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爭議科學家,獲諾獎後入美籍,晚年改回中國籍,82歲娶嬌妻

2020-10-23 說歷史的女人

(說歷史的女人——第1473期)

一般情況下,科學家都是很受人尊敬甚至崇拜的。比如愛因斯坦,他儘管離開了自己的祖國德國,加入了美國國籍,但他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受世人無限崇仰;還有我國的物理學家錢學森等,都是受人無比尊敬的人。但是中國有位科學家,獲諾獎後入美籍,晚年改回中國籍,82歲娶嬌妻,堪稱最具爭議的科學家。

他就是人盡皆知的楊振寧先生。他的爭議點首先在於,他究竟愛不愛國?有人說他愛國,他是世界上最先獲得諾獎的中國人,為中國爭了光;但也有人說他不愛國,因為他獲得諾獎後,在中國最需要他做貢獻的時候,卻加入了美國國籍,為美國人服務了。

關於楊振寧的第二個爭議點在於,他對於愛情的態度。有人說他忠於愛情,他同妻子婚後十分恩愛,二人白首偕老,直到妻子離世,他為愛守候53年,可謂對愛情忠貞不渝;相反的意見則認為,他到82歲了,妻子剛去世不久,就又娶了年僅28歲的美女嬌妻,可謂對愛情太隨便,對原配夫人太不忠了。那麼楊振寧究竟是怎樣的人?應該如何看待他的愛國情懷和對愛情的態度?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一)天才少年

楊振寧於1922年10月1日出生在安徽省合肥縣的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父親楊武之是著名的數學家和教育家,曾長期在清華大學等名校任教;母親羅孟華也是位大家閨秀,而且很注重教育。楊振寧小時候受到母親的教誨很深。他在4歲時,母親便教他認字,僅一年時間,他便識字3000多個。基本上常用的漢字他都能認下來了。然後,他在5歲那年開始學古文,很快便能把明朝流傳下來的兒童啟蒙讀物《龍文鞭影》背得滾瓜爛熟,那時的他便是神童般的存在了。

上學後,在清華任教的父親又對他嚴加管教,他在中學時就能熟背整部《孟子》。抗戰爆發後,楊振寧全家南遷到昆明,他在高二時就考到了西南聯大,畢業後又拿到了碩士學位。

1945年,23歲的楊振寧得到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留學,就讀於芝加哥大學。從此,天才的楊振寧開始在大洋彼岸走向輝煌。

(二)天才科學家

楊振寧無疑是位天才人物,他在芝加哥大學學習三年之後便獲得了博士學位,而且並非是他後來賴以成名的物理學方面的,而是哲學博士,就這麼任性。

不過他的興趣點仍然是在物理學上的。1949年,他27歲時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也是從那時開始同另外一位天才華人李政道的合作,兩人很快成為至交。同年,楊振寧與著名物理學家,世界「原子能之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恩裡克·費米合作,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即提出了基本粒子第一個複合模型。

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合作,共同發表論文,推翻了世界物理學的中心信息之一,即「宇宙守恒基本粒子和它們的鏡像的表現是完全相同的」這個理論。次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原理而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此時的楊振寧才35歲,如此年輕便登上世界科學之巔,也只能用「天才」二字來形容了。那時的他不可能不春風得意。

(三)愛國或者不愛國

從這以後,楊振寧的人生進入了輝煌期,不過對他的爭議也從此形成。因為在他獲得諾獎的兩年前,即1955年,中國的另一位天才科學家錢學森回國。他回國時還留下了一句令人振聾發聵的名言:「科學不分國家,而學者卻有自己的祖國。」多少年來,這句話成為知識分子愛國的一個重要「標杆」。而錢學森本人從美國學成回國後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而奮鬥終生,成了中國的「航天之父」和「飛彈之父」,獲得了無上的榮光,成為愛國科學家的典範。

而楊振寧則相反,他獲得諾獎後,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沒有步錢學森之路,而是繼續留在了美國;並且在數年之後,即在1964年更是加入了美國國籍。這讓許多愛國人士很不理解。因為你一旦加入外國國籍,就意味著必須無可保留地、全身心的為該國服務、效勞了。關鍵是,那時的中美處於很不和諧的,甚至是「敵對」關係。因此楊振寧就被人深受質疑,他不愛自己的祖國了,甚至有點「賣國」了。

然而果真如此嗎?有時候人的命運很難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筆者對楊振寧的行為不做任何評判,不過想讓大家聽聽他當初獲得諾獎時,是如何向世界發表致辭的,他說:

「我深深察覺到一種事實:在廣義上說,我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產物,既是雙方和諧的產物,又是雙方衝突的產物。我願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為驕傲,同樣的,我又專心致於現代科學。

還有一件事值得大家注意。楊振寧獲得諾獎後,鼓勵他在臺灣生活的嶽母曹秀清回到中國大陸。因為當時海峽兩岸之間沒有通航,嶽母在他的安排下,取道美國,然後經日內瓦,才轉到北京,從此定居在北京。

1965年,楊振寧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次年又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愛因斯坦講座」教授,並任該校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似乎他徹底成了美國人。

楊振寧在美國搞科研,確實取得了重要成果,甚至得到了愛因斯坦的肯定。

不過,從1970年開始,楊振寧開始同中國往來。那年,他曾應香港中文大學之邀到香港講學;第二年夏,他回中國大陸訪問,成為美籍學者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

他回到美國之後,開始在美國多個城市演講宣揚中國,這讓許多美國人開始對中國改變態度,從「敵意」轉向友好。這也導致不少美籍華人學者紛紛回國探親,開始中美科技文化交流。當時在中美關係緊張的情況下,楊振寧這樣做無疑是擔當一定風險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後來楊振寧到世界各國訪問和講學,所到之處,他都在宣揚中國的改變和發展,讓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國,這對中國之後走向開放起到了相當的作用。

1971年,楊振寧還參加了著名的「保釣」運動,他在美國各大學演講,用不可辯駁的事實指出,釣魚島是屬於中國的領土。

1974年,楊振寧回上海探親,開始與復旦大學的谷超豪等教授合作,推動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同復旦大學籤訂交流協議。從此他為中美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貢獻。

1975年,楊振寧向周總理建議加強中國的科普工作,引進美國的世界著名科學期刊《科學美國人》的中文版權。後來在鄧先生的關注下,這本刊物進入中國,成為我國《環球科學》的前身。

楊振寧還在1978年同李政道一起倡議,中國科技大學創建少年班。1981年,楊振寧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設立CEEC獎金,募集資金,專門支持中國各大學和研究所人員到美國做訪問學者。到90年代初,共有80名中國學者得到此獎金支持成功赴美學習,絕大多數人帶著先進技術回國效力。

為了鼓勵中國的科研工作者,楊振寧促成了「吳健雄物理學獎」、「陳省身數學獎」等多個獎項;為鼓勵青少年的發展,他後來還倡導興辦了「陳嘉庚青少年發明獎」等。

1986年,楊振寧應數學大師陳省身之邀,在南開大學建立理論物理研究室,此研究室後來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為了表彰楊振寧先生在科技和教育方面對世界和中國的貢獻,1997年5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將國際編號為3421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楊振寧星」。

(四)葉落歸根

之前楊振寧不管為中國的科技事業做了多少事,但他仍然是美國人,是定居在美國的,但從2003起,81歲的他葉落歸根,正式回到中國定居了。為此,清華大學還專門為他建了「大師邸」。因他在回國之前,就為清華大學的發展付出了很多心血,比如現在的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就是在他的建議下建立的,他更是出任研究中心主任,費盡心血為清華引進了姚期智等世界頂尖人才。

姚期智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華裔學者,是當今計算器學的世界權威,人才難得。當時楊振寧給姚期智教授承諾:「你來清華吧,你在美國薪酬多少,我們照付,一個子兒也不少!」為此,在他的帶領下,清華高等研究中心籌到了1000萬美元的資金。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2004年9月13日,楊振寧以82歲高齡開始在清華為本科生講授物理課程。他教學十分敬業,在每一次課前,都要花費兩個小時認真備課。

楊振寧是有愛心的人,他看到中國有不少學生因家境困難而影響學業,感到傷心,於是2003年,他在南京大學捐資50萬元(後來又進行追加)設立了「楊振寧獎學金」,以獎勵那些家境貧寒的優秀本科生;同年也在香港中文大學出資設立「楊振寧獎學金」;2004年又在海南大學捐資設立「楊振寧特困優秀生獎學金」,用以資助海南大學每年20名特困生完成學業。

在祖國統一方面,楊振寧的立場毫不含糊,堅決支持祖國統一。2004年11月,他在山東大學演講時特別強調,中國只有一個,「合則盛,分則衰」。

楊振寧先後在香港和美國發起成立三個基金會,為中山大學、清華大學在海外募集數億元資金。

2015年4月1日,楊振寧終於放棄美國國籍,改回中國國籍,又還原為地地道道的中國公民。

(五)上帝的最後禮物

楊振寧的夫人杜致禮是在2003年10月去世的,他們夫妻相愛了53年,不離不棄,可謂白頭偕老了。然而老伴去世後,年逾八十的楊振寧陷入了孤獨,生活上也急需人照料。此時一位青春靚麗的少女闖入了他的世界。

她叫翁帆,1976年7月出生於廣東省潮州市。楊振寧夫人去世時,翁帆正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攻讀英語碩士研究生。

楊振寧和翁帆相識在1995年。當時楊振寧到汕頭大學參加首屆世界華人物理學大會,是翁帆負責接待工作的。那時翁帆才19歲,在汕頭大學英語系上大一,跟許多同學一樣,她也是學富五車的楊振寧先生的崇拜者。當然楊振寧夫妻對美麗清純的翁帆也印象很好。此後,翁帆跟楊振寧互有通信。

楊振寧夫人去世之後,翁帆給孤獨中的楊振寧很多照料和寬慰。不過最終是楊振寧主動向翁帆求的婚。翁帆為老人的勇敢和痴情而感動,終於在2004年12月24日同大師登記結婚。

當時楊振寧82歲,而翁帆才28歲,這對老夫少妻的結合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震動,其影響恐怕不比當時楊振寧獲得諾獎時更小。他獲得諾獎時風華正茂,而如今則白髮蒼蒼;他獲獎時世人交口稱讚,而此時的婚姻卻受到廣泛的質疑,甚至是批評的聲音。

不過楊振寧、翁帆夫妻二人從容面對,他們泰然自若。因為他們相信,愛情並沒有年齡界限。楊振寧更是向世人高調宣布:翁帆是上帝賜給我的最後的禮物!

作為一個天才的物理學家,一個天才人物,這也許是楊振寧最後的一個天才發揮。婚後夫妻二人十分恩愛,在各種場合出雙入對。

夫妻倆在生活和工作中配合也很默契。2005年4月,他們還攜手上了黃山,當時83歲高齡的楊振寧跟年輕人一樣充滿朝氣。2010年,廣州亞運會會歌《重逢》就是楊振寧夫妻合作譯寫的英文歌詞;2018年5月,楊振寧和夫人翁帆又合作編著並出版了科學隨筆《晨曦集》

如今,楊振寧和翁帆這對夫妻,在世人的或讚賞或鄙夷的目光中平靜地走過了16個春秋,昔日的美嬌娘翁帆已青春不在,也過了不惑之年;而楊振寧更是到了98歲高齡,但這對驚世駭俗的夫妻仍然恩愛如初,給那些當初質疑他們感情的人打了臉。

最後還是祝願他們夫妻繼續比翼齊飛,白首偕老,直到地老天荒吧。

(文/說歷史的女人·花無去)

參考資料:《楊振寧傳》《再說楊振寧先生》等。

相關焦點

  • 中國有位科學家,獲諾獎後成為美國人,晚年又改回原籍
    在當今社會,優秀科學家會為國家貢獻很多榮譽,因此受到萬人敬仰,愛因斯坦相對論享譽世界,即使後來改了國籍,但他仍然被無數人崇拜,還有當初毅然回國的錢學森先生,但我國有位科學家,充滿爭議,因為他在獲得諾貝爾獎後加入美國國籍,晚年又重新改回中國,在82歲的高齡仍娶嬌妻。
  • 中國共有11.5位諾獎獲得者,有2人放棄美國籍入中國籍,他們是誰
    而其中這位賽珍珠女士,便是筆者所說的那「半個人」,因為賽珍珠自幼在中國長大,在中國生活近40年,曾是中國國籍,後因一些特殊原因才改回美國國籍,而讓賽珍珠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正是和中國有著密切關係的《大地》三部曲(描寫中國農民生活),賽珍珠也一直將中國視為自己的故鄉。
  • 獲諾獎後共同拒絕回國,李政道更早入美籍,為何只有楊振寧被罵?
    獲諾獎後,兩人共同拒絕回國,事後的連環反應更是激烈,楊振寧被國人謾罵,李政道卻低調的仿佛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之中…… 任何一個國家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都是屬於自己的國家的,嚴格保密的科研成果是絕不可能隨意洩露給別的國家的學者,而李政道和楊振寧在學有所成之後卻共同選擇了拒絕回到中國,留在了美國,將自己的科研成果都貢獻給了美國。
  • 河南12歲農村少年離家後,入美籍獲諾貝爾獎,晚年坦言後悔了
    他是為數不多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在他之前只有李政道、楊振寧等五人獲得諾獎。12歲那年,他離開河南農村到香港求學,後赴美國深造,加入美籍。為什麼晚年的他卻坦言自己後悔了?1939年2月末,崔琦出生在河南平頂山寶豐縣。他出生時父親已經42歲了,母親王雙賢41歲,家裡有3個姐姐。
  • 82歲科學家迎娶28歲嬌妻,罵聲一片後卻不知道他在科學界有多牛
    當我們的目光放在個人婚姻生活時,對科學家的貢獻就知之甚少,甚至忽略了他的卓越。1957年,楊振寧、李政道因提出宇稱不守恆定律獲諾貝爾獎,成為最先吃到螃蟹的華人。在此之前,「(宇稱守恆)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先驗」,楊、李兩個30來歲的年輕人推翻天經地義的定理,對整個物理學界提出挑戰。
  • 兩人獲諾獎都拒絕回國,李政道更早加入美籍,為何只有楊振寧被罵
    兩人獲獎後共同拒絕回國,李政道更早入美籍,為何只有楊振寧被罵引言:楊振寧和李政道都是偉大物理學家,兩人因共同完成宇稱不守恆的研究工作並發表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這篇文章,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 楊振寧的傳奇人生:82歲迎娶24歲嬌妻,和前妻的3個兒女都成棟梁
    幾乎整整一個世紀的人生,他以中國學子的身份揚名海外,以美籍華人的身份積極推動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晚年正式重新加入中國國籍。這位已然是耄耋之年的著名物理學家堪稱傳奇的一生有兩段十分有爭議性的經歷,加入美籍、重新入中國籍,兩段婚姻、以82歲高齡迎娶24歲嬌妻,與前妻育有三個兒女的他,現在又是怎麼樣呢?
  • 中科大畢業的天才,未來最有可能獲諾獎的華人,為何入美籍?
    近些年以來,國內對於人才流失的問題一直都非常的看重,尤其是頂級科學家放棄中國國籍,加入其它國籍的問題,一度成為了老百香非常關注的話題,當然學者放棄中國國籍,加入外籍也為這些學者帶來了非常巨大的爭議,當然一些學者甚至被冠上了「叛國者」的罪名,那麼這些學者真的如外界所評價的那樣,屬於「叛國」行為嗎?今天編者就以一名未來最有可能獲得諾獎的華人女科學家為例,來解讀一下學者的國籍問題。
  • 12年前,錢學森侄子拿下諾獎後,為何當眾強調自己是美國科學家
    「我有中國血統,但我是一位美國科學家。」這句話曾經在12年前引起熱議,因為它出自錢學森侄子錢永健之口。對中國人而言,錢學森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國士無雙,他所做出的貢獻,值得每一個中國人永遠銘記。拿到博士學位的錢學榘一直在美國進行航空研究,他發明多項專利,獲波音公司青睞。1949年,錢學森勸錢學榘回國,錢學榘有些顧慮,沒答應。兄弟二人自此天各一方,錢學榘與夫人在美國生下三子,最小的就是錢永健。因為父親喜歡畫畫,錢永健也受到了很大影響,他小時候就經常拿著顏料擺弄,尤其擅長用化學物質調配不同顏色。
  • 12歲從河南農村走出的崔琦,到美國獲得諾獎,晚年為何後悔了?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們中國人獲得諾獎的卻很少,不過算上全世界的華人,也就是算上外籍華人的話,也不算太少了,而且他們所取得的成就也是舉世矚目的,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比如楊振寧(2015年由美籍改回中國籍)、李政道、李遠哲、丁肇中、朱棣文、錢永健、高坤等,今天要講述的是另外一個美籍華人物理學家,12歲從河南農村老家走出的崔琦,到美國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晚年為何後悔了?
  • 百年諾獎的爭議與遺憾
    原標題:百年諾獎的爭議與遺憾 本報記者 劉 霞 綜合報導  縱觀諾貝爾獎112年並不算十分漫長的歷史,其一直充滿爭議,這些爭議或許撕破了我們所期望的那種完美無缺。例如,2008年,日本科學家小林誠、利川敏英和美國科學家南部陽一郎因為「發現對稱性破缺的來源,並預測了至少三大類夸克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隨後,這一消息卻在義大利物理學界引起軒然大波。  據媒體報導,義大利物理學會對小林誠、益川敏英兩人提出了質疑,他們稱「諾貝爾獎被日本偷走了」,他們為這兩人的研究奠定理論基礎的羅馬大學教授尼古拉·卡比博沒有獲此殊榮深感不平。
  • 獲諾貝爾獎共同拒絕回國,李政道更早入美籍,為何只有楊振寧被罵
    後來兩人都選擇拒絕回國,加入了美籍。不過為什麼就只有楊振寧被罵,而卻沒有人罵李政道呢?人生在世,皆為「名利」兩個字,即使是頗有成就的物理學家們也擺脫不了名利的束縛。其實,在獲得諾貝爾獎項之前,兩人的矛盾就已經非常深了,不過是因為兩人當時的研究方向以及目標是一致的,所以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直到後來因為論文署名的問題,在李政道的堅持下將自己的名字放在了第一位,這樣兩人都十分地不高興。
  • 諾獎最遺憾的華裔陪跑者
    記者丨盧伊 李鵬亮 編輯丨段文繼3名英美科學家因發現C肝病毒拿下2020年諾貝爾醫學獎,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諾獎開出第二份獲獎名單。3名分別來自德英美國的科學家,從300餘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憑藉揭示「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斬獲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3位湖南籍學者獲科學探索獎,獎金300萬,最年輕的只有36歲
    獲獎的湖南籍科學家有3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劉倩(能源環保領域獲獎者)北京大學 楊越(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彭承志(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科學探索獎」是2018年騰訊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
  • 80後河北籍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
    80後河北籍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小河看河北 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來自9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依次接過獎盃,繼續他們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無人區」的徵程。這是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其中,獲獎的河北籍科學家有1位,他是北京大學教授東蘇勃。 1982年出生的東蘇勃是河北省石家莊人,現為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她22歲嫁老師恩愛53年,離世1年後,82歲丈夫再娶28歲嬌妻
    而小編今天說的這個人,22歲嫁給自己的恩師,恩愛53年,髮妻離世僅一年,82歲的丈夫再娶28歲的嬌妻。兩人與1950年8月結婚,婚後,杜致禮為楊振寧生下了第一個孩子,爺爺楊武之教授給孫子起名光諾,希望獨生子楊振寧能獲得諾貝爾獎。 有了孩子的杜致禮充分把對文學,音樂的愛好全部用在了孩子身上,做了一位全職太太,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而楊振寧也是努力進行科研,為了不打擾楊振寧,她親自開車接送孩子上學。
  • 發現「腦中GPS」 三科學家共獲諾獎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 高美  ■ 獲獎反應  諾獎得主:下飛機看到120個未接來電  按照慣例,諾獎委員會會打電話通知諾獎得主,並記錄下他們第一時間的反應。  接到電話時,奧基夫正在倫敦的家中伏案工作,他說自己「簡直是欣喜若狂」。  而梅·布裡特·莫澤當時正在實驗室開會。
  • 16歲女生研究獲得諾獎得主青睞,3歲就羨煞旁人,網友質惹爭議
    16歲女生的研究諾獎得主青睞,3歲能做的事羨煞旁人,網友質疑惹爭議16歲的時候你在幹什麼?吃飯睡覺打豆豆嗎?16歲的時候我還在上初中,上學上的晚,普通的孩子16歲上高一吧。今天就要介紹的這位主人公,這位16歲的女生,16歲就能夠和眾多的諾獎得主共同探討科學話題,而且她的研究獲得諾獎得主的青睞。
  • 崔琦12歲離開家鄉求學,入美籍獲諾貝爾獎,為何晚年表示後悔了?
    年僅12歲時,他離開河南農村到香港讀書,然後去美國深造,加入了美國國籍。為什麼他在晚年坦言自己後悔?崔琦於一九三九年二月底生於河南平頂山寶豐縣。父親42歲出世,母親王雙賢41歲出世,家中有三個妹妹。那時候封建思想還在,所以40歲的時候父母拼四胎,生一個兒子,讓崔家有個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