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李小文自比黃老邪 隨時帶著二鍋頭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人 物 名 片  李小文,1947年出生,四川人,中科院院士。現任北京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

  作為國內遙感領域泰鬥級的專家,在學術界,他早已是人盡皆知「技術宅」「優質叔」。「一派仙風道骨,完全就是古龍筆下的俠士。」網友們看圖說話道。

  當李小文的簡歷被層層剝開,又有人總結道,李小文像《天龍八部》裡的掃地僧,沉默、不起眼,卻有著驚人天分和蓋世神功。無獨有偶,在目前唯一認真經營科學網博客上,李小文把自己比作另一個武俠人物——《射鵰英雄傳》裡的黃老邪。昨日致電這位紅透網絡的川籍院士,李小文委託秘書告訴記者,目前身體不適,暫無法接受採訪。記者走訪了他的母校,學生,老師,試圖為讀者還原一個多面的「黃老邪」。

  A面

  酒仙「李老頭」隨時帶著二鍋頭

  「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一個人來找我喝酒,他的名字叫黃藥師。這個人很奇怪,每次總從東邊而來,這習慣已經維持了好多年。」——《東邪西毒》

  那張照片的傳播速度讓張艮中覺得很詫異。

  作為中科院遙感所的2011級學生,他入學時,李小文已經退出遙感所,名頭成了前所長。但是作為遙感界的權威,他還是多次回所裡給學生們講課,開講座。

  布衣布鞋,蓄著濃濃的鬍鬚。穿著永遠那麼樸素,隨意。「這或許就是他做學問的態度吧。純粹,簡單。」同學們私下討論道。

  久而久之,這成了李小文的一個符號。

  由於身材比較瘦小,遠遠看到他,張艮中時常懷疑,這麼小小的身體怎麼能支撐那麼強大的頭腦。

  生活中的李小文,除了上課之外,過著清心寡淡的生活。日常最大的愛好,就是喝一口小酒。他曾在公開報導中說,自己的人生沒有太大的欲求,能有二鍋頭相伴,足矣。

  這點,他所執教的北師大多名學生也證實了。「聽說他白酒不離身。有時候在校園裡見到,看到他在喝酒也不稀奇。」張艮中表示,他有一個酒壺,裡面隨時都帶著二鍋頭。而媒體報導,這位學界泰鬥,頗有些酒量,一個人喝一斤不成問題。

  對於物質名利,年過花甲的李小文看得很淡。他曾經把120萬元獎學金悉數捐出。並對媒體表示,孩子都在美國,我沒有負擔。

  如今已年過花甲的李小文讓張艮中和同門們很擔心,李老師好飲酒,真是擔心身體吃不消。

  B面

  自比「黃老邪」博客瀏覽超400萬次

  「天下盡有聰明絕頂之人,文才武學,書畫琴棋,算數韜略,以至醫卜星相,奇門五行,無一不會,無一不 精 ! 」——《射鵰英雄傳》

  掃地僧?老頑童?還是黃老邪?那張照片引發了各種頗具江湖味的揣測。在眾人眼中,這位院士不媚俗,不迎合,不懼世俗眼光。「他和別的學者真的不一樣。」

  更符合人們心中對於身懷絕技的世外高人的想像。而李小文的博客,則是他學術江湖的另一片戰場。

  他在科學網上開設的博客,至今點擊量已經超過400萬次。這個微博全部由他本人親力親為。每條博客下面,都會引來大量的評論和回復。

  而博客的ID,正是《射鵰英雄傳》的一個亦正亦邪的角色——黃老邪。

  和桃花島主黃老邪「七分邪氣,三分正氣」的形象不一樣,他在博客裡,邪氣不足,正氣有餘。

  記者查閱了2014年起他寫的微博,每天至少一篇,篇幅不限。多則數言,少則一個標題,一個連結。他擅長利用社會新聞插科打諢,「植入」人生智慧。

  在談到很多男生的「閨怨」:苦恨年年壓金線, 為他人作嫁衣裳。他嫁接到做學問進行比喻,就像是別人用了自己的思路反而發表了論文或者申請到了課題,感到非常冤屈。他說,老邪認為,不能單考慮概率,要考慮價值、損失、和風險。老邪不主張太精打細算。他認為男子漢,大丈夫,最好是心胸開闊些。

  自比黃老邪的李小文,也遺傳了江湖俠士爭強好勝之風。在博客中,諸如「評某某」「和莫某人掐一架」這一類的標題經常能見到。看法相左,或者有異見者,必須要通過爭辯分出個伯仲。

  當然,如果說實在是分不出上下,「老邪」也會主動息戰,以免戰火蔓延。

  C面

  俠之大者為之義 素昧平生伸援手

  「人人說我是邪魔外道,哼!我這邪魔外道,比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的混蛋,害死的人只怕還少幾個呢!」

  ——《射鵰英雄傳》

  這位學術界的翹楚,在公開報導中,鮮少見到他的採訪。一夜之間在網上火爆起來,瘋傳的也只有2009年的一篇舊聞(經濟觀察報)。

  雖然對待媒體低調,但是「老邪」的一舉一動還是牽動著傳媒的神經。2009年,曾經因一則新聞,他主動伸出援手。

  留美學者孫愛武歸國之後,工作一直沒著落。當時正處隆冬時節,擔心孫愛武受困,李小文主動約談他,聘請他到北師大任教。最後,因對方有其他想法,此舉不得作罷。

  另一件事也在朋友間廣泛流傳。2009年,旅加旅加華人地質學教授嵇少城在博客上發出了一則求助帖。替一位名叫董洪春的羌族婦女尋找一份工作。董洪春在5

  12地震中失去丈夫和女兒。留下一個孩子由她代為撫養。而她丈夫86歲的奶奶、64歲的父親和一個存在嚴重智障的大姐也需要她照顧。

  博文發出去沒多久,李小文通過自己兼職的成都一所大學,為董洪春謀得了一份人事部的工作。

  昨日記者通過辦公室該校的當年經手此事的工作人員,他並不願意多提此事。「最後董洪春因為離不開北川,這件事最後也沒辦成,不值一提。」但是對於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無償伸援手,卻讓嵇少城記憶深刻。

  業內評價

  汶川地震致歉 被贊學界良心

  成為網絡焦點人物,這並不是李小文的第一次。

  從1970年代末以來,李小文長期從事地學與遙感信息科學領域的研究工作,創建了Li-Strahler幾何光學模型。他和他的科研團隊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使我國在多角度遙感領域保持著國際領先地位。即便這樣,在災難面前的無力感,讓李小文時時自責。

  2008年,汶川地震。次日,李小文微博上貼出的一則遙感致歉,把他推上了輿論的漩渦。

  他在微博中寫道,大家都關注汶川的災情。但到現在我們還出不了一幅圖。昨天下午就布置了收集衛星數據。今天上午回覆:各地面站均收到上級命令,關注災區。但迄今只有5月11日的高分數據。下午三點會商。但,到三點仍沒有數據,因為多雲,可見光的都不行。微波的得等到明天才有希望。

  李小文說,飛機是不敢想。上次淮河大水,我們想調自己的飛機,但申請空域就要了10天。溫總理去的時候,手裡沒有遙感圖像。

  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遙感設備無法運作。內心覺得委屈。

  「看見溫總理昨天去災區,飛機上工作的照片,手裡拿的還是地圖。不是遙感出的現勢圖。」李小文無不痛心的感慨,我們搞遙感的,真是恨不得打個地洞鑽下去,就算地震殉國算了。

  這片道歉的博文,也為他贏得了「業界良心」讚譽。

  少年趣事

  自小就有赤腳習慣

  作為川籍院士,李小文的學生時代,都是在四川度過的。在少年李小文的「學生時代」時,老師們一致給了一個評價:古靈精怪。

  李小文的個子小小的,臉蛋尖尖的,眼睛小小的,有時候喜歡打個光腳,總是坐在第一排。楊朝瑞曾任李小文初中班主任老師,今年已經87歲,但對李小文仍然印象深刻。在他在的記憶裡,李小文的肩膀比課桌高出一點,看書時喜歡把頭低低地埋著。

  「他當時在班裡的年齡很小,但學習反應速度很快。」楊朝瑞告訴記者,和很多聰明孩子一樣,李小文在課堂上把重要的部分聽懂後,就開始「坐不住」,東晃西動。

  李小文的學習成績,從沒讓老師擔過心。「雖然好動,但課程的關鍵部分他從不落下,家庭作業也按時完成。」楊朝瑞說,他對數理化特別感興趣,課程越深入,他成績越好。在物理課上,每當遇到感興趣的話題,他總是最踴躍回答問題的一個。

  華西都市報記者 張想玲 見習記者 劉秋鳳(圖據網絡)

相關焦點

  • 看似「掃地僧」的布鞋院士李小文,實是做「黃老邪」的「洪七公」
    誰知道這個「老農民」竟然是國內著名的遙感學家、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李小文。提起李小文院士的一生,知道的人都無不嘖嘖稱奇。一奇是他身為院士,數十年如一日,「不修邊幅」進課堂;二奇是他生性詼諧,愛開玩笑,言語時常令人噴飯;三奇是他在研究工作中,忘我投入,看淡了成敗得失。於是有人說他像是《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但是我觀他講話語速像「打機關槍」,瀟灑做人,不像僧人像道人。
  • 布鞋院士李小文:看似「掃地僧」,實則是想做「黃老邪」的「洪七公」
    誰知道這個「老農民」竟然是國內著名的遙感學家、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李小文。提起李小文院士的一生,知道的人都無不嘖嘖稱奇。一奇是他身為院士,數十年如一日,「不修邊幅」進課堂;二奇是他生性詼諧,愛開玩笑,言語時常令人噴飯;三奇是他在研究工作中,忘我投入,看淡了成敗得失。
  • 千餘人淚別「布鞋院士」李小文 網友帶二鍋頭弔唁
    網友帶二鍋頭前往弔唁  禮堂的一側,李小文的家屬們向前來悼念的人鞠躬致謝,其妻吳傳琦泣不成聲,兩個女兒默默垂淚。很多悼念者在俯身瞬間都紅了雙眼。  李小文的遺體安臥在潔白的玫瑰花叢中,這一次,他穿著挺直的西裝,繫著領帶。但那雙帶著笑意的眼睛,卻永久地閉上了。
  • 中科院「布鞋院士」李小文病逝
    據新華社發布客戶端今日(1月10日)報導,記者10日從北京師範大學獲悉,被網友稱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北師大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8歲。,為了讓學院在遙感領域進一步發展,領導邀請了在中科院遙感所的李小文,「那時他才53歲,已經有那麼多成果了,在我們眼裡那就是偶像。」
  • 「網紅院士」李小文:一天一斤二鍋頭,因一雙布鞋走紅網絡
    「布鞋院士」李小文:一天一斤二鍋頭,為祖國科學事業奉獻一生最近幾年,「網絡紅人」成了最熱門的一個職業。隨著各種人才的加入,我們對網紅的認知也不再局限於,魔性的音樂、洗腦的神曲。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那位蓄著鬍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沒穿襪子的老人,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前,低頭念著發言稿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當時這張照片被放在網絡上的時候,瞬間爆紅,李小文院士也被網友們稱為是「布鞋院士」。
  • 「布鞋院士」李小文:一天一斤二鍋頭,為祖國科學事業奉獻一生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那位蓄著鬍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沒穿襪子的老人,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前,低頭念著發言稿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雖然現身網絡對於李小文院士來說,既非本人所知,亦非本人所願。後來這件事情,經常被李小文院士當做笑話講給身邊的人聽。
  • 布鞋院士李小文:華為「代言人」,1天1斤二鍋頭,爆紅半年後離世
    他是金庸的鐵桿粉絲,和學生們的QQ群叫做「桃花島」,自封雅號「黃老邪」。他瀟灑隨性,每天一斤二鍋頭,笑稱自己是最愛喝酒的「令狐衝」。他貌不驚人,卻在科學領域神功蓋世,被稱為學界「掃地僧」。他,就是中科院院士、北師大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2014年4月,李小文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做講座時的一張照片火了,迅速登頂各大網站熱搜榜。
  • 李小文:特立獨行的「布鞋院士」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網絡供圖  ■ 人物簡介  李小文  1947年出生,四川人,早年留學美國,2002年起兼任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現任北京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國內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  這幾天,院士李小文頗有些苦惱。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鬥
    這不拘小節的隨性打扮,網友們感到很驚訝,這堂堂科學院院士,怎麼打扮的卻如同山村老人?他是誰?他就是中國遙感領域泰鬥級專家李小文。為了能提升國內在遙感方面的水平,他先後在清華北大,中科院研究生院、北京師範大學等地方舉辦了關於遙感科學的講座,並且創立了研究遙感的科研隊伍,為國內遙感科學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力量。
  • 李小文院士:身穿素衣腳蹬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著酒壺
    ,身穿素衣,腳蹬布鞋,想必大部分人都不會將這種特徵與中科院院士這個身份聯想在一起。2014年4月,一張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的講座照片迅速火爆網絡,人們這才了解到,照片中的這個一副農民樣貌的老頭,竟然是我國遙感界的泰鬥級人物李小文。 "一雙布鞋任平生",這句話可能是用來形容李小文院士的最貼切的語句。火爆網絡後,網友紛紛將他比作武俠劇中深藏不露的"掃地僧",也稱他為"布衣院士"。
  • 李小文院士逝世。
    」的中科院院士、北師大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在北京逝世。李小文老師見證了科學網近8年來的發展,為科學網的發展建設提出過多項寶貴的意見。         2014年, 李小文院士因其衣著樸素作報告的照片走紅網絡,獲名「布鞋院士」並深受網友愛戴(新聞連結)。李小文院士「淡泊名利、執著科研」的形象,為日趨浮躁的科研界重樹了榜樣和信心。
  • 李小文院士:一襲布衣一雙布鞋,每天一斤二鍋頭,上課帶著酒壺
    他歸國後先是任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圖像處理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遙感信息科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1999年,他又任職於北京師範大學,2001年,他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之後的時間裡,他一直輾轉在各個需要他的崗位,在不同的地方為中國發光發熱。
  • 每日電訊:李小文去世,再無「掃地僧」
    1月8日晚,北京師範大學發布訃告,著名教育學家黃濟先生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94歲;兩天之後,北京師範大學再發訃告,李小文院士因病逝世。   隨即,新華社發布客戶端發布題為《「布鞋院士」李小文病逝,世間再無「掃地僧」》的消息:「被網友稱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北師大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在北京逝世。」「世間再無掃地僧」的哀嘆聲,瞬間在社交網絡刷屏。
  • 布鞋院士去世 生前除了賀卡不收學生任何禮物
    這段頒獎詞,是贈與著名遙感學家、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李小文的。2014年,因為一張光腳穿布鞋作報告的照片,李小文紅遍網絡,被眾多網友稱為「布鞋院士」。  然而在昨天,噩耗傳來。李小文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7歲。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國際遙感科學泰鬥
    本文的主人公李小文也是如此。作為遙感科學界的泰鬥,平日就是腳踩一雙布鞋,白髮蒼蒼的老者,更喜歡小酌幾杯。他有著"布鞋院士"的稱號,是中科院的掃地僧。,李小文被迫下鄉改造。照片中的老人頭髮花白留著鬍鬚,穿著布鞋,樸素的外表和中科院院士的身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更有網友將其戲稱為中科院的掃地僧,完全是一個普通人的模樣,因此憑藉這張照片成為了「網紅院士」。
  • 外有歐美科技制裁,內有人才集體離職,中科院的掃地僧們該出手了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位「掃地僧」,他就是世界級的遙感泰鬥、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1947年3月,祖籍安徽池州的李小文院士於四川自貢出生。1968年,21歲就從當時的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也就是如今的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畢業後回鄉參加工作,在部隊種地,一幹就是9年的時光。1977年,高考恢復,舉國沸騰。
  • 「布鞋院士」到底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領域的泰鬥
    他是我國中科院院士,有著「布鞋院士」的稱號,那麼這位「布鞋院士」到底有多厲害?他每天要喝一斤二鍋頭,可謂是酒量驚人,在我國遙感領域,他被視為泰鬥。「布鞋院士」的名字叫做李小文,他在1947年時,出生在四川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因為父母的工作繁忙,所以在李小文四歲的時候就被母親送到學校學習。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牛?考試只考60分,每天一斤二鍋頭卻從不誤事
    01 李小文院士是四川人,出生於1947年,他的家庭條件在當時與周圍人相比算是比較好的,父母都從事著比較體面的工作,所以他的童年過得還不錯,但父母並沒有因此放鬆對他的教育,李小文也非常懂事,學習努力刻苦,一直是鄰居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領頭人
    其中一個便是被稱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知道李小文院士的事跡是源自2014年在網絡上一夜爆紅的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名身著黑色布衣、腳穿布鞋、蓄著鬍鬚、顯得不修邊幅的老人,他悠然自得地翹著二郎腿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前,低頭讀著不知道什麼內容的演講稿。
  • 北師大「布鞋院士」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國際遙感科學泰鬥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小文,31歲時被嘲笑考驗,酒不離手,每天得一斤二鍋頭。有人問李小文到底有多厲害?1986年,回國的李小文馬上投入到國家科學信息的建設中來,在中科院遙感信息學實驗室當實驗員。學以致用的快樂,李小文很快體會到,不在只追求六十分及格,在國家項目上的研究,李小文講究精益求精,分毫必爭。他從來不是真正懶散之人,只是年少時不爭不搶,但是隨著成長,他不光看到了自己光陰的平凡也看到了國家的發展,想要為國家的進步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