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諾貝爾獎共同拒絕回國,李政道更早入美籍,為何只有楊振寧被罵

2021-01-12 小酒九說歷史

引言:楊振寧和李政道都是偉大物理學家,兩人因共同完成宇稱不守恆的研究工作並發表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這篇文章,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後來,在1957年,兩人又同時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成為了榮辱與共的朋友。後來兩人都選擇拒絕回國,加入了美籍。不過為什麼就只有楊振寧被罵,而卻沒有人罵李政道呢?

人生在世,皆為「名利」兩個字,即使是頗有成就的物理學家們也擺脫不了名利的束縛。其實,在獲得諾貝爾獎項之前,兩人的矛盾就已經非常深了,不過是因為兩人當時的研究方向以及目標是一致的,所以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直到後來因為論文署名的問題,在李政道的堅持下將自己的名字放在了第一位,這樣兩人都十分地不高興。

楊振寧與李政道就像是兩虎相爭,各不相讓。因為在諾貝爾獎頒布的時候,楊振寧認為自己的年齡大些理應第一個上臺,但是李政道可不依,堅決表示不同意,最後在夫人秦惠箬的勸說下才答應了。但是楊振寧並不滿意這個結果,認為自己的夫人杜致禮比秦惠箬大一歲,所以杜致禮的名字也應該在秦惠箬之前,楊振寧荒唐的舉動徹底激怒了李政道,然後李政道就和楊振寧決裂了。

其實,楊振寧和李政道的決裂在很多看來,就像是小孩子間的小打小鬧,但是又顯得那麼不可理喻。李政道不再想看到楊振寧,所以就去找有「原子彈之父」之稱的奧本海默去辭職了,奧本海默甚是無奈,就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兩位天才物理學家就走上了決裂的道路,這讓他無法理解,所以便嘲諷道:「李政道不要在做物理研究了,而楊振寧應該去看看精神病醫生!」

不過雖然兩人的關係決裂了,但是他們兩人都選擇了拒絕回到中國,而選擇加入了美國。在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李政道立刻選擇加入了美籍,只不過他十分地低調。但是楊振寧就不同了,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加入了美籍。甚至三次拒絕了父親的勸說,執意選擇加入美國,這也讓他的父親楊武之十分憤怒,甚至罵出了「不忠不孝」這個詞。

我國自古以來就將忠孝看得尤其重要,但是楊振寧的做法顯然是違背了「忠孝」,自然是逃不過社會輿論的譴責了。不過楊振寧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是相當強大的,每天過好自己的生活,不被言語所幹擾。如果他當時低調一點,也許就不會把自己推上風口浪尖,成為眾矢之的了,直到現在,他與李政道產生的間隙也沒有得到修補,讓人惋惜。

結語:不可否認的是,楊振寧和李政道都是不可多得的物理學家,他們在物理理論研究上發揮了最大的優勢,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只不過因為楊振寧做事實在是太過於高調了,後來又娶了比自己小了54歲的小嬌妻,這更是讓自己成為了人們的飯後談資。古話說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無法做到讓所有人滿意,即使是科學家也一樣。對此,你們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獲諾獎後共同拒絕回國,李政道更早入美籍,為何只有楊振寧被罵?
    獲諾獎後,兩人共同拒絕回國,事後的連環反應更是激烈,楊振寧被國人謾罵,李政道卻低調的仿佛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之中…… 任何一個國家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都是屬於自己的國家的,嚴格保密的科研成果是絕不可能隨意洩露給別的國家的學者,而李政道和楊振寧在學有所成之後卻共同選擇了拒絕回到中國,留在了美國,將自己的科研成果都貢獻給了美國。
  • 兩人獲諾獎都拒絕回國,李政道更早加入美籍,為何只有楊振寧被罵
    兩人獲獎後共同拒絕回國,李政道更早入美籍,為何只有楊振寧被罵引言:楊振寧和李政道都是偉大物理學家,兩人因共同完成宇稱不守恆的研究工作並發表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這篇文章,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 兩人一起拒絕回國發展,李政道更早入美籍,為何國人只罵楊振寧?
    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人一起拒絕回國,而且都加入了美國國籍,李政道還更早地加入了美國國籍,那為什麼國人只「罵」楊振寧?楊振寧是否真的該被「罵」?
  • 楊振寧獲諾貝爾後入美籍,現卻被指責回來養老,那是你的無知
    說起楊振寧,大家都不陌生。他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同時也是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之一,也是目前在世的最早的諾貝爾獎得主。1942年,楊振寧畢業於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本科論文導師為北京大學吳大猷教授,後考入該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讀研究生,師從王竹溪教授。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導師是愛德華·泰勒教授。
  • 楊振寧、李政道才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代表著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水平的諾貝爾獎誕生已一百多年了,獎勵在各個領域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900多個,而獲獎的中國科學家或華人科學家卻屈指可數。就這寥寥無幾的幾位,大多數國人也難述其詳,不過對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位科學家倒是比較熟悉。
  • 血統加法律,楊振寧、李政道才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代表著科學界的最高學術水平的諾貝爾獎誕生已一百多年了,獎勵在各個領域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900多個,而獲獎的中國科學家或華人科學家卻屈指可數。就這寥寥無幾的幾位,大多數國人也難述其詳,不過對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位科學家倒是比較熟悉。
  • 楊振寧與李政道,本是親密的合作夥伴,為何卻永久絕交?
    他曾經的好朋友兼合作夥伴李政道便是其中之一。二人在同一高校留學,後來又一同獲得令人羨慕的諾貝爾獎。那麼二人為何會絕交呢?其實,論起二人絕交的原因,雖一直沒有確切的證據,但大體是逃不過名利二字。楊振寧的物理之路楊振寧從小出生在一個充滿書香氣的家庭,他的父親曾經在美國留學,回國後先後在廈門大學、清華大學任教,可以說楊振寧基因裡就帶著學霸屬性。
  • 李政道談與楊振寧決裂事件,坦言:諾貝爾獎只是浮雲
    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李政道的研究領域十分廣闊,在高能物理、粒子物理、天體物理、流體力學、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廣義相對論等方面建樹頗多。
  • 李政道透露科學家趙忠堯70年前就應獲諾貝爾獎
    李政道透露科學家趙忠堯70年前就應獲諾貝爾獎 2002年7月14日17:07  新華網   新華網合肥7月14日電(記者張曙光 周劍虹)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教授日前在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一封信中透露
  • 楊振寧、何祚庥回應:李政道楊振寧獲諾獎的相關情況
    編者按《科學文化評論》2020年第1期發表了《李政道楊振寧遭遇冷處理——六十多年前中國人第一次獲諾獎》(華新民、王作躍)。李政道楊振寧參加諾貝爾獎頒獎禮▼ 楊振寧教授寫給《科學文化評論》的信《科學文化評論》編輯部:貴刊於2020年第1期發表了一篇《李政道楊振寧遭遇冷處理
  • 使楊振寧和李政道獲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到底是什麼意思?
    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因發現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站在諾貝爾獎的領獎臺上。60多年過去了,楊振寧和李政道的名字早已家喻戶曉,使他們獲得諾貝爾獎的宇稱不守恆指的是什麼,卻沒有太多的人知曉。
  • 楊振寧與李政道決裂原因,與他嘲笑的《易經》一樣,都是中國文化
    按照這樣的方式,所有論文的署名都應該是」李政道、楊振寧「才對,為何又會出現」楊振寧、李政道「這樣的情況呢?原來,在論文發表之前,楊振寧就以因他比李政道年長四歲,希望署名可以排在他前面為由,讓李政道同意這個提議。李政道雖然覺得這種理由很搞笑,但出於對楊振寧的尊重和感激,便同意了他的請求。但是要求第二篇論文要按規矩來署名。
  • 楊振寧到底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講清楚這個問題很重要!中國人!
    以下是史實:1922年,楊振寧生於安徽。1942年楊振寧從西南聯大畢業。1945年楊振寧前往芝加哥攻讀博士,師從愛德華泰勒。楊振寧因才華橫溢受到北大吳大猷教授的指點和引薦。1956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因共同發表「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論文,第二年兩人因這一理論同獲諾貝爾獎。
  • 楊振寧與李政道失和之謎
    楊振寧與李政道因共同發布了那篇著名的「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論文而並肩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華人的驕傲。他們曾攜手發表過數十篇對物理界影響深遠的論文,但共創輝煌的青年好友在未能白首同歸,而在名譽飛來後漸漸失和,隱約站上了對立的兩面。
  • 楊振寧、何祚庥回應:李政道楊振寧獲諾獎的相關情況
    楊振寧遭遇冷處理——六十多年前中國人第一次獲諾獎》(華新民、王作躍)。第二,從歷史的角度看,我們二人獲得諾貝爾獎使所有中國血統的人都興奮,都增加自信心,這是一件重要的歷史事實,是熱的,是有長遠意義的大事,怎麼能被說成「冷處理」?
  • 1957年總理與美談判成功,科學家有望回國,為啥楊振寧不回去
    楊振寧也的確有這樣的實力,他年僅35歲就獲得了諾貝爾獎,這是許多人一生不可企及的高度,接著他不斷發布科研成果,從相變理論到宇稱不守恆,再到楊-米爾斯規範理論,無數成就堆積成了一個偉人的完整成長史。,為何不回國作貢獻?
  • 同樣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什麼人們只說楊振寧,卻從不提李政道?
    楊振寧和李政道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獎,為什麼大家只記得楊振寧?其實要說大家都不記得李政道,那絕對是誤解了,因為楊振寧和李政道當年獲得諾貝爾獎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這有如下幾個原因!有人總結了原因,是因為楊振寧署名要在李政道之前,這惹火了李政道,看起來似乎楊振寧不講道理,但更可能是李政道的高級黑,因為李政道也不會是這樣小肚雞腸的人,而且也站不住腳,因為楊李在13年研究中,總共合作了37篇論文,除去有其他合作者的論文後剩下兩人合著23篇論文,李政道排名在前的22篇,楊振寧排名在前的只有一篇!
  •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40年
    而江才健也在作者後記指出,他曾去信給李政道希望能採訪他,李政道沒有回信,而過去香港電視臺製作楊振寧電視專輯時,李政道也拒絕了接受訪問。  天才遇見天才惺惺相惜  一九四六年楊振寧、李政道初次見面時,楊振寧已經是芝加哥大學名聲鵲起的一位天才研究生,一九四六到四九年楊、李關係非常密切,楊振寧在中國早已念完碩士,在芝加哥大學自然成為只念過二年大學李政道的兄長,李不管是選課,或者碰到不懂的問題,都會去請教楊振寧。  兩人合作起於一九四九年,共同合寫第一篇論文,合作作者還有一位學者布魯斯。
  • 資料: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圖)
    一九五七年,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愛因斯坦的「宇稱守恆定律」,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學金。他們這項貢獻得到極高評價,被認為是物理學上的裡程碑之一。儘管他們早已入了美籍,但也是「美籍華人」,消息傳來,中國人無不引以為傲。
  • 楊振寧與李政道的恩怨糾葛,諾貝爾獎到底誰的貢獻大?
    楊振寧大名鼎鼎,在35歲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還有幾個諾貝爾獎級別的成就,而且其他人在他工作基礎上又產出幾個諾貝爾獎,楊振寧是物理學界大神級的人物,他的成就可以頂級物理學家前十的位置。楊振寧與李政道是華人的驕傲,因發現「宇稱不守恆」共同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