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文:特立獨行的「布鞋院士」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20-12-05 新京報網


4月18日,院士李小文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做講座時被拍的一張照片走紅網絡。照片裡,他黑衣蓄鬍、光腳穿布鞋,被網友稱為「仙風道骨」。 網絡供圖


在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裡,熟悉李小文的學生說,老師身上有俠氣,不拘小節、瀟灑隨性、喜歡喝酒。 網絡供圖

  ■ 人物簡介

  李小文

  1947年出生,四川人,早年留學美國,2002年起兼任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現任北京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國內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

  這幾天,院士李小文頗有些苦惱。

  被強推到聚光燈下的不自在,源自他在中國科學院大學講座的一張照片走紅網絡。

  4月18日,這張照片被貼到人人網上,照片裡,蓄著鬍鬚的李小文穿著黑色外套,沒穿襪子的腳上蹬著一雙布鞋,不經意地蹺著二郎腿,低頭念著發言稿。

  山村老人形象與院士身份形成的強烈反差,讓網友驚嘆,「一派仙風道骨,完全就是古龍筆下的俠士。」

  李小文傳奇的經歷一層層被剝開,網絡上充滿了排山倒海的驚嘆之聲。

  「李小文」作為關鍵詞,迅速排在了搜尋引擎的第一位;他在科學網開設的博客,成了一周熱門博客第一名,點擊量迅速超過了400萬次。

  有網友說,照片裡的李小文像《天龍八部》裡的掃地僧,低調、沉默,卻有著驚人天分和蓋世神功。

  而在照片的「背後」,熟悉李小文的人卻覺得莫名其妙,作為國內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李小文在學術界早就是人盡皆知的「技術宅」和「優質叔」。

  「紅人」的煩惱

  電話裡,李小文說「冷一冷」。

  媒體和網友的持續關注成了他的負擔。他希望用這種方式讓輿論的山洪消退。

  李小文的聲音低沉而果斷,這種氣場與照片裡「看似作脫貧報告的老人」似乎格格不入,只有在提到網友對他的評價時,他才哈哈一笑,「謝謝網友們。」

  18日的那場講座在李小文看來,這隻算一次與學生們的閒談,沒什麼特別。

  如果不是因為那張照片,媒體蜂擁而至,他能平靜地研究遙感領域「流形」與「分形」的區別,或者繼續研究環保部和國土部發布的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

  67歲的老人有自己對付新聞的高招。

  有時,他會在電話裡賠笑,「理解一下,理解一下」;有時他會用商量的語氣說,「再等等,等這波熱點過去吧」。

  李小文了解新聞的傳播規律,希望趕緊出個新聞,為自己那張被熱炒的照片降降溫,過了兩天溫度沒降,他又略帶委屈地向記者解釋,「本以為這兩天熱度會過去的」,然後在郵件裡和記者商量,能不能以文會友。

  李小文說記者四處尋他讓他很不好意思,自己文字不好,寫文章有些詞不達意,向記者請教文章該寫成什麼樣子才算合格。其實李小文在謙虛,他用幾句簡單的古文,就可以解釋複雜的遙感原理。

  博客裡,近百名網友給李小文留言,說他紅了。

  李小文不做回應,只以「敬答好友」為題留下博文,裡面只有一個連結,是河南貧困縣舞陽縣的貼吧。4月初,舞陽縣中小學數千名教師停課罷工,抗議政府剋扣工資,一直沒得到回應。

  有網友揣測李小文的本意,他不希望自己作為院士因為一張照片走紅,而是希望更多的普通教師的合法權益,得到應有的關注。

  「掃地僧」的修為

  貌不驚人,蓋世神功。這是網友認為李小文像《天龍八部》裡掃地僧的理由。

  在北師大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謝雲看來,李小文是國內遙感界泰鬥級的專家。

  但第一次見面讓謝雲很意外。

  當時,學院裡一名老教師即將退休,為了讓學院在遙感領域進一步發展,領導邀請了在中科院遙感所的李小文,「那時他才53歲,已經有那麼多成果了,在我們眼裡那就是偶像。」

  一天,謝雲下樓時,發現迎面上樓的男子穿著白襯衫黑褲子,手裡拎著上世紀80年代流行的半圓形黑包,腳上是一雙布鞋,「特別土,我還想這人來我們這兒有什麼事,別人告訴我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小文。」

  偶像的這身裝扮,讓謝雲很意外。他後來聽同事講,李小文第一次到學院報到,就因為這身裝束,被門衛擋在了外面,以為他是來推銷的農民。

  謝雲說,這麼多年不管冬夏,李小文都穿布鞋,冬天穿的是大厚布棉鞋。雖然系裡好幾個老師也穿,「但他們都穿襪子,李院士不愛穿。」

  在學生王易的印象裡,每次見到李老師,腳上都是一雙布鞋,甚至褲腿也會挽起來,和網上流傳的照片幾乎一模一樣。她納悶,為什麼這一次老師會出名,「這些都是我們見慣了的。」

  「掃地僧」更值得稱道的是他在學術上的修煉和勤勉。

  2005年,李小文在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做所長,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師大做課題。

  地遙學院晚上11點關門,李小文經常忙到很晚,每次回來都要叫值班室幫忙開門。李小文去找系主任,當時有個口號是「要把北師大辦成國際一流大學」,他問系主任,「咱不是要辦成國際一流大學嗎?你在美國時,看哪個國際一流大學晚上11點鐘就把門鎖了?」後來院裡開會,把鑰匙分給了李小文一把,再也不影響他忙到半夜了。

  後來,李小文接連承擔兩個大的國家項目,作為其中的首席科學家,忙到2011年,累得生病住進了醫院。

  對於這次住院,謝雲覺得是李小文太不關心自己。他的兩個女兒在國外讀書,妻子也在國外,獨自在家,沒有嚴格的作息規律,一天到晚吃點米粥、鹹菜就行。

  在謝雲印象裡,李小文此前還住過一次院,醫生診斷結果是營養不良,「這個年代了,院士還能得營養不良。」

  愛打賭的教書匠

  李小文做的是遙感基礎研究。波士頓大學地理系主任Strahler教授曾評價,李小文是這一領域最頂尖的兩三位科學家之一。除了很多被廣泛引用的研究論文,李小文的快樂來自學生。

  有人曾問李小文喜歡帶什麼樣的學生,李小文的觀點是「有教無類」,「只要願意跟我念書的,我都願意帶。」

  學生胡榮海說,李小文在講解遙感知識時,特別擅長比喻,遙感觀測力學中有「尺度」效應,李小文是這樣解釋的:觀測就和看美女一樣,太遠了什麼都看不清,太近了看到她的毛孔又不美了,只有不遠不近時,才是最美的。

  他善於用古詩詞解釋複雜的遙感理論。談到遙感的優勢,李小文引用蘇東坡《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講到遙感的大氣糾正,他引用「揚州八怪」之一的金冬心的詩:「夕陽方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講到自己的成名作「遙感幾何光學模型」,他說其實就是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一詩中的「草色遙看近卻無」,春草直生,遠看綠色濃鬱,但站到近處看,綠色就沒有那麼濃密了。

  李小文喜歡和學生打賭,學生們也知道,老師和自己打賭另有用意。

  他從來不反對學生的意見,哪怕是特別幼稚的想法,他也會讓學生試一試,而打賭更能堅定學生嘗試的決心。

  有一次,一名學生在實驗觀測中發現,太陽可以從東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李小文起初認為這有悖於人們的常識,為了給學生一個發現真理的機會,他就和這個學生打賭。師生倆分頭查閱資料,仔細論證。

  最終,學生贏了老師。

  他曾在博客裡提到「老師合格的標準」:就是讓學生做自己的掘墓人。他舉了一個例子,「柯達發明了數位相機,反而成了自己(彩卷)的掘墓人。這有什麼不好呢?如果柯達吃了虧,那是自己轉軌太慢。」

  帶酒壺的「令狐衝」

  早年在美國留學,閒暇時,李小文最喜歡讀金庸的武俠小說。

  他更喜歡金庸筆下《笑傲江湖》裡的令狐衝,自己在性格上有點像令狐衝。

  和令狐衝一樣,李小文也喜歡喝酒,以前一天能喝一斤。

  他說自己沒有太大的欲求,能有二鍋頭相伴,足夠了。學生們證實,李老師白酒不離身。他有個酒壺,裡面隨時裝著二鍋頭。「就算看見他在校園裡喝也不覺得稀奇。」

  後來喝酒傷了身體,學生胡榮海說,他2012年入學時,李老師已經不怎么喝了。

  王海輝和李小文相識多年,在他眼裡,這位院士的性格裡,有俠客的影子。

  王海輝記得,自己剛去美國那一年,帶去的錢快花完了,在網上和李小文說了說,李小文立刻讓正在美國的妻子跟王海輝聯繫,先借一點錢應急。

  2009年,地質學家嵇少丞在網上發帖,幫一名羌族婦女找工作,李小文看見後,幫她在成都一所學校的人事部門找到一個崗位,只是因為婦女不想離開北川,最後才沒成行。

  謝雲做過幾年副院長,李小文總叫他「謝院長」,謝雲聽著彆扭,和李小文商量能不能叫自己「謝老師」,李小文不同意,「你不是我的老師,我不能這麼叫。」

  李小文把師生關係看得很認真。在遙感領域之外,他還會和學生討論金錢觀。

  一名學生記得,李小文在課堂上曾說,錢的作用在本質上是「非線性和非單調性」的。對比較貧困的青年學生來說,很少一點錢,也許就能幫助他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或是拯救一條生命,產生比較好的社會效益。

  幾年前,李小文拿出李嘉誠基金會獎勵自己的錢,在母校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設立了「李謙」獎助學金。

  李謙是李小文的長女。她出生時家裡條件差,營養不良,出麻疹並發了肺炎,不到2歲就去世了。

  對於這助學金,李小文解釋「自己有口酒喝,就感覺進了『非線性區』,沒什麼負擔,就捐了。」

  博主「黃老邪」

  博客是李小文的一片自留地。

  在博客裡,他自稱黃老邪;在北師大,他和所有學生都在一個QQ群裡,群的名字叫「桃花島」。

  「黃老邪」的邪常表現為語出驚人。

  有一年,李小文作為中心主任,出現在北師大遙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統)中心迎新生的晚會上。「為什麼讀了遙感或者地理信息系統這個專業?」李小文希望新生講講。當一位女同學說是父親替她填的專業志願時,李小文站了起來,手一揮,大聲說,「向你爸爸問好!」舉座大笑。

  幾天前,一名考上了中科院研究生的學生向李小文訴苦,自己就要去成都讀書,擔心這個專業畢業後不好找工作。李小文說,是山地所嗎?好啊,九寨溝、四姑娘,找出點辦法來防治滑坡、泥石流,英雄救美。

  在博客裡,他對熱點新聞發表的觀點也常常讓人意外。看到酒店招聘員工要求喝馬桶水的新聞,李小文說,換做自己一定認真清洗馬桶,舀一碗水喝下去,「但還要再舀一碗,讓面試官也喝下去」;武漢「抱火哥」走紅,他說「抱火哥」如果不得到應有的表彰,甚至合同期滿解聘,「那肯定是有人瘋了」。

  在學術江湖裡,俠士也經常「以武會友」。博客裡,他會時不時針對遙感領域的問題「和某某人掐一架」,或擺個擂臺分勝負。

  地質學家嵇少丞評價說,比起小說裡黃老邪的「七分邪氣,三分正氣」,李小文邪氣不重,是個有大愛的人。

  汶川地震後第二天,李小文在自己的博客上「道歉」,說大家都關注汶川的災情,「但到現在我們還出不了一幅圖。」

  看見溫總理去災區,飛機上工作的照片還是地圖,而不是遙感出的現勢圖,李小文說,「我們搞遙感的,真是恨不得打個地洞鑽下去,就算地震殉國算了。」

  李小文的一名博友說,李小文多少有些魏晉文人的風骨,而這種風骨,就是現在學術界缺少的真性情,是學者本分的回歸和做學問應有的那種心態。

  李小文大學時期的校友戴紹基說,李小文的言行,維護了傳統知識分子的風骨,本色、隨性,這種影響甚至比他在遙感領域做出的貢獻更可貴。

  如今,李小文的博客更成為了學生和同行答疑解惑的平臺。隔三差五,就有人在博客裡留下專業問題等待答覆,李小文會挑出其中一部分解答。如果問題繁瑣,他會主動要求對方留下郵箱地址,郵件裡,他最愛用的落款是,小文。

  新京報記者 賈鵬 實習生 羅婷 曹憶蕾 北京報導

相關焦點

  • 新聞:李小文院士因病逝世 曾被稱為布鞋院士
    記者10日從北京師範大學獲悉,被網友稱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北師大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在北京逝世         據介紹,李小文院士1968年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85年在加裡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獲地理學碩士、博士以及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前任所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資源與環境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專長於遙感基礎理論研究,是李小文-Strahler幾何光學學派的創始人,成名作被列入國際光學工程協會
  • 中科院「布鞋院士」李小文病逝
    據新華社發布客戶端今日(1月10日)報導,記者10日從北京師範大學獲悉,被網友稱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北師大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8歲。 2014年, 李小文院士因其衣著樸素作報告的照片走紅網絡,有網友覺得李小文是現實版的「掃地僧」:「一個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卻有著驚人天分和蓋世神功。」 因身體原因未能出席「感動師大」頒獎 1月7日,第六屆「感動師大」新聞人物頒獎典禮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李小文院士因身體原因未能出席。
  • 千餘人淚別「布鞋院士」李小文 網友帶二鍋頭弔唁
    昨日,八寶山殯儀館,家屬抱著李小文遺像走出告別會現場。當日,「布鞋院士」李小文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秦斌花圈焚燒現場,家屬拿出一雙布鞋放入焚燒爐。  新京報訊 昨日10時,「布鞋院士」李小文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一千多名弔唁的人們在禮堂外排了兩百多米的長隊。很多人拿著白菊,胸前佩戴白花,在寒風中等著見李小文最後一面。
  • 「布鞋院士」李小文病逝 因穿布鞋講課走紅網絡
    照片裡,他黑衣蓄鬍、光腳穿布鞋,被網友稱為「仙風道骨」。李小文是遙感界的泰鬥級人物。新華社發布客戶端北京1月10日專電(記者李江濤)記者10日從北京師範大學獲悉,被網友稱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據介紹,李小文院士1968年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85年在加裡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獲地理學碩士、博士以及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前任所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資源與環境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專長於遙感基礎理論研究,是李小文-Strahler幾何光學學派的創始人,成名作被列入國際光學工程協會
  • 「科學向日葵」「布鞋院士」——李小文
    小朋友們好!上一期我們講述了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院士的故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被網友稱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院士。【科學向日葵】「布鞋院士」——李小文.布鞋院士2015年1月10日被網友稱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北師大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在北京逝世。2014年,李小文院士身著素衣布鞋作報告的照片走紅網絡,有網友覺得李小文是現實版的「掃地僧」:「一個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卻有著驚人天分和蓋世神功。
  • 「布鞋院士」李小文因病離世遺願喪事從簡
    原標題:「布鞋院士」李小文因病離世遺願喪事從簡 去年4月網上流傳著李小文院士光腳穿布鞋給學生作報告的照片。資料圖片   北師大地遙學院在大廳的電視屏幕上打出悼念李小文的字樣。京華時報記者徐曉帆攝   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因為一張光腳穿布鞋作報告的照片,著名遙感學家、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李小文被推到了聚光燈下。「布鞋院士」、「掃地僧」的稱呼在網絡上迅速流傳開來。昨天下午,噩耗傳來,這名莫測高深的「掃地僧」李小文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7歲。
  • 「布鞋院士」李小文,厚積薄發,大器晚成!
    有的年少成名,少年得志,慧根深種;有的雖然天生沒有慧根,但是勤於學習,孜孜不倦,最終與時俱進,聲名大噪;還有一種,前半生碌碌無為,卻好在足夠幸運,遇到不錯的機遇,再見柳暗花明,突然頓悟。雖為時稍晚,但卻在恰好的時間中,大器晚成。今天的主人公,李小文就是這樣一位大器晚成,卻異常優秀的人。
  • 中國遙感學科泰鬥「布鞋院士」李小文因病去世
    資料圖:2014年4月18日,院士李小文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做講座時被拍的一張照片走紅網絡。照片裡,他黑衣蓄鬍、光腳穿布鞋,被網友稱為「仙風道骨」。李小文是遙感界的泰鬥級人物。新華社發布客戶端北京1月10日專電(記者李江濤)記者10日從北京師範大學獲悉,被網友稱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北師大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在北京逝世。
  • 布鞋院士李小文:樸素而華麗的一生!
    今天我們所介紹的主人公就是被稱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院士!首先,我們從他的求學經歷來看一看這位低調而又樸素的院士的光輝的一生,李小文院士在1968年的時候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1978年考入了中國科學院地理所二部攻讀碩士學位,1985年獲得了美國加州大學的地理博士學位,即使李小文院士在這三個學位順利畢業之後,並沒有取得什麼大的成績,對於普通人來說就已經到達了很高的程度。
  • 每日電訊:李小文去世,再無「掃地僧」
    原標題:微觀中國:再無「掃地僧」   1月10日晚間,安徽籍作家@杜子建為自己的半個老鄉點上一根蠟燭,「又一個有腔調的人走了」。   1月的北京師範大學頗不平靜。1月8日晚,北京師範大學發布訃告,著名教育學家黃濟先生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94歲;兩天之後,北京師範大學再發訃告,李小文院士因病逝世。
  • 李小文院士:身穿素衣腳蹬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著酒壺
    ,身穿素衣,腳蹬布鞋,想必大部分人都不會將這種特徵與中科院院士這個身份聯想在一起。2014年4月,一張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的講座照片迅速火爆網絡,人們這才了解到,照片中的這個一副農民樣貌的老頭,竟然是我國遙感界的泰鬥級人物李小文。 "一雙布鞋任平生",這句話可能是用來形容李小文院士的最貼切的語句。火爆網絡後,網友紛紛將他比作武俠劇中深藏不露的"掃地僧",也稱他為"布衣院士"。
  • 「布鞋院士」李小文病逝 各界緬懷贊其風骨
    「布鞋院士」李小文病逝 各界緬懷贊其風骨 2015-01-10 20:15:45,被稱為「布鞋院士」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10日13時05分病逝北京,享年67歲。
  • 布鞋院士李小文:凡事追求及格就行,卻讓中國遙感技術成世界一流
    這是一張拍攝於中國科學院大學課堂上的照片,照片中的人頭髮凌亂,瘦削的臉上蓄著鬍鬚,一身黑衣,腳上還穿著一雙黑布鞋,彼時的他正低頭念著手中的發言稿。不明真相的人們,在看到這張照片的第一眼,肯定不會將這樣的山村老人形象與中科院院士相掛鈎。然而,照片中這位其貌不揚的老人卻是中國遙感屆的泰鬥——李小文院士!如果不是這張照片的爆火,行外人大概永遠不會知道李小文是誰,他有多麼牛!
  • 「布鞋院士」李小文去世 最後一課站著講了2小時
    圖片來自網絡  一雙布鞋、一件布衣,不修邊幅,講課如行雲流水,讓聽者如痴如醉。北京師範大學透露,該校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小文因病醫治無效,於前天下午在京逝世,享年67歲。在網際網路上走紅,被師生們親切稱為「掃地僧」、「布鞋院士」的李小文院士走了。
  • 看似「掃地僧」的布鞋院士李小文,實是做「黃老邪」的「洪七公」
    誰知道這個「老農民」竟然是國內著名的遙感學家、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李小文。提起李小文院士的一生,知道的人都無不嘖嘖稱奇。一奇是他身為院士,數十年如一日,「不修邊幅」進課堂;二奇是他生性詼諧,愛開玩笑,言語時常令人噴飯;三奇是他在研究工作中,忘我投入,看淡了成敗得失。於是有人說他像是《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但是我觀他講話語速像「打機關槍」,瀟灑做人,不像僧人像道人。
  • 李小文院士:身穿素衣腳踏布鞋,每天1斤二鍋頭,上課隨身帶酒壺
    照片上李小文院士身穿一襲看起來有些老舊的黑布衣,腳踏一雙老布鞋,頭髮花白,正坐在講桌邊手拿一份講義認真閱讀。初次看到這樣一張照片,可能誰都想不到這是一位在中國科研道路上起到了領路人作用的中科院院士。甚至有人調侃說,這分明是剛剛從田裡勞作回來的大爺,更有人懷疑這是擺拍炒作。
  • 布鞋院士李小文:看似「掃地僧」,實則是想做「黃老邪」的「洪七公」
    誰知道這個「老農民」竟然是國內著名的遙感學家、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李小文。提起李小文院士的一生,知道的人都無不嘖嘖稱奇。一奇是他身為院士,數十年如一日,「不修邊幅」進課堂;二奇是他生性詼諧,愛開玩笑,言語時常令人噴飯;三奇是他在研究工作中,忘我投入,看淡了成敗得失。
  • 布鞋院士李小文:每天喝白酒穿布衣布鞋,發明遙感技術全球領先
    然而他們錯了,李小文不僅考上了,還獲得了美國公費留學的機會。李小文說做事情應該追求效率,所以在美國留學的那幾年,李小文並沒有像我們想的那樣除了睡覺就是鑽研學問,相反,李小文他吃好睡好玩好,但同時李小文也沒有對學習懈怠,在美國留學期間他的成績在當時學校也是數一數二的。
  • 布鞋院士李小文:每天喝白酒穿布衣布鞋,發明遙感技術全球領先
    然而他們錯了,李小文不僅考上了,還獲得了美國公費留學的機會。 李小文說做事情應該追求效率,所以在美國留學的那幾年,李小文並沒有像我們想的那樣除了睡覺就是鑽研學問,相反,李小文他吃好睡好玩好,但同時李小文也沒有對學習懈怠,在美國留學期間他的成績在當時學校也是數一數二的。
  • 「布鞋院士」李小文,現實版掃地僧,不屑與明星爭關注
    今天突然提起,李小文院士,不是想蹭什麼熱點,更不想藉助死者來製造噱頭,只是最近幾天發了一些文章,很多讀者朋友在下面評論,戲子誤國,好多正能量的故事好人物事跡,得不到大家的認可和關注,而一些所謂的明星,特別是一些高顏值的明星,隨隨便便就能獲得幾十萬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嗎,都是媒體追逐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