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科院院士,人們大多會想起一身西裝革履,文質彬彬,學識淵博的形象。中科院院士作為我國科學技術研究方面的最高用於稱號,裡面的每一個人都有十分耀眼的科研成果。各位院士也都是各自領域的人才,名利對於他們來說不過信手拈來。人們對他們的印象也大都是西裝革履的學者形象。
但就在眾多院士中,以為院士被人們親切地成為「掃地僧」。他就是李小文院士。簡單的麻衣布鞋,嘴角蓄著鬍子,消瘦的面頰,略微單薄的身影,遠遠看去,或許還會被以當做以為農村老爺爺。然而就是這位一個老人,背後卻擁有者無數榮光,為中國遙感領域開疆拓土。李小文院士31歲考研,在旁人的嘲笑聲中成功考研。在第二年就去到美國深造,再回來已是博士學位,擔任起了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圖像處理室主任。
憑藉著自己不服輸的倔強和努力,李小文院士為中國遙感領域貢獻了無數精力,甚至還成為了幾何光學的創始人,此時的他功成名就,享譽世界。在2001年,李小文被評選為中科院院士。但低調的他卻選擇將全部獎金捐出,提供給需要幫助的人。而自己轉身卻轉身繼續投入到科研當中。當初華為看重了李小文院士刻苦進去的科研精神,邀請其代言。李小文院士立刻答應,並且不要一分錢!
中國之所以發展的這麼好,是因為他被一群勇敢的人保護者。李小文院士無疑是無名的勇者。在中國相關領域一片空白是毅然站了出來,憑藉著大毅力攻堅克難,打破外國的重重封鎖,為後人開闢了道路。雖然李院士已經逝去,但其精神卻流了下來,鞭策著後來者不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