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圈焚燒現場,家屬拿出一雙布鞋放入焚燒爐。
新京報訊 昨日10時,「布鞋院士」李小文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一千多名弔唁的人們在禮堂外排了兩百多米的長隊。很多人拿著白菊,胸前佩戴白花,在寒風中等著見李小文最後一面。
弔唁隊伍延至兩百多米
昨日近10時,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內的哀樂低回,莊嚴肅穆。禮堂上方懸掛著黑底白字的橫幅「沉痛悼念李小文同志」,橫幅下方是李小文院士的遺像,照片中他戴著眼鏡,穿著短袖格子襯衫,眯起眼睛,笑容親切如往昔。
東禮堂外,隨著前來弔唁的人越來越多,長長的隊伍排成好幾列,長約兩百多米。人群中,有青澀稚嫩的學生,也有白髮蒼蒼的老者。他們的胸前佩戴了白花,年輕人手持白菊。一位李小文生前帶過的研究生稱,花是自己買的,想為老師盡最後的心意。
人群中,徐先生捧著一束鮮花,說自己是替留學德國的女兒,來見李小文先生最後一面。「我女兒聽過他的課,人在國外趕不回來,我代她來獻束花。」
從江西趕來北京弔唁的大學教師肖先生稱,他跟李小文系在網上結緣。他回憶,自己的父親腦溢血需要治療時,從未謀面的李小文二話不說給他匯了一萬塊錢。
網友帶二鍋頭前往弔唁
禮堂的一側,李小文的家屬們向前來悼念的人鞠躬致謝,其妻吳傳琦泣不成聲,兩個女兒默默垂淚。很多悼念者在俯身瞬間都紅了雙眼。
李小文的遺體安臥在潔白的玫瑰花叢中,這一次,他穿著挺直的西裝,繫著領帶。但那雙帶著笑意的眼睛,卻永久地閉上了。
禮堂四周擺滿了花籃、花圈,其中有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克強、張德江等人送來的花圈和輓聯,也有中共中央組織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主席團等部門或單位送來的花圈和輓聯。靈柩正前方擺放著李小文妻女等家屬的花圈,輓聯上寫「我們永遠愛您。」
李小文的靈柩前還擺放了兩瓶二鍋頭。李小文生前愛喝酒,尤其喜歡二鍋頭。一位曾與他互動留言的網友,帶了瓶50多度的二鍋頭,來見他最後一面。這位滿頭銀髮的老先生稱,「可惜今生無緣跟李小文先生喝酒。」
11點半,祭奠的大花圈、李小文的遺像以及他生前喜歡的衣物被放到焚化爐,其中還有一雙黑面白底的布鞋。
逝者
率性老邪 謙和文士
【履歷】
1968年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1985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獲地理學碩士、博士及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
1999年任教於北師大,後擔任該校遙感與GIS研究中心主任,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1年10月18日獲得「長江學者成就獎」一等獎,中科院院士。
「但願老死文論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官者趣,論高文妙賢者緣。別人笑我瘋傻淡,我笑他人看不穿。」2009年,網名「黃老邪」的李小文,在博客上仿照文人唐寅的《桃花庵歌》作了首《科博練攤歌》。
黃唐二人極為相似:狂放不羈、瀟灑孤傲,卻才華橫溢。而二人酒盞花枝下的名士風流、俠骨柔腸,與李小文的性情也頗為相似。
同事眼中他是認真執著的「布鞋院士」,朋友眼中他是率性瀟灑的「黃老邪」,網友視他為高深莫測的「掃地僧」,學生則看他是愛笑的「老頑童」。而他自己,還是最喜歡以「小文」自稱,謙和君子,彬彬有禮。
1月10日,67歲的「布鞋院士」李小文因病辭世。
隨性
去世前,李小文曾當選2014年度「感動師大」新聞人物,頒獎詞提到他曾說過的一句話,「就讓我忙到半夜吧,再給我一碗米粥就行。」那日,李小文因身體不適缺席,但「一碗米粥」卻深入人心。
他也曾在博客裡坦言,一覺酒醒,最想喝的還是清稀飯。口味簡單質樸。
也許是因為對飲食沒什麼要求,李小文很清瘦,穿著也簡單樸素:黑衣黑褲,針織小坎肩,黑面白底的布鞋,褲腳卷到小腿處。
樸素、清瘦幾乎是所有人對他的印象。他個子不高,走路有時弓著背。冬天時裹著棉衣,快步走在校園裡,很容易就淹沒在人群中。他的博士生趙靜說,老師看起來就像在校園裡的綠化工,哪怕是他迎面走來,有時也很難認出來。
2014年,一襲黑衣,光腳穿著布鞋的李小文在中科院大學做講座的照片紅遍網絡。那雙引發熱議的黑面白底布鞋,是他之前在成都出差時花80塊錢買的。2014年9月下旬,67歲的他走訪初高中時期的母校樹德協進中學,有媒體拍到他行走的瞬間。照片裡仍是那雙布鞋,腳掌的前半部鞋底已被磨破,一塊破布搖搖欲墜。
他曾對媒體說,並不是我有多高尚,我只是隨性。
謙和
在學生眼裡,性情謙和的李小文更像金庸筆下的「老頑童」。蓄著濃密八字鬍的他頭髮花白,常常樂呵呵的,笑起來眼睛眯成一條縫,臉上的皺紋層層疊疊折起。
他有很濃的川音,怕學生聽不懂,還會刻意注重語速和發音。學生說他,「可愛真誠得像個孩子。」
李小文喜歡用「茶話會」的形式,邀學生聊天或討論學術問題。開會前,他會先買好水果、瓜子等小食,讓大家邊吃邊聊,不拘謹。
學生有問題可以找他,但他卻不會麻煩學生。近兩年因為他身體不好,開會後學生不放心想送他,他卻很不樂意,說「你們回去吧,不要耽誤你們的時間」。
有一次教師節,學校給他安排了一個講座,講座結束後還有個獻花環節,每個同學都送了一小束花。他看起來難以招架,索性一揮手,「這些花請同學們互贈,各自拿回家」,最後也只收了學生籤名的賀卡。
愛酒
李小文愛喝酒。
2012年,他的身體亮起了紅燈。那年立秋,李小文漸感不適,但仍堅持出差。當年9月,李小文病情加重。擔心到大醫院被醫生們「善意專制」,他堅決不住院,以致心臟驟停。當時北師大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的領導、老師都趕去探望,那時大家才知道他的病在肝上。
北師大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院長楊勝天稱,從那以後,李小文不大喝酒了,但煙沒有斷。雖然身邊人都叮囑他「戒菸」,但常以「黃老邪」自居的李小文仍表現出黃老邪的倔強。
他曾與同事聊天時說,「戒菸是種意識形態,並無科學數據的支持。」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三個冒煙的(羅斯福抽駱駝牌,史達林抽菸鬥,邱吉爾抽雪茄)打敗了三個戒菸的(希特勒、墨索裡尼、日本天皇)」。同事語塞,拿他毫無辦法。
網友寄語
翩翩先生,道骨仙風,
相遇科網,何其幸甚!
嗚呼先生,倜儻之身,
談笑鴻儒,助人以誠。
今失先生,天地灰濛,
布鞋院士,坦蕩存真。
痛悼先生,淚湍泣震,
音容俱在,一別永生。
—wangqinling
你從來就是這樣一個人,重情重義,光明磊落,聰明睿智,凡事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國家。
小文,我們6805班的小弟弟。我們心裡永遠記得你。
安息吧,小文!
—tuerye
網上布鞋院士坐著講座的照片只是一個片段,其實之前李老師一直堅持站著為我們講座,最後在大家極力要求下李老師才坐著的。當時老師的精神狀態還很好,但講話已經不是很清楚了,依稀記得老師提出了幾個問題,他都教導我們辯證地看待,要有批判性思維。
懷念李老師,他的諄諄教導是我們科研路上的指路燈。
—鞠洪潤
(摘自科學網)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