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赴美留學的農村少年崔琦,到美國獲得諾獎,晚年說自己很後悔

2021-01-17 騰訊網

崔琦是第六位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在1998年發現並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的特殊現象,因此被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他在晚年的時候坦言說自己對當年的選擇很後悔,自己到美國求學是一個錯誤。

1939年,崔琦出生在河南寶豐縣範莊村,作為家中唯一的男孩,他被視為掌中寶。談起母親,崔琦充滿感激之情,她培養了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讓崔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崔琦

崔琦少年時期就表現出了超越常人的數學計算能力,在土地改革時期,崔琦幫大人們算過土地的面積,讓不少老會計都瞠目結舌。然而,由於家裡經濟條件困難,崔琦中學沒畢業就輟學回家了。

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外出求學的機會,1951年,崔琦進入香港培正中學就讀。母親告訴他,只有他安心讀書才是父母最大的安慰。崔琦定下心來,發奮苦讀,拿下全額獎學金,順利完成中學學業。

1958年,19歲的崔琦赴美國留學,在伊利諾州奧古斯塔納學院就讀,他是一個理科全才,外語也卓爾不群,他興趣愛好廣泛。畢業以後,崔琦進入芝加哥大學物理系攻讀研究生於1967年取得博士學位。

28歲的崔琦進入貝爾實驗室工作,擔任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從事電子材料方向研究。1984年,崔琦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並獲得了濃縮物質物理巴克利獎。

崔琦對電子量子的發現是量子物理學領域的重大突破,為此,1998年,崔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就是在這一年,崔琦獲得了美國富蘭克林物理學獎。

崔琦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外界對他的質疑聲不斷,他已經入了美國國籍,國人說他不愛國。1999年,崔琦接受楊瀾的採訪,他告訴楊瀾自己不回國是有難言之隱的。

他1958年離開中國以後,中國遭遇了大饑荒,崔琦的父親死於饑荒。母親因為自己出國背負罵名,受到不公正對待。這讓崔琦精神上受到了很大打擊。他不願意回國,是因為他怕回憶起過去那段痛苦的時光。

2014年,75歲的崔琦帶著夫人和孩子在離開祖國63年之後回到了這片故土。年過古稀的崔琦感慨萬千,他後悔自己赴美留學,如果自己留在父母身邊,他們不會這樣早早離開自己。

本文由北岸木子原創,歡迎關注,帶您縱橫古今,縱覽世界。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12歲從河南農村走出的崔琦,到美國獲得諾獎,晚年為何後悔了?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們中國人獲得諾獎的卻很少,不過算上全世界的華人,也就是算上外籍華人的話,也不算太少了,而且他們所取得的成就也是舉世矚目的,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比如楊振寧(2015年由美籍改回中國籍)、李政道、李遠哲、丁肇中、朱棣文、錢永健、高坤等,今天要講述的是另外一個美籍華人物理學家,12歲從河南農村老家走出的崔琦,到美國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晚年為何後悔了?
  • 崔琦:12歲走出農村,到美國獲得「諾獎」,為何晚年後悔了?
    不過他在晚年的時候卻後悔了,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科學的邊界又在哪呢?,並且走上了屬於自己的道路,而那時候他還只有12歲。不得不說當時是一個非常有榮譽的事情,而且他似乎也找到了自己的平臺。,給了他美國富蘭克林物理學獎。
  • 崔琦:12歲走出農村,到美國獲得「諾獎」,為何晚年後悔了?
    例如今天我們要聊到的科學院士崔琦,他就是一個華人科學家,並且還獲得了諾貝爾獎。不過他在晚年的時候卻後悔了,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科學的邊界又在哪呢? 一、農村裡的天才 崔琦院士出生於1939年河南的農村,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裡,中國其實很缺乏科學家,特別是在農村家庭裡面要走出一個科學家,可實在是太難。 更加奇妙的是,崔琦還是一個老來得子的特例,其父母是在40多歲的時候才生下了他,而且在此之前他已經有了三個姐姐。
  • 河南12歲農村少年離家後,入美籍獲諾貝爾獎,晚年坦言後悔了
    他是為數不多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在他之前只有李政道、楊振寧等五人獲得諾獎。12歲那年,他離開河南農村到香港求學,後赴美國深造,加入美籍。為什麼晚年的他卻坦言自己後悔了?1939年2月末,崔琦出生在河南平頂山寶豐縣。他出生時父親已經42歲了,母親王雙賢41歲,家裡有3個姐姐。
  • 崔琦12歲離開河南農村,到美國獲得諾獎,中國心仍在已是美國籍
    作為世界上第六位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崔琦贏得了世界矚目。12歲從河南農村走向中國,走向世界,崔琦的人生也是逆襲典範。後來的崔琦成為了美籍華裔,卻在晚年之後悔恨不已,他的人生,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變故?從河南到香港,從農村到大城市,崔琦經歷了人生中太多的第一次,也面臨著眾多的挑戰。孤身一人來到完全陌生的環境,崔琦曾經因為難以適應產生了回農村的想法。萬幸崔琦在母親的鼓勵之下堅持下來,縱使在群英薈萃的培正中學,崔琦依舊耀眼。1958年,崔琦來到美國留學,在美國同學看來,崔琦幾乎是一個完美的人。
  • 崔琦12歲離開家鄉河南,在美國獲得諾貝爾獎,晚年為何後悔來美國
    像楊振寧、李政道等人都是諾貝爾取得者,他們都是我們華人及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但是另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卻在晚年坦言自己後悔來到美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提起崔琦這個人,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他的名氣既比不上首個華裔諾貝爾得主楊振寧、李政道,也比不上近年來的莫言和屠呦呦。
  • 崔琦12歲離開家鄉求學,入美籍獲諾貝爾獎,為何晚年表示後悔了?
    在他之前,只有李政道、楊振寧和其他五位華裔人士獲得過諾貝爾獎。年僅12歲時,他離開河南農村到香港讀書,然後去美國深造,加入了美國國籍。為什麼他在晚年坦言自己後悔?崔琦於一九三九年二月底生於河南平頂山寶豐縣。
  • 崔琦:本是河南農村娃,入美國國籍獲諾貝爾獎,晚年為何說後悔了
    然而有這樣一位入了美國國籍的華裔科學家,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晚年卻坦言十分後悔,這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回事呢?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崔琦,於1939年出生在河南的一個平頂山的一個偏僻的農村裡,家境還算殷實,尤其是崔琦的母親,出生在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崔琦是在父母年過四十之後才生下的,因此備受長輩們的喜愛,童年時父母對他的管教就十分嚴厲,對他寄予了厚望。
  • 12歲出河南農村,在美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崔琦,晚年因何後悔?
    今天就帶大家來走進這個諾獎得主的一生:七分得意,三分失意。崔琦從小就顯露出來他的數學天分,老師也十分看好他,不過因為農村的教學條件不好,家裡經濟也不算闊綽,他讀完小學之後就輟學了。後來到他12歲的時候,迎來了去外地求學的機會,他帶著家人的希望和母親連夜辛苦縫製的棉衣、被子來到了香港培正中學讀書。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這麼遠,崔琦很是不適應,還給母親寫信想要回家,不過被她嚴厲拒絕了,她鼓勵崔琦克服難關堅持下去,於是崔琦帶著家人的堅持讀完了中學。
  • 12歲走出河南農村,在美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崔琦,晚年因何後悔?
    諾貝爾獎和中國農村聯繫起來得到的是什麼?本來這兩個天差地別的形容永遠也不會聯繫在一起,直到1998年,崔琦和另外兩名科學家一起獲得了那年的物理學獎。崔琦是誰?他是第六位得到了諾貝爾獎項的華裔,雖然他得了諾貝爾獎,但是我們對他知道的是甚至又少。
  • 12歲出河南農村,在美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崔琦,晚年因何後悔?
    諾貝爾獎和中國農村聯繫起來得到的是什麼?本來這兩個天差地別的形容永遠也不會聯繫在一起,直到1998年,崔琦和另外兩名科學家一起獲得了那年的物理學獎。崔琦是誰?他是第六位得到了諾貝爾獎項的華裔,雖然他得了諾貝爾獎,但是我們對他知道的是甚至又少。今天就帶大家來走進這個諾獎得主的一生:七分得意,三分失意。
  • 從河南農村走出的驕子,到美國得了諾貝爾獎,晚年卻十分後悔?
    說到諾貝爾獎,那絕對世界最受關注,也最容易被世人崇拜的國際性獎勵。我國雖然很多領域也有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因為一些很隱晦的原因,我國國內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專家學者卻少的可憐,至今也只有科學家屠呦呦和作家莫言獲得過諾貝爾獎。
  • 諾獎得主崔琦為何不願回祖籍地?
    前面是「崔琦教授事跡展覽館」,館後還闢出一小片花園。展館內除了以四個展區、用圖片與文字呈現崔琦事跡和舊居重建經過外,還在櫥櫃內放置了「崔琦教授少年時期曾經用過的油燈」等物———實際上崔琦用過的油燈早已無處可尋。諾獎得主,成為河南寶豐的榮耀。寶豐縣領導曾先後兩次赴京,與來訪的崔琦教授面談,希望他回家鄉看看。崔琦一直推脫。
  • 美華裔諾獎獲得者崔琦時隔62年重返河南故土(圖)
    美華裔諾獎獲得者崔琦時隔62年重返河南故土(圖) >  與大學生交流:要有所成就,不要迎合社會,要遵從自己內心  10月23日,闊別家鄉62年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教授,偕夫人琳達女士重返故土。
  • 農家走出的諾獎獲得者崔琦:我寧願是一個不識字的農民
    農家裡走出的諾獎獲得者1939年出生於河南平頂山寶豐縣肖旗鄉範莊村的崔琦,家庭環境並不盡如人意。儘管父母都是目不識丁的農民,卻也有著廣闊的眼界。在家庭比較貧窮的情況下,母親設法將聰慧懂事的崔琦送進學堂。
  • 諾獎得主崔琦不願回河南故鄉:不出來父母就不會死
    崔琦,在河南寶豐出生並長大的美籍華人,1951年赴香港求學,1958年赴美深造,1982前面是「崔琦教授事跡展覽館」,館後還闢出一小片花園。展館內除了以四個展區、用圖片與文字呈現崔琦事跡和舊居重建經過外,還在櫥櫃內放置了「崔琦教授少年時期曾經用過的油燈」等物———實際上崔琦用過的油燈早已無處可尋。諾獎得主,成為河南寶豐的榮耀。寶豐縣領導曾先後兩次赴京,與來訪的崔琦教授面談,希望他回家鄉看看。崔琦一直推脫。
  • 諾獎得主美籍華人崔琦為何不願回河南故鄉
    10年了,路邊指示牌上「崔琦教授舊居」幾個字已經斑駁,但多次從美國往返中國內地的崔琦還是沒有回故鄉看一眼。崔明安用鑰匙打開舊居大門,帶記者進去參觀。前面是「崔琦教授事跡展覽館」,館後還闢出一小片花園。展館內除了以四個展區、用圖片與文字呈現崔琦事跡和舊居重建經過外,還在櫥櫃內放置了「崔琦教授少年時期曾經用過的油燈」等物———實際上崔琦用過的油燈早已無處可尋。
  • 諾獎得主崔琦62年後首次回鄉
    「風」行者——崔琦走進河南高校  62年前,小小少年隻身從河南寶豐出發,踏上了香港、美國求學路,行囊裡是慈母一針一線縫製的藍黑棉衣……昨天,已逾古稀的崔琦攜太太首次歸鄉,他依然一襲藍黑,出現在河南高校的校園裡,清瘦高挑、精神矍鑠、腳步輕快,臉上,笑容淡定坦然……  談教育:不能是「噠噠噠噠噠」一個調調  近鄉情更怯,可敢問來人?
  • 美國華裔諾獎獲得者崔琦62年後回鄉
    10月23日,闊別家鄉62年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教授,偕夫人琳達女士重返故土。他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一兩天就能發展起來的,需要慢慢地進步,不要給太大的壓力。   談學業   當初選物理,是「無心插柳」   1951年,崔琦離開故土赴港學習,至今已有62年。
  • 華人諾獎得主崔琦的一聲痛哭!
    他母親就把家裡僅有的麵粉做了幾個饅頭,給他帶上,然後叮囑他說:「你要出去好好讀書,只有這樣才能有前途。」當年崔琦才12歲,從此一別,誰也沒料到,那卻成了與父母的永別。這年秋天,崔琦進入香港培正中學讀書,因為語言交流不便及生活艱難等諸多原因,崔琦強烈思念在家鄉的母親,兩次寫信給母親要求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