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楊振寧,大家都不陌生。
他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同時也是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之一,也是目前在世的最早的諾貝爾獎得主。
楊振寧生於安徽省合肥縣。1942年,楊振寧畢業於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本科論文導師為北京大學吳大猷教授,後考入該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讀研究生,師從王竹溪教授。
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導師是愛德華·泰勒教授。1949年,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開始同李政道合作。
1957年,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64年,加入美籍,成為美國公民。
1971年,楊振寧回中國訪問,是美籍知名學者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回到美國後,楊振寧在美國好幾個城市舉行演講,許多美國人,因為受他的影響,開始對中國持友好態度,並願意同中國親近;一些美籍華人學者,紛紛回國探訪,為祖國的科技教育事業獻計獻策。
1997年,楊振寧出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榮譽主任,推動成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幫助清華引進了姚期智等頂尖人才,為清華在香港、美國分別設立了兩個基金會,並成功募集巨額辦學資金。
2003年底,楊振寧回中國定居,2004年9月13日,81歲的楊振寧在清華大學開始為本科生講授普通物理。
2016年底,楊振寧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2017年2月,楊振寧教授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所長龍以明說,25年來,理論物理研究室為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這與楊振寧先生的指導和幫助是分不開的,在楊先生「寧拙毋華、寧拙毋巧」、「做好活的物理」等思想指導下,師生不斷深入固有研究方向,關注新的發展,在學術競爭中鍛鍊成長。
楊-米爾斯理論是現代規範場論和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基礎。
楊-米爾斯理論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精確的數學框架,在這個框架裡,只要選擇了某種對稱性,或者說你只要確定了某個群,後面的相互作用幾乎就被完全確定了,它的規範玻色子的數目也完全被確定了。這就是為什麼後來大家能直接從強力和弱電理論裡預言那麼多還未被發現的粒子的原因。
楊振寧先生晚年的歸國不是養老,而是餘生被用來幫助中國物理專業發展。
對於楊振寧,愛國永遠在他的心中,他不是一個優雅的利己主義者,而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