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素心,三分俠氣,伴你一蓑煙雨任平生。
他是金庸的鐵桿粉絲,和學生們的QQ群叫做「桃花島」,自封雅號「黃老邪」。
他瀟灑隨性,每天一斤二鍋頭,笑稱自己是最愛喝酒的「令狐衝」。
他貌不驚人,卻在科學領域神功蓋世,被稱為學界「掃地僧」。
如果不是6年前網絡上突然流傳的那張照片,人們不會知道,在中國高等學府的講臺上,還會有這樣不修邊幅、不爭名利的「怪人」。
他,就是中科院院士、北師大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
2014年4月,李小文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做講座時的一張照片火了,迅速登頂各大網站熱搜榜。
照片裡,他瘦削的面龐上蓄著唏噓的鬍子,灰白相間的頭髮也有些雜亂;他黑衣、黑褲、黑布鞋,褲腿挽得很高,好似農民剛剛從田間插秧歸來;他沒有穿襪子,還時不時地翹起二郎腿。
山村老人形象與教授院士身份,低調的打扮和高調的知識形成的鮮明反差,使李小文一夜之間成為網友們瘋狂追捧的「網紅」。
於是,在網絡世界沒有隱私的時代,關於李小文的「瓜」悉數被摘。
1947年3月2日,李小文生於四川省自貢市, 4歲上學,16歲便考上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
1965年,李小文看到姚文元在《光明日報》發表的一篇文章,心裡非常不爽,連夜寫了一篇反駁文章寄給《光明日報》。
李小文此舉闖下大禍,很快被下放到四川偏僻的農場進行勞動改造,而且一呆就是10年。
1978年,改革春風迎面勁吹,國家恢復了研究生招生。
此時,已經31歲的李小文決定報考,很多人覺得這個整日和土坷垃打交道的農民在吹牛,不料他真的考入中國科學院。
1979年,李小文作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公派出國研究生遠赴美國,到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地理系深造。
那時,美國地理學家正在倡導新型地理學,希望將地理學理論與衛星、計算機和遙感等高新技術結合起來,從而可以更精確地研究地貌。
李小文和博士生導師艾倫·斯特拉勒教授共同研究衛星數據,創立了地物光學遙感領域中著名的「李小文-斯特拉勒」幾何光學模型,在世界地理學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隨後,李小文又陸續提出了許多遙感理論,這些理論複雜高深又帶有實用性,一舉奠定了他在遙感科學領域的泰鬥地位。
功成名就後,很多人建議李小文移民美國,並把老婆孩子也接過去。
但是李小文搖搖頭,他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留學也是花得中國老百姓的錢,有義務報效祖國。
1986年,李小文在美國拿到地理學博士學位,立即飛回中國,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圖像處理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遙感信息科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1999年,李小文來到北京師範大學,創建了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
2001年,54歲的李小文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繼而擔任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
李小文對生活要求很低,對學術研究要求很高,在其「邋遢」形象的背後,是一份份閃亮的成績單:他是「李小文-Strahler」幾何光學學派的創始人;是973項目「地球表面時空多變要素的定量遙感理論及應用」的首席科學家……
李小文始終堅持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兩個原則,從來不反對學生的意見,喜歡和學生打賭,用這個方式鼓勵和激勵學生去嘗試新鮮的事物。
這些年,他辛勤耕耘三尺講臺,先後培養了160餘名博士、碩士研究生,推動國家形成了一支具有創新能力的遙感人才隊伍。
2015年1月7日,李小文當選2014年第六屆「感動師大」新聞人物。頒獎詞寫著:成就「20世紀八十年代世界遙感的三大貢獻之一」,三杯兩盞淡酒間與學生趣談詩書武俠。還是那雙布鞋——一點素心,三分俠氣,伴你一蓑煙雨任平生。
李小文這個享受副部級待遇,卻只愛小米粥加鹹菜,冷板凳一坐幾十年的「布鞋院士」,也深深地打動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他當即拍板請李小文擔任華為的代言人,並許諾不菲代言費。
然而李小文卻表示:代言可以,錢就算了。如果中國能多幾個你們華為這樣的公司,國家就有希望了。
隨後,華為在《人民日報》《參考消息》《中國青年報》《人民郵電報》《經濟導報》等幾十家媒體整版刊發了這條廣告,華為還把李小文院士的圖片掛在公司的每個角落。
其實2014年4月,李小文的照片走紅網絡的時候,他已經是帶病給學生上課了。僅僅半年後,2015年1月,他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8歲。
李小文院士出殯時,數千人自發為他送行,國家領導人專門送去花圈,以緬懷這位中國科學界的泰鬥。
熟悉李小文的學生都說,老師身上有俠氣,不拘小節、瀟灑隨性、喜歡喝酒。
他曾在北京師範大學做講座,與學生的對話環節中,一名學生代表知道他愛喝酒,帶了兩杯二鍋頭來到現場與老師對飲。
然而,由於身體越來差,他去世前已經喝酒很少了,成為人生一大遺憾。
李小文去世後,他的學生們流著熱淚發文:恩師,一路走好。在天堂,您的身體再也不會阻止您喝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