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翻書5分鐘,閱讀10萬字?
近日,一則量子波動讀書的視頻引起熱議。這則打著「全腦開發」旗號的培訓視頻引發人們熱議。瀏覽網絡上相關信息,記者發現,「全腦開發」概念幾乎成為學生和家長間流行的神話。
何謂「全腦開發」?「全腦開發」有無科學依據?當前的相關培訓市場是否到了監管的時候?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6980元,「最強大腦」帶回家?
什麼是「全腦開發」?
記者在搜尋引擎上鍵入「全腦開發」關鍵詞,只見長長的搜索結果上,鮮見專業的「科普」文章,滿眼全是「全腦開發機構」「全腦開發加盟」等廣告。
10月16日下午,記者來到教育培訓機構較為集中的石家莊市某寫字樓,只見這裡不乏「全腦開發」相關培訓機構,各家在廣告牌上的宣傳內容卓富吸引力。
一張廣告牌上這樣介紹課程效果:看得快——提高閱讀速度5—10倍,每分鐘3000字以上;記得牢——看完文章立刻測試,理解力與記憶力在70%-100%;省時間——節省時間80%以上,減輕學習負擔……
另一個廣告牌上則寫道:2分鐘背過一首古詩;10分鐘背過長達500字的課文;1小時記憶200個英語單詞;3小時背過《弟子規》……
神乎其神的「全腦開發」究竟包括些什麼呢?
在採訪中,記者收到一份「全腦開發」相關課程的宣傳單頁,4頁32開的宣傳單上專門闢出一頁詳細介紹左右腦分工,並佐以圖示,這家機構宣稱該課程能「對左右腦的均衡發展有極大幫助,提高孩子潛在能力,進而培養其創意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在記者調查的多家「全腦開發」相關培訓機構中,左右腦分工理論幾乎是每家機構都會提到的理論,此外,這些機構宣稱人腦的利用率極低,只要多開發1%,就比平常人聰慧許多倍,開發大腦潛力、提高左右腦均衡度、提高專注力,幾乎是每家都會提到的課程效果,而這也是眾多相關教育機構口中模模糊糊、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全腦開發」。
神奇的效果,富於煽動性的宣傳,「全腦開發」令家長們趨之若鶩。
記者選擇一個周末再次到該處探訪,只見這裡滿是學生,培訓班的授課聲此起彼伏。有兩家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自豪地說,目前機構的在學學員有100多個。
在另一處寫字樓,有一家號稱培養兒童全腦多元智能的機構。記者看到,這裡售賣一款號稱能夠激發大腦潛能的智慧學習耳機,售價6980元。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他們在全國已經銷售了50多萬臺。
這位工作人員還表示,「現在家長們的『全腦開發』意識提高了很多,這兩年主動諮詢併購買產品的家長越來越多了。」
在培訓機構聚集的附近,記者不時會收到「全腦開發」課程的傳單。此外,記者看到還有不少「全腦開發」機構正在裝修,即將營業。
現場的火爆程度令人咋舌,線上涉及「全腦開發」的產品更是令人眼花繚亂,在各種號稱能夠「全腦開發」的遊戲書、教材中,不乏動輒上萬元的「神器」。
火爆的「全腦開發」,也使相關培訓和銷售機構人手吃緊。
在某招聘網站上,「全腦開發」老師的招聘信息每天都有發布。每家機構的招聘人數都在10人以上,崗位要求幾乎沒有任何學歷或相關經驗、年齡方面的限制,工資在5000-9000元不等。
百度搜索鍵入「全腦開發」關鍵詞,顯示資訊結果多為相關培訓機構信息。 百度截圖
●「最強大腦」還是「最玄大腦」?
量子波動速讀學習、開發松果體實現蒙眼辨色……「全腦開發」課程堪稱花樣迭出,到底效果如何?
在一家教育培訓機構,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圍繞「全腦開發」,該機構有多元益智特色學前班、多元繪本藝術課、硬筆書法等課程,最近新推出了思維繪畫課,該課程雖然以繪畫為主,但涵蓋了心理學、腦科學、智能訓練、情境訓練、遊戲訓練、賞識激勵等,以在繪畫中開發大腦。
「在繪畫中發揮孩子的想像力,沒有約束,或許對孩子的大腦發展有一定作用。」一位正在門外等孩子下課的一年級學生家長說。
隨後,這位家長又引著記者看旁邊的一家教育機構,告訴記者最近幾周她一直在諮詢相關課程,還加著該教育機構的微信。
「這兩天有個世界腦力錦標賽,他們機構的孩子都去了。」這位家長臉上露出了羨慕的神情,「如果我家孩子以後背古詩、背單詞很困難,我會考慮讓孩子來這個機構上課,如果真的有記憶方法,為何不嘗試一下呢?」
記者查詢了這位家長口中提高記憶力的機構,在其官網上,看到了世界腦力錦標賽的獲獎選手,也在世界腦力錦標賽官網上找到了對應的選手名單。官網上,不少家長把孩子的上課全過程記錄下來,表示孩子記東西的能力確實增強了許多,英語單詞也不再那麼難背了。
不過,除去這些有實質授課內容的輔導機構,還有一些「全腦開發」公司似乎更加「不走尋常路」。
10月17日13時,記者來到省會一家智慧學習耳機體驗中心。工作人員讓記者戴上腦波檢測儀,測試使用耳機前的狀態。隨後工作人員讓記者用耳機聽了一段音頻,並再次為記者進行腦波檢測。
檢測完,該工作人員引導記者對比前後檢測結果,只見在電腦上顯示的兩幅紅、綠、黃、藍構成的腦電波測試圖上確實有明顯的差別。該工作人員介紹,經常佩戴這款智慧學習耳機,能夠調節左右腦平衡,提高專注力。
頭戴耳機,記者聽到了一段類似白噪音的音頻,裡邊有流水、鐘聲和古箏的聲音,該工作人員說,由於不同人的大腦情況不同,同樣的音頻,不同人聽起來會有不用的聲音感覺,「你聽到的是溪流,別人聽到的可能是大海或瀑布。」
由於聽音頻時,正值午休時間,帶著耳機閉目養神,讓記者自覺身心舒緩了很多。但對於其宣稱的,可以提高記憶能力、增強觀察能力、豐富想像力等方面,記者並沒有感受到。
10月17日,記者在阿里巴巴批發網站上,諮詢一家銷售腦開發耳機的店鋪,客服告訴記者,他們銷售的耳機和音頻與記者在實體店體驗的一樣。 阿里巴巴聊天記錄截圖
同樣「玄幻」的不只有耳機,還有一家宣稱以「右腦開發」為主的培訓公司,相比於課程,該機構工作人員的態度倒顯得更為神秘。
10月19日下午,在石家莊某寫字樓,一位母親帶著自己6歲剛上一年級的兒子,正在向這家右腦開發機構的前臺諮詢。
「我是帶著孩子玩,正好走到了這裡,就進來看看『右腦開發』是什麼,孩子有沒有必要學習一下。」這位母親說。
記者以學生家長的身份向前臺接待人員諮詢右腦開發的課程,前臺卻無法說出到底什麼是右腦開發,只是宣傳通過他們的課程,可以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記憶力。在被問到課程的授課內容和方式時,工作人員一直閃爍其詞,就連價格也不願意透露,只是一味強調,「需要見到孩子並測評後,再確定孩子能不能被錄取,還要等測評結束才能確定孩子需要接受6個月培訓還是8個月培訓,到時才能報價。」
記者決定等待這個男孩測試。被獨自喚到測評室接受測評並進行了大約10分鐘的課程試聽後,男孩的家長被叫去測評室,聽分析師介紹孩子目前的腦開發情況,以及他們建議的課程。
結果,分析師告訴這位家長,他們可以接收這個孩子,但需要接受8個月的培訓,每月4節課,每節課兩個小時,共計9800元,最近新推出活動價,只要7800元。
這位家長表示「要回家考慮考慮」。但令這位家長非常不解的是,「即便成為正式學員,家長也不能旁聽,理由是『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他們說『每次課程結束後,老師會讓孩子向家長展示課程效果』。」
●「全腦開發」,科學還是誤讀?
「速記依賴於口訣記憶、聯想記憶和諧音記憶,不過讓孩子記的詞語肯定是事先選好的、能套用那些方法的,但等學完之後實際操作其他詞語很困難。」一位曾經教授速記的培訓班老師向記者道出了這樣的「玄機」。
和這位老師坦言的只對某些特定內容起作用,各種速記機構的宣傳卻似乎是「包治百病」,有速記機構的廣告牌上宣稱通過「雲腦速讀」能讓孩子「學識淵博,成為移動的百科全書」。
在這家教育機構網站上,一句話被反覆提及: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
類似這樣的宣傳語幾乎一語切中家長的心理,「無所不能」的效果宣傳讓家長們自覺義不容辭為孩子為探索無限可能。
但所謂的「全腦開發」真是科學的嗎?其效果真會如此神奇嗎?
對此,有關專家介紹,市場上「全腦開發」機構大部分課程都是基於1981年諾貝爾獎得主羅傑·斯佩裡(Roger Sperry)的裂腦研究,該研究發現左右腦有相對分工,但隨著後續的研究發現,健康、正常的人腦,左右腦協同是主旋律,分工永遠是相對的。一些機構提出的「右腦開發」,實際上是一種誤讀,無視這麼多年來科學研究的進展。
此外,相關專家指出,「全腦開發」概念籠統,目前沒有清晰界定,腦的開發具體包括哪些、哪些有效、哪些無效、對哪些人群在什麼條件下有效?這些問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共識。以快速閱讀為例,雖然有時通過一些策略的訓練可以提高閱讀速度,但往往也會伴隨著另外一個問題,便是閱讀深度不夠。
這樣的「全腦開發」,是不是我們提倡的科學的腦開發呢?
在試聽某機構的「全腦開發」課程後,一位家長向記者展示了一張授課內容照片,只見黑板左側寫著「1」對應「五角星」,「2」對應「耳機」,「3」對應「白雲」……在黑板的右側,畫著一個4*4的方格,方格裡除了漢字之外,還有「5」「8」「9」三個數字,用以測試孩子對黑板左側內容的記憶效果。
家長向記者展示的授課內容照片。 記者周聰聰攝
授課老師介紹,這些數字和詞語的對應關係的記憶,就像一個個基石,將為搭建起背誦古詩、長篇文章的記憶大廈打下基礎。
不過,對這種在速讀速記中頗為流行的定樁記憶法,有關專家卻有不同的理解。
專家指出,這種快速記憶法,其核心是把文字或數字轉換成圖像,把圖像定樁,類似拍照記憶(圖像記憶)因編碼和存儲的信息量較大,往往導致記憶容量有限且保持時間極短。而且這種訓練往往只對訓練涉及的任務和材料敏感,而記憶訓練遷移的效果不足。其作用更多地體現在「表演」的時候,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上,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不僅「全腦開發」尚有很多科學概念亟需理清,在記者走訪中,各種監管缺位也同樣引人深思。
在體驗智慧學習耳機時,工作人員宣稱,他們的耳機已經申請了專利,而且特別強調,耳機中的音頻資料才是核心競爭力。
為此,記者特地在專利查詢網站上搜索了該公司。結果發現,該公司的發明專利目前處於正在實質審查階段,並非工作人員所說「已經有專利號了」。
更有意思的是,工作人員所謂的專利,其實是耳機的外觀設計專利,而非工作人員所說的耳機音頻內容。專利申請摘要表示此款耳機結構設計,能夠有效提升佩戴舒適度和裝配效率,且方便耳機收納和攜帶。
這款耳機售價6980元,但記者在阿里巴巴網站上,搜羅腦力波智慧耳機,發現價格均只有168元左右。一個店主為了證明其銷售的耳機,與記者在實體店的耳機播放音頻一致,專門加了記者微信,並發送了一段音頻。聽後記者發現,這段音頻與當時體驗時所聽到的音頻完全一致。
對於此類現象,有專家呼籲,相關職能部門要在資質審核、教學活動監管、協助維權等方面多做工作,提高監管、打擊力度,正本清源,確保培訓市場產品供給高質量、無雜質,同時及時提示家長防範風險,別讓家長獨自撐起戰勝偽科學的重任。(記者周聰聰 趙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