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之前,只有李政道、楊振寧和其他五位華裔人士獲得過諾貝爾獎。年僅12歲時,他離開河南農村到香港讀書,然後去美國深造,加入了美國國籍。為什麼他在晚年坦言自己後悔?
崔琦於一九三九年二月底生於河南平頂山寶豐縣。父親42歲出世,母親王雙賢41歲出世,家中有三個妹妹。那時候封建思想還在,所以40歲的時候父母拼四胎,生一個兒子,讓崔家有個繼承人。儘管崔家的條件不算特別好,但王雙賢的娘家是當地有名的富戶,家裡有好幾百畝良田,她是家裡唯一的女兒。然而,她的父親是個古板的人,堅信「女子無才即德」,所以她沒有怎麼去讀書。可以說她眼光遠大,懂得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又是崔琦的啟蒙老師,對他影響很大。
儘管崔琦是一家好不容易盼來的男孩,非常寵愛他,但這種寵愛是有限度的,不會溺愛他。讀書的時候,父母要他幫著幹農活,鋤地澆水,割草,砍柴等等,他都會做。媽媽執意送他去讀書,他不負眾望,實現了父母對他的期望,學習成績優異,再加上才智過人,被譽為「天才」。一九五一年,崔琦小學畢業後,便由母親找關係送到香港念中學。這種分離,真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起先,他很不適應離家求學的生活,曾寫信給母親說要回家,不想到外面去讀書。儘管王雙賢也很想念兒子,卻堅持不讓他回來。久而久之,崔琦也習慣了與父母分離。
崔琦1958年赴美國留學,先後在伊利諾州奧古斯塔納大學、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學習物理學。他於1967年在芝加哥大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此後在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固體電子學實驗室工作了10多年,主要從事電子材料基本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崔琦於1984年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並獲濃縮物質物理學巴克利獎。他和其他兩位科學家在發現、解釋電子量子流體現象方面的成就使他於1998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贏得諾貝爾獎,是科學家一生所追求的目標。
崔琦於2000年被選為中科院外籍科學家。實際上,1999年,崔琦在接受國內知名媒體人楊瀾的採訪時表示自己很後悔,他說:「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寧願做一個文盲農民!」此外,他還透露,多年來他都不願意回家。一九五八年,中國進入「三年大饑荒」,許多人餓死,崔琦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
漏洞百出,連夜下雨,母親因是地主之女,再加上自己出國留學,當時政治環境錯綜複雜,王雙賢因「裡通外國」的罪名被判有罪,遭受不公正待遇,不久便離世。雙親相繼離世,崔琦受到極大打擊,不敢回鄉。於是他就說後悔了,寧可做個農夫。要是當初沒有出國留學,也許爸爸不會餓死,畢竟家裡還有一份工作,媽媽更不會鬱鬱而終。遺憾的是,世上沒有後悔藥。
在2014年,崔琦帶著家人回到他闊別63年的家鄉。曾是少年變白髮老人,父母已不在,物是人非。樹想靜,子想養,親不待,莫等失去後才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