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關鍵詞透析「全腦開發」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20-12-05 新京報網

市場上主打「全腦開發」概念的教育機構不在少數。十幾年來,這個概念在國內愈發火爆,不少機構做到全國幾百家連鎖店的規模。

  

這些機構往往宣稱自己的課程基於「左右腦分工」理論設置,甚至稱可以培養孩子「觸知」、「透視」等「超能力」。

  

而支持這些機構生存的,是一批又一批收割不盡的家長們,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被上天寵幸的那一個。

  

然而「全腦開發」概念真的科學嗎?「全腦開發」到底是開發些什麼?是否具有科學依據?科學的人腦開發應該是怎樣的?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兒童青少年腦智研究中心主任陶沙,中科院心理所附屬北京中科青雲實驗學校副校長周德文兩位專家,圍繞十個關鍵詞,全面透析了有關全腦開發的相關問題。


陶沙 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兒童青少年腦智研究中心主任。受訪者供圖

  

周德文 中科院心理所附屬北京中科青雲實驗學校副校長。 受訪者供圖


1 腦開發

  

新京報:腦是可以開發的嗎,又包含哪些方面?

  

陶沙(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兒童青少年腦智研究中心主任):腦的開發我們一直都在做。其實教育做的就是這件事。當人們在說腦的開發的時候,我們會指向人在適應各種各樣複雜變化的情境中,更有能力去適應這個變化。具體而言,腦的開發有很多不同的路徑,包括提升語言能力、閱讀能力、數學能力、注意能力、記憶能力、自我調控能力等。

  

豐富的閱讀、學習新的語言、接受音樂訓練、參與有一定強度的體育活動,都對腦智的發育具有積極促進作用,使人腦的結構和功能得到顯著提升。腦可以開發,但開發腦一定是基於理解腦和保護腦的基礎上,而不是說像挖煤礦一樣,挖到沒有為止。

  

周德文(中科院心理所附屬北京中科青雲實驗學校副校長):反應速度、邏輯推理、思維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等等這些都是大腦認知功能的反映,但並不代表腦功能的全部。除此之外,對大腦的研究還包括感知覺、注意、記憶、決策、社會認知等課題,但這些也只是腦相關研究的一小部分。當前對於大腦的研究和認識還太少。

  

2 全腦開發

  

新京報:目前市場上諸多機構提及的「全腦開發」概念有問題嗎?

  

陶沙:全腦開發概念籠統,目前沒有清晰界定,大家似乎都知道,但其實又都說不清楚。腦的開發具體包括哪些、哪些有效、哪些無效、對哪些人群在什麼條件下有效?這些問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共識。因此,鑑別、評價市場上五花八門的訓練,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目前已有的科學證據,可以明確地講,腦的開發絕不包括「開天眼」。

  

由於科學研究及其轉化應用還處在初步階段,因此全腦開發在市場上存在很大的灰色空間。市場的確是逐利的,同時也必須不斷完善提高,包括國家的監管、消費者科學素養的提升、從業人員素質水平的提高。

  

3 左右腦分工

  

新京報:市場上全腦開發機構大部分課程都是基於1981年諾貝爾獎得主羅傑·斯佩裡(Roger Sperry)的裂腦研究,你怎麼看?

  

陶沙:斯佩裡的裂腦研究用實驗的手段告訴我們左右腦是有相對的分工,是人腦研究的重要裡程碑。在此基礎上,科學研究已經有更進一步發展。後續的研究發現,健康、正常的人腦,左右腦協同是主旋律,分工永遠是相對的。

  

比如,語言的加工存在左腦優勢,但是右腦同時也在積極地活動,對於理解「弦外之音」不可或缺;一般人群音樂加工具有一定的右腦優勢,但是左腦也在積極活動,甚至音樂家加工音樂更以左腦為主。因此,所謂把左腦、右腦分別開發的各類宣傳以及曾經流行一時的右腦革命都不科學。一些機構提出的「右腦開發」,實際上是一種誤讀,無視這麼多年來科學研究的進展。

  

4 大腦閒置

  

新京報:「人類的大腦其實只開發了5%-10%,還有90%的大腦是閒置的。」怎麼看待這種說法?

  

陶沙:腦是用進廢退的,不用的部分就萎縮掉了,不會「被喚醒」和「再生」,腦沒有「沉默的大多數」。

  

曾有位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做過一個實驗:一隻小貓生下來兩隻眼睛都很健康,兩隻眼睛所分別對應的皮層也都沒有問題。然後把小貓的一隻眼睛做手術縫合。被縫合的這隻眼睛就歇著了,對應的大腦皮層也歇著,而歇著的後果是對應視皮層突觸的凋亡。

  

腦的體積不大,但腦消耗了我們身體最多的能量。從進化的原理,它必須是經濟的,也就是說腦必須都得幹活。如果有部分歇著,很簡單,削減掉。

 

5 一目十行

  

新京報:快速閱讀、一目十行,這是人腦可以實現的嗎?

  

陶沙:快速閱讀是有可能實現的。很多時候,通過一些策略的訓練可以提高閱讀速度,至於快速的程度,那就因人而異了,有的人可能達到其他人的幾倍、十倍。

  

但同時有一個問題,快速閱讀時閱讀的深度是不夠的。速讀強調的是在短時間內抓取到儘可能多的信息,所以更多是淺讀。

  

6 定樁記憶法

  

新京報:現在大部分全腦開發機構都在教授快速記憶法,其核心是把文字或數字轉換成圖像,把圖像定樁。這種方法是否有科學依據?是否有實用性和價值?

  

周德文:注意與記憶之間有很緊密得關聯,所以機構課程中提得最多的就是注意力和記憶力。對注意和記憶的訓練是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但沒有各種訓練機構傳得那麼神乎其神。例如你提到的定樁記憶法。但是這種方法中聯想記憶和情景記憶的符號化標的最終會導致人的系統性混亂,比如記憶時要把「79」編碼成「氣球」,「39」編碼成「三舅」,要先記住這些編碼,回憶時也先想到編碼再將其進行解碼還原,這對大腦來說其實多了兩三步的運算,對腦來說反而是負擔,而且會干擾原來的符號化系統。

  

它不能夠提升工作記憶能力,缺點是高於優點的。實際用處是沒有的,作用只能體現在「表演」的時候,其他場景根本用不上。另外,從科學角度來講,拍照記憶(圖像記憶)可能是有的,但因編碼和存儲的信息量較大,往往導致記憶容量有限且保持時間極短。

  

陶沙:類似短時記憶一串隨機數字這種記憶訓練很常見,的確可以通過一些記憶策略實現。有些人具有這樣的天賦,也有很多人經過各種訓練也可能做到。

  

遺憾的是,國內外的研究大多發現,特定訓練往往只對訓練涉及的任務和材料敏感,而記憶訓練遷移的效果不足。也就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上,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7 超感知

  

新京報:人腦具有所謂的超感知、高等感知能力(hsp)嗎?「蒙眼辨色」「蒙眼識字」是人腦有可能做到的嗎?

  

周德文:超感知、高等感知能力根本不存在。這個有點接近於精神科的幻覺妄想,是診斷為神經心理障礙的。我做過幾個測試,發現那些宣稱可以觸知、透視的人,基本都是表演,或者就是騙子。如果帶他們做一個規範化試驗,比如找一個密閉無光的環境,也就說視網膜裡邊不會有光、沒有視覺信息,再讓他們看東西,根本做不到。

  

陶沙:人的感知覺有其自身的規律,「蒙眼辨色」「蒙眼識字」等不符合人類的感知原理,因此試圖以此來實現腦智開發並不現實。關於超感知等能力,已經出現幾十上百年了,但沒有任何嚴謹的科學證據證明它存在。

  

8 松果體

  

新京報:有些教育機構宣稱開發松果體可以提高感知力,有科學依據嗎?

 

陶沙:松果體主要是管生物節律的,它跟感知力沒有關係。

  

9 腦磁場

  

新京報:有機構宣稱,經過大腦的專注力訓練,可以產生腦能量,在腦部形成磁場,可以用額頭吸附勺子、硬幣等金屬物,這有無科學依據?一些演示中表演者確實做到了,如何解釋?

  

陶沙:專注實際上的確是可以通過訓練去提升的。但是否注意的訓練可以改變腦的磁場,沒有科學研究證據。

  

周德文:這個就是純瞎玩的。我專門試過額頭放勺子,發現我們也能做到——勺子一掛就掛住了,因為有摩擦力,沒什麼特別的。最後會發現表演的人放的勺子也會掉,只是在拍照或者視頻時相對長的時間裡是不掉的。另外,也沒有通過專注力來形成磁場這一說,專注力和磁就沒有關係。

  

10 天賦測試

  

新京報:現在一些機構中有所謂的多元智能測試,又叫皮紋測試。通過人的指紋、掌紋,判斷孩子先天的腦潛能、天賦、性格等。這是否有科學依據?

  

陶沙:掌紋與天賦毫無關係,評分測試進而推論孩子發展潛能完全沒有意義。

  

周德文:皮紋測試用來做刑偵鑑定是可以的,但不能夠用來做天賦檢測。這是兩件八竿子打不著的事。他們所謂的皮紋測試對應的是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但事實是,加德納根本不研究皮紋。

  

天賦在國外被認為是個統計學概念,100個人中有1個跟其他人差異性很大。中國更傾向於用「天才」「神通」描述具有天賦的人,往往帶有神話色彩,很多智力超常兒童被汙名化了。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朱麗華


相關焦點

  • 十個關鍵詞透析「全腦開發」
    然而「全腦開發」概念真的科學嗎?「全腦開發」到底是開發些什麼?是否具有科學依據?科學的人腦開發應該是怎樣的?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兒童青少年腦智研究中心主任陶沙,中科院心理所附屬北京中科青雲實驗學校副校長周德文兩位專家,圍繞十個關鍵詞,全面透析了有關全腦開發的相關問題。陶沙 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兒童青少年腦智研究中心主任。
  • 天津812爆炸事故七天大事記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8月12日  晚11時左右,天津濱海新區港務集團瑞海物流危化品堆垛發生火災爆炸事故,事發時十公裡範圍內均有震感
  • 全國多地陷入嚴重霧霾天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張朋 攝  中東部地區成「重災區」,多條高速封閉、航班受影響;四川盆地、華北平原的霧霾天氣還將持續  新京報訊 (記者金煜)新年第二個周末,全國中東部地區都陷入嚴重的霧霾和汙染天中。中央氣象臺將大霧藍色預警升級到黃色預警,環保部門的數據則顯示,從東北到西北,從華北到中部乃至黃淮、江南地區,都出現了大範圍的重度和嚴重汙染。
  • 全腦開發:一場針對教育焦慮的精準收割|新京報快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全腦教育新京報動新聞出文 | 孟然「不懂編程,寸步難行」「玩轉英語,學貫中西」「數學奧妙,盡在奧數」「學好鋼琴,一鳴驚人」……教育焦慮不止,培訓生意不竭,無論什麼科目,總有個讓你無法抗拒的理由。可時代發展太快,「單科突破」的策略已無法滿足家長們「全才速成」的迫切願望,「全腦開發」概念應運而生。
  • 馬兜鈴酸肝毒性疑雲待解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13年,新加坡和中國臺灣的學者發現,馬兜鈴酸會引發泌尿道上皮癌,每百萬基因可導致150個突變點。而英國和美國的研究數據顯示,抽菸引發肺癌的突變點,僅為每百萬基因8個到10個。通過對患者全基因組/轉錄組的測序,科學家們找到了與馬兜鈴酸相聯繫的突變位點。他們指出,馬兜鈴酸可以將基因中的A核酸改寫成T核酸,使基因在複製過程中發生錯誤,並逐漸演變成癌症。
  • 本田發布最新技術SENSING和CONNECT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涉及安全駕駛和智能互聯;未來三年內投放15款新品  新京報訊 (記者張潔)近來,同為日系品牌的豐田和日產在華動作頻頻
  • 李小文:特立獨行的「布鞋院士」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67歲的老人有自己對付新聞的高招。  有時,他會在電話裡賠笑,「理解一下,理解一下」;有時他會用商量的語氣說,「再等等,等這波熱點過去吧」。  李小文了解新聞的傳播規律,希望趕緊出個新聞,為自己那張被熱炒的照片降降溫,過了兩天溫度沒降,他又略帶委屈地向記者解釋,「本以為這兩天熱度會過去的」,然後在郵件裡和記者商量,能不能以文會友。
  • 「非典」改變的人生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 郭鐵流 攝  前 言  十年後回首春天  我們總會在某些時間懷念某些人,就像樹枝在每一次開春,懷念去冬的落葉。  10年前的今天,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護士長葉欣病逝。10個親人感染,死了3個,母親、二哥和三哥。  她曾經是個驕傲美麗的女人。她說「2003年之前,我們兄弟姐妹每家人都有車」。  現在一家人誰也顧不上誰。嫂子靠低保生活,聽記者問夠用嗎,她神情索然,「我從來不問,不夠用難道我能給嗎?我自顧不暇」。  在方渤看來,好歹自己活下來了。還要更好地活下去。  他出院沒多久接受了「面對面」王志的專訪。
  • 王文興:沒有筆記的書等於白念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一首五言絕句20個字,要一句一句慢慢讀,聲音好不好聽,搭配好不好,都要慢讀才能感受出來。你讀一首詩願意慢讀,那讀任何文學作品都應該慢讀。我們看電影也看得太快了,現在有了DVD,你就一段一段看嘛,比如說兩個小時的電影,一天看15分鐘,其中好的地方足夠你感受了。電影裡每個畫面都是設計好的,圖畫的結構、劇情、表演,都要嚴格判斷才行。  新京報:如果是讀不好的書呢?
  • 尼爾斯·玻爾及其時代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 李飛 攝  【文集細讀】  我不是一位人物傳記愛好者,但有兩本傳記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被我當作「勵志」的書來讀,這兩本書的作者是同一個人,一位物理學家,阿伯拉罕·佩斯,兩本傳記的名字分別是《上帝是微妙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科學與生活》《尼爾斯·玻爾的時代》。
  • 食品高氯酸鹽汙染成世界難題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全國飲用水深度處理研究會委員高乃雲表示,高氯酸鹽汙染在各地的地下水、井水等中有檢出,不過濃度很低,「飲用水汙染比日、韓、美情況略好,瓶裝水汙染水平與美國相當。」  風波  茶葉在歐洲檢出高氯酸鹽 限量標準正交涉中  讓中國茶葉陷入汙染風波的「罪魁禍首」,正是常被用於火箭燃料、軍工業生產、煙花爆竹等製造的高氯酸鹽。
  • 能量金字塔:神秘功效支撐的「傳銷」迷局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古埃及文明、木乃伊等未解之謎,屏幕前的小桌上,整齊地擺放著5個金字塔模型。「量子糾纏讓人變輕盈」主持人一邊說金字塔不能治病,一邊又向在場的灌輸金字塔能夠喚醒自愈力,讓人身體變好,「金字塔通過每秒上億次的諧波共振,釋放金字塔能,可以激活人體細胞,喚醒人體自愈力。」
  • 「全腦開發」,是科學還是忽悠?
    這則打著「全腦開發」旗號的培訓視頻引發人們熱議。瀏覽網絡上相關信息,記者發現,「全腦開發」概念幾乎成為學生和家長間流行的神話。何謂「全腦開發」?「全腦開發」有無科學依據?當前的相關培訓市場是否到了監管的時候?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6980元,「最強大腦」帶回家?什麼是「全腦開發」?
  • 環保部長:騰格里沙漠又發現汙染水體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昨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新京報記者 陳杰 攝  陳吉寧表示,決不允許「卡著審批吃環保、戴著紅頂賺黑錢」;治霾不能靠老天,需付出額外努力  昨日下午,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全面加強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 穿越蛇文化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撰文/新京報記者 儲信豔擁有一千個蛇頭舍沙,是印度神話中第一條出生的蛇類,也是印度三大主神之一毗溼奴神的重要隨從。  印度人相信,只要人無傷蛇之心,蛇就沒有害人之意。外表威猛的眼鏡蛇更是財神的化身,只要你善待它,並供它食物,命中一定會走好運。現如今在印度許多農村都有香火繚繞的蛇廟,有些尚未生育的善男信女,為求得一男半女,對廟裡供奉的蛇神更是頂禮膜拜。
  • 全腦開發有多好?
    就像在上個世紀,也有樹木,也有石頭,也有泥土,但只會造毛草房一樣,現在就懂得了運用這些同樣的東西,造出了高樓大廈一樣。今天卡爾神童就想讓你明白,全腦開發會有哪些好處,你要不要好好聽呢?讓你家也出一個《最強大腦》哇?
  • 易經班「導師」 手機號碼測命運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此後每次上課前,學員全體都會起立喊「老師好」,林弋茹也以深鞠一躬回應,然後開始講課。  公益講堂主持人向亭之向學員介紹稱,林弋茹是清華大學總裁班的導師,北京大學EMBA導師,奇門遁甲現代應用協會副會長。「我的課堂不講神神鬼鬼的東西,因為清華大學是不允許講那個的」,林弋茹強調。  在第一堂課上,林弋茹先拿起籤到表,分析最先籤到4位學員的電話號。
  • 夜讀│8月31日,這些消費新聞別錯過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 出行 9月1日北京這三座地鐵站將短時封閉 據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消息 今起北京所有地鐵站開通微信支付寶購票、補票 從8月31日起,北京軌道交通將實現全路網開通非現金支付服務,乘客可使用微信、支付寶購票。同時,還推出「被掃」支付功能,依靠軌道交通專用網絡,克服了地鐵站內手機信號不好的問題。
  • 什麼是全腦開發?全腦開發=左腦+右腦
    什麼是全腦開發?全腦開發=左腦+右腦美國加州學醫學博士斯佩裡「左右腦分工」理論、美國艾登泰勒博士「潛意識輸入法」和美國哈佛 學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們全腦開發與學習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南。MQ腦主導個格切思想、觀念、態度都與MQ有關有好MQ其格會趨向正面、光明具備信心、勇氣和智能這些屬於內表現會影響到EQ而EQ亦會影響到IQ三者環環相扣並影響生活機制。
  • 極限高空運動挑戰者吳詠寧之死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在一棟大樓的十層樓頂,身型瘦小的他雙腳踏著一輛白色平衡車,謹慎緩慢地在樓頂邊緣滑行,身子微微向室內一側傾斜。  部分網友在視頻下發布了「牛」、「666」、「藝高人膽大」、「鼓勵你」等評論,可更多人表達出了害怕和擔憂,紛紛勸阻他不要再玩了。一位網友說:「太危險了,看著都害怕」,吳詠寧只回復了兩個字:「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