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餘人淚別「布鞋院士」李小文 網友帶二鍋頭弔唁

2020-12-04 搜狐網
  昨日,八寶山殯儀館,家屬抱著李小文遺像走出告別會現場。當日,「布鞋院士」李小文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秦斌

花圈焚燒現場,家屬拿出一雙布鞋放入焚燒爐。

  新京報訊 昨日10時,「布鞋院士」李小文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一千多名弔唁的人們在禮堂外排了兩百多米的長隊。很多人拿著白菊,胸前佩戴白花,在寒風中等著見李小文最後一面。

  弔唁隊伍延至兩百多米

  昨日近10時,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內的哀樂低回,莊嚴肅穆。禮堂上方懸掛著黑底白字的橫幅「沉痛悼念李小文同志」,橫幅下方是李小文院士的遺像,照片中他戴著眼鏡,穿著短袖格子襯衫,眯起眼睛,笑容親切如往昔。

  東禮堂外,隨著前來弔唁的人越來越多,長長的隊伍排成好幾列,長約兩百多米。人群中,有青澀稚嫩的學生,也有白髮蒼蒼的老者。他們的胸前佩戴了白花,年輕人手持白菊。一位李小文生前帶過的研究生稱,花是自己買的,想為老師盡最後的心意。

  人群中,徐先生捧著一束鮮花,說自己是替留學德國的女兒,來見李小文先生最後一面。「我女兒聽過他的課,人在國外趕不回來,我代她來獻束花。」

  從江西趕來北京弔唁的大學教師肖先生稱,他跟李小文系在網上結緣。他回憶,自己的父親腦溢血需要治療時,從未謀面的李小文二話不說給他匯了一萬塊錢。

  網友帶二鍋頭前往弔唁

  禮堂的一側,李小文的家屬們向前來悼念的人鞠躬致謝,其妻吳傳琦泣不成聲,兩個女兒默默垂淚。很多悼念者在俯身瞬間都紅了雙眼。

  李小文的遺體安臥在潔白的玫瑰花叢中,這一次,他穿著挺直的西裝,繫著領帶。但那雙帶著笑意的眼睛,卻永久地閉上了。

  禮堂四周擺滿了花籃、花圈,其中有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克強、張德江等人送來的花圈和輓聯,也有中共中央組織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主席團等部門或單位送來的花圈和輓聯。靈柩正前方擺放著李小文妻女等家屬的花圈,輓聯上寫「我們永遠愛您。」

  李小文的靈柩前還擺放了兩瓶二鍋頭。李小文生前愛喝酒,尤其喜歡二鍋頭。一位曾與他互動留言的網友,帶了瓶50多度的二鍋頭,來見他最後一面。這位滿頭銀髮的老先生稱,「可惜今生無緣跟李小文先生喝酒。」

  11點半,祭奠的大花圈、李小文的遺像以及他生前喜歡的衣物被放到焚化爐,其中還有一雙黑面白底的布鞋。

  逝者

  率性老邪 謙和文士

  【履歷】

  1968年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1985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獲地理學碩士、博士及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

  1999年任教於北師大,後擔任該校遙感與GIS研究中心主任,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1年10月18日獲得「長江學者成就獎」一等獎,中科院院士。

  「但願老死文論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官者趣,論高文妙賢者緣。別人笑我瘋傻淡,我笑他人看不穿。」2009年,網名「黃老邪」的李小文,在博客上仿照文人唐寅的《桃花庵歌》作了首《科博練攤歌》。

  黃唐二人極為相似:狂放不羈、瀟灑孤傲,卻才華橫溢。而二人酒盞花枝下的名士風流、俠骨柔腸,與李小文的性情也頗為相似。

  同事眼中他是認真執著的「布鞋院士」,朋友眼中他是率性瀟灑的「黃老邪」,網友視他為高深莫測的「掃地僧」,學生則看他是愛笑的「老頑童」。而他自己,還是最喜歡以「小文」自稱,謙和君子,彬彬有禮。

  1月10日,67歲的「布鞋院士」李小文因病辭世。

  隨性

  去世前,李小文曾當選2014年度「感動師大」新聞人物,頒獎詞提到他曾說過的一句話,「就讓我忙到半夜吧,再給我一碗米粥就行。」那日,李小文因身體不適缺席,但「一碗米粥」卻深入人心。

  他也曾在博客裡坦言,一覺酒醒,最想喝的還是清稀飯。口味簡單質樸。

  也許是因為對飲食沒什麼要求,李小文很清瘦,穿著也簡單樸素:黑衣黑褲,針織小坎肩,黑面白底的布鞋,褲腳卷到小腿處。

  樸素、清瘦幾乎是所有人對他的印象。他個子不高,走路有時弓著背。冬天時裹著棉衣,快步走在校園裡,很容易就淹沒在人群中。他的博士生趙靜說,老師看起來就像在校園裡的綠化工,哪怕是他迎面走來,有時也很難認出來。

  2014年,一襲黑衣,光腳穿著布鞋的李小文在中科院大學做講座的照片紅遍網絡。那雙引發熱議的黑面白底布鞋,是他之前在成都出差時花80塊錢買的。2014年9月下旬,67歲的他走訪初高中時期的母校樹德協進中學,有媒體拍到他行走的瞬間。照片裡仍是那雙布鞋,腳掌的前半部鞋底已被磨破,一塊破布搖搖欲墜。

  他曾對媒體說,並不是我有多高尚,我只是隨性。

  謙和

  在學生眼裡,性情謙和的李小文更像金庸筆下的「老頑童」。蓄著濃密八字鬍的他頭髮花白,常常樂呵呵的,笑起來眼睛眯成一條縫,臉上的皺紋層層疊疊折起。

  他有很濃的川音,怕學生聽不懂,還會刻意注重語速和發音。學生說他,「可愛真誠得像個孩子。」

  李小文喜歡用「茶話會」的形式,邀學生聊天或討論學術問題。開會前,他會先買好水果、瓜子等小食,讓大家邊吃邊聊,不拘謹。

  學生有問題可以找他,但他卻不會麻煩學生。近兩年因為他身體不好,開會後學生不放心想送他,他卻很不樂意,說「你們回去吧,不要耽誤你們的時間」。

  有一次教師節,學校給他安排了一個講座,講座結束後還有個獻花環節,每個同學都送了一小束花。他看起來難以招架,索性一揮手,「這些花請同學們互贈,各自拿回家」,最後也只收了學生籤名的賀卡。

  愛酒

  李小文愛喝酒。

  2012年,他的身體亮起了紅燈。那年立秋,李小文漸感不適,但仍堅持出差。當年9月,李小文病情加重。擔心到大醫院被醫生們「善意專制」,他堅決不住院,以致心臟驟停。當時北師大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的領導、老師都趕去探望,那時大家才知道他的病在肝上。

  北師大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院長楊勝天稱,從那以後,李小文不大喝酒了,但煙沒有斷。雖然身邊人都叮囑他「戒菸」,但常以「黃老邪」自居的李小文仍表現出黃老邪的倔強。

  他曾與同事聊天時說,「戒菸是種意識形態,並無科學數據的支持。」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三個冒煙的(羅斯福抽駱駝牌,史達林抽菸鬥,邱吉爾抽雪茄)打敗了三個戒菸的(希特勒、墨索裡尼、日本天皇)」。同事語塞,拿他毫無辦法。

  網友寄語

  翩翩先生,道骨仙風,

  相遇科網,何其幸甚!

  嗚呼先生,倜儻之身,

  談笑鴻儒,助人以誠。

  今失先生,天地灰濛,

  布鞋院士,坦蕩存真。

  痛悼先生,淚湍泣震,

  音容俱在,一別永生。

  —wangqinling

  你從來就是這樣一個人,重情重義,光明磊落,聰明睿智,凡事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國家。

  小文,我們6805班的小弟弟。我們心裡永遠記得你。

  安息吧,小文!

  —tuerye

  網上布鞋院士坐著講座的照片只是一個片段,其實之前李老師一直堅持站著為我們講座,最後在大家極力要求下李老師才坐著的。當時老師的精神狀態還很好,但講話已經不是很清楚了,依稀記得老師提出了幾個問題,他都教導我們辯證地看待,要有批判性思維。

  懷念李老師,他的諄諄教導是我們科研路上的指路燈。

  —鞠洪潤

  (摘自科學網)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凌晨

news.sohu.com false 新京報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5-01/17/content_557988.htm?div=-1 report 5550 昨日,八寶山殯儀館,家屬抱著李小文遺像走出告別會現場。當日,「布鞋院士」李小文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秦斌花圈焚燒現場,家屬拿出一雙布鞋

相關焦點

  • 「網紅院士」李小文:一天一斤二鍋頭,因一雙布鞋走紅網絡
    「布鞋院士」李小文:一天一斤二鍋頭,為祖國科學事業奉獻一生最近幾年,「網絡紅人」成了最熱門的一個職業。隨著各種人才的加入,我們對網紅的認知也不再局限於,魔性的音樂、洗腦的神曲。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那位蓄著鬍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沒穿襪子的老人,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前,低頭念著發言稿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當時這張照片被放在網絡上的時候,瞬間爆紅,李小文院士也被網友們稱為是「布鞋院士」。
  •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酒壺
    作為一名科學家,著名的「遙感地理學家」,李小文卻總是穿著一襲布衣一雙布鞋,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普通農民。「其貌不揚」的院士14年,網上突然流出一張照片,照片中的老人蓄著鬍子,穿著一身黑色衣衫,一雙布鞋裹著沒有穿襪子的腳。這老人從照片上看起來只是一個普通老人,甚至是一個其貌不揚的老人。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鬥
    2014年4月,在中國科學院大學講座上,一張照片突然走紅網絡,照片裡的老者,黑衣蓄鬍,光腳穿布鞋,蹺著二郎腿,坐在講臺前,低頭念著發言稿。這不拘小節的隨性打扮,網友們感到很驚訝,這堂堂科學院院士,怎麼打扮的卻如同山村老人?他是誰?
  • 「布鞋院士」李小文:一天一斤二鍋頭,為祖國科學事業奉獻一生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那位蓄著鬍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沒穿襪子的老人,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前,低頭念著發言稿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當時這張照片被放在網絡上的時候,瞬間爆紅,李小文院士也被網友們稱為是「布鞋院士」。
  • 中科院「布鞋院士」李小文病逝
    據新華社發布客戶端今日(1月10日)報導,記者10日從北京師範大學獲悉,被網友稱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北師大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8歲。 2014年, 李小文院士因其衣著樸素作報告的照片走紅網絡,有網友覺得李小文是現實版的「掃地僧」:「一個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卻有著驚人天分和蓋世神功。」 因身體原因未能出席「感動師大」頒獎 1月7日,第六屆「感動師大」新聞人物頒獎典禮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李小文院士因身體原因未能出席。
  • 布鞋院士李小文:華為「代言人」,1天1斤二鍋頭,爆紅半年後離世
    照片裡,他瘦削的面龐上蓄著唏噓的鬍子,灰白相間的頭髮也有些雜亂;他黑衣、黑褲、黑布鞋,褲腿挽得很高,好似農民剛剛從田間插秧歸來;他沒有穿襪子,還時不時地翹起二郎腿。山村老人形象與教授院士身份,低調的打扮和高調的知識形成的鮮明反差,使李小文一夜之間成為網友們瘋狂追捧的「網紅」。
  • 「布鞋院士」李小文去世 最後一課站著講了2小時
    李小文院士資料照片  曾讓李小文爆紅的照片,網友因此片稱他為「掃地僧」。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領頭人
    可謂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其實現實生活中卻不乏像掃地僧這類的人,他們貌不驚人、平淡無奇,卻有一副自由灑脫、不拘小節的性子,他們的一生只致力於將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極致。其中一個便是被稱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領頭人物
    可謂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其實現實生活中卻不乏像掃地僧這類的人,他們貌不驚人、平淡無奇,卻有一副自由灑脫、不拘小節的性子,他們的一生只致力於將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極致。其中一個便是被稱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國際遙感科學泰鬥
    聖賢之人,用心做事業的人,大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氣質,若非禮儀的需要,生活中都是極盡簡樸,與普通人無異。本文的主人公李小文也是如此。作為遙感科學界的泰鬥,平日就是腳踩一雙布鞋,白髮蒼蒼的老者,更喜歡小酌幾杯。他有著"布鞋院士"的稱號,是中科院的掃地僧。
  • 李小文院士:身穿素衣腳蹬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著酒壺
    ,身穿素衣,腳蹬布鞋,想必大部分人都不會將這種特徵與中科院院士這個身份聯想在一起。2014年4月,一張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的講座照片迅速火爆網絡,人們這才了解到,照片中的這個一副農民樣貌的老頭,竟然是我國遙感界的泰鬥級人物李小文。 "一雙布鞋任平生",這句話可能是用來形容李小文院士的最貼切的語句。火爆網絡後,網友紛紛將他比作武俠劇中深藏不露的"掃地僧",也稱他為"布衣院士"。
  • 李小文:特立獨行的「布鞋院士」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照片裡,他黑衣蓄鬍、光腳穿布鞋,被網友稱為「仙風道骨」。  4月18日,這張照片被貼到人人網上,照片裡,蓄著鬍鬚的李小文穿著黑色外套,沒穿襪子的腳上蹬著一雙布鞋,不經意地蹺著二郎腿,低頭念著發言稿。  山村老人形象與院士身份形成的強烈反差,讓網友驚嘆,「一派仙風道骨,完全就是古龍筆下的俠士。」  李小文傳奇的經歷一層層被剝開,網絡上充滿了排山倒海的驚嘆之聲。
  •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著酒壺
    事實上,李小文院士果真是名不虛傳,在校學習期間,他一直堅持「能考及格,就絕不考滿分」,顯然這與我們一直以來被灌輸的教育理念相悖,然而事情原委很是讓人出乎意料:李小文院士每次考試都會計算自己的分數,儘量讓分數剛好及格,他認為「多考幾分都虧」。這實在讓人啼笑皆非,但的確我們可以從李小文院士的身上窺見他作為天才科學家的那份執著與隨性。
  • 北師大「布鞋院士」有多牛?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鬥
    但是在北師大,有這樣一位教授,他常年穿著一雙布鞋,腰間掛著一壺二鍋頭,衣服也總是穿破破舊舊的,在人群中平凡地不能被認出來,但是他,卻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小文,多次突破中國的學術高地。北師大「布鞋院士」有多牛?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鬥。
  • 「布鞋院士」到底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領域的泰鬥
    張愛玲的「出名要趁早」直白明當下年輕人的特徵,無數的人,為了錢財利益在這個大染缸中爭相競爭。虛偽的氣息四散,許多人都顯得浮躁不安。但仍有一部分人堅持著自己的內心,不忘初心,努力奮鬥。微光吸引微光,講臺上,滿頭白髮的他滔滔不絕;素心明志,兩杯濁酒論天下;俠氣致遠,一雙布鞋任平生。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牛?考試只考60分,每天一斤二鍋頭卻從不誤事
    01 李小文院士是四川人,出生於1947年,他的家庭條件在當時與周圍人相比算是比較好的,父母都從事著比較體面的工作,所以他的童年過得還不錯,但父母並沒有因此放鬆對他的教育,李小文也非常懂事,學習努力刻苦,一直是鄰居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 北師大「布鞋院士」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國際遙感科學泰鬥
    常年一雙布鞋在腳,布衣長褲,如平凡路人,沉澱著時光的霜華,卻在學術界綻放著耀眼的光芒。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小文,31歲時被嘲笑考驗,酒不離手,每天得一斤二鍋頭。有人問李小文到底有多厲害?這是中國科學研究者的畢生榮譽,院士是中國科研人員的最高學術稱號,是對其成果的肯定。可是李小文卻完全沒有院士的「架勢」,不穿西裝革履,不穿運動鞋,甚至常年只穿一雙布鞋,他的穿著仿若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同學們都笑稱他為「布鞋院士」,這些他都全不在意。
  • 他被稱為「布鞋院士」,每天一斤二鍋頭,為中國遙感事業奉獻一生
    原來,照片中的老人名叫李小文,乃中國國內遙感領域泰鬥級的專家,早在2001年就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拍攝這張圖片的時候,李老正在上課。得知老人身份後,瞬間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們紛紛開始議論這位無比樸素的院士,那麼李小文究竟有多厲害呢?咱細細來說。
  • 「科學向日葵」「布鞋院士」——李小文
    上一期我們講述了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院士的故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被網友稱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院士。【科學向日葵】「布鞋院士」——李小文.mp303:35來自科普天津雲李小文李小文,1947年出生,四川人。
  • 李小文:每天一斤白酒,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被稱為:布鞋院士!
    說起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會表示陌生,還有很多人會疑惑,作為一個中科院院士,為什麼會被人稱之為「布鞋院士」呢其實是因為李小文院士作為我國首屈一指的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他會經常被很多學校邀請去講學,然而每次他都是穿著一身粗布衣服,一雙布鞋,所以被很多人笑稱為「布鞋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