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領頭人

2020-12-04 水墨書窗

《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其貌不揚、不顯山不漏水,但武功高強,具有大智慧。可謂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其實現實生活中卻不乏像掃地僧這類的人,他們貌不驚人、平淡無奇,卻有一副自由灑脫、不拘小節的性子,他們的一生只致力於將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極致。其中一個便是被稱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

知道李小文院士的事跡是源自2014年在網絡上一夜爆紅的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名身著黑色布衣、腳穿布鞋、蓄著鬍鬚、顯得不修邊幅的老人,他悠然自得地翹著二郎腿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前,低頭讀著不知道什麼內容的演講稿。

別看老人一身農村大爺般的打扮,其真實身份是遙感領域的頂尖科學家、領頭人物。那不起眼的外表下,他憑一己之力讓我們國家的光學遙感水平前進了至少幾十年。

人生經歷

李小文,1947年於四川自貢市出生,從小便聰明伶俐,討人喜歡,不讓父母過多操心。1968年從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如今改為電子科技大學)畢業。

想要繼續學習,進行深造,但當時的環境不允許,甚至他因為年輕氣盛的一篇文章導致被分配去種田。

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個打擊,李小文也不例外。但他並沒有被現實擊倒,而是很快調整好心態,並抓緊私下裡的一切空閒時間努力看書學習。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人的,所以當國家恢復考研的制度時,他當機立斷選擇報名參加考研,不久便非常順利的考入了中國科學院地理所。

由於在讀研期間的良好表現以及優異成績,一年後他又以優秀學生代表的身份被學校派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地理系進行留學進修。

學成的李小文拒絕了繼續留在美國的邀請,毅然選擇回祖國搞科研,儘自己最大的才能報效祖國。

回國後的李小文應中國科學院的邀請任職為遙感應用研究所的圖像處理室主任以及中國科學院遙感信息科學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員。他在這個自己熱愛的領域不斷深入研究,在2001年的時候成為了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中國科學院任職期間,他又受北京師範大學的邀請以特聘教授的身份進入該大學進行教書育人的工作,同時創建了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

成就斐然

李小文這一生獲得了非常多的成就,是我國定量遙感研究的先驅者之一。他曾先後主持完成了我國遙感領域的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攀登項目以及首個國家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等眾多遙感領域的基礎研究項目,得到國內外遙感界的肯定和美譽。

1994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2000年獲中國高校科學技術一等獎、長江學者成就獎一等獎。一生發表了多達300篇的論文以及8部論著。李小文一生都在專心搞研究,孜孜不倦、從不言棄。

在研究方面,李小文勤勉努力、治學嚴謹,但是在教學方面,他那率直灑脫、平易近人的性子完完全全就是個「好好先生」。在學生眼裡,他就是一個沒有老師架子的和藹老人,學校裡的每一個學生都非常喜歡和尊敬他。

對待學生,他因材施教,從不將自己的觀點強加在他人身上,尊重學生的每一個想法。他關心愛護學生,拿出自己的大部分工資獎金,甚至是做項目獲得的幾百萬獎金,全都以已故女兒的名義在母校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設立了「李謙」獎助學金,用來資助那些成績優異卻家庭貧困的學生繼續完成學業。

他這一生中教導的博士生研究生多達160名,為中國遙感領域不斷創新發展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愛酒如命

對待學生非常慷慨大方的李小文在生活中是節約簡樸的,他常年穿的是粗衣布鞋,完全不似平常那些身穿西服、腳穿皮鞋,衣鮮亮麗的學者裝扮,吃的是粗茶淡飯、清粥小菜,讓他去豪華飯店吃頓較貴的飯菜他就渾身難受。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李小文除了喜歡搞科研之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喝酒,尤其是二鍋頭。每天至少一斤的二鍋頭幾乎成為了他的生活習慣。熟悉他的人,特別是他的學生都知道他每天必喝酒的這個習慣。

李小文自己也表示:喝酒會使自己感到放鬆,這是在部隊種田的時候就養成的習慣,幾十年了,改不掉了。但李小文從來沒有因為喝酒耽誤過一件正事,尤其在科研和教學方面,他從來沒有出過差錯。

寬容豁達

對於李小文一直顯示在眾人面前的形象,外界聲音一直都是眾說紛紜、褒貶不一。面對社會上那些好聽的聲音,他從不沾沾自喜;面對那些難聽的聲音,他也不心懷憤懣

李小文表現得一如既往,坦然處之。他的那種瀟灑隨性、寬容豁達仿佛深深的刻印在了靈魂深處,無論遇見什麼事情都沒有更改過半分。

就是這樣一位外表不羈卻豁達仗義的人,將一生都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熱愛的祖國。讓人感到遺憾的是,這位有著仙風道骨的「布鞋院士」在2015年的1月份就因病於北京去世。

在去世的前夕,李小文對家人交代:絕對不要使用急救措施強行延續自己的生命,自己不想浪費國家的資源、不想拖累別人、更不想讓自己受太多的苦。

就是這樣一位一輩子生活簡樸但精神富有,堅持自我、絕不盲從的偉大科學家,一生都在為國家做貢獻,直到去世的那一刻,他想的還是不要浪費國家的資源。這才是我們應該永遠致敬緬懷的人啊,我們的人生榜樣。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領頭人物
    其實現實生活中卻不乏像掃地僧這類的人,他們貌不驚人、平淡無奇,卻有一副自由灑脫、不拘小節的性子,他們的一生只致力於將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極致。其中一個便是被稱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知道李小文院士的事跡是源自2014年在網絡上一夜爆紅的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名身著黑色布衣、腳穿布鞋、蓄著鬍鬚、顯得不修邊幅的老人,他悠然自得地翹著二郎腿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前,低頭讀著不知道什麼內容的演講稿。
  • 遙感科學領頭人李小文:腳穿布鞋、蓄著鬍子,每天要喝1斤二鍋頭
    ,是當之無愧的遙感科學領頭人。退居幕後,從事教學經過多年的研究工作,李小文也到了該退休的年齡,但他沒有真正的離開自己深愛的事業,他只是以另一種形式默默付出著。從此,他有了一個親切的綽號—「布鞋院士」。李小文就是這樣外表平平無奇,放在人海中誰也不會注意到他,他就像一個可親的爺爺。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鬥
    而就在這件事不久後,華為的副總找上了他,願意重金聘請他為自己公司的形象代言人,李院士答應了,但特別強調了句:「我一分錢也不要,如果中國能多幾個你們這樣的公司,發展就有希望了」。然而這樣的一個科學巨頭,生活卻非常簡樸,愛穿布衣布鞋,又愛蓄著鬍子,所以大家都很親切的稱呼他為「布鞋院士」。隨後「布鞋院士」選擇回國搞科研。1999年,就職於北京師範大學。他白天在研究所工作,晚上還回北師大做第二天的課題,雖然很累但是他樂在其中。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國際遙感科學泰鬥
    聖賢之人,用心做事業的人,大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氣質,若非禮儀的需要,生活中都是極盡簡樸,與普通人無異。本文的主人公李小文也是如此。作為遙感科學界的泰鬥,平日就是腳踩一雙布鞋,白髮蒼蒼的老者,更喜歡小酌幾杯。他有著"布鞋院士"的稱號,是中科院的掃地僧。
  • 北師大「布鞋院士」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國際遙感科學泰鬥
    常年一雙布鞋在腳,布衣長褲,如平凡路人,沉澱著時光的霜華,卻在學術界綻放著耀眼的光芒。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小文,31歲時被嘲笑考驗,酒不離手,每天得一斤二鍋頭。有人問李小文到底有多厲害?這是中國科學研究者的畢生榮譽,院士是中國科研人員的最高學術稱號,是對其成果的肯定。可是李小文卻完全沒有院士的「架勢」,不穿西裝革履,不穿運動鞋,甚至常年只穿一雙布鞋,他的穿著仿若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同學們都笑稱他為「布鞋院士」,這些他都全不在意。
  • 「布鞋院士」到底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領域的泰鬥
    但仍有一部分人堅持著自己的內心,不忘初心,努力奮鬥。微光吸引微光,講臺上,滿頭白髮的他滔滔不絕;素心明志,兩杯濁酒論天下;俠氣致遠,一雙布鞋任平生。他是我國中科院院士,有著「布鞋院士」的稱號,那麼這位「布鞋院士」到底有多厲害?他每天要喝一斤二鍋頭,可謂是酒量驚人,在我國遙感領域,他被視為泰鬥。
  • 北師大「布鞋院士」有多牛?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鬥
    但是在北師大,有這樣一位教授,他常年穿著一雙布鞋,腰間掛著一壺二鍋頭,衣服也總是穿破破舊舊的,在人群中平凡地不能被認出來,但是他,卻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小文,多次突破中國的學術高地。北師大「布鞋院士」有多牛?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鬥。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牛?考試只考60分,每天一斤二鍋頭卻從不誤事
    01 李小文院士是四川人,出生於1947年,他的家庭條件在當時與周圍人相比算是比較好的,父母都從事著比較體面的工作,所以他的童年過得還不錯,但父母並沒有因此放鬆對他的教育,李小文也非常懂事,學習努力刻苦,一直是鄰居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 李小文院士:身穿素衣腳蹬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著酒壺
    ,身穿素衣,腳蹬布鞋,想必大部分人都不會將這種特徵與中科院院士這個身份聯想在一起。2014年4月,一張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的講座照片迅速火爆網絡,人們這才了解到,照片中的這個一副農民樣貌的老頭,竟然是我國遙感界的泰鬥級人物李小文。 "一雙布鞋任平生",這句話可能是用來形容李小文院士的最貼切的語句。火爆網絡後,網友紛紛將他比作武俠劇中深藏不露的"掃地僧",也稱他為"布衣院士"。
  • 千餘人淚別「布鞋院士」李小文 網友帶二鍋頭弔唁
    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秦斌花圈焚燒現場,家屬拿出一雙布鞋放入焚燒爐。  新京報訊 昨日10時,「布鞋院士」李小文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一千多名弔唁的人們在禮堂外排了兩百多米的長隊。很多人拿著白菊,胸前佩戴白花,在寒風中等著見李小文最後一面。
  • 「網紅院士」李小文:一天一斤二鍋頭,因一雙布鞋走紅網絡
    「布鞋院士」李小文:一天一斤二鍋頭,為祖國科學事業奉獻一生最近幾年,「網絡紅人」成了最熱門的一個職業。隨著各種人才的加入,我們對網紅的認知也不再局限於,魔性的音樂、洗腦的神曲。因為不管什麼職業、不看顏值,只要你有才華,就可以成為網絡上最靚的仔。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那位蓄著鬍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沒穿襪子的老人,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前,低頭念著發言稿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當時這張照片被放在網絡上的時候,瞬間爆紅,李小文院士也被網友們稱為是「布鞋院士」。
  • 李小文:每天一斤白酒,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被稱為:布鞋院士!
    說起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會表示陌生,還有很多人會疑惑,作為一個中科院院士,為什麼會被人稱之為「布鞋院士」呢其實是因為李小文院士作為我國首屈一指的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他會經常被很多學校邀請去講學,然而每次他都是穿著一身粗布衣服,一雙布鞋,所以被很多人笑稱為「布鞋院士」。
  • 他被稱為「布鞋院士」,每天一斤二鍋頭,為中國遙感事業奉獻一生
    原來,照片中的老人名叫李小文,乃中國國內遙感領域泰鬥級的專家,早在2001年就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拍攝這張圖片的時候,李老正在上課。得知老人身份後,瞬間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們紛紛開始議論這位無比樸素的院士,那麼李小文究竟有多厲害呢?咱細細來說。
  •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酒壺
    但如果這些人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小文,一定會意識到自己判斷他人的方式實在無知。作為一名科學家,著名的「遙感地理學家」,李小文卻總是穿著一襲布衣一雙布鞋,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普通農民。「其貌不揚」的院士14年,網上突然流出一張照片,照片中的老人蓄著鬍子,穿著一身黑色衣衫,一雙布鞋裹著沒有穿襪子的腳。這老人從照片上看起來只是一個普通老人,甚至是一個其貌不揚的老人。
  •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著酒壺
    事實上,李小文院士果真是名不虛傳,在校學習期間,他一直堅持「能考及格,就絕不考滿分」,顯然這與我們一直以來被灌輸的教育理念相悖,然而事情原委很是讓人出乎意料:李小文院士每次考試都會計算自己的分數,儘量讓分數剛好及格,他認為「多考幾分都虧」。這實在讓人啼笑皆非,但的確我們可以從李小文院士的身上窺見他作為天才科學家的那份執著與隨性。
  • 布鞋院士李小文:每天要喝一斤白酒,發明遙感技術領先全球
    據2018年7月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官網顯示,李小文正在主持進行的研究項目及研究計劃有:中國國家「九五」攀登預選項目 「地球表面能量交換的遙感定量研究」,中國國家863計劃項目 「機載多角度、多光譜成像系統」(1998~2000),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項目 「熱輻射方向性模型」(1998~2000),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用熱點衛星數據研究地表的熱點效
  • 布鞋院士李小文,31歲被嘲笑考研,每天少不了一斤二鍋頭
    李小文任他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明月。一身青衣、一雙布鞋,31歲考研,少時不羈的李小文院士大器晚成,是中國遙感界當之無愧的泰鬥級別人物。他用過硬的科研實力、得體的育人之術和恣意的「仙風道骨」引人嘖嘖稱讚。星河閃耀,觸之滾燙。一壺酒,一桿身,世上如他有幾人?
  • 「布鞋院士」李小文:一天一斤二鍋頭,為祖國科學事業奉獻一生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那位蓄著鬍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沒穿襪子的老人,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前,低頭念著發言稿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當時這張照片被放在網絡上的時候,瞬間爆紅,李小文院士也被網友們稱為是「布鞋院士」。
  • 布鞋掃地僧李小文,華為總裁找他代言,他卻一分不要,只潛心科研
    光腳穿著爛布鞋的鄉下普通老頭,竟然是給華為代言的國寶級院士,他就是我國最強的掃地僧。他叫李小文,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Li-Strahler 幾何光學學派的創始人,中國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僅僅憑一己之力,就足以讓中國的遙感科學獨步世界的世界泰鬥。
  • 布鞋院士李小文:華為「代言人」,1天1斤二鍋頭,爆紅半年後離世
    他瀟灑隨性,每天一斤二鍋頭,笑稱自己是最愛喝酒的「令狐衝」。他貌不驚人,卻在科學領域神功蓋世,被稱為學界「掃地僧」。如果不是6年前網絡上突然流傳的那張照片,人們不會知道,在中國高等學府的講臺上,還會有這樣不修邊幅、不爭名利的「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