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楊振寧和李政道都是偉大物理學家,兩人因共同完成宇稱不守恆的研究工作並發表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這篇文章,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後來,在1957年,兩人又同時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成為了榮辱與共的朋友。後來兩人都選擇拒絕回國,加入了美籍。不過為什麼就只有楊振寧被罵,而卻沒有人罵李政道呢?
人生在世,皆為「名利」兩個字,即使是頗有成就的物理學家們也擺脫不了名利的束縛。其實,在獲得諾貝爾獎項之前,兩人的矛盾就已經非常深了,不過是因為兩人當時的研究方向以及目標是一致的,所以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直到後來因為論文署名的問題,在李政道的堅持下將自己的名字放在了第一位,這樣兩人都十分地不高興。
楊振寧與李政道就像是兩虎相爭,各不相讓。因為在諾貝爾獎頒布的時候,楊振寧認為自己的年齡大些理應第一個上臺,但是李政道可不依,堅決表示不同意,最後在夫人秦惠箬的勸說下才答應了。但是楊振寧並不滿意這個結果,認為自己的夫人杜致禮比秦惠箬大一歲,所以杜致禮的名字也應該在秦惠箬之前,楊振寧荒唐的舉動徹底激怒了李政道,然後李政道就和楊振寧決裂了。
其實,楊振寧和李政道的決裂在很多看來,就像是小孩子間的小打小鬧,但是又顯得那麼不可理喻。李政道不再想看到楊振寧,所以就去找有「原子彈之父」之稱的奧本海默去辭職了,奧本海默甚是無奈,就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兩位天才物理學家就走上了決裂的道路,這讓他無法理解,所以便嘲諷道:「李政道不要在做物理研究了,而楊振寧應該去看看精神病醫生!」
不過雖然兩人的關係決裂了,但是他們兩人都選擇了拒絕回到中國,而選擇加入了美國。在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李政道立刻選擇加入了美籍,只不過他十分地低調。但是楊振寧就不同了,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加入了美籍。甚至三次拒絕了父親的勸說,執意選擇加入美國,這也讓他的父親楊武之十分憤怒,甚至罵出了「不忠不孝」這個詞。
我國自古以來就將忠孝看得尤其重要,但是楊振寧的做法顯然是違背了「忠孝」,自然是逃不過社會輿論的譴責了。不過楊振寧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是相當強大的,每天過好自己的生活,不被言語所幹擾。如果他當時低調一點,也許就不會把自己推上風口浪尖,成為眾矢之的了,直到現在,他與李政道產生的間隙也沒有得到修補,讓人惋惜。
結語:不可否認的是,楊振寧和李政道都是不可多得的物理學家,他們在物理理論研究上發揮了最大的優勢,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只不過因為楊振寧做事實在是太過於高調了,後來又娶了比自己小了54歲的小嬌妻,這更是讓自己成為了人們的飯後談資。古話說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無法做到讓所有人滿意,即使是科學家也一樣。對此,你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