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張照片在網上突然爆紅。這是一張拍攝於中國科學院大學課堂上的照片,照片中的人頭髮凌亂,瘦削的臉上蓄著鬍鬚,一身黑衣,腳上還穿著一雙黑布鞋,彼時的他正低頭念著手中的發言稿。
不明真相的人們,在看到這張照片的第一眼,肯定不會將這樣的山村老人形象與中科院院士相掛鈎。
然而,照片中這位其貌不揚的老人卻是中國遙感屆的泰鬥——李小文院士!如果不是這張照片的爆火,行外人大概永遠不會知道李小文是誰,他有多麼牛!
及格就好
1947年,李小文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由於父母工作繁忙,李小文很早就進入學校學習。不過,他在學習上從不花太多的功夫,總是抓緊一切時間去玩耍。
也因此,考試時,他總是班上最早交卷的學生。據說,他最快的一次交卷是老師剛在黑板上寫完題,他就交卷出去玩了。
這樣一心想著多玩一會兒的李小文,在學習成績上也總是保持著中等水平。當然,並不是他達不到優秀水平,而是他做很多事的時候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及格就行"。
所以,每次考試,他都會精確計算自己的分數,只要考到六十就不願考了。即便如此,16歲的李小文依舊憑藉著自己的能力考入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也就是如今的世界一流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的前身。
上了大學後,不愛上課、不愛寫作業的李小文經常被列入補考名單,也因此經常被老師叫去詢問專業課知識。不過,每次他都能對專業知識侃侃而談,直到最後被老師趕出辦公室,"你別質疑了,去考試吧"。
雖然學了理科,但是閒暇之餘,李小文總愛舞文弄墨。1965年,因為一篇投給《光明日報》的反駁姚文元的文章,李小文被批判了。也因為這個事件給他帶來了負面影響,畢業一年半後,他才被分配到一家小無線電廠當技術員。
到廠裡後,李小文便專心工作。一天,廠裡的支部書記來找他聊天,告訴他恢復考研了。
他以為書記是在鼓勵他報考,就說考也行。於是,下午6點下班時,全廠的人都知道了他要考研的消息,但大家對他都不看好,挖苦諷刺的話語滿天飛。
一直以來對自己只要求及格的李小文急了,於是,他發奮努力。1978年,李小文成功考入了中國科學院地理所二部(遙感所前身)攻讀碩士學位,並成為了第一批公派的留學生前往美國學習深造。
然而,到了美國後,他又恢復了自己只求及格的心態。美國的研究生規定滿分是五分,如果成績在三點五分以下就要受到警告。於是,李小文每次都爭取考試高於三點五分,以免受到警告。
但如果考到了四分及以上,他就覺得自己「吃虧了」,就想方設法把自己的分數壓下來。
李小文說,這就是自己的性格,任何事越簡單越好,夠了就行。但這樣一位只求及格的人,在科研上卻從不馬虎。
布鞋院士
李小文一生發表了160餘篇的論文,而且他的這些論文被國內外科研人員廣泛引用。其中有38篇SCI被引用了557次,1985年的博士論文在SCI上被引用了113次。
並且,他的碩士論文還被美國權威著作《遙感手冊(第二版)》收錄,其他論文也有28篇被SCI收錄,44篇被EI收錄,19篇被CSCD收錄。可以說只有教科書式的研究成果才能有這樣的引用數據和收錄成果。
1985年,博士畢業的李小文在他的論文中,提出了他與導師一起創立的李-Strahler模型,這個模型一經發布,就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被譽為20世紀定量遙感的重要裡程碑之一。而且這個模型後來被應用於美國航天局NASA。也因為這個模型,李小文成功躋身遙感技術大家的行列。
1986年底,李小文學成歸國後,便致力於國內遙感技術的發展,他幾乎承擔或參與了國內所有的遙感項目。
1995年後的十年,是中國遙感技術的爆發期,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技術和設備上,都迅速趕超美國等國家。2001年,李小文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即便成為院士,在生活上,李小文依舊一貫的簡單隨性。一身黑衣、一雙布鞋幾乎成了他不變的裝扮。也因為這樣"不修邊幅"的裝扮,他總是被"誤會"。
初次到北師大學院報到,他被門衛當成是推銷的農民,拒之門外;去領院士的生活補助,被學生誤以為是"修空調的師傅來討要工錢"。即便是參加各項活動,他也不喜歡穿皮鞋,一年四季,腳上大多時候穿的都是布鞋。因此,李小文也得了一個"布鞋院士"的稱號。
世間再無掃地僧
2015年1月7日,李小文被評選為2014年第六屆"感動師大"新聞人物,當時,評選組為李小文院士拍攝了"感動師大"證書的照片,誰承想,這成了他與同事們最後的合影。
2015年1月10日,年僅68歲的李小文院士與世長辭。
他生前曾立下遺囑,不用急救措施、不浪費國家資源、不連累他人、不讓自己受太多的痛苦。
一切如他所願,他走得很快,也很突然,沒有遭受太多的痛苦。遺體告別會,也遵從他的意願,一切從簡,連輓聯都未懸掛。
最終,一生榮耀無數的院士,也只帶走了他最愛的布鞋和最愛的二鍋頭。
李小文院士的一生,可謂瀟灑至極,他成就無數,為國家的遙感技術培養了大批的人才,面對功名利祿也只是淡泊處之。他說:"今生已如此燦爛,來世只會更加豔麗。"
李小文逝世後,各大官媒紛紛發文悼念他。很多人說,李小文之後,世間再無掃地僧。一壺薄酒,一雙布鞋,足慰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