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文:院士與學者(3)

2020-12-02 三聯生活周刊

李小文:院士與學者(3)

2015-01-30 10:08 作者:蒲實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5年第5期

李小文逍遙和俠氣的鮮明個性,極度簡單的生活方式,以及出世與超脫,無論真實抑或傳說,都顯得與院士——這個制度意義上的角色,充滿著張力;但如此卻使他回歸了院士應有的學者本色,造就這個時代的傳奇。

院士的角色

幾乎所有我採訪的人,都有些猶豫、最終卻不約而同地告訴我:「李老師不是一個特別擅長處理複雜關係的人。」這並不是一個太意外的答案。一個極富個性、特立獨行又熱愛自由的人,怎麼會在處理人際關係上如魚得水呢?

李小文指導的一位北師大博士告訴我:「可能是因為李老師長期在國外,受到美國的薰陶要多一些。他經常說『有教無類』,無論做哪一方面、什麼研究,他都給你支持,都讓你去做。遙感是一個交叉學科,都來自不同學科背景。他指導學生,從來不會因為,我的這些項目是做這些事情的,你們就要做這方面的事情,一二三四去做。他從來不給學生限制。你只要有好的想法,去找他討論,他覺得不錯,都會鼓勵你繼續做下去,而且會給你一些實質性的指導和支持。」「他的領導風格可能比較偏向於民主多一些,集中少一些,大家商量著來做。不像有一些地方,可能領導認為自己的思路正確,就會要求大家去做,去分割做一二三四方面的事情。」這種寬鬆的治理方式,作為一名學者,無疑是十分成功的。但作為一位院士,也許任何一位局外人都並不真正完全知道他的處境。好幾位對李老師熟悉的學者都這樣告訴我:「他管理方面的能力,可能比學術方面要弱一些。他是個學者型的科學家。你讓他去做行政機構的管理,可能是有些超乎他的能力範圍,更並非他心之嚮往。」

李小文指導的99級博士肖青現在是中科院遙感所的研究員。李小文主持的「973」、「863」等工程的不同項目,肖青一步步跟著做過來,成長為課題負責人,然後開始管理一些項目。他告訴我,李小文基本採取的是宏觀管理的領導模式。「我們做遙感實驗,一些太細的東西他不會去管。有些時候宏觀上,他會把握,他一直強調,做實驗要心中先有模型,對整個宏觀的科學體系有個初步的概念,成果會更好一些。我們在1999年去禹城做實驗(那時李小文還不是院士),李老師就在那兒親自測量一些東西。我們做『973』實驗的時候,在黑河流域,對整個的實驗設計、實驗規劃他都是全面了解並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每個時期他感興趣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他在有些領域會開拓一下,然後有些人能頂上來,他就是宏觀指導了,不再親力親為。對一些新興的領域,他也比較敏感,去年的土壤重金屬汙染調查,他非常關心,關係到國計民生,科研也會有做相關的東西。」但只要涉及教學與學術,李小文都是學者本色,親歷親為。「很多細的方面他還是親力親為的。我自己遇到問題就去先生家,我們都很熟悉他們家。一般是先通過郵件,有一個大概了解,然後到那之後能繼續聊,怎麼解決。包括後面一些李老師指導的博士生、研究生,李老師都非常喜歡和他們探討問題,有時候具體問題學生拿不準,我直接讓學生找李老師,對學生的指導工作他都親自進行。」肖青說。

2004年,宮鵬從美國回到中科院遙感所。「當時小文是所長,我是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第一任主任。我們共事6年,其中4年他是我的直接領導。」宮鵬說,「他當時已經是院士了。但我作為他的多年朋友和合作夥伴,沒有看出外面有多少改變。當一個遙感所所長就不是簡單的事,他是有自信去駕馭複雜的局面的。他基本上採取了放手的領導方式,『無為而治』,對大家的學術追求不加限制,儘量鼓勵支持,不與同行爭搶項目。他有時還是很有點江湖氣的:誰誰誰,你負責做這一塊,誰誰誰那一塊;這個事你可以指揮誰誰,辦公室主任可以調動,或者科技處長要聽你的。他能造出這麼一種文化來,讓遙感所有些人覺得自己還挺重要的,很有意思。我想,自己不承擔項目這一點,他可能受到他之前所長徐冠華的領導風格的影響。徐冠華老師到遙感所後就宣布:『我自己不承擔項目,不申請項目,幫所有的人申請項目。』項目都是別人的,所長並沒有承擔。」與他亦師亦友的艾倫·斯特拉勒在2005年之前,雖然很多次在美國和中國與李小文見面,「卻一直沒有聽到他談起過自己當選院士的事情,知道這件事都是很久以後了」。「我也從未覺得他與別的科學家有什麼不同,也從未覺得他有過什麼改變。」艾倫告訴我,「我知道中國的院士有任命與領導的成分。但我想,小文所扮演的領導角色,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自己的性格和科學的理念,去影響遙感基礎科學的走向。」

李小文雖然不長於管理之道,但卻是一個非常智慧的人。正如肖青所說:「他有一種出世的精神。出世能看得更遠。」「小文和美國意義上的純粹院士其實沒有什麼太大區別。」宮鵬如此向我評價他,「他堅持生活要簡單,走到哪兒也不想穿西裝打領帶,走到哪兒都想穿拖鞋光腳丫子,他不願去弄那些形式。這是他堅持的一種生活方式。他如果執著於這個東西,那他在很多方面也會有執著。即使當了院士,去哪兒做項目委員會專家或組長,他想的都是那種簡單的生活方式。」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李小文院士逝世。
    」的中科院院士、北師大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在北京逝世。         據介紹,李小文院士1968年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85年在加裡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獲地理學碩士、博士以及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前任所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資源與環境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專長於遙感基礎理論研究,是李小文-Strahler幾何光學學派的創始人,成名作被列入國際光學工程協會
  • 「布鞋院士」李小文,厚積薄發,大器晚成!
    今天的主人公,李小文就是這樣一位大器晚成,卻異常優秀的人。 李小文現在是中科院的一名院士。但是和很多其他年少成名,有諸多傳奇事跡的學者不同。李小文生命中的前31年,幾乎是碌碌無為的真實寫照。因為在他該學習的時代中,恰逢是中國教育最困苦的時刻,知識分子的黑暗時光——文革。因此,那時的年輕一代們,看不到教育的希望,李小文不思進取的狀態也是當時很多知識分子的狀態。而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徹底改變了李小文的一生,因為與此同時,國家也開啟了研究生的招考。
  • 「科學向日葵」「布鞋院士」——李小文
    上一期我們講述了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院士的故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被網友稱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院士。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前任所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資源與環境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專長於遙感基礎理論研究,致力於地物光學遙感和熱紅外遙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創建了植被二向性反射Li-Strahler幾何光學模型,併入選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裡程碑系列」。是幾何光學學派的創始人,在國內外遙感界享有盛譽。
  • 中科院「布鞋院士」李小文病逝
    據新華社發布客戶端今日(1月10日)報導,記者10日從北京師範大學獲悉,被網友稱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北師大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8歲。,李小文院士生於1947年,1968年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85年在加裡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獲地理學碩士、博士以及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前任所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資源與環境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專長於遙感基礎理論研究,是李小文-Strahler幾何光學學派的創始人,成名作被列入國際光學工程協會「
  • 新聞:李小文院士因病逝世 曾被稱為布鞋院士
    記者10日從北京師範大學獲悉,被網友稱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北師大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在北京逝世         據介紹,李小文院士1968年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85年在加裡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獲地理學碩士、博士以及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前任所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資源與環境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專長於遙感基礎理論研究,是李小文-Strahler幾何光學學派的創始人,成名作被列入國際光學工程協會
  • 「布鞋院士」李小文病逝 因穿布鞋講課走紅網絡
    李小文是遙感界的泰鬥級人物。據介紹,李小文院士1968年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85年在加裡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獲地理學碩士、博士以及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前任所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資源與環境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專長於遙感基礎理論研究,是李小文-Strahler幾何光學學派的創始人,成名作被列入國際光學工程協會
  • 中國遙感學科泰鬥「布鞋院士」李小文因病去世
    資料圖:2014年4月18日,院士李小文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做講座時被拍的一張照片走紅網絡。照片裡,他黑衣蓄鬍、光腳穿布鞋,被網友稱為「仙風道骨」。李小文是遙感界的泰鬥級人物。新華社發布客戶端北京1月10日專電(記者李江濤)記者10日從北京師範大學獲悉,被網友稱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北師大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在北京逝世。
  • 「布鞋院士」李小文病逝 各界緬懷贊其風骨
    」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10日13時05分病逝北京,享年67歲。  李小文院士1968年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85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獲地理學碩士、博士以及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2001年被評為中科院院士。他曾任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等職。
  • 中國科學界「掃地僧」:李小文院士奉獻一生,攻堅克難!
    提起中科院院士,人們大多會想起一身西裝革履,文質彬彬,學識淵博的形象。中科院院士作為我國科學技術研究方面的最高用於稱號,裡面的每一個人都有十分耀眼的科研成果。各位院士也都是各自領域的人才,名利對於他們來說不過信手拈來。人們對他們的印象也大都是西裝革履的學者形象。
  • 「布鞋院士」李小文因病離世遺願喪事從簡
    原標題:「布鞋院士」李小文因病離世遺願喪事從簡 去年4月網上流傳著李小文院士光腳穿布鞋給學生作報告的照片。資料圖片   北師大地遙學院在大廳的電視屏幕上打出悼念李小文的字樣。京華時報記者徐曉帆攝   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因為一張光腳穿布鞋作報告的照片,著名遙感學家、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李小文被推到了聚光燈下。「布鞋院士」、「掃地僧」的稱呼在網絡上迅速流傳開來。昨天下午,噩耗傳來,這名莫測高深的「掃地僧」李小文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7歲。
  • 布鞋院士李小文:每天要喝一斤白酒,發明遙感技術領先全球
    可以說,李小文在遙感研究工作方面取得重大的成就,並且,他毫無保留的將自己這些成就用作於國家的發展之中。據悉,李小文院士致力於地物光學遙感和熱紅外遙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並創建了Li-Strahler幾何光學模型。
  • 穿布鞋的另類院士李小文:每天喝一斤白酒,發明遙感技術領先全球
    熟悉他的學生評價他說,「最不像院士」。 他自己更是一位不把院士當院士的院士。 他有一張圖片在六年前曾走紅網絡,讓他成為紅極一時的「布鞋院士」 。
  • 布鞋院士李小文:樸素而華麗的一生!
    今天我們所介紹的主人公就是被稱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院士!首先,我們從他的求學經歷來看一看這位低調而又樸素的院士的光輝的一生,李小文院士在1968年的時候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1978年考入了中國科學院地理所二部攻讀碩士學位,1985年獲得了美國加州大學的地理博士學位,即使李小文院士在這三個學位順利畢業之後,並沒有取得什麼大的成績,對於普通人來說就已經到達了很高的程度。
  • 布鞋院士李小文:每天喝白酒穿布衣布鞋,發明遙感技術全球領先
    李小文院士就是這樣的人。在遙感領域的研究成果,可以說在國內國外都是數一數二的,但也正是這樣一個一身名譽的人,生活得像武俠小說的掃地僧,不爭不搶、不浮不躁。仙風道骨的「布鞋院士」在我們大眾的心中,一般的院士都是嚴肅、不苟言笑、著裝講究的人,然而,李小文院士的出現打破了我們對院士的「刻板印象」,相比於一般學者的古板,李小文更像是行走於江湖之中,不拘小節、瀟灑隨性、腰間別著酒壺、仗劍走天下的大俠
  • 布鞋院士李小文:每天喝白酒穿布衣布鞋,發明遙感技術全球領先
    李小文院士就是這樣的人。 在遙感領域的研究成果,可以說在國內國外都是數一數二的,但也正是這樣一個一身名譽的人,生活得像武俠小說的掃地僧,不爭不搶、不浮不躁。 仙風道骨的「布鞋院士」 在我們大眾的心中,一般的院士都是嚴肅、不苟言笑、著裝講究的人,然而,李小文院士的出現打破了我們對院士的「刻板印象」,相比於一般學者的古板,李小文更像是行走於江湖之中,不拘小節、瀟灑隨性、腰間別著酒壺、仗劍走天下的大俠,他有著我們一般人都不曾擁有的灑脫
  • 中科院院士李小文自比黃老邪 隨時帶著二鍋頭
    人 物 名 片  李小文,1947年出生,四川人,中科院院士。  當李小文的簡歷被層層剝開,又有人總結道,李小文像《天龍八部》裡的掃地僧,沉默、不起眼,卻有著驚人天分和蓋世神功。無獨有偶,在目前唯一認真經營科學網博客上,李小文把自己比作另一個武俠人物——《射鵰英雄傳》裡的黃老邪。昨日致電這位紅透網絡的川籍院士,李小文委託秘書告訴記者,目前身體不適,暫無法接受採訪。記者走訪了他的母校,學生,老師,試圖為讀者還原一個多面的「黃老邪」。
  • 布鞋院士李小文,31歲被嘲笑考研,每天少不了一斤二鍋頭
    李小文任他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明月。一身青衣、一雙布鞋,31歲考研,少時不羈的李小文院士大器晚成,是中國遙感界當之無愧的泰鬥級別人物。他用過硬的科研實力、得體的育人之術和恣意的「仙風道骨」引人嘖嘖稱讚。星河閃耀,觸之滾燙。一壺酒,一桿身,世上如他有幾人?
  • 看似「掃地僧」的布鞋院士李小文,實是做「黃老邪」的「洪七公」
    誰知道這個「老農民」竟然是國內著名的遙感學家、地理學家、中科院院士李小文。提起李小文院士的一生,知道的人都無不嘖嘖稱奇。一奇是他身為院士,數十年如一日,「不修邊幅」進課堂;二奇是他生性詼諧,愛開玩笑,言語時常令人噴飯;三奇是他在研究工作中,忘我投入,看淡了成敗得失。於是有人說他像是《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但是我觀他講話語速像「打機關槍」,瀟灑做人,不像僧人像道人。
  •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領頭人
    其中一個便是被稱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知道李小文院士的事跡是源自2014年在網絡上一夜爆紅的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名身著黑色布衣、腳穿布鞋、蓄著鬍鬚、顯得不修邊幅的老人,他悠然自得地翹著二郎腿坐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臺前,低頭讀著不知道什麼內容的演講稿。
  • 千餘人淚別「布鞋院士」李小文 網友帶二鍋頭弔唁
    昨日,八寶山殯儀館,家屬抱著李小文遺像走出告別會現場。當日,「布鞋院士」李小文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禮堂上方懸掛著黑底白字的橫幅「沉痛悼念李小文同志」,橫幅下方是李小文院士的遺像,照片中他戴著眼鏡,穿著短袖格子襯衫,眯起眼睛,笑容親切如往昔。  東禮堂外,隨著前來弔唁的人越來越多,長長的隊伍排成好幾列,長約兩百多米。人群中,有青澀稚嫩的學生,也有白髮蒼蒼的老者。他們的胸前佩戴了白花,年輕人手持白菊。一位李小文生前帶過的研究生稱,花是自己買的,想為老師盡最後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