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全才楊振寧,身在美國時,為什麼沒有進入核武器研發領域?

2020-12-05 騰訊網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正是在孔老夫子這樣的敦敦教誨下,後世無數的中華兒女以懷揣著家國情懷,在各行各業竭盡所能的為祖國的繁榮與富強做出著貢獻。

一、國士無雙,精神無兩

知名作家江才健曾說:"楊振寧先生於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對整個中華兒女而言都是一件極富意義之事。

當年的鴉片戰爭,西方人憑藉船堅炮利,讓中國人一蹶不振。而楊先生無異於是一面旗幟,在用自己的努力改變著國人不如人的思想"。不過現在網絡上有許多人都認為楊振寧老先生對祖國貢獻不大,只是"回來養老"

但他的成果並不能具體到某一個物件,而是深刻的改變著整個物理領域。他對國人的貢獻有很多,比如上面提到的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改變了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

再者,楊老先生在美國期間,幫助了無數的中國留學生,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他們找好的專業介紹厲害的導師,讓其更好的"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且楊振寧的回國帶動了成千上萬的海外遊子回來建設祖國

回國以後的貢獻那就更大的,許多的學科項目他都是顧問,一個項目有楊振寧或者沒有楊振寧是完全不一樣的。總而言之,如果讀到了物理博士,就知道了楊振寧的厲害。

那麼,他到底有怎樣的建樹,又是緣何成為的諾獎獲得者?

1922年楊振寧出生於安徽的省會合肥,他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家裡的學術氛圍十分濃厚。他自幼耳濡目染受到雙親的薰陶,對科學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37年抗戰爆發於國內四處輾轉,終於在次年到了西南聯大學習

九年以後,獲得庚子賠款赴美留學的資格。他在美利堅先攻讀哲學,又進入了普林斯頓學院,與李政道一同受教於奧本海默門下。在那段日子裡,楊振寧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除了李政道還有米爾斯。

每隔幾年都能有重大的突破,從基本粒子的複合模型到非阿貝爾規範場再到宇稱不守恆理論獲得諾獎,這一路的風雨兼程艱難險阻,想必只有楊老先生自己明白。

楊振寧在1964年入了美國國籍,但他從未忘卻過祖國,那只不過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形勢所迫。

因為自從韓戰結束以後,中美兩國的關係降到了冰點。當時的美國總統們決不允許有中國人參與到核心的研究領域並對華人充滿了敵視。再加上六十年代正值美國"紅色恐怖",若不入籍楊振寧前途無望事業無望,還何談"師夷長技以制夷"。

不過他一直牽掛著祖國,多次通過香港向大陸表達敬意,在中美兩國關係稍稍鬆動但文革還未結束的1971年楊振寧就冒著風險回國訪問,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位以美籍學者身份訪華之人。

當時他還曾碰到過兩彈一星元勳也是他的故交鄧稼先,在鄧稼先的鼓舞下,楊振寧回國發展的願望愈發強烈,這一幕在電影《橫空出世》中有所演繹

二、在外受疑,有家難回

既然鄧稼先和楊振寧都曾在國外留學,那麼為何前者成了中國的兩彈一星功臣,而楊振寧,身在美國時,卻沒有進入核武器研發領域,而且有媒體稱其為"是20世紀中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後,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識和才能的"物理學全才"。"物理學全才"

同時楊振寧不像其他科學家那樣恃才傲物,他脾氣很好在待人接物上處理的都非常得當。何況,當時的美國急需這方面的人才。所以,他的專業能力那麼厲害,人際關係很好,而美國又需要這樣的人,那為什麼美國不讓他去研究核武器呢?

其實這個問題,早在他於1995年接受香港記者採訪時,就曾主動說過。他自己講道:"我的專業是物理與核物理也有密切的關係,但在當時我很忌諱與美國的核研究沾邊"。具體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楊振寧是中國人而中美又處於敵對的態勢,他是1964年才入的美籍,而且也是在艱難之下做出的決定。美國人不會不知道楊振寧父親對他加入美籍的不滿,也不會不知道楊振寧是因為當初新中國的護照難以在世界上流通才選擇了美國。

當時紅色恐怖還沒有完全的結束,所以美國人對他也是非常的忌憚。儘管美國是個移民國家,但他們對楊振寧的許多做法並不滿意也不放心

比如他與國內保持著密切的聯繫,比如他經常去中國香港訪問,這些都可能成為美國人擔心他"洩密",而限制其出境的理由,到時候就會萬分尷尬。所以說,第一個原因就是美國不信任中國人,不放心楊振寧,所以讓他儘量不要觸碰到核武器。

其次,是楊振寧本人不願意。一方面,幫著美國製造核武器,這是它們用來威脅中國的利器。楊振寧始終有一顆拳拳報國之心,如果他進入到了美國的核武器領域,祖國的同胞會如何看待他,他還能不能再踏上故鄉的土地,這都是一個大問題。

另一方面,美國人原本就不信任楊振寧,倘若他接觸到了核武器研發的領域,那麼美國必定會加緊對他的監視,到那時候楊振寧可以說是兩頭不討好。在美國受到它的鉗制,在祖國名聲就會毀掉。所以,不參與核武器研究,是個明哲保身的明智之舉。

就像1971年他申請回國時,倘若他進入了美國的核武器領域,那麼必定會被限制出境,可能這一輩子都不會見到親人。再者,當時國內的文革轟轟烈烈,這個消息若是傳到國內,他的親朋好友必定會受到牽連。

還有楊振寧是個具有愛國情懷的人,當時冷戰鬧的那麼厲害,美國就想著用核武器壓制中國,他怎麼會幫著"敵國"來迫害自己的母邦呢?

三、拳拳愛國心,錚錚歸家人

隨著蘇聯解體,冷戰正式結束而中國也早就走上了改革開放之路。中美之間的關係終於實現了正常化,中國也在積極的融入這個世界

國內的各個大學都期盼著楊振寧老先生能儘快的回到祖國,終於在2003年他決定回國定居,從此往來於北京和香港任教講課。

可以說楊老先生是中國物理領域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如今近百歲高齡,還在為了中國的科學發展做著貢獻,這種精神值得每個人學習。那麼,從楊振寧老先生的經歷中可以帶給世人怎樣的啟迪呢?

首先,是人人都該具有家國情懷。當年楊振寧赴美是本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心態去的,也知道那份"庚子賠款"看似是美國人的恩惠,其實是中國人的屈辱。所以他到了美國,還是無時無刻的不掛念著祖國。

當今社會有許多流落在世界各地的海外遊子,他們或為錢或為學,但都應該把建設祖國當成第一要義。而且現在的國家已經強大了已經崛起了,想要回國也沒有那麼難了,因此就更該學習楊振寧的那種精神。

而且,也不該為了名利就去幫著外國人製造武器。正如鄭強在那次演講中說的:"我都害怕有一天被你們造的飛彈炸死"。

若是為了個人的得失,就去幫著他國來對抗母邦,實屬不該。即使真的不想回來,也不能與祖國為敵,也應該時時刻刻的牽掛著這片生你養你的土地

其次,是"三思而後行"。當年楊振寧如果沒有刻意的規避與核物理的關係,想必美國不會放棄這個人才,定當再三邀請他加入核武器的研究。好在楊老先生高瞻遠矚,知道其中的利害得失

在再三考慮下,他決定還是對核武器"敬而遠之"。試想,如果當年楊振寧真的參與了核武器的研發,那祖國的百姓還會如此愛戴他嗎?他還能安心的回來養老,回來報效祖國嗎?

當年進入美國核物理領域,不論是對其個人前途還是其在物理學領域的研究都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楊振寧並未為此,而不顧一切。所以,目光長遠對一個人的發展很重要。千萬不能因為"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放棄了長足的考量。

再者,慎之又慎也很關鍵。正如他在《曙光集》所言:"美國的飛彈基地我知道在哪,也有我很多的朋友。但他們邀請我,我從來不去,一直堅持了二十多年。"

試想,如果楊振寧去了不是會被懷疑用心不軌,就是會被強制要求進入其中工作

做學問他很嚴謹做人他又很謹慎,所以人們都將楊振寧先生稱為"我國科學工作者的一面旗幟"。現在有許多人不理解楊振寧,或許是別有用心或許是"無知者無畏",不過在了解完楊振寧以後,肯定會對他肅然起敬。

相關焦點

  • 楊振寧那麼厲害,美國為什麼不讓他去研究核武器?
    那麼,既然楊振寧有比肩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的偉大成就,為什麼美國沒有讓他去研究核武器?要知道,美國研究核武器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試驗室可是集中了全美最頂尖的科學家,科研環境和學術氛圍是一流的。而楊振寧在原子彈時代正值壯年,而且所取得的學術成就也不小,與曼哈頓計劃的參與者如費米、波爾、費曼、吳健雄、奧本海默等也都有不少的學術交流,甚至有一些還是好朋友,這麼厲害的一個人,為什麼當年美國沒有讓他去研究核武器呢? 我想,這是許多人都十分疑惑的一個問題。
  • 楊振寧那麼厲害,美國卻不讓他去研究核武器,到底是為什麼?
    在眾多科研人才中,有一個叫楊振寧的人,他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經常會引起大家的討論。楊振寧20歲的時候,就去了美國留學。35歲那年,他跟李政道先生一起提出「宇稱不守恆」,因此他獲得諾貝爾獎,在國際上有了很高的名氣。後來,楊振寧又提出了一個楊·米爾斯理論,它解釋了一些特定的物理現象,給其他人的研究提供很多幫助。
  • 「物理學全才」楊振寧:《三體》非常名,我買來看過,但看不下去
    有人說楊振寧是20世紀中,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後,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識和才能的「物理學全才」,確實如此。楊振寧在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對我們所有中國人來說,是一件振奮人心的事情, 給了我們莫大的信心和鼓舞,徹底扭轉了我們長期以來自覺不如人的心理。
  • 楊振寧教授「如此厲害」美國為何不讓他,去研究核武器呢?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1957年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被譽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具實力的物理學家,他也是中美關係鬆動後,第一位回中國探訪的華裔科學家,還推動了中美文化交流,那楊振寧這麼厲害,美國為什麼不讓他去研究核武器?
  • 怎樣通俗的讓大家理解楊振寧在人類物理學方面地位?
    丁肇中在楊振寧70歲生日宴會上曾這樣說:提到20世紀的物理學的裡程碑,我們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對論(愛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學(狄拉克),三是規範場(楊振寧)。
  • 楊振寧的偉大幾人知?清華物理界的頂梁柱,娶的少妻也是清華博士
    一、物理全才,在世第一楊振寧先生,被美國物理學界最權威的機構評價為,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後,第三位物理學全才。這個評價,非常高,而且從這句話裡還有一個含義,那便是,他要比霍金偉大。楊振寧最大的黑料,也許便是他沒有選擇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從美國回來。可沒有回國,真的代表不愛國嗎?建國初期,他確實沒有回國,可根據權威資料,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他對於中國的貢獻,一直都有,而且很大。
  • 楊振寧在物理學的地位那麼高,為何沒有出現在教科書中?
    楊振寧老先生是上世紀後期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在理論物理學領域有開創性的成果,但是因其理論比較高深,所以九年義務教科書上沒有任何提及,即便是大學物理系的教科書也少有提及,如果你繼續在物理學領域耕耘,到了研究生、博士生階段才算正式接觸楊振寧的理論。
  • 同樣是獲得諾貝爾獎,為什麼李政道名氣沒有楊振寧大?
    我們舉個例子,霍金可以說是最近幾十年最有名的物理學家,而同期成就遠比他高的物理學家都沒有他有名氣。再比如,同樣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薛丁格就要有名氣得多,而海森堡,狄拉克等人就很少人知道。在華人物理學家圈子裡也是如此,對於楊振寧和李政道來說,大家大多聽說過楊振寧,但李政道就相對陌生一些。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 楊振寧的子孫全部定居美國,他為什麼晚年回國?真是為了養老嗎?
    提起楊振寧,可能還會有人不認識,但提起中國首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者,那麼沒有人會不知道吧。楊振寧的一生始終與科研聯繫在一起。他是首位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卻在早年加入美國國籍,又在晚年選擇回國。這時候其子孫都已經定居於美國,他回國真的只是因為「落葉歸根」,想要回國養老嗎?
  • 楊振寧是「偉大科學家」嗎?國人為何如此詬病他?
    近日,98歲物理學家楊振寧現身清華校園。此事引發很多網友關注討論,有些言論是比較友好的,但大部分評論是不太友好的,說什麼的都有,很難聽。為什麼會這樣?下面我們梳理一下,藉此機會好好了解一下楊振寧這個人。
  • 惠勒與美國核武器之路
    惠勒本人更是才華出眾,不到22歲就成為了物理學博士,隨後師從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再之後,他來到普林斯頓大學工作,直到退休。惠勒的一生豐富多彩,故事層出不窮。也許我們還不能稱他為最頂級的物理學家,不能和玻爾、費曼、狄拉克等人相提並論,但說他是1.5線的超一流物理學家則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 楊振寧的兒女全部定居美國,他為什麼晚年回國?僅僅為了養老嗎?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那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學校,結識了以後並肩作戰的戰友——李政道。1956年的那個夏天,這個年輕人震驚了整個物理學界,影響了物理學裡面的多個領域的「宇稱原理的破壞」原理誕生了。
  • 為什麼牛頓、愛因斯坦和霍金之後,楊振寧就是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人類歷史上有沒有比愛因斯坦更牛的物理學家?不少人都認為,愛因斯坦的大腦非同一般,以至於負責其逝世後遺體解剖的醫生,趁著難得的親近機會將這個讓世人好奇的器官直接偷走,就連愛因斯坦的眼球都沒有放過。
  • 被評為「影響世界千年的物理學家」,楊振寧的偉大,你根本不了解
    大家只記得楊振寧在前兩年才恢復了中國國籍,認為他此前一直在為美國「做貢獻」,認為他心中並沒有祖國。孰不知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楊振寧就已經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慷慨陳詞多次發表愛國演講,影響了很多留美臺灣學生。
  • 中國的鄧稼先,世界的楊振寧
    鄧稼先為中國研製原子彈隱姓埋名,楊振寧則因獲得諾貝爾獎名震世界。為什麼兩人會走上兩條完全不一樣的道路呢,我們來看看兩人的成長經歷,或許可以窺探出一二。2002年,美國解密的41份絕密文件顯示,美國政府曾經多次企圖對中國進行核突襲,韓戰期間,核飛彈一度運到日本衝繩島,美國揚言要將核武器當成普通炸彈來使用,國際普遍認為,新中國是離核威脅最近的國家,居裡夫人的女婿,一位一生致力於和平而戰的法國物理學家約裡奧居裡,通過自己的學生轉告毛澤東,要保衛世界和平,就要反對原子彈,而要反對原子彈,必須自己擁有原子彈。
  • 楊振寧:我跟愛因斯坦聊了1.5小時,但沒有從中獲得一點「智慧」
    這句話讓世人百思不得其解,本以為如此出色的兩人若是相見,必定爆發一場「頭腦風暴」,會有一場思想上的交鋒,可是,什麼也沒有發生。那麼當年那場談話的內容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楊振寧會說自己並沒有獲得「智慧」?楊振寧:勤學苦練,收穫頗豐楊振寧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他生於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雖然沒有良好的條件,但是他依舊沒有放棄夢想,他渴望成為一位科學家,造福世界的同時也要幫助他人。他於1945年前往美國進修,美國在那時是世界上鼎鼎大名的科技強國,在科學研究領域的成就不是其它國家能夠與之匹敵的。
  • 楊振寧作為中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卻屢遭網友質疑,原因有幾點
    但其實在物理學領域,霍金的物理學成不一定是頂尖成果。如果要評選「愛因斯坦後的第一人」的話,我們國家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或與其同等偉大的前沿物理學家,絕對有資格入圍。但是在我們國家各大網站,打開搜索連結霍金的都是讚美和稱頌的文章。而輸入楊振寧名字的時候,他的老夫少妻婚姻卻備受爭議,受到了很多不好言論的抨擊,卻很少人關注他的成就。
  • 微博和知乎聲音對立,楊振寧、姚期智做回百分百中國人有什麼錯?
    為什麼放棄外國國籍?楊振寧、姚期智這樣回應  楊振寧表示,我是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國國籍的,當時做這個決定曾考慮了很久,是一個很痛苦的決定。1983年在一本書裡我曾經說我父親到臨終時都沒原諒我放棄中國國籍。
  • 中國最牛科學家為何沒有袁隆平
    有一篇文章選了屠呦呦、楊振寧、鄧稼先、錢學森、于敏這五位大咖,並且每位科學大咖都配有一段為什麼選擇其為中國最牛科學家的理由,有網友問:為何沒有袁隆平?同樣是首先介紹了其作為「在世的物理學家第一人」,是一位在粒子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和統計力學等領域熟知的物理學全才以外,還著重介紹楊振所取得成就之過人之處:除了「宇稱不守恆定律」以外,還有與其助手米爾斯一起創立的「楊-米爾斯理論」,這是一套非常基礎的理論,它為當時的前沿科學指明了方向,貼心的提供了一個非常精妙的理論模型
  • 被誤解的楊振寧!當代活著的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賽格瑞稱他是「全世界幾十年來可以算為全才的三個理論物理學家之一」,其它二位分別是愛因斯坦和費米。有人認為他的成就遠超霍金,清華大學為他專門蓋起了大師邸。虎父無犬子,楊振寧4歲時僅僅通過一年時間就由母親教會了三千漢字,良好的家庭環境再加聰穎的天資註定了楊振寧不平凡的一生。本來從未接觸過物理的楊振寧在1938年因高二升學考試需要借來了一本物理書,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楊振寧從未如此著迷過,這一個個公式一條條理論不正是一直尋找的顏如玉與黃金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