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琦12歲離開家鄉河南,在美國獲得諾貝爾獎,晚年為何後悔來美國

2020-12-05 小希談史

引言: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中國人都對其情有獨鍾。特別是物理、文學、醫學等含金量大的獎項,人們一直認為它是當今世界最高的榮譽。像楊振寧、李政道等人都是諾貝爾取得者,他們都是我們華人及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但是另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卻在晚年坦言自己後悔來到美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提起崔琦這個人,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他的名氣既比不上首個華裔諾貝爾得主楊振寧、李政道,也比不上近年來的莫言和屠呦呦。崔琦是第六位華裔諾貝爾獎的得主,他是在1998年,因其發現並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而獲得此項最高榮譽的。但到了崔琦晚年的時候,他對來美國求學這一選擇,卻表示後悔的態度。

天縱奇才的農村少年

崔琦並非出身名門望族,充其量來說,只是個鄉下土財主,他母親王雙賢所在的王家,是在當地有幾百畝土地的地主,屬於典型的大戶人家。但是崔琦外公卻以「女子無才便是德」為名,剝奪了她的學習權利。由此可見,王家在當時算是一個充滿封建氣息濃厚的舊社會家庭。

崔琦出生於1939年,當時父母已經四十多歲,另外他還有三個姐姐。父母雖然對這個小兒子十分喜愛,但是卻沒有過分的嬌慣他,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和家人一起下地幹農活了。崔琦從小就聰明過人,按農村的話來說就是「文曲星下凡」,天生的讀書坯子,尤其在數學上的天分異於常人。在上小學的時候,正趕上土改,他就幫助村幹部進行分地。農村的地,不一定全是方方正正的,還有很多三角形、菱形、梯形以及一些不規則的地塊,但是在崔琦看來,這些都是極其簡單的,甚至連村裡的老會計都自嘆不如。

崔琦的天賦,遠近聞名,可惜當地的教育條件有限,連個像樣的中學也沒有,崔琦的父母不甘心自己的天才兒子埋沒在農村,於是就通過層層關係給崔琦找到了一個求學的機會。於是在1951年,12歲的崔琦告別父母,開始了自己與眾不同的人生。很多年後,已經功成名就的崔琦,談起自己的母親,充滿了發自內心的尊重,在他的印象中,母親王雙賢雖然沒讀過什麼書,但是卻很有見識,不僅從小培養他吃苦耐勞的精神,並且對他的文化教育從沒有鬆懈過。

與父母一別即成永別

崔琦從沒有想過,自己一走就是63年之久。離開時只是個12歲的孩子,歸來時已經白髮蒼蒼,而自己的父母雙親已化為一捧黃土。崔琦還記得自己臨行前幾天,母親不分晝夜地為自己縫被褥、做衣服,在油燈下一針一線的忙碌;崔琦無法忘記父母臨別時的眼神,那句「努力讀書,才能出人頭地」成為他親耳今生聽到的父母最後的叮囑。

1951年秋,12歲的崔琦來到了香港,作為一個還沒有長大的孩子,從中原大地來到這麼一個陌生的環境,再加上語言的不通,環境氣候都不適應,崔琦一度想放棄學業,回到父母的身邊,但是母親的回信卻極其堅決:「不要想家,努力讀書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最終,聰慧的崔琦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適應了環境,還拿到了全額獎學金,最終完成了學業。

1958年,在崔琦十九歲的時候,迎來了自己的命運轉折,赴美國留學,就讀於常春藤名校奧古斯塔納學院。這時的崔琦不再是那個初出茅廬的孩子,多年來獨身在外求學的生涯,造就了他獨立的性格,自幼聰慧的他,愛好也十分廣泛,無論物理、化學、生物、外語還是音樂和體育,他都多有涉獵,幾乎是個天才;在當時美國求學的崔琦,簡直稱得上是如魚得水。他從奧古斯塔納學院畢業後,考上了芝加哥大學研究生,並直接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次年進入了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工作

獲獎諾貝爾,功成名就

在電子領域研究的幾年裡,崔琦學術影響越來越大,在長期的研究中,他的電子量子的發現,為量子物理學領域做出巨大的貢獻,終於在1998年10月13日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除此以外,崔琦還多次獲得了美國國家級的各種獎項。

崔琦也成了獲得諾貝爾獎金的第六位華裔,雖然有很多人對崔琦的美國國籍多有詬病,但是崔琦只是在中國出生,在農村上了小學,他中學以及以後教育都是在香港和歐美國家完成,有些狹義的愛國者,卻認為他吃裡爬外,這就有些不可理喻了。崔琦只是一個單純的學者,他從不涉及什麼政治,再說他的成就除了自己的天資外,全是歐美教育的成果,如果當時留在中國,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農民罷了。

再說科學無國家,崔琦在物理學上取得的成就,不是屬於美國的,而是屬於全世界全人類的。我們當然應該讚揚錢學森那些在美國學成之後堅決回國的科學家,但是錢學森先生他們學的是應用物理學,而像楊振寧、崔琦這些人研究的卻是理論物理,他們的研究領域在當時的情況下,並不能直接轉化為生產力,並且對比中美兩國的科研條件,崔琦如果回到中國是如何也獲得不了諾貝爾獎的,何況晚年的崔琦也回到了中國,並為祖國的科技做出了很多貢獻。

子欲養而親不待,後悔當初的選擇

崔琦雖然身居海外,但是卻一直在關注著祖國科學事業的發展,自改革開放以來,他就一直和中國科學界人士進行遠程交流,還被聘為香港大學榮譽博士,並當選為香港科學院的創院院士並且成為了中科院榮譽教授,甚至在2000年,成為了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9年崔琦接受了著名媒體人楊瀾的採訪,在這次採訪中我們得知了崔琦一直不願回國的原因,在1958年,崔琦去了美國後,他的父親在接下來的三年困難時期,餓死了。隨後在中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政治運動,他的母親因為出身成分問題,以及他這麼一個在美國讀書的兒子,受到了殘酷的政治迫害,還被冠上了「裡通外國」的罪名,不久在貧病交加中,鬱鬱而終。

那是崔琦最黑暗的日子,他如果在那時是回國的話,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極有可能有牢獄之災,再說雙親已亡,父母不在,他何必要回到那個傷心之地呢?從此,幾十年裡他再也沒有回過家鄉,但是在他的記憶深處,卻永遠定格正在自己小時候與父母姐姐們溫馨相處的日子,父母永遠活在他的心裡。崔琦害怕自己一旦回到了家鄉,面對破敗的老屋,埋葬父母的荒冢,他的夢裡那所有那些溫馨的畫面,就會蕩然無存,不如一直留在異鄉,讓故鄉的一切都化作年少時的夢吧。

有句老話叫「狐死首丘」,中國人都講究落葉歸根,在2014年的時候,75歲的崔琦帶著自己的夫人、女兒、女婿、外孫,回到了那個闊別63年之久的故鄉。走的是時候還是一個單純幼稚的青蔥少年,歸來時已是滿鬢風霜、年逾古稀的老人,命運的捉弄,再次踏入家鄉的土地是,崔琦如同一個無助的孩子,淚如雨下。可惜再也回不到當初,歸來已不是少年。

在楊瀾的參訪中,曾不止一次地問崔琦,如果沒有父母堅持讓他去香港讀書,他的命運又會如何?崔琦卻說道,作為家中的獨子,如果他可以留在家安安分分地做一個農民,他的父母也許不會那麼悲慘的死去。

結語:

崔琦這幾十年來,一直活在內疚當中,他認為自己沒有盡到一個做兒子的責任,如果不是身在美國,而是留在父母身邊,父親也許不會餓死,在母親最困難的時候,如果有他在,母親也許會有一個輕鬆愉快的晚年。可惜時光不能倒流,崔琦這樣一個可以載入史冊,光耀千古的科學家,他的夢想卻只是做一個普通的農民。

有的人追求平淡安樂,有些人追求功名利祿,但是人的一生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遺憾,對崔琦來說,諾貝爾獎也罷,社會地位也罷,都無法彌補他心裡的痛,對整個社會來說,多了一個叫崔琦的科學家是幸運的。因為一個科學家遠遠比一個農民對社會更有價值,但是對崔琦而言,什麼都比不上陪在父母身邊,陪他們一起到老。不知對此,大家有何看法?

相關焦點

  • 崔琦12歲離開家鄉求學,入美籍獲諾貝爾獎,為何晚年表示後悔了?
    在他之前,只有李政道、楊振寧和其他五位華裔人士獲得過諾貝爾獎。年僅12歲時,他離開河南農村到香港讀書,然後去美國深造,加入了美國國籍。為什麼他在晚年坦言自己後悔?崔琦於一九三九年二月底生於河南平頂山寶豐縣。
  • 12歲從河南農村走出的崔琦,到美國獲得諾獎,晚年為何後悔了?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們中國人獲得諾獎的卻很少,不過算上全世界的華人,也就是算上外籍華人的話,也不算太少了,而且他們所取得的成就也是舉世矚目的,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比如楊振寧(2015年由美籍改回中國籍)、李政道、李遠哲、丁肇中、朱棣文、錢永健、高坤等,今天要講述的是另外一個美籍華人物理學家,12歲從河南農村老家走出的崔琦,到美國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晚年為何後悔了?
  • 從河南農村走出的驕子,到美國得了諾貝爾獎,晚年卻十分後悔?
    12離開河南農村求學,入籍美國獲諾貝爾獎,晚年卻後悔當初的選擇。崔琦這些年回到了祖國,但是對於自己獲得諾貝爾獎這件事情崔琦並沒有多少激動的感覺,甚至很後悔當年去了美國,這是為什麼呢? 從河南農村走出的驕子,到美國得了諾貝爾獎,晚年卻十分後悔?
  • 崔琦12歲離開河南農村,到美國獲得諾獎,中國心仍在已是美國籍
    作為世界上第六位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崔琦贏得了世界矚目。12歲從河南農村走向中國,走向世界,崔琦的人生也是逆襲典範。後來的崔琦成為了美籍華裔,卻在晚年之後悔恨不已,他的人生,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變故?從河南到香港,從農村到大城市,崔琦經歷了人生中太多的第一次,也面臨著眾多的挑戰。孤身一人來到完全陌生的環境,崔琦曾經因為難以適應產生了回農村的想法。萬幸崔琦在母親的鼓勵之下堅持下來,縱使在群英薈萃的培正中學,崔琦依舊耀眼。1958年,崔琦來到美國留學,在美國同學看來,崔琦幾乎是一個完美的人。
  • 崔琦:12歲走出農村,到美國獲得「諾獎」,為何晚年後悔了?
    不過他在晚年的時候卻後悔了,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科學的邊界又在哪呢?1939年河南的農村,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裡,中國其實很缺乏科學家,特別是在農村家庭裡面要走出一個科學家,可實在是太難。,並且走上了屬於自己的道路,而那時候他還只有12歲。
  • 崔琦:12歲走出農村,到美國獲得「諾獎」,為何晚年後悔了?
    例如今天我們要聊到的科學院士崔琦,他就是一個華人科學家,並且還獲得了諾貝爾獎。不過他在晚年的時候卻後悔了,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科學的邊界又在哪呢? 一、農村裡的天才 崔琦院士出生於1939年河南的農村,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裡,中國其實很缺乏科學家,特別是在農村家庭裡面要走出一個科學家,可實在是太難。 更加奇妙的是,崔琦還是一個老來得子的特例,其父母是在40多歲的時候才生下了他,而且在此之前他已經有了三個姐姐。
  • 19歲赴美留學的農村少年崔琦,到美國獲得諾獎,晚年說自己很後悔
    崔琦是第六位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在1998年發現並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的特殊現象,因此被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他在晚年的時候坦言說自己對當年的選擇很後悔,自己到美國求學是一個錯誤。 1939年,崔琦出生在河南寶豐縣範莊村,作為家中唯一的男孩,他被視為掌中寶。
  • 崔琦:本是河南農村娃,入美國國籍獲諾貝爾獎,晚年為何說後悔了
    作為科學研究領域的最高榮譽,諾貝爾獎在無數學子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然而有這樣一位入了美國國籍的華裔科學家,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晚年卻坦言十分後悔,這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回事呢?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崔琦,於1939年出生在河南的一個平頂山的一個偏僻的農村裡,家境還算殷實,尤其是崔琦的母親,出生在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崔琦是在父母年過四十之後才生下的,因此備受長輩們的喜愛,童年時父母對他的管教就十分嚴厲,對他寄予了厚望。
  • 河南12歲農村少年離家後,入美籍獲諾貝爾獎,晚年坦言後悔了
    他是為數不多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在他之前只有李政道、楊振寧等五人獲得諾獎。12歲那年,他離開河南農村到香港求學,後赴美國深造,加入美籍。為什麼晚年的他卻坦言自己後悔了?1939年2月末,崔琦出生在河南平頂山寶豐縣。他出生時父親已經42歲了,母親王雙賢41歲,家裡有3個姐姐。
  • 12歲出河南農村,在美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崔琦,晚年因何後悔?
    諾貝爾獎和中國農村聯繫起來得到的是什麼?本來這兩個天差地別的形容永遠也不會聯繫在一起,直到1998年,崔琦和另外兩名科學家一起獲得了那年的物理學獎。崔琦是誰?他是第六位得到了諾貝爾獎項的華裔,雖然他得了諾貝爾獎,但是我們對他知道的是甚至又少。
  • 12歲走出河南農村,在美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崔琦,晚年因何後悔?
    諾貝爾獎和中國農村聯繫起來得到的是什麼?本來這兩個天差地別的形容永遠也不會聯繫在一起,直到1998年,崔琦和另外兩名科學家一起獲得了那年的物理學獎。崔琦是誰?他是第六位得到了諾貝爾獎項的華裔,雖然他得了諾貝爾獎,但是我們對他知道的是甚至又少。
  • 12歲出河南農村,在美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崔琦,晚年因何後悔?
    諾貝爾獎和中國農村聯繫起來得到的是什麼?本來這兩個天差地別的形容永遠也不會聯繫在一起,直到1998年,崔琦和另外兩名科學家一起獲得了那年的物理學獎。崔琦是誰?他是第六位得到了諾貝爾獎項的華裔,雖然他得了諾貝爾獎,但是我們對他知道的是甚至又少。今天就帶大家來走進這個諾獎得主的一生:七分得意,三分失意。
  • 這個河南農村娃了不起,獲得過諾貝爾獎
    年2月28日,崔琦出生在距河南寶豐縣城10公裡左右的肖旗鄉範莊村的一個農民家庭。1968年,母親離開了人世,當時只有崔琦的大姐一人守在她身邊。成名後的崔琦在被問及「如果當年你母親不堅持把你送走,今天的崔琦又會怎樣呢?」的問題時,一時熱淚盈眶,他後悔自己沒能一直留在父母身邊。在榮譽與情愛之間,崔琦選擇了後者,沒能為父母盡孝,成了崔琦一生的遺憾。
  • 謝伏瞻會見美國華裔河南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
    10月23日上午,省長謝伏瞻在鄭州會見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及夫人琳達。副省長趙建才參加會見。  謝伏瞻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對崔琦教授及夫人來豫考察、講學表示歡迎,對他長期以來對河南教育事業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並介紹了河南省情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他說,河南是中國的縮影。
  • 12歲走出貧困山村,拿到諾貝爾獎,75歲回到家鄉,父母已雙亡
    諾貝爾獎設立100多年以來,迄今為止只有莫言和屠呦呦2位中國人獲此殊榮,算上2015年從美國籍改回中國籍的楊振寧,也只有3個中國人獲得過諾貝爾獎。195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12歲的崔琦意外獲得一個外出求學的機會,他的人生也由此而改變。香港完成中學學業雖然崔琦已經12歲,但他畢竟只是個孩子,而且是一個從未出過遠門的農村娃。
  • 河南籍諾貝爾獎得主崔琦:我寧願留在家鄉做一輩子農民,奉養父母!
    一種可能性是,崔琦1951年離開內地去香港時,將年齡從15歲改為12歲。在去香港之前,崔琦的家庭面臨新政的衝擊,他已經中斷了學業。據展館說明,崔琦的父親崔長生以種地養家,母親王雙賢出身書香門第但識字不多。
  • 諾貝爾獎獲得者崔琦教授回鄉訪問
    2014年4月21日-25日,在省、市外僑辦有關負責同志的陪同下,75歲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崔琦教授攜家人回到平頂山市寶豐老家探親訪問,與鄉親重敘舊情,與中學、高校師生座談,感受璀璨的中華文化。這是崔琦教授闊別家鄉63年後重回故裡。
  • 美國華裔諾獎獲得者崔琦62年後回鄉
    10月23日,闊別家鄉62年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教授,偕夫人琳達女士重返故土。身為科研巨子,家鄉河南的高等教育發展現狀是崔琦教授關注的重點之一。10月24日,他偕妻子應邀開始了在河南的高校之旅,當天上午,在河南省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領導的陪同下,先後前往河南工業大學、鄭州大學參觀考察,並與學生座談交流,一起聊學習和生活。兩校領導均表示,崔琦教授是中國的驕傲,更是河南的驕傲,希望老先生能對河南的大學教育以及科研給予相關建議。
  • 美華裔諾獎獲得者崔琦時隔62年重返河南故土(圖)
    >  與大學生交流:要有所成就,不要迎合社會,要遵從自己內心  10月23日,闊別家鄉62年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教授,偕夫人琳達女士重返故土。身為科研巨子,家鄉河南的高等教育發展現狀是崔琦教授關注的重點之一。10月24日,他偕妻子應邀開始了在河南的高校之旅,當天上午,在河南省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領導的陪同下,先後前往河南工業大學、鄭州大學參觀考察,並與學生座談交流,一起聊學習和生活。兩校領導均表示,崔琦教授是中國的驕傲,更是河南的驕傲,希望老先生能對河南的大學教育以及科研給予相關建議。
  • 諾獎得主美籍華人崔琦為何不願回河南故鄉
    10年了,路邊指示牌上「崔琦教授舊居」幾個字已經斑駁,但多次從美國往返中國內地的崔琦還是沒有回故鄉看一眼。崔明安用鑰匙打開舊居大門,帶記者進去參觀。前面是「崔琦教授事跡展覽館」,館後還闢出一小片花園。展館內除了以四個展區、用圖片與文字呈現崔琦事跡和舊居重建經過外,還在櫥櫃內放置了「崔琦教授少年時期曾經用過的油燈」等物———實際上崔琦用過的油燈早已無處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