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物 名 片 李小文,1947年出生,四川人,中科院院士。現任北京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
作為國內遙感領域泰鬥級的專家,在學術界,他早已是人盡皆知「技術宅」「優質叔」。「一派仙風道骨,完全就是古龍筆下的俠士。」網友們看圖說話道。
當李小文的簡歷被層層剝開,又有人總結道,李小文像《天龍八部》裡的掃地僧,沉默、不起眼,卻有著驚人天分和蓋世神功。無獨有偶,在目前唯一認真經營科學網博客上,李小文把自己比作另一個武俠人物——《射鵰英雄傳》裡的黃老邪。昨日致電這位紅透網絡的川籍院士,李小文委託秘書告訴記者,目前身體不適,暫無法接受採訪。記者走訪了他的母校,學生,老師,試圖為讀者還原一個多面的「黃老邪」。
A面
酒仙「李老頭」隨時帶著二鍋頭
「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一個人來找我喝酒,他的名字叫黃藥師。這個人很奇怪,每次總從東邊而來,這習慣已經維持了好多年。」——《東邪西毒》
那張照片的傳播速度讓張艮中覺得很詫異。
作為中科院遙感所的2011級學生,他入學時,李小文已經退出遙感所,名頭成了前所長。但是作為遙感界的權威,他還是多次回所裡給學生們講課,開講座。
布衣布鞋,蓄著濃濃的鬍鬚。穿著永遠那麼樸素,隨意。「這或許就是他做學問的態度吧。純粹,簡單。」同學們私下討論道。
久而久之,這成了李小文的一個符號。
由於身材比較瘦小,遠遠看到他,張艮中時常懷疑,這麼小小的身體怎麼能支撐那麼強大的頭腦。
生活中的李小文,除了上課之外,過著清心寡淡的生活。日常最大的愛好,就是喝一口小酒。他曾在公開報導中說,自己的人生沒有太大的欲求,能有二鍋頭相伴,足矣。
這點,他所執教的北師大多名學生也證實了。「聽說他白酒不離身。有時候在校園裡見到,看到他在喝酒也不稀奇。」張艮中表示,他有一個酒壺,裡面隨時都帶著二鍋頭。而媒體報導,這位學界泰鬥,頗有些酒量,一個人喝一斤不成問題。
對於物質名利,年過花甲的李小文看得很淡。他曾經把120萬元獎學金悉數捐出。並對媒體表示,孩子都在美國,我沒有負擔。
如今已年過花甲的李小文讓張艮中和同門們很擔心,李老師好飲酒,真是擔心身體吃不消。
B面
自比「黃老邪」博客瀏覽超400萬次
「天下盡有聰明絕頂之人,文才武學,書畫琴棋,算數韜略,以至醫卜星相,奇門五行,無一不會,無一不 精 ! 」——《射鵰英雄傳》
掃地僧?老頑童?還是黃老邪?那張照片引發了各種頗具江湖味的揣測。在眾人眼中,這位院士不媚俗,不迎合,不懼世俗眼光。「他和別的學者真的不一樣。」
更符合人們心中對於身懷絕技的世外高人的想像。而李小文的博客,則是他學術江湖的另一片戰場。
他在科學網上開設的博客,至今點擊量已經超過400萬次。這個微博全部由他本人親力親為。每條博客下面,都會引來大量的評論和回復。
而博客的ID,正是《射鵰英雄傳》的一個亦正亦邪的角色——黃老邪。
和桃花島主黃老邪「七分邪氣,三分正氣」的形象不一樣,他在博客裡,邪氣不足,正氣有餘。
記者查閱了2014年起他寫的微博,每天至少一篇,篇幅不限。多則數言,少則一個標題,一個連結。他擅長利用社會新聞插科打諢,「植入」人生智慧。
在談到很多男生的「閨怨」:苦恨年年壓金線, 為他人作嫁衣裳。他嫁接到做學問進行比喻,就像是別人用了自己的思路反而發表了論文或者申請到了課題,感到非常冤屈。他說,老邪認為,不能單考慮概率,要考慮價值、損失、和風險。老邪不主張太精打細算。他認為男子漢,大丈夫,最好是心胸開闊些。
自比黃老邪的李小文,也遺傳了江湖俠士爭強好勝之風。在博客中,諸如「評某某」「和莫某人掐一架」這一類的標題經常能見到。看法相左,或者有異見者,必須要通過爭辯分出個伯仲。
當然,如果說實在是分不出上下,「老邪」也會主動息戰,以免戰火蔓延。
C面
俠之大者為之義 素昧平生伸援手
「人人說我是邪魔外道,哼!我這邪魔外道,比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的混蛋,害死的人只怕還少幾個呢!」
——《射鵰英雄傳》
這位學術界的翹楚,在公開報導中,鮮少見到他的採訪。一夜之間在網上火爆起來,瘋傳的也只有2009年的一篇舊聞(經濟觀察報)。
雖然對待媒體低調,但是「老邪」的一舉一動還是牽動著傳媒的神經。2009年,曾經因一則新聞,他主動伸出援手。
留美學者孫愛武歸國之後,工作一直沒著落。當時正處隆冬時節,擔心孫愛武受困,李小文主動約談他,聘請他到北師大任教。最後,因對方有其他想法,此舉不得作罷。
另一件事也在朋友間廣泛流傳。2009年,旅加旅加華人地質學教授嵇少城在博客上發出了一則求助帖。替一位名叫董洪春的羌族婦女尋找一份工作。董洪春在5
12地震中失去丈夫和女兒。留下一個孩子由她代為撫養。而她丈夫86歲的奶奶、64歲的父親和一個存在嚴重智障的大姐也需要她照顧。
博文發出去沒多久,李小文通過自己兼職的成都一所大學,為董洪春謀得了一份人事部的工作。
昨日記者通過辦公室該校的當年經手此事的工作人員,他並不願意多提此事。「最後董洪春因為離不開北川,這件事最後也沒辦成,不值一提。」但是對於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無償伸援手,卻讓嵇少城記憶深刻。
業內評價
汶川地震致歉 被贊學界良心
成為網絡焦點人物,這並不是李小文的第一次。
從1970年代末以來,李小文長期從事地學與遙感信息科學領域的研究工作,創建了Li-Strahler幾何光學模型。他和他的科研團隊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使我國在多角度遙感領域保持著國際領先地位。即便這樣,在災難面前的無力感,讓李小文時時自責。
2008年,汶川地震。次日,李小文微博上貼出的一則遙感致歉,把他推上了輿論的漩渦。
他在微博中寫道,大家都關注汶川的災情。但到現在我們還出不了一幅圖。昨天下午就布置了收集衛星數據。今天上午回覆:各地面站均收到上級命令,關注災區。但迄今只有5月11日的高分數據。下午三點會商。但,到三點仍沒有數據,因為多雲,可見光的都不行。微波的得等到明天才有希望。
李小文說,飛機是不敢想。上次淮河大水,我們想調自己的飛機,但申請空域就要了10天。溫總理去的時候,手裡沒有遙感圖像。
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遙感設備無法運作。內心覺得委屈。
「看見溫總理昨天去災區,飛機上工作的照片,手裡拿的還是地圖。不是遙感出的現勢圖。」李小文無不痛心的感慨,我們搞遙感的,真是恨不得打個地洞鑽下去,就算地震殉國算了。
這片道歉的博文,也為他贏得了「業界良心」讚譽。
少年趣事
自小就有赤腳習慣
作為川籍院士,李小文的學生時代,都是在四川度過的。在少年李小文的「學生時代」時,老師們一致給了一個評價:古靈精怪。
李小文的個子小小的,臉蛋尖尖的,眼睛小小的,有時候喜歡打個光腳,總是坐在第一排。楊朝瑞曾任李小文初中班主任老師,今年已經87歲,但對李小文仍然印象深刻。在他在的記憶裡,李小文的肩膀比課桌高出一點,看書時喜歡把頭低低地埋著。
「他當時在班裡的年齡很小,但學習反應速度很快。」楊朝瑞告訴記者,和很多聰明孩子一樣,李小文在課堂上把重要的部分聽懂後,就開始「坐不住」,東晃西動。
李小文的學習成績,從沒讓老師擔過心。「雖然好動,但課程的關鍵部分他從不落下,家庭作業也按時完成。」楊朝瑞說,他對數理化特別感興趣,課程越深入,他成績越好。在物理課上,每當遇到感興趣的話題,他總是最踴躍回答問題的一個。
華西都市報記者 張想玲 見習記者 劉秋鳳(圖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