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院士」的遙感人生:喜歡喝二鍋頭,為中國遙感事業奉獻一生

2020-12-04 淺弋道歷史

文 | 淺弋道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百廢待興,一窮二白,在各行各業人才的不斷支持下,中國才有極為迅猛的發展潛力。科技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的發展需要不斷的突破積累,科技的進步離不開科研人員孜孜不倦地創新、探索。他們不爭不搶,卻在每個崗位上發光發熱、不餘遺力地奉獻自我、造福後世!

愛穿布鞋、精心研究,「布鞋院士」填補遙感空白

比如今天要說的李小文院士,很多人對李小文這個名字並不熟悉,李小文何許人也?提到「布鞋院士」,很多人就有所耳聞!「布鞋院士」是眾人給李小文的一個愛稱,名如其人,他是不拘小節的文化人。

李小文對飲食、穿衣並不講究,一年四季幾乎都是穿著布鞋。無論是開座無空席的講座、還是一本正經的上課,李小文總是穿著布鞋和大家探討高大上的遙感科學知識,接地氣的布鞋是李小文的標配!

這個喜歡喝二鍋頭的院士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事跡?李小文出生在硝煙四起的1947年,他自幼聰慧好學、勤奮努力,歷經過生活不易,所以相當節省,不同於其他文人的舞文弄墨,李小文對科學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在看到中國的科技落後世界時,更是立志要為中國的科技行業奉獻自己力量,他年少立志,也努力踐行兒時志願!

教書育人、屢創奇蹟,李小文桃李天下

他成績遙遙領先,一路高歌去到國外留學深造。李小文學成回國,開始進軍熱紅外遙感行業。當時,中國的遙感行業幾乎一片空白,國外對中國不給以技術支持,用袖手旁觀的冷漠態度企圖看中國對科技的一籌莫展。

李小文沒有前人之鑑、他毫不氣餒,通過畢生所學不斷地研究探索,最終創建了植被二向性反射Li-Strahler幾何光學模型。在對地定量遙感方面,力倡病態反演理論。

李小文在普朗克定律在地表遙感中尺度效應研究方面,首創了普朗克定律用於非同溫黑體平面的尺度修正式及一般的非同溫三維結構非黑體表面熱輻射在像元尺度上的方向性和波譜特徵的概念模型。

除了個人成就外,李小文還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園丁,不同於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李小文非常注重和學生課堂的互動,他總是以一問一答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靈感,贏得學生的一致好評。他不反對學生的意見,他曾說過:「就是讓學生做自己的掘墓人」。

1986年,39歲的李小文成為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圖像處理室主任,他不驕不躁、經常帶領研究生、博士做更多的創新突破。

很多學生被他的邏輯思維、一腔才華所徵服,對他的服裝也經常「嘆服」,膽大的學生經常善意調侃他為「深藏不露」的「掃地僧」。

李小文對此不以為然,專心自己的研究,注重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對外在形象並不在乎。學術上有所突破、團隊上有所創新,李小文在公益上也毫不含糊。

熱心公益、一心為國、院士令人尊重

看到他簡樸的外表,很多人理所應當地認為他可能是個「摳門者」,其實不然,這個愛穿布鞋的院士自掏腰包建立了公益基金,用來建設遙感行業,希望中國能夠出現更多的遙感人才,為遙感事業做出更大貢獻,自己省吃儉用、節衣縮食,他卻甘願用畢生積蓄來支持遙感行業的發展。

這種精神令人肅然起敬,回顧李小文院士的一生,他在紅熱遙感的基礎建設和研究中創建了幾何光學模型,這些理論對後世的學習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正是因為他持之以恆的探索,讓中國的遙感行業再上新高度。

2015年,李小文院士因病住院、不救身亡,享年68歲。這個結局令很多學生悲痛交加,與世長辭的李小文帶走了眾人的牽掛之心,遙感行業從此少了一位泰鬥。

「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李小文雖然人不在世,但他為後世留下的貢獻卻萬古長青,雖然他有多項成果,但他從未把這些成品拿出炫耀,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地發光發熱,這種專研精神、奉獻品格並非每個人都能做到。各行各業都有一定的佼佼者,李小文除了畢生的成就外,個人的品格也是後人值得學習的榜樣。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他被稱為「布鞋院士」,每天一斤二鍋頭,為中國遙感事業奉獻一生
    原來,照片中的老人名叫李小文,乃中國國內遙感領域泰鬥級的專家,早在2001年就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拍攝這張圖片的時候,李老正在上課。得知老人身份後,瞬間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們紛紛開始議論這位無比樸素的院士,那麼李小文究竟有多厲害呢?咱細細來說。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國際遙感科學泰鬥
    聖賢之人,用心做事業的人,大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氣質,若非禮儀的需要,生活中都是極盡簡樸,與普通人無異。本文的主人公李小文也是如此。作為遙感科學界的泰鬥,平日就是腳踩一雙布鞋,白髮蒼蒼的老者,更喜歡小酌幾杯。他有著"布鞋院士"的稱號,是中科院的掃地僧。
  • 北師大「布鞋院士」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國際遙感科學泰鬥
    常年一雙布鞋在腳,布衣長褲,如平凡路人,沉澱著時光的霜華,卻在學術界綻放著耀眼的光芒。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小文,31歲時被嘲笑考驗,酒不離手,每天得一斤二鍋頭。有人問李小文到底有多厲害?這份動力驅使他去體會別樣的人生,這段為之奮鬥不放棄的旅程,將是他足以回味一生的體會。
  • 四川「布鞋院士」:公費留學回國奉獻,教書育人培養遙感技術人才
    誰也不曾想過,小說中虛構的人物竟然在現實中還有翻版,在我國中科院研究所裡,有些人表面上是一絲不苟為科研的中科院士,暗地裡卻還是一個「金庸迷」,他就是被譽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先生。中科院「掃地僧」,和不事邊幅的農村老大爺別無二致。
  • 布鞋院士李小文:凡事追求及格就行,卻讓中國遙感技術成世界一流
    這是一張拍攝於中國科學院大學課堂上的照片,照片中的人頭髮凌亂,瘦削的臉上蓄著鬍鬚,一身黑衣,腳上還穿著一雙黑布鞋,彼時的他正低頭念著手中的發言稿。不明真相的人們,在看到這張照片的第一眼,肯定不會將這樣的山村老人形象與中科院院士相掛鈎。然而,照片中這位其貌不揚的老人卻是中國遙感屆的泰鬥——李小文院士!如果不是這張照片的爆火,行外人大概永遠不會知道李小文是誰,他有多麼牛!
  • 李小文:每天一斤白酒,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被稱為:布鞋院士!
    說起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會表示陌生,還有很多人會疑惑,作為一個中科院院士,為什麼會被人稱之為「布鞋院士」呢其實是因為李小文院士作為我國首屈一指的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他會經常被很多學校邀請去講學,然而每次他都是穿著一身粗布衣服,一雙布鞋,所以被很多人笑稱為「布鞋院士」。
  • 「布鞋院士」李小文:一天一斤二鍋頭,為祖國科學事業奉獻一生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那位蓄著鬍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沒穿襪子的老人,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前,低頭念著發言稿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當時這張照片被放在網絡上的時候,瞬間爆紅,李小文院士也被網友們稱為是「布鞋院士」。
  • 布鞋院士李小文:樸素而華麗的一生!
    最近學長寫了一系列關於中國偉大科學家,物理學家等方面的人物,深切地感受到了他們為我們所做出的貢獻,認為是非常有價值的,或許只有對他們加深了解我們才會懂得他們的一生是多麼的精彩而又樸素,他們為某項技術所做的貢獻從來不是來為自己謀得某種效益和利益,他們甚至一生清貧,但仍然不放棄科研實驗。
  • 中國遙感學科泰鬥「布鞋院士」李小文因病去世
    資料圖:2014年4月18日,院士李小文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做講座時被拍的一張照片走紅網絡。照片裡,他黑衣蓄鬍、光腳穿布鞋,被網友稱為「仙風道骨」。李小文是遙感界的泰鬥級人物。新華社發布客戶端北京1月10日專電(記者李江濤)記者10日從北京師範大學獲悉,被網友稱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北師大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在北京逝世。
  • 布鞋院士李小文:每天喝白酒穿布衣布鞋,發明遙感技術全球領先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愛名,不愛利,不愛錢,只愛自己全身心投入到祖國的研究之中,一生以為祖國爭光為目標在遙感研究工作方面,李小文獲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成為了中國國內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同時也是Li-Strahler幾何光學學派的創始人。獲得了多次國內外的大獎。在遙感技術領域,李小文所取得的科研成就,以及他所創建的遙感技術領先於世界各國,位於世界的前列。
  • 布鞋院士李小文:每天喝白酒穿布衣布鞋,發明遙感技術全球領先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愛名,不愛利,不愛錢,只愛自己全身心投入到祖國的研究之中,一生以為祖國爭光為目標也正是這樣極具鑽研、一絲不苟的精神,為我國的遙感技術帶來了無限的前景。 拒絕美國橄欖枝,回國潛心研究 1986年,李小文學成回國。國外的繁華和當時中國的落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留學期間成績出色的他,被美國高層注意,向李小文拋出了誘人的橄欖枝。
  • 李小文:每天要喝一斤白酒,發明遙感技術全球領先,被稱布鞋院士
    沒錯他就是中國遙感界的泰鬥李小文,世界遙感領域最頂尖的科學家之一。俠士所遍歷的李小文院士出生於1947年3月2日,四川自貢人,講一口濃重的川普。先生豪氣與熱血在世界遙感領域,李老無疑是中國最最閃亮的名片,頂尖的大師級人物。海外歸來這個標籤無疑是讓人驕傲與自豪的,很多人以此為資本,很多人覺得因此高人一等,至少大多數人,海外歸來,都穿得風流倜儻,一絲不苟,以示自己的修養和態度。
  • 穿布鞋的另類院士李小文:每天喝一斤白酒,發明遙感技術領先全球
    中國科學院的院士應該什麼樣? 戴著眼鏡,乾乾瘦瘦的穿個布鞋還不穿襪子? 甄女士敢肯定,你心中的院士一定不是這個樣子。 但是有一位院士,他就這樣兒。 他眼睛經常眯著只剩下一條縫兒,還喜歡喝酒。
  • 布鞋院士李小文:每天要喝一斤白酒,發明遙感技術領先全球
    他「外表不羈但是有著仙風道骨」,足以和魏晉時期陶淵明等名士相比,他就是被稱之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一、骨子裡的瀟灑自在伴隨一生,但心中的赤子之心從未有過任何更改1947年,李小文出生在四川自貢,他有著四川人與生俱來的堅韌,但他也有著大多四川人都未曾擁有的瀟灑自在。
  • 北師大「布鞋院士」有多牛?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鬥
    但是在北師大,有這樣一位教授,他常年穿著一雙布鞋,腰間掛著一壺二鍋頭,衣服也總是穿破破舊舊的,在人群中平凡地不能被認出來,但是他,卻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小文,多次突破中國的學術高地。北師大「布鞋院士」有多牛?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鬥。
  • 「布鞋院士」到底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領域的泰鬥
    微光吸引微光,講臺上,滿頭白髮的他滔滔不絕;素心明志,兩杯濁酒論天下;俠氣致遠,一雙布鞋任平生。他是我國中科院院士,有著「布鞋院士」的稱號,那麼這位「布鞋院士」到底有多厲害?他每天要喝一斤二鍋頭,可謂是酒量驚人,在我國遙感領域,他被視為泰鬥。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鬥
    他就是中國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李小文。短短幾天,李小文這三個字便成為搜尋引擎上的第一名,這強烈的反差,網友們覺得他像《天龍八部》裡「掃地僧」,武功最高,卻不露山水,而這老人雖貌不驚人,卻隱藏「蓋世神功」!
  • 看似「掃地僧」的布鞋院士李小文,實是做「黃老邪」的「洪七公」
    只不過他太愛喝二鍋頭,終究做不成黃老邪,最後變成了「洪七公」。一、詼諧的「布鞋院士」2014年,李小文在中科院講課的時候,有學生把他的不修邊幅的照片放到了網絡上。大家冷不丁地看到一個「老農民」蹺著二郎腿,獨坐在中科院講臺上給學生講解「高端科學」,頓時驚得目瞪口呆。「老農」造型和科學家身份的巨大反差,迅速讓他在網絡上走紅。
  • 布鞋院士李小文:看似「掃地僧」,實則是想做「黃老邪」的「洪七公」
    誰知道這個「老農民」竟然是國內著名的遙感學家、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李小文。提起李小文院士的一生,知道的人都無不嘖嘖稱奇。一奇是他身為院士,數十年如一日,「不修邊幅」進課堂;二奇是他生性詼諧,愛開玩笑,言語時常令人噴飯;三奇是他在研究工作中,忘我投入,看淡了成敗得失。
  •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著酒壺
    ,國家恢復研究生報考,李小文院士毅然決定去考取中國科學院遙感研究所的研究生,繼續遙感事業的開發。但幸運的是,他將更多的時間專注在了專業知識的鑽研和無數次的實驗裡,也正是這些東西組成了他的留學生活,並且這段時間的付出為他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是他的「紮根時期」,也是中國遙感事業的重要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