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屬於卓越青年科學家的榮耀時刻。
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釣魚臺國賓館芳華苑隆重舉行。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科學探索獎」得主獲獎,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
圖 | 科學探索獎獎盃
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幫助青年科技工作者掙脫現實生活的「引力」,助力我國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正是「科學探索獎」設立的出發點。
「科學探索獎」是在騰訊成立20周年之際,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等十幾位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的公益性獎項。騰訊基金會計劃投入10億元資金資助該獎項,每年在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技術方面的九大領域,遴選出50名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圖 | 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
該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據了解,「科學探索獎」在評選過程中重點關注四個因素:獨立性、創造性、變革性和可行性。相比起過往的研究成就和學術地位,評審委員會更看重申報人本人及其研究方向的未來潛力,鼓勵自由探索。
今年的科學探索獎體現了「高含金量」:1200多名科技工作者申報,在獎項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超過800名兩院院士參與其中,僅在提名推薦階段,就有13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和100多位發達國家的院士參與。
和去年第一屆相比,本次獲獎人名單較去年更為多元化,其中女性獲獎人增至5位、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50位獲獎人平均年齡不到40歲,其中最年輕獲獎者僅30歲。而在港澳地區首次放開申請後,亦有3位科學家獲獎。
圖 | 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
許多科學領域的創新發現,往往來自學科交叉後迸發出的靈感與合作,學界普遍希望出現更多民間交流平臺,豐富創新的土壤,濃厚社會的科學氛圍。
2019年起,騰訊及騰訊基金會宣布在每年11月舉辦系列科學活動。2020年騰訊科學周以騰訊科學WE大會、騰訊醫學ME大會、「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X-Talk四場大會為核心。馬化騰對此表示:「騰訊會長期保持對『科學探索獎』的投入,助力國家基礎研究的長遠發展。我們也希望同更多的人一起努力,讓科學成為時尚,讓創新成為年輕一代的追求。」
除此之外,最近一年,有好幾個獎項破圈。
2018年9月,在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宣布設立「達摩院青橙獎」,旨在獎勵大中華地區在信息技術、半導體、智能製造等領域取得初步成就的青年科學家(35周歲以下或博士畢業6年以內)。獲獎者將獲得100萬元獎金,並得到達摩院全方位的研發資源支持。
再者,華為的「天才少年」,也是企業對科技人才的激勵。任正非於2019年6月20日在公司EMT(經營管理團隊)《20分鐘》的講話裡表示:「我們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們還想從世界範圍招進200-300名。」
這對科研萌新、青年研究學者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無論是獎項基金,還是科研平臺,可以為學者們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榮譽和跨學科學術交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