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淺弋道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百廢待興,一窮二白,在各行各業人才的不斷支持下,中國才有極為迅猛的發展潛力。科技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的發展需要不斷的突破積累,科技的進步離不開科研人員孜孜不倦地創新、探索。他們不爭不搶,卻在每個崗位上發光發熱、不餘遺力地奉獻自我、造福後世!
愛穿布鞋、精心研究,「布鞋院士」填補遙感空白
比如今天要說的李小文院士,很多人對李小文這個名字並不熟悉,李小文何許人也?提到「布鞋院士」,很多人就有所耳聞!「布鞋院士」是眾人給李小文的一個愛稱,名如其人,他是不拘小節的文化人。
李小文對飲食、穿衣並不講究,一年四季幾乎都是穿著布鞋。無論是開座無空席的講座、還是一本正經的上課,李小文總是穿著布鞋和大家探討高大上的遙感科學知識,接地氣的布鞋是李小文的標配!
這個喜歡喝二鍋頭的院士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事跡?李小文出生在硝煙四起的1947年,他自幼聰慧好學、勤奮努力,歷經過生活不易,所以相當節省,不同於其他文人的舞文弄墨,李小文對科學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在看到中國的科技落後世界時,更是立志要為中國的科技行業奉獻自己力量,他年少立志,也努力踐行兒時志願!
教書育人、屢創奇蹟,李小文桃李天下
他成績遙遙領先,一路高歌去到國外留學深造。李小文學成回國,開始進軍熱紅外遙感行業。當時,中國的遙感行業幾乎一片空白,國外對中國不給以技術支持,用袖手旁觀的冷漠態度企圖看中國對科技的一籌莫展。
李小文沒有前人之鑑、他毫不氣餒,通過畢生所學不斷地研究探索,最終創建了植被二向性反射Li-Strahler幾何光學模型。在對地定量遙感方面,力倡病態反演理論。
李小文在普朗克定律在地表遙感中尺度效應研究方面,首創了普朗克定律用於非同溫黑體平面的尺度修正式及一般的非同溫三維結構非黑體表面熱輻射在像元尺度上的方向性和波譜特徵的概念模型。
除了個人成就外,李小文還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園丁,不同於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李小文非常注重和學生課堂的互動,他總是以一問一答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靈感,贏得學生的一致好評。他不反對學生的意見,他曾說過:「就是讓學生做自己的掘墓人」。
1986年,39歲的李小文成為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圖像處理室主任,他不驕不躁、經常帶領研究生、博士做更多的創新突破。
很多學生被他的邏輯思維、一腔才華所徵服,對他的服裝也經常「嘆服」,膽大的學生經常善意調侃他為「深藏不露」的「掃地僧」。
李小文對此不以為然,專心自己的研究,注重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對外在形象並不在乎。學術上有所突破、團隊上有所創新,李小文在公益上也毫不含糊。
熱心公益、一心為國、院士令人尊重
看到他簡樸的外表,很多人理所應當地認為他可能是個「摳門者」,其實不然,這個愛穿布鞋的院士自掏腰包建立了公益基金,用來建設遙感行業,希望中國能夠出現更多的遙感人才,為遙感事業做出更大貢獻,自己省吃儉用、節衣縮食,他卻甘願用畢生積蓄來支持遙感行業的發展。
這種精神令人肅然起敬,回顧李小文院士的一生,他在紅熱遙感的基礎建設和研究中創建了幾何光學模型,這些理論對後世的學習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正是因為他持之以恆的探索,讓中國的遙感行業再上新高度。
2015年,李小文院士因病住院、不救身亡,享年68歲。這個結局令很多學生悲痛交加,與世長辭的李小文帶走了眾人的牽掛之心,遙感行業從此少了一位泰鬥。
「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李小文雖然人不在世,但他為後世留下的貢獻卻萬古長青,雖然他有多項成果,但他從未把這些成品拿出炫耀,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地發光發熱,這種專研精神、奉獻品格並非每個人都能做到。各行各業都有一定的佼佼者,李小文除了畢生的成就外,個人的品格也是後人值得學習的榜樣。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