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1.5億元獎金,最年輕獲獎人僅30歲!化學新材料領域北京大學陳興、中科院上海有機所李昂、清華大學劉磊、復旦大學劉智攀、中山大學張杰鵬等5人獲獎。
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
據悉,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人體現出極高的「含金量」。50名獲獎人中的48人擁有教授或同級職稱,38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機構學習或工作的經歷。「科學探索獎」的評審「英雄不問出處」,50名獲獎人中既有國家級獎項的獲得者,也有多人此前沒有獲得過其他知名獎項。
「科學探索獎」特別關注女性科學家和年輕科學家的發展,在同等條件下,女性和年紀輕者勝出。最終50位獲獎人的平均年齡不到40歲,其中女性5位,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最年輕的獲獎者僅30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科學探索獎」首次對港澳地區放開申請,港澳地區共有59人申報,最終3人獲獎,他們分別來自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將於11月14日在北京舉行。
化學新材料領域北京大學陳興、中科院上海有機所李昂、清華大學劉磊、復旦大學劉智攀、中山大學張杰鵬等5人獲獎。
化學新材料領域獲獎人簡介
陳興,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教授,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高級研究員,合成與功能生物分子中心研究員。2002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2007年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博士,隨後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2010年加入北京大學化學學院,2016年晉升為北京大學長聘正教授。2014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入選教育部2018年度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曾獲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美國化學會David Gin New Investigator Award、國際糖複合物組織Young Glycoscientist Award等。研究興趣集中於化學糖生物學和生物納米技術。我們綜合運用化學方法、生物手段和納米技術,研究糖基化的生物學功能及其在代謝疾病及其心血管併發症中的作用。
李昂,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2004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09年在Scripps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2010年9月入職上海有機所開展獨立研究工作。主要從事天然產物全合成相關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發展了針對擁擠環系的合成策略,結合先進的合成方法,在虎皮楠生物鹼、二萜生物鹼以及吲哚萜類和生物鹼合成方面有所建樹。他曾獲得Tetrahedron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for Organic Synthesis等學術獎勵,並受邀在Bürgenstock Conference、William S. Johnson Symposium等學術會議上作報告。
劉磊,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位,2004年獲Columbia University博士學位,2004 – 2007年在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博士後研究,2007至至今在清華大學任教。研究方向為蛋白質的化學合成與生物醫學應用,金屬簇催化劑與有機分子催化轉化。擔任國際學術期刊《Organic Biomolecular Chemistry》副主編。
劉智攀,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97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化學系後直升入研究生學習,於2000年獲得碩士學位。2000至2003年在英國Queen's University of Belfast 攻讀理論化學博士學位。2003至2005年在英國劍橋大學化學系表面化學組做博士後研究助手。2004年獲得國際化學與應用化學學會(IUPAC)青年化學家獎。2007年獲得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2008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2018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人才計劃暨第四屆萬人計劃,2019獲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研究領域包括基礎表面科學、金屬表面催化、納米氧化物和金屬的催化機理、生物酶催化、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
張杰鵬,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0年在中山大學應用化學專業獲學士學位,2005年在中山大學無機化學專業獲博士學位(導師:陳小明教授)。2005.11-2007.11:日本京都大學,JSPS博士後(Prof. Susumu Kitagawa),2007年加入中山大學化學學院。科研方向為功能配位化學、晶體工程、多孔材料。先後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項目子課題、教育部科技研究重點計劃、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啟動基金及後備重點項目等。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2),中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2011),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2011),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0),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7,第三完成人)。
「科學探索獎」是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大陸全職工作的、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一個公益性獎項。「科學探索獎」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毛淑德、何華武、鄔賀銓、李培根、陳十一、張益唐、施一公、高文、謝克昌、程泰寧、謝曉亮、潘建偉等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
獎項啟動資金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獎金3,000,000人民幣/人,分5年發放。獲獎名額50人/年,在中國大陸全職工作的45周歲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2019年「科學探索獎」化學新材料領域,北京大學陳鵬、馬丁,南開大學王曉晨,清華大學王訓,中科院上海有機所遊書力,廈門大學鄭南峰等6人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