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央廣網
11月14日的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外的銀杏大道美得讓人炫目,而會場內的紅毯上,則是星光熠熠。
這是屬於卓越青年科學家的榮耀時刻。以極為莊重的儀式,高規格陣容,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給今年的50位獲獎人一個盛大典禮。
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記者從現場獲悉,本次獲獎人名單較去年更為多元化,其中女性獲獎人增至5位、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最年輕的獲獎者為30歲的北京大學微納電子學系研究員黃芊芊。
「過去這一年,新冠疫情讓我們認識到,人類社會應對各種生存和發展挑戰,必須向科學技術要答案、要方法,而人才是科學技術的根本。」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表示,需要更加主動地發現人才、關愛人才,支持他們自由探索、樂在其中,讓科學技術更加自主自立自強。
「還沒想好怎麼花」
去年的頒獎典禮上,獲獎代表「可能會拿獎金還房貸」的回答贏得很多年輕人的共鳴。
事實上,這也是騰訊基金會發起「科學探索獎」的初衷。這筆稅後獎金完全由個人自由支配,鼓勵用來改善生活。騰訊基金會相關負責人多次重申,這筆錢就是為了讓有潛力的青年科研人員不用為生活、房子發愁,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能心無旁騖地搞科研。
「我還沒想好怎麼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李婧笑稱,「還沒反應過來。」
自稱生活中最大愛好是吃的李婧說:「吃也花不了多少錢,這筆跟工資不是一個體量的獎金,能保證我沒有任何雜念地作為喜歡的事情,沒有經濟方面的壓力。」
談及青年科研人員面臨的壓力和困難,李婧說,與做純技術研究的相比,此前搞技術的在發論文上不佔優勢,但近年來國家推進的系列評價制度改革,弱化了論文的分量,「這對我們是挺好的事情。」
她也坦言,博士生的壓力普遍偏大。「尤其是家庭條件一般的男博士生,他們到了結婚生子的年紀,要養家餬口,如果國家能適當提高研究生的待遇,可能對他們是個很大的幫助。」
作為女科研人員獲獎代表,李婧毫無意外被問到有關性別的問題。
「在我來之前我就想到肯定會被問到作為女科研人員的感想,但我想說,其實問這個問題的人本身就有一種歧視了。」李婧玩笑稱。
她感慨,她幸運地擁有一個百分百支持她的另一半和家庭。「他們確實為我付出了很多。」李婧說,「我想對熱愛科學的女孩們說,堅持做下去,不用管別人怎麼說。」
珍惜「不期而遇」的經歷
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本庶佑通過視頻分享了他科研中「不期而遇」的經歷。「通往科學真理的道路衝充滿『不期而遇』,應該擁有一顆好奇心,你的好奇心會與世界上的重大問題相聯繫,你需要帶著勇氣去挑戰這些問題。」 本庶佑說。
「如果你相信教科書裡上所有內容,那麼世界上就不會有重大科學發現,要找到教科書背後的真相,要勇於挑戰權威。」本庶佑還強調,科學不限定任何文化和國家,需要得到人類共同的關注,「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和思想的人進行交流和互動也很重要,青年獲獎者們要放眼世界。」
2020年「科學探索獎」信息電子領域獲獎人黃芊芊是一名新手媽媽,她動情表示:「於我而言,科學探索不僅充滿理性與客觀,更蘊藏著無窮盡的生命力量與魅力,猶如呱呱墜地的嬰兒。當你為它傾盡全力、堅持付出時,它也一定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迸發出盎然的生機,帶給你驚喜。」
生命科學領域獲獎人朱聽則強調了要勇闖「無人區」。「幾年前,我根據這個想法在國外申請一項資助,面試時一位國際著名的科學家給我提了非常尖銳的問題:多少年以後才能做出來?因為她認為我們很可能做不出來。聽完這個問題,我很受鼓舞。如果很多人都認為做不出來,這個方向也許真的值得去嘗試。」
關於「科學探索獎」,他們這樣說
「科學研究對我們去克服現在所面臨的一系列挑戰極為關鍵。但當我們環顧周遭,會發現對科學的支持,尤其是對年輕科學家的支持,尚難以令人滿意。因此,對年輕科學家早期科學研究的鼓勵,顯得尤為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探索獎』的發起人做得非常出色。」本庶佑說。
「第二屆評獎工作堅守原始的定位,在所有原則的落實上,都做到了不斷優化和完善:獎項申報『不唯出身』的原則得到有力貫徹,『面向未來、聚焦青年』的定位得到很好體現,評審的迴避制度收緊,良好的評獎風氣得到維護。」「科學探索獎」監督委員會主席、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錢穎一表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科技界任重道遠,我們必須樹立高的科研志向,做出更多『從0到1』的突破,也要在全社會弘揚科學精神,培育科學文化,普及科學知識。」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在頒獎典禮上寄語。
這也正是「科學探索獎」致力於去做的事。
「我們期望,『科學探索獎』最大程度地尊重青年人的好奇心和學術興趣,不設定任何條件地支持和激勵他們探索『big idea』。我們期待,青年科學家可以保持豐富的想像力、純真的好奇心和自由探索的精神。有了這種特質,他們就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毅力和恆心,他們就敢於創想和突破,勇闖科學的『無人區』。」騰訊高級副總裁、首席人才官奚丹說。
「我們上小學時,老師問大家長大後想做什麼,幾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科學家,而現在物質極大豐富,選擇也更多時,有這種意願的孩子少了,所以我們希望『科學探索獎』能夠形成熱愛科學、熱愛探索,鼓勵小朋友從小立志投身科學的影響力。」 奚丹補充道。
奚丹表示,未來,「科學探索獎」將會在激勵研究生、青年少「好奇心」方面做更多工作。
【浙江新聞+】
50位青年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 浙江這兩人上榜
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
據「科學探索獎」管理委員會透露,本次獲獎人名單較去年更為多元化,其中女性獲獎人增至5位、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最年輕獲獎者僅30歲),港澳地區首次放開申請後,亦有3位科學家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