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腦中GPS」 三科學家共獲諾獎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20-12-06 新京報網


當地時間6日,挪威特隆赫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梅·布裡特現身慶功派對。


居裡夫婦。


卡爾·科裡和吉蒂·科裡。

  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出爐,其中兩人是夫妻檔;三位科學家將分800萬瑞典克朗

  2014諾貝爾獎公布時間(北京時間)

  生理學或醫學獎

  6日17時30分

  物理學獎

  7日17時45分

  化學獎

  8日17時45分

  文學獎

  暫未確定時間

  和平獎

  10日17時

  經濟學獎

  13日19時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授約翰·奧基夫、挪威科技大學教授梅·布裡特·莫澤及其丈夫愛德華·莫澤因發現「大腦中的GPS」——組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而獲得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莫澤夫婦也成為第五對獲諾貝爾獎的夫婦。

  獲獎研究

  發現了大腦的定位系統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在聲明中介紹,「我們如何知道我們身處何方?我們怎麼找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路徑?我們如何存儲這些信息,從而能夠在下一次立即找到這條路?」三位獲獎科學家的研究為我們解答了這些疑問。儘管三位科學家研究所處的時空並不相同,但是他們的研究都和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有關,揭示了大腦中的「GPS」定位和導航系統是如何工作的。

  研究過程

  同一獎項兩個項目相隔30多年

  1971年,奧基夫就發現了構成這一體系的第一個組成部分。他發現,大腦的海馬體裡有一種特殊的神經細胞,每當老鼠身處屋子的特定位置時,這種細胞的一部分就會被激活。而當老鼠到了房間內的其他位置時,另外一些細胞則被激活。奧基夫認為,這些「位置細胞」構成了房間位置的一幅地圖。

  34年之後的2005年,莫澤夫婦發現了大腦定位機制的另外一項關鍵組成部分。據諾貝爾獎官網稱,他們確認了另外一種神經細胞,將其稱為「網格細胞」。這種細胞能夠產生一種坐標系統,從而使得精確定位與路徑搜尋成為可能。二人的後續研究則揭示了位置和網格細胞是如何令定位和導航成為可能的。

  獎金分配

  三人分800萬瑞典克朗獎金

  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共8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78萬),奧基夫將獲得該項諾獎一半的獎金,莫澤夫婦共同分享另一半。 新京報記者 高美

  ■ 獲獎反應

  諾獎得主:下飛機看到120個未接來電

  按照慣例,諾獎委員會會打電話通知諾獎得主,並記錄下他們第一時間的反應。

  接到電話時,奧基夫正在倫敦的家中伏案工作,他說自己「簡直是欣喜若狂」。

  而梅·布裡特·莫澤當時正在實驗室開會。周一早上她有好幾個會議,當時正在和同事們激烈地討論著研究數據,接到電話時她表示自己簡直「震驚了,一直在哭」。欣喜若狂的同時她也有一絲遺憾,丈夫愛德華正在飛往慕尼黑的飛機上,她無法聯繫到丈夫,沒辦法第一時間和他分享自己的喜悅。

  儘管知道得晚了點,但愛德華·莫澤卻有了更多驚喜。當全世界都知道他是諾獎得主時,唯有他一人還在飛機上對此一無所知。因此,當諾獎消息宣布一個半小時之後,他走下飛機時震驚了,人們拿著鮮花在機場迎接他,這時他才知道自己得獎了。「這真是一個驚喜,我完全沒有想到。」愛德華說,慕尼黑機場的官員們親自向他祝賀。而他打開手機才發現,自己有「120個未接來電」。 新京報記者 高美

  ■ 故事

  七旬學者

  諾獎「遲到」40年?

  奧基夫為大腦如何控制行為的問題深深吸引。上世紀60年代末期,他決定從神經心理學路徑下手解答這些困惑。

  奧基夫,1939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市,擁有美國和英國國籍。1967年,他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獲得了生理心理學博士學位。隨後,他到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做博士後。他的這項研究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年。

  1987年,他留校擔任認知神經科學教授。目前,約翰·奧基夫教授是倫敦大學學院神經迴路與行為中心主任。

  夫妻檔科學家

  讀書到獲獎都在一起

  另外獲得此獎的莫澤夫婦,可以說是學術界的「神鵰俠侶」,兩人在同一所大學讀書,大學一畢業就結婚,因為志趣相投一同赴英留學,又一起回到祖國,在同一所大學任教。

  過去十年間,兩人已經成為所在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發表了論文無數,也得過多項專業獎項。

  兩人都是挪威人,梅·布裡特·莫澤比丈夫大一歲,她在奧斯陸大學學習心理學,也在那裡遇到了後來的丈夫愛德華。愛德華在奧斯陸大學拿到了三個學位:數學及統計,心理學及神經生物學。

  1995年,兩人同時在奧斯陸大學獲得了神經生理學博士學位。

  莫澤夫婦兩人一起到愛丁堡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員,隨後又一同回到挪威科技大學。愛德華比妻子早兩年晉升為教授,目前是科維理系統神經科學研究所的主任。梅·布裡特2000年晉升為神經科學教授,目前是特隆赫姆神經計算中心的主任。

  愛德華也與另外一位得主奧基夫頗有淵源,在英國期間,他曾在奧基夫的實驗室中做過訪問學者。(高美)

  【盤點】

  「夫妻檔」如何拿諾獎

  此前已經有4對夫婦獲得諾貝爾獎。

  第一對 1903年,瑪麗·居裡和丈夫皮埃爾·居裡因證實鐳的存在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第二對 32年後,居裡夫人的長女伊雷娜·約裡奧-居裡和丈夫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一道因對人工放射性的研究而獲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

  第三對 1947年卡爾·科裡和妻子吉蒂·科裡因一起發現糖代謝中的酶促反應而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第四對 這對夫婦獲得的是不同獎項。丈夫貢納爾·默達爾1974年與哈耶克一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妻子阿爾瓦·米達爾1982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高美)

  ■ 前瞻

  4華裔科學家誰能獲獎?

  曾多次成功預測諾貝爾的湯森路透今年的預測名單上,出現了4張華人面孔。美籍華人科學家楊培東、美籍華人科學家張首晟、美國醫學研究機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所長錢澤南、以及任教於香港科技大學和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鄧青雲。

  其中,張首晟、楊培東都是在中國內地接受高等教育之後,旅外深造並從事科研的。

  張首晟1963年生於上海,1978年考入復旦大學,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他提出的「拓撲絕緣體」理論,可大幅提高計算機運算速率。

  作為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特聘教授,楊培東本科求學於中科大,現為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教授,也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他的學術成就主要在採用納米材料提高計算機信息存儲量。

  另外兩名被預測的華裔科學家,都出生於中國香港。其中鄧青雲人稱新一代顯示技術——OLED之父;錢澤南的基因研究或將改善人類健康,不過生理學或醫學獎已公布,錢澤南也已無緣獎項。

  村上春樹能否獲文學獎?

  堪稱最悲壯的諾貝爾文學獎入圍者、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多年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熱門,曾創作《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佛卡》等諸多流行作品。

  然而,對於這位新作每每在日本掀起搶購狂潮的超級暢銷書作家村上春樹,文學界卻多持有保留態度,許多人士認為,村上春樹的作品過於通俗、流行、小資化,不符合諾貝爾文學獎嚴肅、純文學的品位。

  目前,村上春樹又一次穩居全球最大博彩公司英國立博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首,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陳鵬認為,數次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的村上春樹雖然呼聲很高,也有很大的可能性,但是由於洲際輪替或者是區域輪替的原因,不獲獎可能也很大。 據中廣網

相關焦點

  • 諾獎熱門王中林是什麼樣的科學大牛?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9月24日,全球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湯森路透,在美國發布2015年度引文桂冠獎獲獎名單,該獎項被學界譽為「諾獎風向標」。  在這項被稱為「諾貝爾獎得主預測」的獎項中,又一次出現了中國人的名字——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華裔科學家王中林。
  • 研究黑洞獲諾獎:他們發現了宇宙最暗處的秘密 | 新京報專欄
    文 | 施鬱據新京報報導,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另一半授予雷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
  • 十個關鍵詞透析「全腦開發」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陶沙:腦是用進廢退的,不用的部分就萎縮掉了,不會「被喚醒」和「再生」,腦沒有「沉默的大多數」。  曾有位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做過一個實驗:一隻小貓生下來兩隻眼睛都很健康,兩隻眼睛所分別對應的皮層也都沒有問題。然後把小貓的一隻眼睛做手術縫合。
  • 時隔55年 女性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昨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新華社記者 葉平凡 攝阿什金、法國科學家熱拉爾·穆魯和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 3名科學家發現C型肝炎病毒獲諾獎
    霍頓1972年獲東英吉利大學學士學位,並於1977年獲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生物學博士學位。然後,他在白金漢郡塞爾研究實驗室工作,在1982年成為希龍公司的非甲非B型肝炎部主管。Sofia共同獲得了2016年拉斯克-狄貝基臨床醫學研究獎。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布,來自美國、英國的三名科學家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當地時間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 研究黑洞獲諾獎:他們發現了宇宙最暗處的秘密
    (原標題:研究黑洞獲諾獎:他們發現了宇宙最暗處的秘密) 把最重要的物理學獎項頒給這三位科學家
  • 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諾獎各獎項評選基本流程相似。就文學獎來說,評獎機構為瑞典文學院及諾貝爾委員會。1786年4月5日,瑞典文學院設立,瑞典文學院選出3至5名院士(目前為5名)組成諾貝爾委員會,任期三年。這5名院士主要負責文學獎的評獎前期工作,而評選和頒獎的決定權力仍然屬於全體文學院院士。
  • 42歲,他成中科院最年輕院士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新產生的64名院士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10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0人,地學部11人,信息技術科學部7人,技術科學部15人。新當選院士中,女性6名;平均年齡55.7歲,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87.5%。
  • 三名科學家因黑洞相關研究獲諾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新聞公報中說,彭羅斯使用巧妙的數學方法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他證明了黑洞確實可以形成,並對其進行了詳細描述。他的開創性論文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對廣義相對論的最重要貢獻。
  • 環保部長:騰格里沙漠又發現汙染水體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昨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要科學治霾,加大源解析的力度,要讓「大氣十條」這個好的路線圖在各地落實為一個好的施工圖。要加大信息公開。讓所有的汙染源排放暴露在陽光下,要讓我們每一個人成為汙染排放監督者,動員全社會力量一起來形成共治霧霾的局面。  問:有媒體稱,中國霧霾已「出口」到了美國,您如何回應?  陳吉寧:跨界汙染和汙染轉移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有很大不確定性。
  • 研究黑洞獲諾獎:他們發現了宇宙最暗處的秘密
    據新京報報導,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另一半授予雷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
  • 「嫦娥三號」明日凌晨攜「玉兔」登月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發射窗口共6個  記者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了解到,嫦娥三號衛星的發射窗口共6個,從12月2日至4日,每天兩個。其中,第一窗口寬度為4分鐘,第二窗口為1分鐘。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趙民說,目前,發射場已制定了6套發射方案。
  • 李小文:特立獨行的「布鞋院士」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波士頓大學地理系主任Strahler教授曾評價,李小文是這一領域最頂尖的兩三位科學家之一。除了很多被廣泛引用的研究論文,李小文的快樂來自學生。  有人曾問李小文喜歡帶什麼樣的學生,李小文的觀點是「有教無類」,「只要願意跟我念書的,我都願意帶。」
  • 冥王星的「心」上有一片冰原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冥王星的地位如同它的位置一樣神秘,引起科學家的諸多爭論。自1930年被發現,冥王星一直居於九大行星的末席,長達70多年。但是自2000年起,在太陽系邊緣、海王星外側的柯伊伯帶中不斷發現新天體。這些新發現的天體中不乏重量級選手,特別是2005年發現的鬩神星,當時被認為比冥王星更大。冥王星的「地位」不斷受到挑戰。
  • 發現高效基因編輯工具,兩女科學家獲諾獎!A股基因板塊市值超萬億
    Doudna),以表彰這兩位女性科學家「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 /cas9基因剪刀」,她們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76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她們的研究為在人體以及其他動物細胞上實現基因編輯奠定了重要基礎。諾貝爾委員會在官方頒獎詞中表示:「藉助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非常精準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 13名學者實名質疑韓春雨實驗結果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資料圖片  希望有第三方介入;《自然-生物技術》稱正在調查,沒有進一步結論;韓春雨仍表示細胞汙染可能性大  新京報訊 (記者信娜)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將NgAgo基因編輯技術論文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已逾五個多月。這期間,多名國外科學家曾聲明無法重複實驗。
  • CRISPR技術獲諾獎,為什麼張鋒與諾獎失之交臂?
    2016年,兩人再獲阿爾珀特獎,2020年,兩人又同獲沃爾夫獎。在2012年6月發表的論文中,兩位女性科學家帶領的研究團隊純化了Cas9蛋白,發現它是雙RNA引導的DNA內切酶,首次在體外證明使用Cas9的CRISPR系統可以切割任意DNA鏈,指出CRISPR在活細胞中修改基因的能力。這是最早發表的把細菌天然免疫系統演變成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的工作。張鋒做出了什麼貢獻?
  • 30本好書助貧困孩子「快樂閱讀」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百本書中挑出30本  中國青基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快樂閱讀」項目的所選圖書來自於《中國小學生基礎閱讀書目》。該書目共涉及100本中外圖書,包含30本基礎閱讀書目和70本推薦閱讀書目。「快樂閱讀」綜合價格、版權等方面原因,從中選取了30本,其中既包括《草房子》、《舒克貝塔航空公司》等由中國作家寫的優秀讀物,也有《格林童話選》、《愛麗斯漫遊奇境記》等經典的外國兒童讀物。這30本圖書分為三個級段,包括低段(一、二年級)、中段(三、四年級)、高段(五、六年級),每個級段10本。按照閱讀專家的推薦,每個級段的10本書涵蓋文學、科普、人文三類。
  • 天津812爆炸事故七天大事記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當晚,已有多名消防員確認在此次事故中犧牲。  8月14日  早晨,倉庫爆炸現場救出一名消防戰士,19歲的周倜。  現場消防指揮部消息稱,當時發生爆炸的地點存放著硝酸鉀、硝酸鈉等硝酸鹽物質。這些固體氧化劑遇熱、碰撞都容易爆炸。
  • 給科學家官員頒「中國諾獎」,需要多大的勇氣?公眾有5個疑問
    釋疑三:很特別的「未來科學大獎」中國的科學家和企業家一直都有一個「諾獎夢」,特別是在自然科學領域,未來科學大獎無論從獎項和獎金設置上,都參照諾獎,由此有了「中國諾貝爾獎」之稱。這個獎成立於2016年,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包括李彥宏、沈南鵬、馬化騰、丁磊、江南春等知名企業家,獎項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大中華區取得傑出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每年舉行一次,共設立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每個獎項獎勵金額為1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