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該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
獲獎的湖南籍科學家有3位,分別是: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劉倩(能源環保領域獲獎者)
北京大學 楊越(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彭承志(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
「科學探索獎」是2018年騰訊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偕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等14位知名科學家聯合發起的公益獎項。
2020年「科學探索獎」共收到1200多位青年科學家的申報材料,經過初篩、初審、覆審、終審四輪評審,產生最終獲獎名單,申報人與獲獎人比例約為25:1。
在獎項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超過800名「兩院院士」參與其中,僅在提名推薦階段,就有13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和100多位發達國家的院士參與,數量和2019年相比有很大增幅,體現了獎項專業性和權威性的提升。
兩位80後 一位「純國產」
‣ 劉倩
劉倩是此次獲獎的三位湖南籍科學家中年紀最小的,1983年出生在株洲茶陵。
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分析化學。
曾獲「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中國科學院王寬誠博士後工作獎」等獎勵。
2017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區「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發布,時年34 歲的劉倩入選人文關懷者行列。
‣ 楊越
同樣身為80後的楊越,籍貫是湖南瀏陽。
主要研究方向為湍流、轉捩、燃燒。
2004年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熱能工程專業,2007年碩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力學所,2011年博士畢業於加州理工學院。隨後於普林斯頓大學與康奈爾大學作博士後研究。2013年起任教於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工程科學系。
曾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
‣ 彭承志
1976年出生的彭承志,湖南衡東人,是三人中唯一一位沒有海外工作經歷的。
其研究方向為量子通信/量子信息。
他是中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項目科學應用系統總設計師和衛星系統副總設計師,從事量子物理研究已經十多年,他和實驗團隊的研究,使量子通信從實驗室走向太空,從基礎前沿研究走向實際應用。
2016年8月16日凌晨,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墨子號」將首次在國際上開展空間量子科學實驗研究。彭承志和實驗團隊設計完成了星地量子科學實驗中最關鍵的兩個部分:量子有效載荷和量子通信地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