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0日從北京師範大學獲悉,被網友稱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北師大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在北京逝世。
據介紹,李小文院士1968年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85年在加裡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獲地理學碩士、博士以及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前任所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資源與環境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專長於遙感基礎理論研究,是李小文-Strahler幾何光學學派的創始人,成名作被列入國際光學工程協會「裡程碑系列」,在國內外遙感界享有盛譽。主持過多項863、重點基金、NASA基礎研究項目,是973項目「地球表面時空多變要素的定量遙感理論及應用」的首席科學家。
2014年, 李小文院士因其衣著樸素作報告的照片走紅網絡,有網友覺得李小文是現實版的「掃地僧」:「一個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卻有著驚人天分和蓋世神功。」【全文點擊】 【相關閱讀:特立獨行的「布鞋院士」】
李星傑攝影
1月10日,科學網編輯部驚聞李小文院士因病在京去世(新聞連結)的消息,深感悲痛!在此,編輯部全體工作人員向李小文老師表達深切的悼念!
李小文老師2007年7月29日在科學網註冊開博,成為科學網成立上線以來首批活躍的博主之一,7年來多在科學網累計發表了1878篇博文,同時經常和科學網網友們進行密切交流,對年輕科研人員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照顧(例:海歸孫愛武事件)並多次參與科學網組織的各項活動(例:詳見在線訪談:中國最慘博士後)。李小文老師見證了科學網近8年來的發展,為科學網的發展建設提出過多項寶貴的意見。
2014年, 李小文院士因其衣著樸素作報告的照片走紅網絡,獲名「布鞋院士」並深受網友愛戴(新聞連結)。李小文院士「淡泊名利、執著科研」的形象,為日趨浮躁的科研界重樹了榜樣和信心。
李小文老師的科學網博客將會永久保留。科學網會儘快建立專題以專門悼念李小文老師,屆時科學網網友的悼念文章會加入其中。
祝李小文老師一路走好!我們會永遠懷念您!
科學網編輯部
2015年1月10日
【全文點擊】
各位科學網博友,我懷著沉痛的心情告訴大家:
科學網資深博主李小文院士,於今日(10日)13點05分因病搶救無效在北京306醫院與世長辭!
李老師遺體告別儀式(簡單儀式,無追悼會)定於本月16號在八寶山舉行,科學網博友可以自發前去為李老師送行。【全文點擊】
李小文院士科學網博客【點擊進入】
李小文院士最後一篇博文:
【地圖之問】答田青博主
感謝田青博主在【請教】遜克農場人口 留下的評論。不過對您陷入與蔡小寧博主關於挺轉和反轉之爭有些遺憾 - 那問題容易「站隊」(或被視作站隊),一旦如此,就很難扯清了。兄弟的問題其實更簡單,遜克農場人口外流,究竟是因為農場環境的人口承載力不夠,還是因為那裡的人居環境太惡劣(或改善不足)……【全文點擊】
上周日,苗博主還打電話跟我商量,想節前相約去拜訪一下他老人家。以我的想法,一方面,有點怕打擾老人家;另一方面,雖然我們既無工作、也無專業啥的相關,但小文老師是我們尊重的博友,作為禮節性的看望,順便跟老先生嘮嘮嗑,我想也沒有什麼,就答應了。小苗想得周到,三天前先發信試探一下先生的意思,先生果然很快回復,大意是:「小苗,有什麼事嗎?如果沒有什麼事,只是禮節性的拜訪,就免了,你和呂老師都很忙」。他知道我們的心意。看到小苗說先生給他覆信,我想先生能覆信,證明身體還可以,就放心了。
沒想,昨天老先生突感不適,入306醫院不到24小時,就因動脈大出血,昏迷,匆匆離去,還是走得有點太急,令大家感到突然,受不了。
小文老師,一路走好!
另,苗元華博友已代表我們去看望了小文的愛人吳老師,知小文老師一年多前就立下遺囑,希屆時平靜離去,不要搶救,不舉行任何實質性的悼念儀式。
就讓我們借科學網這個平臺,發起對小文老師的悼念活動,寄託我們的哀思吧!
再另,老虎(李學寬)博友建議我們搜集一些李小文老師與科學網博友交往的照片,讓大家重溫他的音容笑貌,我覺得這個建議挺好,大家一起行動吧。【全文點擊】
李先生那光腳上課的形象,消瘦的形象,他睿智的文字,他的熱心、愛心,還有他的俏皮、幽默,他的正義,他的低調… … 都一一湧現在眼前。
我必須寫點文字,懷念這位我無比尊敬的博友,有良知的學者和有責任感的老師。
與李先生相識,是在科學網上。說是相識,並沒有見過面。有幾次聚會的機會,因故錯過。通過他的文字,通過他的新聞,通過博友傳誦,也算是與李先生相識。
有幸與李小文先生合作過,差點一起發文章。起因是美國的一位博友希望聯合我們在Nature 上發表一點關於中國學者的文章很多涉及到剽竊的意見。李先生和我都同意署名,過程見相關博文:Nature拒稿感想:不遺憾,謝博友。【全文點擊】
我來科學網也快有3年了,3年前我血氣方剛,總覺著自己能幹點大事,現在看起三年前寫的東西,多少有些幼稚。也就在那個時候,我的博文幾乎篇篇都被精選,很多網友的鼓勵讓我覺著自己突然像個名人,有點暈暈乎乎的感覺,這種感覺的特點就是容不得別人批評。
然而就在我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時候,我的一篇置頂博文,遭到了一個叫黃老邪的批評,而且批評得很「露骨」,一點不留情面。當時搞得我都想休博。其實,就是在想起來,黃老邪的批評並不是很靠譜,我寫的東西其實也沒有太出格的錯誤,只是編輯在置頂博文的介紹裡,摘出的幾個句子並沒有真實反映我文章的主題,這下就被黃老邪給抓住了,狠狠「收拾」了我一頓。我那時正是志得意滿的時候,那受得了這種「打擊」,一氣之下連寫兩篇文章回擊黃老邪。但我的回擊文章並沒有受到多少網友的支持,我才意識到這個「黃老邪」可能有背景,google一查才知道黃老邪真名李小文,是蜚聲科壇的大院士,這著實讓我很是擔心,得罪院士這不給自己找不痛快嗎?以後還想不想混了?正在我提心弔膽地等著這位大院士如何再寫文章討伐我的時候,他卻私信給我留言向我道歉說,是他沒有認真看我的全文,就斷章取義地批評,實在有點不妥,在此向你道歉。老實說,我當時的感覺是,這位院士有點過了,我查了那麼多關於他的「黑材料」白費了。【全文點擊】
去年,小文老師發簡訊邀我參加他的院士諮詢項目。我知道,他主要是看我對水文水資源研究有些熱心,想讓我在遙感在水文水資源應用方面提些想法(我被分配在再生資源小組)。
不久前,赴北師大參加諮詢項目的前期討論。我想去訪一下小文老師,但熟悉他近況的老師說他當天從醫院剛出院,身體不佳,建議以後再碰面。我覺得,我難得去北京,故冒昧之下,於當天中午前給小文老師打了電話,當時無人接聽。後來我去了國家氣象局李慶祥老師處在食堂吃中飯。一出食堂門,發現手機上有多次李小文老師打來的電話,可惜當時我沒有聽到。我立即回撥,並表示如果李老師方便,我想去拜訪一下。他熱情地表示歡迎,並與出租司機通話,詳細介紹如何前往。【全文點擊】
小文與我,其實算不上什麼深交,最早認識的是被戲稱老邪的小文的文字,嬉笑怒罵,深得我心。我也有一搭沒一搭的丟兩句評論,小文也總有回覆。我還在「博主燈謎(1)」中以他的名字作謎「太白隨筆」,由魏東平射中。
後來,知道他是院士,我還小小吃了一驚,不過在我心裡他就是一位普通的常常以文相交的博友。
我和小文至見過一次,他偕夫人來同濟學術訪問,有東道主做東,風中的玫瑰作陪,把我也叫上了,我那天正好有點雜事,匆匆趕到,居然遲到,小文和和溫溫地在那靜等,弄得我特別不好意思,現在想想都覺得自己很不像話。席間聊天甚歡,我送小文一本「淌過博物館」,他後來在博文中特地提起,流露欣賞之意,讓我十分喜慰。
【全文點擊】與李老師見過幾次面,都是博友聚會的場合。他客氣得很,居然稱呼我「武老師」,折殺我也。例如附在下面的他的三篇博文中,有時他也這麼稱呼我,我拿他老人家一點辦法也沒有,其實這也是他幽默的表現。他的幽默不動聲色。在遲菲mm主持下,我們曾一起沒大沒小地做過遊戲,他表現出平民式的幽默,令人感慨。我們笑翻了,他面容依舊。
我懷念李老師這樣的平民院士,他始終知道自己的分量,從不飄飄然。願我們大家都能像他這樣做人,這比升官發財要重要得多,也要困難得多。做人做到這個境界,平民本色就化為英雄本色了。
【全文點擊】
今天和助教去沙河校區答疑,下午回到本部和研究生討論算法,4點45算法順利實現。和研究生告別,開車回家,剛拐過學院橋,小苗給我電話,他讓我靠邊停車,驚詫。他說小文走了,當時我的眼淚就沒有止住。一邊開車一邊哭,一邊幻想著這是個夢。
然現實就是這麼殘酷,這麼讓人無法接受。 回憶起和小文老師相處的點點滴滴,讓我回到了09年在美國。出國訪問前,因為房子貸款,家裡很少有積蓄,去了很快花光。記得當時還剩不到100美金,大使館還沒有撥錢,焦慮的我在科學網上說了說。正好小文夫人吳老師在美國女兒家,他立刻給吳老師電話讓她給我打2000美金。接到吳老師的電話我很感動,都不知道說什麼好,那時候我們認識不久。
【全文點擊】一條誰也不願意相信的消息,先是在微信群裡面傳,說小文老師因病去世了,大家都不相信,還在說著要打電話到師大去核實,可馬上正式消息就發布了,「李小文院士因病逝世 曾被稱為布鞋院士」, 科學網也在第一時間轉了這個消息。最不願意相信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我在科學網寫博客比較晚,一般也不怎麼去關心博主的背景,寫自己想寫的,看自己喜歡的博文,不知道在網上是什麼時候與老邪開始熟悉起來的,似乎和他成為好友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他是院士,卻是因為他那老邪的外號。我屬於在網上比較隨便喜調侃的,又喜歡武俠,對老邪這個名字有天然的親切感,而他的頭像也讓我很喜歡,便在他博文下評論的時候也一口一個老邪的叫。突然有一天知道老邪竟是個院士,都有點不敢相信,查了下卻果然,不覺有點惶恐,那幾天便改口稱他為「小文老師」,不過總覺得不自在,有種生分的感覺,沒兩天還是改稱老邪,才覺得沒了距離。
【全文點擊】
我一直反對做事先做人的說法,認為那是一種教唆年輕人當奴才的教義,可與老邪能夠長久的交流,恰恰就是因為他的為人。談起老邪,我總說不是因為院士而尊敬他,只是因為他的學問和做人的品德讓我尊敬。剛開始非常納悶,這麼一個聰明睿智的老頭,怎麼會願意放棄清名而去討這麼一個名號呢?當然,後來理解了,他喜歡這個體制,這才是他。
人都有離別的一刻,區別就在有多少人因你的離去而追思,做人如何要看做了什麼事和多少事,看看昨晚到現在的科學網博文也就知道了,這才是人心都有一桿秤,這也是排名。【全文點擊】
對於頂著一頂被神話了的「院士」帽子的人,在這個網上發言,其實是有點難度的,話說重了說輕了,你都有可能不是。他能以普通人的心情在這裡說話和對話,不容易。可以感到他說話的謹慎和小心,同時也很照顧別人的感覺,儘管該刺的時候,他的刺絕對尖銳。如果我們要念他一點好,就多推崇在這個網上的平等對話。無論老幼、出身,作為網友,大家能平等相待和相處。這應該是常態,但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這大概是李博主起到表率的一個地方。
人早晚都是要離開這個世界的,但李博主突然就走了,走得過於突然,帶走了一些象徵性的東西。對他的離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一個多年的博友,一個學者,我真的希望能看到他心裡更深處的東西。他活著的時候,儘管不多說話,但我可以感到他的存在,有一種「氣場」。現在他走了,我可以感到這裡又空了一塊。【全文點擊】
科學網上很多博友與小文老師有過各種形式的交流,相信大家會有共同的感受:愛、堅持與理想。小文老師,幫助過很多人,也熱心公事,不論遭遇怎樣的壓力,堅持自己的良心,其實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樸素的外在形式與豐富的內心質料的完美結合。久而久之,他成為一種路標,成為很多人的精神依戀。科學網、甚至中國科學界因為有他,守住了自己應有的高度,知識也因它的承載者衍生出一種倫理的光芒。他的靈魂由於貼近地面,而聽到了大地的沉默心跳。
作為理想主義者,註定是內心孤寂的。在理想向現實的轉換中,他要一次次成為階梯,以催生那種期盼中的變革早日來臨。對於死亡,我們並不懼怕,畢竟人是向死而生的存在。我們通過愛延續了某種接力,然後,那些種子在荒野中發芽生根。思想荒野中的遠行者給這個世界帶來了春天的信息。誠如帕斯捷爾納克所言:理想主義的存在,更多的是為了讓人們去否定它。【全文點擊】
之前曾在科網溜達時見過有人介紹過老邪是院士,但以我這種盡力不接見「權貴」的劣性,我基本上不太關注這個人。《遙感道歉》讀後,才真正感覺到這位院士做事、思考的方法很特別,中文一下子找不到詞,英文我們常說down to earth,大概就是「很接地氣」吧。
經常讀老邪博客的人都會有一個體會,老邪是一個真的有大愛的人。他愛這個國家,但他的話語總是那些平實。他期待改革,但他沒有不切實際的憤青。【全文點擊】
我與老邪有幸見過一面,那是第一次在北京與網友見面,很榮幸地見到了老邪賢伉儷。那次見識了老邪的豪爽與酒量,從他身上一點都看不出院士的「痕跡」,是個平易得不能再平易的人。
從老邪從來不長的文章中可以看出老邪不僅功底深厚、見識廣博,而且看問題一針見血,從不拖泥帶水。更重要的是,老邪在科學網上從來不以院士自居,絕不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與人對話,與他交流和與其他普通博友交流沒什麼兩樣。我想這也正是院士普遍遭人詬病的今天,老邪卻深得網友們尊重與青睞的很重要原因,連孤魂那樣對院士極端不屑的憤青對老邪都敬重有加,可見老邪的為人。【全文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