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態度。而有些人深藏不漏,有著很強的實力,過得卻是簡單,這位布衣院士李小文,被稱為「掃地僧」,一天兩斤二鍋頭的狂人,他將一生獻給科學,從來不圖名利。
天資聰穎 出國留學
李小文出生於1947年,他的父母文化程度高,在這樣家庭薰陶下的他,從小就喜歡讀書學習。
在讀書期間,他就對數學和物理感興趣,老師提出的問題他都能很快回答出來,老師也喜歡他。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他,從小就很有個性。
和現在很多學生追求高分不同,李小文奉行的原則就是及格就好,他不會刻意追求高分,在他看來,考試只是一種形式,只要自己明白就好。
1963年,他考入成都電信工程學院,在學校期間,他發表了很多的文章。後來,因為歷史問題,他的一篇文章被舉報然後被下放到農村。
面對這種情況,他沒有放棄,在勞動之餘,他繼續學習,之後,他進入無線工廠成為一名技術人員。1977年,高考恢復,李小文參加了這次考試,成功考進中國科學院攻讀碩士學位,這樣,他離自己的目標又進了一步。
之後,他出國留學,到美國加州大學芭芭拉分校學習,在留學期間,他繼續奉行及格就好的原則。對於研究項目他很認真,每天都會在實驗室待很長時間。在此期間,他創新了很多的理論,一顆冉冉新星正在成長。
和李小文同期來到這所學校的還有6個中國留學生,那時的他,是其中年齡最大的,性格也是最安靜嚴肅的,在美國,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讀小說,他每次都會提著旅行袋去借書,一次借一袋,而這也是他的最大樂趣。
留學學習結束後,李小文的很多同學選擇在美國工作,面對人生的岔道口,李小文作出了不一樣的選擇,他決定回到祖國,幫助祖國發展。
遙感領域成就非凡
回國後,李小文進入中科院遙感所工作,主要負責遙感方面研究,當時,國內的遙感技術是落後的,李小文所面臨的問題是很多的。
之後,李小文開始了忙碌的生活,他開始查閱各種資料,了解相關的技術,研究的道路是緩慢的,為了能儘快取得成果,他付出了很多。
有一段時間,他的身體出現問題,為了能儘快將實驗結果做出來,他一直沒有去醫院,周圍的朋友知道後,都勸他先去醫院,等病好再做,他拒絕了,直到實驗完成後他才前往醫院治療。
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報,他發表了很多的論文,他提出的模型入選國際光學工程學會裡程碑系列,並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2001年,他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一天兩斤二鍋頭 一生謙虛樸素
李小文喜歡喝酒,有媒體曾經報導:61歲的他每天喝2斤二鍋頭,他的這個特點和他最喜歡小說裡的令狐衝相同,他時常會在身上揣著酒壺,後來因為肝硬化他被迫戒了酒,他曾經表示:以前會把酒當成糧食,後來喝酒傷了身體。
有一次,他在北京師範大學做演講,學生知道他喜歡喝酒後,就拿了幾瓶酒,在演講結束後,他們一起飲酒,暢談學術問題。
除了取得眾多研究成果外,李小文也培養出很多優秀的學生,他喜歡和學生探討問題,親力親為地給學生解決問題,一點沒有架子,十分平易近人。
在上課的時候,他讓同學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果看法很有價值,他會鼓勵,然後加以指導。有學生指出他存在的問題,他也會虛心接受,並加以改進。
2005年,李小文獲得100萬獎金,打算將這筆錢捐出去。在他看來,自己生活得非常好,而有很多貧困的學生因為交不起學費而被迫退學,這筆錢可以幫助這些學生繼續上學,幫助他們學習知識,去看更大的世界。
在反覆討論後,家人同意了他的意見,他用女兒的名義將錢捐給基金會,讓他們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
在穿著上,他沒什麼講究。因為穿著樸素,有保安以為他是農民然後差點將他趕了出去,而這樣的樸素他堅持了一生。
李小文堅持生活要簡單,走到哪裡他都不想系領帶穿西裝,走到哪裡他都想穿拖鞋,他不願意去做一些形式,這是他一直以來所堅持的生活狀態。
2014年,他的一張上課的照片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在照片中,他頭髮花白,穿著樸素,腳踏布鞋,這樣簡單的裝束和他的身份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更有網友為他取名為「掃地僧」。
可就是這樣一位樸素的人,卻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在遙感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015年1月,他因病去世,享年65歲,從此,中國遙感事業少了一個泰鬥,世間也少了一個布衣掃地僧。
李小文的一生是璀璨的,他所經歷的事情是非常傳奇的,為了中國遙感事業的發展,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活得很簡單,但他取得的成績卻不簡單。
面對世間的各種誘惑,他一直在堅持著自己的原則。他身上的特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不會因為別人的身份而做出不同的舉動,對於所有人他都是一樣的,在遇到問題後,他會努力解決,從不會抱怨什麼,而在取得成績後,他還是那樣地謙遜,低調,不會去炫耀什麼。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生活方式:一種為了取悅別人,另一種是為了取悅自己。李小文無疑屬於第二種人,他在科研中得到人生的樂趣,找到人生的意義。其他的事情又有什麼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