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院士李小文,31歲被嘲笑考研,每天少不了一斤二鍋頭

2020-12-04 清諾晗history

李小文

任他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明月。一身青衣、一雙布鞋,31歲考研,少時不羈的李小文院士大器晚成,是中國遙感界當之無愧的泰鬥級別人物。

他用過硬的科研實力、得體的育人之術和恣意的「仙風道骨」引人嘖嘖稱讚。星河閃耀,觸之滾燙。一壺酒,一桿身,世上如他有幾人?

少時「庸碌」,天府的自由之氣儼然在身

聚寶盆一樣的地勢造就了天府之都得天獨厚的優勢,這裡的靈鄉韻土孕育了無數神秀之人。

1947年,李小文出生於此,他從來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孩子,更不像是會出類拔萃之人,教授、科學家、院士這些詞根本與他毫無關係。

在少時老師的眼裡,他不聽話、成績差,甚至被斷言他將來一無所成。他是學習的「差不多先生」,每次考試都奔著及格線,在他的字典裡,多一分浪費,少一分不行。

100分的試卷,他那明明有著120分智慧的頭腦卻永遠都在追求60分。可是「差不多先生」心裡啊,對一些自己熱愛的東西卻也毫不吝惜付出與堅持。

1968年,21歲的李小文從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今電子科技大學)畢業。

特殊時期,作為一個當時炙手可熱的的大學生,僅僅因為一篇抒發心情和體會的反駁文章,他只能被分配到西昌去種田,後面轉到一個小工廠當技術員。

他說:「我從來沒有用功念書,沒努力爭取過什麼,沒有多高的覺悟和志向。」

李小文一生都在追求至簡,想做什麼堅持行動,永遠不曾被這世間瑣碎所影響判斷,遇到問題多苦多難都會想方設法過去。

都說一方山水養一方人,他受了這靈韻,卻被這慢節奏的安穩和自由佔了上風,可是骨子裡的靈氣終究是要在某天熠熠生輝的。

三十而立,天府的靈韻來得晚了些

1978年,恢復考研的消息撩撥了李小文的心,對他來說好像到了那個時間,一切都正好,他決定要去考研。

都說三十而立,當31歲的他說出這個想法時,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工廠。

一時間,嘲笑、冷語、諷刺均向他無情湧來,包裹住了他,草木皆成劍,刺得他無路可退。既然退無可退,便不懼荊棘勇敢前行。

1979年,李小文參加英文統考去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2年後順利獲得地理學碩士學位並繼續在該校深造。

1985年,他成功取得地理學博士學位以及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正式畢業。而在美國的這幾年,發生了影響他一生事業的事。

在美國,他創立的李-Strahler幾何光學模型,被譽為「20世紀定量遙感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與他共同建立模型的艾倫·斯特拉勒比他年長几歲,兩人亦師亦友,而艾倫更是直言這個模型都是李小文想出來的。

只是那時候在國外的他稍顯羞澀,艾倫更像是他的「發言人」,幫助他去傳播這一新理論。

留學的生活並不容易,即使李小文是公費留學,國家投了很多錢,但那時在美國的生活依舊緊巴巴,基本上只夠租房子用,得自己做飯。

在美國時,他最常做的事就是泡圖書館看小說,當時最喜歡讀金庸,《笑傲江湖》裡的令狐衝最是令他神往。

學習、做研究,閒暇之餘就看看小說、寫寫文章,這大概是知識分子最大的樂趣了。

學成歸國,學術的厚重當得起院士這個稱呼

遊子在外,總是會思念祖國,根在這兒,於他們祖國就像一個倦鳥歸巢的棲息地。1986年,李小文學成回國,出任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圖像處理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遙感信息科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歸國後,他看見了這滿目荒蕪,聽到了諸多質疑,但他無所畏懼,埋頭苦幹,用實力和成果來代替口舌。

1999年,李小文創建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200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2-2007年,他出任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

1995-2005的這10年,我國遙感水平迅速發展。而李小文一直在前線,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攀登項目等重大遙感研究項目,為中國遙感事業添磚加瓦。

李小文理解思想的力量,尤其是科學思想的力量。他看上去甚至要被扶貧,但他還設立了一個以幼年夭折的長女為名的「李謙獎」

長江學者的津貼每年10萬、特別成就獎的100萬獎金都被他放在這個獎裡,他只想竭盡所能,去鼓勵並幫助更多的學子。

他因材施教,從來不給學生設限,無論是做哪一方面、什麼研究,李小文都支持學生、鼓勵他們勇敢去做,而且會給他們一些實質性的指導和幫助。

李小文大隱隱於世,就像是行走在世間的俠客,最終會用自己的十八般武藝徵服你。

「酒仙」離世,「俠客」去了他世仗劍天涯

說起俠客就難免想到他手中的酒,李小文亦如是。除去科研、育人,他最是離不開那一壺老酒。

關於李小文愛喝酒、每天都要喝一斤二鍋頭的事情,大概已經是眾所周知的秘密了。他說喝酒不是為了解壓,而是想保持這種豪放的天性。黃粱一夢,醒來人間,千金無需在手,有酒方可度日。

李小文把錢財與生死都看得很淡,但他很重名節。這在他送醫和離世的戲劇性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其實他很早就知道自己的身體不太好,還早早留下話——不插管、不搶救,希望有尊嚴地死去。不幸摔倒在家,被北師大的師生強行送上救護車,即使是上了車,他依然流露出不情願,覺得這違背了他決不妥協的自由意志。

李小文終究與我們道了別,那樣一個可愛而真實的院士。

他將那逍遙、俠氣的鮮明個性和院士這個現代意義的角色融合,回歸了院士應有的學者本色,他用那份恣意與不被桎梏所影響的勇敢,譜寫了這個時代的傳奇。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北師大「布鞋院士」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國際遙感科學泰鬥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小文,31歲時被嘲笑考驗,酒不離手,每天得一斤二鍋頭。有人問李小文到底有多厲害?1968年李小文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如今的電子科技大學,大學期間的李小文表現依然很隨性,一個真正嚮往自由的人是不會因為環境而被束縛的。一切改變發生在他的而立之年。他覺得不能再荒廢人生,要做一件一輩子都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在一片嘲笑聲中他選擇考研,誓要走上科研之路。
  • 李小文:每天一斤白酒,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被稱為:布鞋院士!
    說起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會表示陌生,還有很多人會疑惑,作為一個中科院院士,為什麼會被人稱之為「布鞋院士」呢其實是因為李小文院士作為我國首屈一指的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他會經常被很多學校邀請去講學,然而每次他都是穿著一身粗布衣服,一雙布鞋,所以被很多人笑稱為「布鞋院士」。
  • 「網紅院士」李小文:一天一斤二鍋頭,因一雙布鞋走紅網絡
    「布鞋院士」李小文:一天一斤二鍋頭,為祖國科學事業奉獻一生最近幾年,「網絡紅人」成了最熱門的一個職業。隨著各種人才的加入,我們對網紅的認知也不再局限於,魔性的音樂、洗腦的神曲。因為不管什麼職業、不看顏值,只要你有才華,就可以成為網絡上最靚的仔。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那位蓄著鬍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沒穿襪子的老人,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前,低頭念著發言稿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當時這張照片被放在網絡上的時候,瞬間爆紅,李小文院士也被網友們稱為是「布鞋院士」。
  • 李小文院士:身穿素衣腳蹬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著酒壺
    ,身穿素衣,腳蹬布鞋,想必大部分人都不會將這種特徵與中科院院士這個身份聯想在一起。2014年4月,一張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的講座照片迅速火爆網絡,人們這才了解到,照片中的這個一副農民樣貌的老頭,竟然是我國遙感界的泰鬥級人物李小文。 "一雙布鞋任平生",這句話可能是用來形容李小文院士的最貼切的語句。火爆網絡後,網友紛紛將他比作武俠劇中深藏不露的"掃地僧",也稱他為"布衣院士"。
  • 北師大「布鞋院士」有多牛?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鬥
    但是在北師大,有這樣一位教授,他常年穿著一雙布鞋,腰間掛著一壺二鍋頭,衣服也總是穿破破舊舊的,在人群中平凡地不能被認出來,但是他,卻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小文,多次突破中國的學術高地。北師大「布鞋院士」有多牛?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鬥。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領頭人
    其中一個便是被稱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知道李小文院士的事跡是源自2014年在網絡上一夜爆紅的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名身著黑色布衣、腳穿布鞋、蓄著鬍鬚、顯得不修邊幅的老人,他悠然自得地翹著二郎腿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前,低頭讀著不知道什麼內容的演講稿。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領頭人物
    其實現實生活中卻不乏像掃地僧這類的人,他們貌不驚人、平淡無奇,卻有一副自由灑脫、不拘小節的性子,他們的一生只致力於將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極致。其中一個便是被稱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知道李小文院士的事跡是源自2014年在網絡上一夜爆紅的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名身著黑色布衣、腳穿布鞋、蓄著鬍鬚、顯得不修邊幅的老人,他悠然自得地翹著二郎腿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前,低頭讀著不知道什麼內容的演講稿。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鬥
    然而這樣的一個科學巨頭,生活卻非常簡樸,愛穿布衣布鞋,又愛蓄著鬍子,所以大家都很親切的稱呼他為「布鞋院士」。隨後「布鞋院士」選擇回國搞科研。1999年,就職於北京師範大學。他白天在研究所工作,晚上還回北師大做第二天的課題,雖然很累但是他樂在其中。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國際遙感科學泰鬥
    本文的主人公李小文也是如此。作為遙感科學界的泰鬥,平日就是腳踩一雙布鞋,白髮蒼蒼的老者,更喜歡小酌幾杯。他有著"布鞋院士"的稱號,是中科院的掃地僧。在慎重思考後,在李小文才4歲的時候,就把他送到了小學,儘管李小文的年紀是班級最小的,但是他天資聰穎,而且待人很隨和,很快就和班上的同學成為了朋友。
  • 「布鞋院士」李小文:一天一斤二鍋頭,為祖國科學事業奉獻一生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那位蓄著鬍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沒穿襪子的老人,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前,低頭念著發言稿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當時這張照片被放在網絡上的時候,瞬間爆紅,李小文院士也被網友們稱為是「布鞋院士」。
  • 「布鞋院士」到底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領域的泰鬥
    但仍有一部分人堅持著自己的內心,不忘初心,努力奮鬥。微光吸引微光,講臺上,滿頭白髮的他滔滔不絕;素心明志,兩杯濁酒論天下;俠氣致遠,一雙布鞋任平生。他是我國中科院院士,有著「布鞋院士」的稱號,那麼這位「布鞋院士」到底有多厲害?他每天要喝一斤二鍋頭,可謂是酒量驚人,在我國遙感領域,他被視為泰鬥。
  • 布鞋院士李小文:每天喝白酒穿布衣布鞋,發明遙感技術全球領先
    不顧嘲諷,31歲考研,成功上岸1947年,李小文出生於四川自貢,四川人民從小愛吃辣,這也養成了李小文直率、瀟灑的性格。21歲李小文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李小文能夠考研上岸對於他們來說就好比天方夜譚,更何況當時李小文已經31歲,這個年紀是成家立業的時候,誰也不會想到李小文會暫緩成家立業,全身心投入到考研當中,他們都不相信李小文會成功。
  • 布鞋院士李小文:每天喝白酒穿布衣布鞋,發明遙感技術全球領先
    不顧嘲諷,31歲考研,成功上岸 1947年,李小文出生於四川自貢,四川人民從小愛吃辣,這也養成了李小文直率、瀟灑的性格。21歲李小文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牛?考試只考60分,每天一斤二鍋頭卻從不誤事
    01 李小文院士是四川人,出生於1947年,他的家庭條件在當時與周圍人相比算是比較好的,父母都從事著比較體面的工作,所以他的童年過得還不錯,但父母並沒有因此放鬆對他的教育,李小文也非常懂事,學習努力刻苦,一直是鄰居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酒壺
    即使是嘴中說著不以貌取人,卻依然會在心中默默點評旁人的衣著,以此判斷別人的經濟能力。但如果這些人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小文,一定會意識到自己判斷他人的方式實在無知。作為一名科學家,著名的「遙感地理學家」,李小文卻總是穿著一襲布衣一雙布鞋,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普通農民。
  • 31歲考研,54歲成院士,這位「布鞋」院士的故事讓人倍受鼓舞
    曾經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小文,在2015年的時候因為穿著布鞋上課,而在網絡走紅,因神被人親切的稱為「布鞋院士」、學術界的「掃地僧」。雖然這位學術界的泰鬥已經在2015年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關於他的故事,卻一直在鼓舞著我們前進。每當自己有困惑的時候,不妨看看他的經歷,或許能給自己一點提示。
  •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著酒壺
    但人們對他的認識只是開始於一張在網絡上廣泛流傳的照片——李小文院士一身舊式黑衣、黑布鞋,頭髮卻已有部分花白,他的手中還拿著一份講義在認真閱讀。這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學生發出來的一張圖,可是,這實在跟大眾的想像不符,這樣簡樸的著裝和形象著實不像一位院士,甚至有人調侃李小文院士更像是剛剛插秧回來的老大爺。
  • 布鞋掃地僧李小文,華為總裁找他代言,他卻一分不要,只潛心科研
    李小文院士四川自貢人,從小就是胸無大志,不愛上學上課,考試能考60分及格絕對不會考100分。但就是這樣打小不起眼的人,竟然是美國NASA的座上賓,僅僅李小文發布的論文就被SCI引用557次之多,李小文的一生絕對可以用又炫又酷來形容。
  • 中科院的「掃地僧」:31歲考研遭嘲笑,54歲成院士
    自己從來沒用功念過書,從來沒努力爭取過什麼,從來沒有過多高的覺悟和志向……李小文院士喜歡穿布鞋,也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布鞋院士」。雖然穿著上不拘小節,但是李小文院士是遙感領域泰鬥級的人物,他口中的沒有用功念過書,自然也是自謙。尤其是在他31歲的那年,就因為一件事遭到了嘲笑,也成為改變他人生的轉折點。
  • 布鞋院士李小文:華為「代言人」,1天1斤二鍋頭,爆紅半年後離世
    他瀟灑隨性,每天一斤二鍋頭,笑稱自己是最愛喝酒的「令狐衝」。他貌不驚人,卻在科學領域神功蓋世,被稱為學界「掃地僧」。如果不是6年前網絡上突然流傳的那張照片,人們不會知道,在中國高等學府的講臺上,還會有這樣不修邊幅、不爭名利的「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