淦昌的這篇論文,後來1956年的一個美國科學家憑藉這個確定發現了中微子並且獲得諾貝爾獎,此後先後還有5個人也因此獲得諾獎。而王淦昌因為國內沒有科研條件再次放棄了研究,以至於第二次跟諾獎,令人萬分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