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距離2019年的考研還僅有28天的時間,可能很多人都在競爭的複習當中。今天想要分享的故事是想分享給那些還在猶豫要不要考研的人看的,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可以讓大家做出比較明智的選擇。
曾經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小文,在2015年的時候因為穿著布鞋上課,而在網絡走紅,因神被人親切的稱為「布鞋院士」、學術界的「掃地僧」。雖然這位學術界的泰鬥已經在2015年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關於他的故事,卻一直在鼓舞著我們前進。每當自己有困惑的時候,不妨看看他的經歷,或許能給自己一點提示。
李小文院士1947年出生於四川自貢,是位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在1963年的時候,李小文院士考上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如今的電子科技大學),但是在大學期間因為寫了篇文章給《光明日報》被認為是政治錯誤。在畢業後被分配到農田工作進行改造。
在田間和工廠的十年,李小文院士一邊勞動一邊看書,在1977年做出要去考研的決定後,這位已經30歲的「年輕人」受到受到廠裡人工的各種嘲笑,各種挖苦的話滿天飛。可能也正是因為別人的挖苦,李小文院士反而更加地想要為自己爭一口氣,於是比以前更努力。
1978年,已經31歲的李小文帶著各種嘲笑,踏向考研的教室。由於當時參加完研究生考試後,結果還沒出來,李小文就收到了參加英文考試的通知,最後李小文以極好的成績通過考試,並是以公派留學生的身份進入外國大學讀研。
攻讀完博士以後,李小文以優異的成績回到祖國工作。經過十多年的研究,這位曾經被人嘲笑的「年輕人」創建了植被二向性反射Li-Strahler幾何光學模型,併入選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裡程碑系列」,從此李小文的名字在業界內名聲大震,也使得我國的遙感技術在達到國際的水一流水平,並成為遙感基礎研究領域最頂尖的三位科學家之一。
李小文老師上課的時候不拘束於禮節,瀟灑隨性,經常穿著布鞋來上課,講課也風趣幽默,深受學生們的喜歡。
這位樸素的院士從來不為利益而計較,只會遵從自己天性去生活。華為的掌門人任正非曾親自邀請李小文老師做華為集團的代言人。李小文老師同意了,但提的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代言費。一個純粹的科學家,值得敬佩。
有些人死了,但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李小文院士的故事以及他的精神會一直不被我們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