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著酒壺

2020-10-03 趣史研究社

當今,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時代,科技力量已然成為國家競爭力的主要體現,在國防和社會經濟建設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對於數據信息的獲取和維護更是功不可沒,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其背後的專業學家。

正是他們長久以來的堅持和嘔心瀝血的付出,那些關於科技的美好願景才得以實現。

接下來要提到的便是這樣一位默默奉獻的科技工作者,他的研究成果為我國多個學科和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持,他是當之無愧的「遙感科學泰鬥」李小文

單說遙感可能有人不太熟悉,但要知道遙感跟我們每個人可以深入接觸使用的GPS是處於同等地位的,而李小文院士在遙感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是受到世界的認可的。

李小文院士

早年經歷略帶坎坷

李小文,1947年生於四川自貢,成長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的他,自小展現了不同尋常的聰慧,他四歲入學,16歲便考入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今電子科技大學)修讀無線電測量儀器專業。李小文院士不是一個一頭扎在學習中不聞窗外事的學生。

相反,他並不很看重學習成績,而是對各種事物都充滿好奇和探索欲,願意同時有精力去涉獵其他領域,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他寫文章的能力,可能很少有人相信他雖然在理工科研究方面有所造詣,但文學功底也不容小覷。

然而,也正是因為他寫得一手好文章,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民的發聲並無法得到正確對待的時候,他的文章中某些內容被有心人利用,判定他為政治性錯誤,以致他被下放到農村接受改造。

初次下鄉,面對全新的生活環境和境遇,李小文院士不是整日怨天尤人、就此消沉,而是一直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出路,最終得到了一份適合他的專業的工作——在無線電廠當技術員。

無線電廠技術員

人生轉折

直到1977年,國家恢復研究生報考,李小文院士毅然決定去考取中國科學院遙感研究所的研究生,繼續遙感事業的開發。

之後,伴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推進,李小文院士憑藉自身的優異表現成為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前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攻讀地理專業,而他在獲得地理學博士學位的同時,也將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收入囊中,其中不難看出李小文院士超凡的學習能力。

事實上,李小文院士果真是名不虛傳,在校學習期間,他一直堅持「能考及格,就絕不考滿分」,顯然這與我們一直以來被灌輸的教育理念相悖,然而事情原委很是讓人出乎意料:

李小文院士每次考試都會計算自己的分數,儘量讓分數剛好及格,他認為「多考幾分都虧」。這實在讓人啼笑皆非,但的確我們可以從李小文院士的身上窺見他作為天才科學家的那份執著與隨性。

說起當年的中國公派留學生,他們的處境其實都很艱難。當時的中國國力羸弱,經濟窘迫,留學生們雖懷著努力學習貢獻祖國的雄心壯志踏上異國之路,但現實卻並不如人所願,語言和文化的生疏便足以摧毀一個人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心,李小文院士同樣遭遇了這些。

但幸運的是,他將更多的時間專注在了專業知識的鑽研和無數次的實驗裡,也正是這些東西組成了他的留學生活,並且這段時間的付出為他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是他的「紮根時期」,也是中國遙感事業的重要推動力。

改革開放後的公費留學生

科研成就無數

1986年,李小文院士已然學業有成,這時候的他選擇了回國,選擇了投身祖國建設,選擇了報效祖國。

他歸國後先是任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圖像處理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遙感信息科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1999年,他又任職於北京師範大學,2001年,他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之後的時間裡,他一直輾轉在各個需要他的崗位,在不同的地方為中國發光發熱。

而李小文院士在科研方面的成就可謂數不勝數,最為突出的是植被二向性反射Li-Strahler幾何光學模型的創建,這為地物二向性反射研究中幾何光學學派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其次,在地表遙感板塊,病態反演理論和赫姆霍茲互易原理也成為了李小文院士的部分理論來源;還有值得一提的是,李小文院士首創了普朗克定律用於非同溫黑體平面的尺度修正式及一般的非同溫三維結構非黑體表面熱輻射在像元尺度上的方向性和波譜特徵的概念模型……

在理論研究之餘,李小文院士還主持研究了多個國內外項目,這些實踐內容都成為了中國遙感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使得中國遙感事業的進行有如神助,一路突飛猛進,在國際上也處於領先地位。

李小文

網紅院士

可是事實上,就是這樣一位院士,他學貫中西以報效祖國、他夜以繼日並專注事業,他擁有世間唯一且真實的精神財富,他是名副其實的科研引路人。

但人們對他的認識只是開始於一張在網絡上廣泛流傳的照片——李小文院士一身舊式黑衣、黑布鞋,頭髮卻已有部分花白,他的手中還拿著一份講義在認真閱讀。

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學生發出來的一張圖,可是,這實在跟大眾的想像不符,這樣簡樸的著裝和形象著實不像一位院士,甚至有人調侃李小文院士更像是剛剛插秧回來的老大爺。

網傳李小文上課照片

然而這的確就是真實的李小文院士,不是什麼作秀或者擺拍,而是他最平常的模樣。

李小文院士自始至終都奉行一個原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他從來不認為遙感地理學家、科學院院士這些是什麼了不起的名號,在旁人眼裡遙不可及的光環,他視若無物,但看似「特立獨行」的他不過是分得清萬物孰輕孰重:國家發展是重、個人利益為輕,科技成就為重、自身得失為輕。

同樣地,正是因為感受到了李小文院士的這一層精神,網友們乃至全部中國人民才願意去認識了解他,願意稱呼他為「布鞋院士」,不只為他常年穿著的黑布鞋,也為他長久以來毫不消減的科研熱情和堅持。

灑脫的李小文

教書的匠人

近幾年,匠人精神的普及已經很是抓人眼球,匠人意指在某一方面具有特殊精神意義的偉人,那其實李小文院士便是教育界的匠人。

大概是李小文院士在科研方面的成就太過搶眼,很少有人意識到他還是一名大學教師,但在學生教育這個領域,他卻也表現出了毫不輸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曾有人問過李小文院士願意教哪種學生,他的回答是:有教無類,這種承襲於孔子的大教育觀念聽起來容易,卻鮮有人做得到,但李小文院士真正將此落到了實處。

李小文院士對學生並不擺老師的架子,而是像對待朋友一樣跟他們相處,他給予每個學生足夠的耐心和寬容,在專業學術研究上,他也會認真聆聽每個學生或許不太成熟的想法,並且相對應地進行點撥,是受到學生們的普遍尊重的。

他的一生,留給講臺的時間少之又少,但他指導培養了多名研究生、博士生,他們都盡力從他手中接過遙感研究的重要任務,重新為該領域注入更多的能量。

同時,李小文院士還捐獻出自己的科研獎金設立了基金,以此用於遙感事業的建設和相關人才的培養和獎勵,從中更能體現他作為一名科研人的責任心和貢獻力。

遙感論壇

學術界「令狐衝」

李小文院士的可愛之處在於世俗的眼光並不能禁錮他,他總是恰到好處地向人們訴說他的立場、他的追求,而他自身展現出的自由天性和赤子之心更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就像他不拘泥於院士身份,上課都要帶著酒壺,也隨性到即使身體不好但每天必須喝一斤二鍋頭。

傳言中李小文院士很是喜歡金庸的小說,尤其對《笑傲江湖》裡的令狐衝情有獨鍾,這樣的俠客風範深深吸引了他,同時人們驚奇地發現,李小文院士與令狐衝出奇地相似,他們都是恣意瀟灑、心有乾坤,不辜負生命也擁有無限豪情,因此李小文院士也被人稱為學術界「令狐衝」。

2015年1月,在李小文院士網絡爆紅的幾個月後,他因過度飲酒導致的肝硬化和長期工作不規律飲食導致的營養不良被判定病情嚴重惡化,醫治無效逝世於北京,享年67歲。

李小文

李小文院士的一生獲得太多榮譽,是多少人無法企及的,但他終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他可以得到的有很多、擁有的卻很少,他從不看重外物,只是一門心思搞科研,或許有人不理解。

但李小文院士就是真實存在的一個傳奇般的人物,他是布衣院士,也是學術界「令狐衝」,更是中國科研人的一個精神支柱。

相關焦點

  •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酒壺
    但如果這些人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小文,一定會意識到自己判斷他人的方式實在無知。作為一名科學家,著名的「遙感地理學家」,李小文卻總是穿著一襲布衣一雙布鞋,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普通農民。「其貌不揚」的院士14年,網上突然流出一張照片,照片中的老人蓄著鬍子,穿著一身黑色衣衫,一雙布鞋裹著沒有穿襪子的腳。這老人從照片上看起來只是一個普通老人,甚至是一個其貌不揚的老人。
  • 李小文院士:身穿素衣腳蹬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著酒壺
    ,身穿素衣,腳蹬布鞋,想必大部分人都不會將這種特徵與中科院院士這個身份聯想在一起。2014年4月,一張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的講座照片迅速火爆網絡,人們這才了解到,照片中的這個一副農民樣貌的老頭,竟然是我國遙感界的泰鬥級人物李小文。 "一雙布鞋任平生",這句話可能是用來形容李小文院士的最貼切的語句。火爆網絡後,網友紛紛將他比作武俠劇中深藏不露的"掃地僧",也稱他為"布衣院士"。
  • 李小文院士:身穿素衣腳踏布鞋,每天1斤二鍋頭,上課隨身帶酒壺
    他每天著布衣,穿布鞋,看起來似乎非常的「接地氣」,平日酷愛飲酒,就連講課時也會帶著一隻酒壺,他就是「遙感科學泰鬥」——李小文。照片上李小文院士身穿一襲看起來有些老舊的黑布衣,腳踏一雙老布鞋,頭髮花白,正坐在講桌邊手拿一份講義認真閱讀。初次看到這樣一張照片,可能誰都想不到這是一位在中國科研道路上起到了領路人作用的中科院院士。甚至有人調侃說,這分明是剛剛從田裡勞作回來的大爺,更有人懷疑這是擺拍炒作。
  • 「網紅院士」李小文:一天一斤二鍋頭,因一雙布鞋走紅網絡
    「布鞋院士」李小文:一天一斤二鍋頭,為祖國科學事業奉獻一生最近幾年,「網絡紅人」成了最熱門的一個職業。隨著各種人才的加入,我們對網紅的認知也不再局限於,魔性的音樂、洗腦的神曲。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那位蓄著鬍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沒穿襪子的老人,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前,低頭念著發言稿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當時這張照片被放在網絡上的時候,瞬間爆紅,李小文院士也被網友們稱為是「布鞋院士」。
  • 北師大「布鞋院士」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國際遙感科學泰鬥
    常年一雙布鞋在腳,布衣長褲,如平凡路人,沉澱著時光的霜華,卻在學術界綻放著耀眼的光芒。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小文,31歲時被嘲笑考驗,酒不離手,每天得一斤二鍋頭。有人問李小文到底有多厲害?這是中國科學研究者的畢生榮譽,院士是中國科研人員的最高學術稱號,是對其成果的肯定。可是李小文卻完全沒有院士的「架勢」,不穿西裝革履,不穿運動鞋,甚至常年只穿一雙布鞋,他的穿著仿若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同學們都笑稱他為「布鞋院士」,這些他都全不在意。
  • 「布鞋院士」到底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領域的泰鬥
    微光吸引微光,講臺上,滿頭白髮的他滔滔不絕;素心明志,兩杯濁酒論天下;俠氣致遠,一雙布鞋任平生。他是我國中科院院士,有著「布鞋院士」的稱號,那麼這位「布鞋院士」到底有多厲害?他每天要喝一斤二鍋頭,可謂是酒量驚人,在我國遙感領域,他被視為泰鬥。
  • 布鞋院士李小文:每天喝白酒穿布衣布鞋,發明遙感技術全球領先
    工作十年後,正趕上國家恢復考研,一聽到這個消息,李小文二話不說報名了,身邊朋友、同事的勸誡和嘲諷,都沒有改變李小文考研的決心。仙風道骨的「布鞋院士」在我們大眾的心中,一般的院士都是嚴肅、不苟言笑、著裝講究的人,然而,李小文院士的出現打破了我們對院士的「刻板印象」,相比於一般學者的古板,李小文更像是行走於江湖之中,不拘小節、瀟灑隨性、腰間別著酒壺、仗劍走天下的大俠
  • 布鞋院士李小文:每天喝白酒穿布衣布鞋,發明遙感技術全球領先
    工作十年後,正趕上國家恢復考研,一聽到這個消息,李小文二話不說報名了,身邊朋友、同事的勸誡和嘲諷,都沒有改變李小文考研的決心。 仙風道骨的「布鞋院士」 在我們大眾的心中,一般的院士都是嚴肅、不苟言笑、著裝講究的人,然而,李小文院士的出現打破了我們對院士的「刻板印象」,相比於一般學者的古板,李小文更像是行走於江湖之中,不拘小節、瀟灑隨性、腰間別著酒壺、仗劍走天下的大俠,他有著我們一般人都不曾擁有的灑脫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領頭人
    其中一個便是被稱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知道李小文院士的事跡是源自2014年在網絡上一夜爆紅的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名身著黑色布衣、腳穿布鞋、蓄著鬍鬚、顯得不修邊幅的老人,他悠然自得地翹著二郎腿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前,低頭讀著不知道什麼內容的演講稿。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鬥
    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1947年,李小文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會計,由於父母工作忙,所以他很早就被送入了小學,但他從小天資聰穎,上課隨便聽聽就能解出正確答案,可令人驚訝的是,有這樣一個」學霸光環」的李小文每次考試都掐在及格線上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領頭人物
    其中一個便是被稱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知道李小文院士的事跡是源自2014年在網絡上一夜爆紅的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名身著黑色布衣、腳穿布鞋、蓄著鬍鬚、顯得不修邊幅的老人,他悠然自得地翹著二郎腿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前,低頭讀著不知道什麼內容的演講稿。
  • 「布鞋院士」李小文:一天一斤二鍋頭,為祖國科學事業奉獻一生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那位蓄著鬍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沒穿襪子的老人,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前,低頭念著發言稿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當時這張照片被放在網絡上的時候,瞬間爆紅,李小文院士也被網友們稱為是「布鞋院士」。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國際遙感科學泰鬥
    本文的主人公李小文也是如此。作為遙感科學界的泰鬥,平日就是腳踩一雙布鞋,白髮蒼蒼的老者,更喜歡小酌幾杯。他有著"布鞋院士"的稱號,是中科院的掃地僧。在1963年,李小文成為一名大學生,這在當時的年代,可以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在大學期間,他每天徜徉在書籍的各種筆墨中,吸取知識。在一次他讀到一篇文章,紙中字墨與他心中的理念背道而馳,他一氣之下揮筆對該文章進行批判。
  • 北師大「布鞋院士」有多牛?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鬥
    但是在北師大,有這樣一位教授,他常年穿著一雙布鞋,腰間掛著一壺二鍋頭,衣服也總是穿破破舊舊的,在人群中平凡地不能被認出來,但是他,卻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小文,多次突破中國的學術高地。北師大「布鞋院士」有多牛?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鬥。
  • 李小文:每天一斤白酒,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被稱為:布鞋院士!
    說起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會表示陌生,還有很多人會疑惑,作為一個中科院院士,為什麼會被人稱之為「布鞋院士」呢其實是因為李小文院士作為我國首屈一指的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他會經常被很多學校邀請去講學,然而每次他都是穿著一身粗布衣服,一雙布鞋,所以被很多人笑稱為「布鞋院士」。
  • 中科院院士李小文自比黃老邪 隨時帶著二鍋頭
    當李小文的簡歷被層層剝開,又有人總結道,李小文像《天龍八部》裡的掃地僧,沉默、不起眼,卻有著驚人天分和蓋世神功。無獨有偶,在目前唯一認真經營科學網博客上,李小文把自己比作另一個武俠人物——《射鵰英雄傳》裡的黃老邪。昨日致電這位紅透網絡的川籍院士,李小文委託秘書告訴記者,目前身體不適,暫無法接受採訪。記者走訪了他的母校,學生,老師,試圖為讀者還原一個多面的「黃老邪」。
  • 千餘人淚別「布鞋院士」李小文 網友帶二鍋頭弔唁
    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秦斌花圈焚燒現場,家屬拿出一雙布鞋放入焚燒爐。  新京報訊 昨日10時,「布鞋院士」李小文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一千多名弔唁的人們在禮堂外排了兩百多米的長隊。很多人拿著白菊,胸前佩戴白花,在寒風中等著見李小文最後一面。
  • 穿布鞋的院士:考試永遠只考60分,一天兩斤二鍋頭,一上課就爆滿
    對此李小文曾經表示他並沒有想要爭取過什麼,他在讀書方面也並不是很用功,但人在外國成績卻不能太難看,不然就丟了中國人的臉面。李小文十分注重科學的嚴謹性,為此甚至不惜敢於挑戰外國學術界的權威,並在自己研究領域確立了身份與地位,但在生活中,李小文卻生性灑脫,不拘小節,平時穿襯衫布鞋,臉上留著一撮鬍子,所以他也被人們稱為「布鞋院士」。
  • 他被稱為「布鞋院士」,每天一斤二鍋頭,為中國遙感事業奉獻一生
    原來,照片中的老人名叫李小文,乃中國國內遙感領域泰鬥級的專家,早在2001年就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拍攝這張圖片的時候,李老正在上課。得知老人身份後,瞬間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們紛紛開始議論這位無比樸素的院士,那麼李小文究竟有多厲害呢?咱細細來說。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牛?考試只考60分,每天一斤二鍋頭卻從不誤事
    01 李小文院士是四川人,出生於1947年,他的家庭條件在當時與周圍人相比算是比較好的,父母都從事著比較體面的工作,所以他的童年過得還不錯,但父母並沒有因此放鬆對他的教育,李小文也非常懂事,學習努力刻苦,一直是鄰居眼中別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