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科學探索獎,300萬獎金自由支配!這個青島嫚厲害了

2020-09-26 青島日報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5日訊 今天,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公布,全國9大領域的50位青年科學家經層層選拔,脫穎而出,每人將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 值得驕傲的是,該獎項「天文和地學領域」的獲獎者李婧是土生土長的「青島嫚」。

「青島產」的女「學霸」

李婧1977年出生於青島,初中、高中均就讀於青島二中,現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公開資料顯示,李婧致力於面向天文應用的太赫茲高靈敏度超導探測技術研究,在空間天文應用太赫茲超導混頻、大規模陣列超導探測器晶片和單片集成三維譜儀等多個方面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曾獲得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和傑出青年基金資助,並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今天,獲獎名單一經公布,李婧所在的初中同學群就「炸鍋」了,大家紛紛留言表示祝賀。青島二中原教師吳大剛曾任李婧初中三年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提起她,這位資深教師表示印象非常深刻,說她從小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

「李婧是個典型的好學生,學習認真紮實,特別勤奮,成績一直穩定在班裡前幾名。」吳大剛說,「但她又不是個『書呆子』,初中三年都是語文課代表,除了理科,文字水平和文學素養也很高,整體素質非常好。」

這樣的評價在李婧的同學們那裡也得到了印證。在他們的評價裡,李婧聰明好學、踏實務實,成績一直很好。

性格開朗的「全能」學生

李婧的成長經歷打破了人們「『學霸』只會學習」的偏見。在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中,「積極主動」「樂於助人」「組織能力強」等關鍵詞圍繞著她。

時隔近三十年,吳大剛對兩件事印象依舊深刻。

第一件事是,當年校運動會上,沒人報名參加中長跑的時候,是李婧主動站了出來。「她其實也不擅長中長跑,但是她沒有退縮,從報名開始就每天在學習之餘主動練習,我經常看她在操場上跑步。」吳大剛說,「她就是這樣的性格,不服輸、能吃苦,做什麼都能堅持。」

第二件事是,這場運動會前,吳大剛因病住院,所有相關活動的組織都需要學生自主進行。李婧作為班幹部,擔起了組織協調的任務,她不僅積極參與班委工作,為開幕式方隊借來海軍衫作為統一著裝,引起了全校「轟動」,還帶領同學順利完成了各項比賽。那次運動會,在李婧等班幹部的組織下,班級取得了全校第三的成績,也讓吳大剛進一步看到了李婧除了學習之外的更多閃光點。

對於李婧的同桌隋峻來說,李婧的形象也與樂於助人分不開。他說,作為同桌,李婧經常在學習上與自己交流,在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上給他一些指引。

科學探索獎,青年科研人員的「殿堂」

李婧獲得的科學探索獎是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的、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公益性獎項。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人體現出極高的「含金量」:總共收到1200多位青年科學家的申報材料,經過初篩、初審、覆審、終審四輪評審,產生最終獲獎名單,申報人與獲獎人比例約為25:1;50名獲獎人中的48人擁有教授或同級職稱,38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機構學習或工作的經歷。

該獎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毛淑德、何華武、鄔賀銓、李培根、陳十一、張益唐、施一公、高文、謝克昌、程泰寧、謝曉亮、潘建偉等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覆蓋數學物理學、生命科學、天文和地學、化學新材料、信息電子、能源環保、先進位造、交通建築、前沿交叉等9大領域。獎項啟動資金由騰訊基金會資助,每年優中選優,獲獎人數不超過50人,獎勵金額為每人300萬元。

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青年科技人才資助計劃之一,科學探索獎不斷擴大的知名度、影響力和著眼未來的理念,也讓獎項得到了頂級科學家們的熱忱參與和支持。今年,在獎項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超過800名「兩院院士」參與其中,僅在提名推薦階段,就有13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和100多位發達國家的院士參與,體現了獎項專業性和權威性的提升。

做出色的社會科技獎項,助力最優秀的青年科技人才攀登科學高峰,助力我國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是科學探索獎的追求。科學探索獎聯合發起人、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表示:「我們選拔出的這些年輕人,我相信有相當一部分,未來能夠脫穎而出。我們的工作,對科技人才的培養,有著非常長遠的意義。」馬化騰也表示,期待科學探索獎可以長期支持一大批優秀的青年科學家潛心探索、獻身科研,希望將來在他們當中誕生科學大家,為國家的科技事業做出突破性的貢獻。」據悉,未來科學探索獎還將為青年科學家搭建跨學科互動交流的平臺,舉辦重大主題的學術報告會、研討會。受資助期間,獲獎人將按要求向評審委員會定期提交年度科研進展報告,並擔任科學傳播大使,定期出席必要的公益活動和科普活動。

今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將於11月14日在北京舉行。屆時,50位獲獎人將公開亮相,眾多國內外科學家代表也將應邀出席,共同見證這一榮譽時刻。(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相關焦點

  • 第二屆科學探索獎在北京頒獎,青島籍女科學家李婧獲300萬元獎金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4日北京訊 今天,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全國9大領域的50位獲獎青年科學家現場領獎,每人將獲得騰訊基金會300萬元獎金,並可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該獎項「天文和地學領域」的獲獎者李婧為青島籍女科學家。
  • 獎金每人300萬 50位青年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浙江這兩人上榜
    以極為莊重的儀式,高規格陣容,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給今年的50位獲獎人一個盛大典禮。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記者從現場獲悉,本次獲獎人名單較去年更為多元化,其中女性獲獎人增至5位、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最年輕的獲獎者為30歲的北京大學微納電子學系研究員黃芊芊。
  • 女學霸獲騰訊「科學探索獎」,300萬自由支配:會考慮還房貸
    導語:11月14日,2020年騰訊「科學探索獎獲獎的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獎勵300萬元,而且允許自由支配。300萬,著實讓不少人羨慕,但是羨慕歸羨慕,我們還是需要看到這些年輕科學家為攀登科學技術高峰所付出的努力和艱辛。300萬,你會怎麼用?
  • 年僅30歲的北大超級美女黃芊芊,獲科學探索獎,獎金300萬
    年僅30歲的北京大學超級美女——黃芊芊博士生導師,喜獲騰訊2020年科學探索獎,贏得300萬元人民幣獎金。、饒毅、陳十一等14位頂尖科學家聯合發起設立的公益性獎勵,其目的是獎勵青年科研人才,讓青年科學家心無旁騖地潛心鑽研科學研究,為祖國奉獻更多能量,2020年是騰訊科學探索獎的第二屆獎勵。
  • 每人獎300萬!50名青年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浙江這兩人上榜
    以極為莊重的儀式,高規格陣容,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給今年的50位獲獎人一個盛大典禮。 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記者從現場獲悉,本次獲獎人名單較去年更為多元化,其中女性獲獎人增至5位、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最年輕的獲獎者為30歲的北京大學微納電子學系研究員黃芊芊。
  • 每人300萬!粵港澳大灣區5人獲2020科學探索獎
    羊城晚報訊 記者王丹陽報導:11月14日下午,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青年科學家現場領獎。據悉,「科學探索獎」是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等十幾位知名科學家,於2018年11月共同發起設立的公益性獎項。該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五年內獲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且可自由支配。「作為香港學者拿到這樣一個大獎,我深受鼓舞。
  • 每人獎金300萬!3位湖南籍學者獲科學探索獎,有兩位80後
    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該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獲獎的湖南籍科學家有3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劉倩(能源環保領域獲獎者)北京大學 楊越(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彭承志(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超800名院士參與推薦評審「科學探索獎
  • 300萬獎金!莆田籍34歲青年科學家徐集賢教授榮獲「科學探索獎」
    今年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騰訊1.5億元獎金。50位青年科學家獲騰訊1.5億元獎金2020年「科學探索獎」獎項涵蓋數學物理學、生命科學、天文和地學、化學新材料、信息電子、能源環保、先進位造、交通建築、前沿交叉等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技術方面的九大領域。
  • 科學探索獎50人名單公布,北大獲獎7人,每人獎金300萬
    近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本年度共有7位獲獎者來自北京大學,6位來自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分別有3位青年科學家獲獎,其餘單位獲獎人數均在3人以下。
  • 山大教授張靖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未來5年獲300萬獎金!
    11月18日,記者從山西大學獲悉,該校教授張靖以數學物理學領域的突出成就,榮獲2020年度第二屆「科學探索獎未來五年內,他將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獎金,鼓勵他繼續在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無人區」自由探索。張靖是山西大學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光電研究所所長,主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研究方向為連續變量量子信息、超冷原子,以及雷射技術等方面。
  • 厲害!1位遂平籍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獎300萬元!是你同學嗎
    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來啦!11月14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50位國內科學家攜家眷走過紅毯,聚集在2020年騰訊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上。他們是本屆「科學探索獎「獲獎者,每人將由騰訊公益基金會拿到300萬元獎金。本屆獲獎者的平均年齡約40歲,最年輕的獲獎者僅30歲。
  • 每人獎金300萬!3位湖南籍學者獲科學大獎
    近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該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獲獎的湖南籍科學家有3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劉倩(能源環保領域獲獎者)北京大學楊越(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彭承志(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超800名院士參與推薦評審「科學探索獎」是2018年騰訊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偕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等
  • 校友陳志堅博士獲生命科學突破獎,獎金300萬美元
    人民網北京10月18日電,傑出華人科學家陳志堅再獲科學界大獎。當地時間10月17日,被稱為「科學界奧斯卡」的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在美國舊金山揭曉2019年度獲獎名單。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分子生物學教授陳志堅和其他三位(組)科學家獲得生命科學突破獎,每人獎金300萬美元,以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領域做出的重大突破性貢獻。「科學突破獎」是目前全球獎金最高的科學獎,因此,又被稱為豪華版諾貝爾獎。
  • 2020「科學探索獎」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1.5億元獎金
    important}今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1.5億元獎金,最年輕獲獎人僅30歲!」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
  • 每人300萬獎金可自由支配,最小者年僅30歲!
    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來自九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依次從饒毅、潘建偉、鄔賀銓、程泰寧等發起人手中接過獎盃,繼續他們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無人區"
  • 第二屆科學探索獎公布,每人300萬獎金!她28歲成為北大博導
    這些科學家全部都是青年才俊,在未來的5年,他們每人將獲得300萬人民幣獎金,可自由支配這些錢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這個獎項叫做「科學探索獎」,是由騰訊CEO馬化騰聯合楊振寧、饒毅等知名科學家2018年11月共同發起設立的獎項,目的是為了鼓勵那些在9大尖端領域有突出貢獻的45歲以下青年科學家。
  • 2020「科學探索獎」名單揭曉,50位科學家獲1.5億獎金
    9月25日消息,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總獎金1.5億元,這些科學家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據「科學探索獎」管理委員會透露,本次獲獎人名單較去年更為多元化,其中女性獲獎人增至5位、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最年輕獲獎者僅30歲),港澳地區首次放開申請後,亦有
  • 第二屆科學探索獎50位獲獎者
    圖為騰訊公司副總裁、科學探索獎項目負責人王嫵蓉在介2020年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公布。圖為騰訊公司副總裁、科學探索獎項目負責人王嫵蓉在介紹2020「科學探索獎」情況。9月25日,第二屆 「科學探索獎」 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共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
  • 80後河北籍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
    80後河北籍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小河看河北 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來自9大領域的50位獲獎人依次接過獎盃,繼續他們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無人區」的徵程。這是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其中,獲獎的河北籍科學家有1位,他是北京大學教授東蘇勃。 1982年出生的東蘇勃是河北省石家莊人,現為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3位湖南籍學者獲科學探索獎,獎金300萬,最年輕的只有36歲
    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該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獲獎的湖南籍科學家有3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劉倩(能源環保領域獲獎者)北京大學 楊越(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彭承志(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科學探索獎」是2018年騰訊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