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琦12歲離開河南農村,到美國獲得諾獎,中國心仍在已是美國籍

2020-12-05 寧文山

蕭伯納曾經說:「所謂愛國心,是指你身為這個國家的國民,對於這個國家,應當比對其他一切的國家感情更深厚。

現實世界的個人都是與國家緊密相連的,國家安定賦予個人生活安寧,個人的崇高榮譽也賦予了國家榮譽。人們的一生為了國家傾盡所有,總有一些人,身如飄萍,卻始終對故土魂牽夢繞。

作為世界上第六位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崔琦贏得了世界矚目。12歲從河南農村走向中國,走向世界,崔琦的人生也是逆襲典範。

後來的崔琦成為了美籍華裔,卻在晚年之後悔恨不已,他的人生,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變故?

白手起家

崔琦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天之驕子,恰恰相反,他似乎是被上帝遺落在角落中的孩子。1939年,崔琦出生於河南省的農村,崔琦的父母皆是老來得子,因此崔琦也備受寵愛。

儘管父母對崔琦十分看重,但是他們卻從不喪失原則,學習、勞作、做人準則……崔琦接受的教育甚至比同齡的孩子還要嚴格。

崔琦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數學尤其突出。土地改革的時候,崔琦在極短的時間之內迅速算出土地面積,眾人皆已為奇。

不幸的是,崔琦所在的地區教育水平極低,完成小學學業之後,崔琦就輟學在家。因為出身農村,崔琦也投身于田間勞作。

他曾經跟農民們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兢兢業業地澆水、施肥。小時候的經歷鍛鍊了崔琦的堅強意志,也正是那些時光讓崔琦堅定了走出農村的信念,外面世界風景獨好,崔琦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

走出農村,走向世界

1951年,在家人的多方努力之下,崔琦獲得了去外地讀書的機會。彼時崔琦的家庭並不富裕,崔琦的母親幾乎傾盡全力為他打點好行囊。「你要記得,出去必須努力讀書,只有這樣你才會有個好前途……」母親如是說。

同年,崔琦進入香港中學讀書。從河南到香港,從農村到大城市,崔琦經歷了人生中太多的第一次,也面臨著眾多的挑戰。

孤身一人來到完全陌生的環境,崔琦曾經因為難以適應產生了回農村的想法。萬幸崔琦在母親的鼓勵之下堅持下來,縱使在群英薈萃的培正中學,崔琦依舊耀眼。

1958年,崔琦來到美國留學,在美國同學看來,崔琦幾乎是一個完美的人。他的物理、化學、數學的學科水平無人能及,與此同時,他的課餘生活也十分豐富,唱歌、籃球,崔琦所到之處一片迷妹追隨尖叫。

不久之後,崔琦憑藉著優異的成績進入了芝加哥大學物理系學習,28歲的時候,崔琦進入了世界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崔琦在物理學界嶄露頭角,他的眾多研究結果引起了巨大的轟動。1984年,崔琦成為了美國科學院院士,眾多獎項與榮譽隨之而來。

崔琦是物理領域著名的瘋子,他曾經為了一個數據將自己關在實驗室之中不眠不休,也曾經在一個實驗中大悲大喜。

經過多年的努力,崔琦發現了電子量子,整個物理學界為之喝彩。1998年,崔琦憑此成為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

悔不當初

於中國而言,這樣的獎項是極大的榮譽,然而當人們深入了解崔琦的時候卻發現,彼時的崔琦已經是美國國籍。一時之間,崔琦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大多數的人看來,中國大地養育了崔琦,他改變國籍的行為忘了自己的本分,眾人甚至用白眼狼這樣的詞彙去形容一個剛剛獲獎的諾貝爾獎得主。

事實似乎真的像人們想像的一般,自1958年離開中國開始,崔琦再也沒有踏上故鄉的土地。2014年,崔琦終於回到了中國,那時候的他卻已經是滿頭白髮。

異鄉漂泊63年,崔琦終於回家了。看到記憶中的家鄉的時候,崔琦眼淚洶湧,63年的時光足以改變眾多事情,然而崔琦始終是那個追夢的中國少年。

回國之後,崔琦作為精英接受了訪談類節目的採訪,主持人問到:「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選擇外出讀書,還是留在農村?」這一次,崔琦沒有絲毫的猶豫:我寧願當一個不識字的農民。

顯而易見,出走美國半生,崔琦後悔不已。美國榮獲諾貝爾獎,崔琦的人生原本十分輝煌,然而晚年的他再一次回到故土,感慨良多。身為局外人的反對者,又為什麼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譴責他們呢?

首先,現實世界盤根錯節,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中國有一句古話:近鄉情更怯,意思就是越臨近故鄉,人們的情潮越是洶湧。

人們譴責崔琦不回國的行為,卻鮮少有人想要探尋其中的真相。1958年,中國迎來了大饑荒,崔琦的父母都在這場災難之中被餓死。

在美國聽聞父母去世的消息的崔琦悲痛欲絕,他難以接受,也始終沒有勇氣踏上故土。如果未曾踏足,父母或許一直在。

其次,任何人都不能對別人的處境感同身受。孟子曾經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在眾多人看來,曾經的鄧稼先、錢學森等人也留學美國,然而當祖國需要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地歷經重重困難回歸祖國。同樣是社會精英,同樣是中國人,他們能夠放下所有,崔琦為什麼不能?

對於崔琦來說,這樣的道德武器太過無釐頭,孤身一人漂泊美國,崔琦經歷的太多事情人們無法想像,沒有經歷他經歷的困難,局外人又有怎樣的理由譴責這位物理學家呢?

最後,任何情況下人們都應該保持理智,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問題。人們譴責崔琦的最主要原因不過是認為他沒有為中國做貢獻,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2000年,崔琦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縱使身處美國,崔琦卻依舊牽掛著中國的科學事業。他通過網絡對中國的科學家進行遠程指導,對中國的科學事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中科院教授、香港科學院的院士,崔琦從未遠離中國,從未遠離中國的未來。拜倫曾經說:「連祖國都不愛的人,是什麼也不會愛的。」故土情懷,那是每個中華兒女的魂牽夢繞,崔琦如此,千千萬萬中華兒女亦是如此。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12歲從河南農村走出的崔琦,到美國獲得諾獎,晚年為何後悔了?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們中國人獲得諾獎的卻很少,不過算上全世界的華人,也就是算上外籍華人的話,也不算太少了,而且他們所取得的成就也是舉世矚目的,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比如楊振寧(2015年由美籍改回中國籍)、李政道、李遠哲、丁肇中、朱棣文、錢永健、高坤等,今天要講述的是另外一個美籍華人物理學家,12歲從河南農村老家走出的崔琦,到美國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晚年為何後悔了?
  • 崔琦:12歲走出農村,到美國獲得「諾獎」,為何晚年後悔了?
    崔琦院士出生於1939年河南的農村,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裡,中國其實很缺乏科學家,特別是在農村家庭裡面要走出一個科學家,可實在是太難。,並且走上了屬於自己的道路,而那時候他還只有12歲。,給了他美國富蘭克林物理學獎。
  • 崔琦:12歲走出農村,到美國獲得「諾獎」,為何晚年後悔了?
    一、農村裡的天才 崔琦院士出生於1939年河南的農村,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裡,中國其實很缺乏科學家,特別是在農村家庭裡面要走出一個科學家,可實在是太難。 更加奇妙的是,崔琦還是一個老來得子的特例,其父母是在40多歲的時候才生下了他,而且在此之前他已經有了三個姐姐。
  • 崔琦12歲離開家鄉河南,在美國獲得諾貝爾獎,晚年為何後悔來美國
    崔琦是第六位華裔諾貝爾獎的得主,他是在1998年,因其發現並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而獲得此項最高榮譽的。但到了崔琦晚年的時候,他對來美國求學這一選擇,卻表示後悔的態度。於是在1951年,12歲的崔琦告別父母,開始了自己與眾不同的人生。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崔琦,談起自己的母親,充滿了發自內心的尊重,在他的印象中,母親王雙賢雖然沒讀過什麼書,但是卻很有見識,不僅從小培養他吃苦耐勞的精神,並且對他的文化教育從沒有鬆懈過。
  • 謝伏瞻會見美國華裔河南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
    10月23日上午,省長謝伏瞻在鄭州會見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及夫人琳達。副省長趙建才參加會見。  謝伏瞻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對崔琦教授及夫人來豫考察、講學表示歡迎,對他長期以來對河南教育事業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並介紹了河南省情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他說,河南是中國的縮影。
  • 12歲出河南農村,在美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崔琦,晚年因何後悔?
    諾貝爾獎和中國農村聯繫起來得到的是什麼?本來這兩個天差地別的形容永遠也不會聯繫在一起,直到1998年,崔琦和另外兩名科學家一起獲得了那年的物理學獎。崔琦是誰?他是第六位得到了諾貝爾獎項的華裔,雖然他得了諾貝爾獎,但是我們對他知道的是甚至又少。
  • 12歲走出河南農村,在美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崔琦,晚年因何後悔?
    諾貝爾獎和中國農村聯繫起來得到的是什麼?本來這兩個天差地別的形容永遠也不會聯繫在一起,直到1998年,崔琦和另外兩名科學家一起獲得了那年的物理學獎。崔琦是誰?他是第六位得到了諾貝爾獎項的華裔,雖然他得了諾貝爾獎,但是我們對他知道的是甚至又少。
  • 12歲出河南農村,在美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崔琦,晚年因何後悔?
    諾貝爾獎和中國農村聯繫起來得到的是什麼?本來這兩個天差地別的形容永遠也不會聯繫在一起,直到1998年,崔琦和另外兩名科學家一起獲得了那年的物理學獎。崔琦是誰?他是第六位得到了諾貝爾獎項的華裔,雖然他得了諾貝爾獎,但是我們對他知道的是甚至又少。今天就帶大家來走進這個諾獎得主的一生:七分得意,三分失意。
  • 19歲赴美留學的農村少年崔琦,到美國獲得諾獎,晚年說自己很後悔
    崔琦是第六位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在1998年發現並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的特殊現象,因此被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他在晚年的時候坦言說自己對當年的選擇很後悔,自己到美國求學是一個錯誤。 1939年,崔琦出生在河南寶豐縣範莊村,作為家中唯一的男孩,他被視為掌中寶。
  • 美華裔諾獎獲得者崔琦時隔62年重返河南故土(圖)
    美華裔諾獎獲得者崔琦時隔62年重返河南故土(圖) 身為科研巨子,家鄉河南的高等教育發展現狀是崔琦教授關注的重點之一。10月24日,他偕妻子應邀開始了在河南的高校之旅,當天上午,在河南省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領導的陪同下,先後前往河南工業大學、鄭州大學參觀考察,並與學生座談交流,一起聊學習和生活。兩校領導均表示,崔琦教授是中國的驕傲,更是河南的驕傲,希望老先生能對河南的大學教育以及科研給予相關建議。
  • 美國華裔諾獎獲得者崔琦62年後回鄉
    10月23日,闊別家鄉62年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教授,偕夫人琳達女士重返故土。身為科研巨子,家鄉河南的高等教育發展現狀是崔琦教授關注的重點之一。10月24日,他偕妻子應邀開始了在河南的高校之旅,當天上午,在河南省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領導的陪同下,先後前往河南工業大學、鄭州大學參觀考察,並與學生座談交流,一起聊學習和生活。兩校領導均表示,崔琦教授是中國的驕傲,更是河南的驕傲,希望老先生能對河南的大學教育以及科研給予相關建議。
  • 諾獎得主崔琦62年後首次回鄉 與河南學子談教育
    ,可要睜大眼睛看仔細了,因為,很有可能與你擦肩而過的是咱河南籍華裔諾獎得主崔琦。    22日晚從西安飛來,崔琦與太太馬不停蹄,把遊子回鄉的行程「密密織」。23日,他參觀了河南省博物院,盼望新世紀河南能延續歷史輝煌;他接受河南省省長謝伏瞻會見,分享對河南發展加速度的驚訝;24日,他一口氣趕了兩個「場子」,與河南高校學子親密接觸……這位諾獎得主以治學做人之光,所到之處,掀起了一陣讓家鄉自豪的「諾風」。
  • 從河南農村走出的驕子,到美國得了諾貝爾獎,晚年卻十分後悔?
    12離開河南農村求學,入籍美國獲諾貝爾獎,晚年卻後悔當初的選擇。 從河南農村走出的驕子,到美國得了諾貝爾獎,晚年卻十分後悔? 一些人很好奇,為什麼當年崔琦12歲離開家鄉河南以後其實這是崔琦人生最大的痛,因為1958年我國發生了三年自然災害,崔琦的父親就是在他離開香港去到美國那年,餓死在農村的家鄉。而母親的結局也並不好,由於因為曾經「出身」不好,在隨後不久因為一些不太公平的待遇,最後含冤離世。
  • 河南12歲農村少年離家後,入美籍獲諾貝爾獎,晚年坦言後悔了
    他是為數不多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在他之前只有李政道、楊振寧等五人獲得諾獎。12歲那年,他離開河南農村到香港求學,後赴美國深造,加入美籍。為什麼晚年的他卻坦言自己後悔了?1939年2月末,崔琦出生在河南平頂山寶豐縣。他出生時父親已經42歲了,母親王雙賢41歲,家裡有3個姐姐。
  • 諾獎得主崔琦62年後首次回鄉
    □記者 朱琨 王燦 文 首席記者 杜小偉 攝影  核心提示 | 如果這兩天,你在河南高校內撞見一個笑容可親、氣度儒雅的高個子老人,可要睜大眼睛看仔細了,因為,很有可能與你擦肩而過的是咱河南籍華裔諾獎得主崔琦。  22日晚從西安飛來,崔琦與太太馬不停蹄,把遊子回鄉的行程「密密織」。
  • 崔琦12歲離開家鄉求學,入美籍獲諾貝爾獎,為何晚年表示後悔了?
    在他之前,只有李政道、楊振寧和其他五位華裔人士獲得過諾貝爾獎。年僅12歲時,他離開河南農村到香港讀書,然後去美國深造,加入了美國國籍。為什麼他在晚年坦言自己後悔?崔琦於一九三九年二月底生於河南平頂山寶豐縣。
  • 農家走出的諾獎獲得者崔琦:我寧願是一個不識字的農民
    農家裡走出的諾獎獲得者1939年出生於河南平頂山寶豐縣肖旗鄉範莊村的崔琦,家庭環境並不盡如人意。儘管父母都是目不識丁的農民,卻也有著廣闊的眼界。在家庭比較貧窮的情況下,母親設法將聰慧懂事的崔琦送進學堂。
  • 12歲走出貧困山村,拿到諾貝爾獎,75歲回到家鄉,父母已雙亡
    在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有一位叫崔琦的美籍華人物理學家,他的成長成才經歷十分傳奇。1998年,崔琦因發現並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特殊現象,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也因此成為第6位華裔諾獎獲得者。195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12歲的崔琦意外獲得一個外出求學的機會,他的人生也由此而改變。香港完成中學學業雖然崔琦已經12歲,但他畢竟只是個孩子,而且是一個從未出過遠門的農村娃。
  • 諾獎得主崔琦為何不願回祖籍地?
    前面是「崔琦教授事跡展覽館」,館後還闢出一小片花園。展館內除了以四個展區、用圖片與文字呈現崔琦事跡和舊居重建經過外,還在櫥櫃內放置了「崔琦教授少年時期曾經用過的油燈」等物———實際上崔琦用過的油燈早已無處可尋。諾獎得主,成為河南寶豐的榮耀。寶豐縣領導曾先後兩次赴京,與來訪的崔琦教授面談,希望他回家鄉看看。崔琦一直推脫。
  • 諾獎得主美籍華人崔琦為何不願回河南故鄉
    10年了,路邊指示牌上「崔琦教授舊居」幾個字已經斑駁,但多次從美國往返中國內地的崔琦還是沒有回故鄉看一眼。崔明安用鑰匙打開舊居大門,帶記者進去參觀。前面是「崔琦教授事跡展覽館」,館後還闢出一小片花園。展館內除了以四個展區、用圖片與文字呈現崔琦事跡和舊居重建經過外,還在櫥櫃內放置了「崔琦教授少年時期曾經用過的油燈」等物———實際上崔琦用過的油燈早已無處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