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勒與美國核武器之路

2021-01-20 回到2049



惠勒與美國核武器之路

知識就是力量,歡迎回到2049。

前幾天我們聊了于敏與我國氫彈研製的故事,今天我們再來說說美國的。不過,今天我們並不打算介紹美國的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也不打算介紹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而是要介紹一位對原子彈、氫彈研製都至關重要的人物,他就是約翰-惠勒。

惠勒

1911年7月9日,惠勒出生於美國佛羅裡達州。惠勒的父母都是圖書管理員,這讓全家都多了一份不常見的書卷氣:惠勒的二弟、三弟都是博士。惠勒本人更是才華出眾,不到22歲就成為了物理學博士,隨後師從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再之後,他來到普林斯頓大學工作,直到退休。


惠勒的一生豐富多彩,故事層出不窮。也許我們還不能稱他為最頂級的物理學家,不能和玻爾、費曼、狄拉克等人相提並論,但說他是1.5線的超一流物理學家則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在學術方面,惠勒專注於核物理、恆星演化機制等領域,大名留在了「布雷特-惠勒過程」、「惠勒-德維特方程」、「哈裡森-惠勒」方程之中。在教學方面,惠勒更是堪稱桃李滿天下,多年來,他親自執教大一、大二的物理課程,而且先後指導了46位博士生。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諾貝爾獎獲得者、大物理學家理察-費曼。另外,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對引力波探測做出巨大貢獻的基普-索恩,也是惠勒的學生。在科學傳播方面,惠勒發明了「中子減速劑」、「量子泡沫」、「蟲洞」、「單電子宇宙」等名詞,現在這些名詞已經成為了專業術語。而至於最有名的「黑洞」一詞,嚴格來說,雖然不是惠勒首創,但也是由他在講座中使用後,才迅速普及開來的。

基普·索恩

可見,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惠勒雖然談不上大神級別的人物,但說是半人半神,也無可厚非。我們暫且撇開這些不談,以後有機會再說,現在讓我們回到今天的主題,那就是惠勒與美國核武器研製的往事。


1939年,玻爾來到美國開會,有人問他:鈾在裂變的時候,為什麼會同時放出高能量的快中子和低能量的慢中子?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卻難住了玻爾等一眾物理學家。在和惠勒交談後,玻爾突然意識到,慢中子可能來自於鈾235,而快中子則應該來自於鈾238。由於最常見的鈾同位素是鈾238,所以快中子要比慢中子多得多。就此,他們倆合寫了兩篇論文,頭一篇正發表於1939年9月1日。


這一天是極不尋常的一天,當天,納粹德國對波蘭實施了閃電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全面爆發。


當時的美國奉行中立政策,所以,身處象牙塔中的玻爾與惠勒,仍在孜孜探求裂變的基本問題:裂變是怎麼產生的?其機制是什麼?對這些問題的痴迷,是他們完全忘卻了,或者說根本不願意去想核裂變顯而易見的應用,那就是製造威力空前的炸彈。同時,在奧本海默那邊,這哥們也沒這樣去想,當時他研究的是中子星和黑洞,這些宇宙中的玩意兒和核武器就相距更遠了。


但是,虛假的和平與寧靜,很快就被現實打破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迅速從中立走向戰爭,普林斯頓大學也不再是一個世外桃源了。


很快,惠勒就收到並同意了「曼哈頓工程」的邀約。一個多月後,惠勒來到了位於芝加哥的曼哈頓工程冶金實驗室,開始設計核反應堆。後來,它又被調到了位於華盛頓州哥倫比亞河畔的漢福德,以首席科學家的身份,主持設計和製造了世界上首個用來生產鈽的反應堆。幾年後,這個反應堆的產品被填進了一顆炸彈中,然後扔到了日本海濱城市長崎的上空。


1945年,廣島和長崎的兩聲巨響,在美國核物理學界引發了難以言表的震動。鏈式反應只是一個科學現象,但眾多的優秀學者卻利用它製成了炸彈,而且還真的殺掉了這麼多人,這個事實讓很多參與曼哈頓工程的物理學家的內心深處,充滿了痛苦和迷茫。比如奧本海默就認為:如果原子彈進入了交戰各國或那些準備交戰國家的軍火庫裡,那麼人類詛咒洛斯阿拉莫斯和廣島這個名字的一天,遲早將會到來。


這種矛盾和悔恨的心理,在很多物理學家身上都有體現。但是,惠勒不一樣,他並不這樣想。


事實上,惠勒當初同意加入曼哈頓工程,態度是十分堅定的。這不僅僅是因為他愛國,其中還有一個別人想不到的原因,那就是他的二弟約瑟夫。此時,約瑟夫已經應徵入伍了。前面我們說了,約瑟夫也是一個博士。雖然他研究的不是物理學,但以他的智力自然了解他大哥所從事的工作。他知道惠勒曾與玻爾一起研究核物理,也知道原子在裂變時能夠釋放出難以想像的巨大能量,這個能量足以摧毀一座城市,當然用來結束戰爭也是足夠的。所以在1944年夏末,已經被派往義大利前線廝殺的約瑟夫給惠勒寄了一張明信片,上面只有兩個單詞:Hurry up!快點!


收到明信片後,惠勒自然是竭盡全力地加快工作進度,他認為,前景很光明,差不多明年夏天,原子彈就可以造出來了。果不其然,1945年7月,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爆炸成功。惠勒心想:希望還不是太晚。但他不知道的是,約瑟夫早已在佛羅倫斯附近的一個山坡上陣亡了。

美國首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得知噩耗後,惠勒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他說了下面這番話:回過頭看,我非常傷心。為什麼我會首先以物理學家,然後才以公民的角度來看待核裂變呢?為什麼我沒有先以公民,再以物理學家的角度看待它呢?簡單查記錄就知道,約2000萬-2500萬人在二戰中死亡,並且大多數是在後幾年死的。戰爭每縮短一個月,就可能多拯救50萬-100萬人的生命。我弟弟約瑟夫也可能會活下來,他是1944年10月在義大利戰役中死去的。假如二戰轉折的那一天不是1945年8月6日,而是1943年8月6日,那該有多大的不同啊。


不論怎樣,人死不能復生,好在原子彈的橫空出世,推動了二戰結束的進程。本以為世間就此太平了,沒想到冷戰接踵而至了。


1949年9月,一架美軍氣象飛機在例行巡航時,在日本附近的高空中收集到了大量的放射性塵埃。進一步的分析無可爭議地表明,蘇聯已經炸響了他們自己的原子彈。


這個晴天霹靂,讓美國朝野上下震驚地幾乎跳了起來。很快,原子彈掩蔽部在各地開工搶建,學校組織學生們進行防原演習,而由於「原子彈間諜案」牽扯到了蘇聯,由參議員麥卡錫掀起的反共浪潮更是在政府、軍隊、媒體和學界中猖獗一時。所謂的共產主義者被大肆清除,就連奧本海默最後都被剝奪了安全許可,失去了政府的信任。


此時,在曼哈頓工程中表現出色,曾經首創內爆構型設計的物理學家愛德華-泰勒,走到了美國核舞臺的中央,他請求當局儘快啟動氫彈的研發工作。實際上,在曼哈頓工程期間,他就執著於所謂的超級聚變炸彈的設計,只是無人附和而已。但此時已是鬥轉星移,情況大不相同了。如果能開發出氫彈,理論上,氫彈的威力上限是無窮大,那麼蘇聯的原子彈威脅也就不算什麼了。

愛德華·泰勒

在當時,很多物理學家只想儘快恢復因戰爭而中斷的科學研究,而不願意再去搞什麼威力更大的武器。但與大多數人不同的是,惠勒卻旗幟鮮明地支持泰勒。他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蘇聯人也知道氫彈,他們肯定也要造,美國不搞就會落後,就會遭到對方的核訛詐。當時美國人還不知道,此時蘇聯的氫彈工程確實已經開始了。


1950年,杜魯門總統批准研製氫彈。氫彈工程下設兩個理論計算組,一個在洛斯阿拉莫斯,一個在普林斯頓。惠勒被指定為普林斯頓理論計算組組長。惠勒將研究人員分為兩組,也就是馬特霍恩B組和S組。他親自帶領B組,負責研製核武器。而S組則由物理學家萊曼-斯皮策帶領,研究「仿星器」。所謂的「仿星器」,就是一個受控的核聚變裝置,這是因為,氫彈的原理和恆星內部的運行機制是一樣的,所以「仿星器」由此得名。這個S組,後來就發展成了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


夜以繼日的幾個月連軸轉之後,惠勒小組提出了完整的氫彈設計方案。惠勒回憶說:我們做了大量的計算,用上了紐約、費城和華盛頓的計算機。甚至是全美國的大部分計算機我們都用上了。


惠勒等人的努力成果,最後凝結成了一份厚厚的報告,代號PMB-31。這份報告,至少在其之後的10年中,都是氫彈設計的聖經。


1952年11月1日,代號「常春藤邁克」的美國首枚氫彈在西太平洋小島上爆炸,其威力是廣島原子彈的800倍。利用恆星機制來製造武器,這個人類的終極夢想或終極夢魘,在這一刻成為了現實。歷史上第一次,人類不必再開發更大威力的全新武器了,因為可以無限疊加破壞力的終極武器已經出現了。


我知道,有人可能又要抬槓了,就像于敏那一期一樣,留言說「反物質武器呢」,拜託,反物質話題兩年前就已經說過了,自己找吧。


此後,惠勒回到了恆星物理研究領域,他鑽研學術,教書育人,推廣科學,一切都好像回到了戰前時光。唯一不同的是,約瑟夫永遠不會回來了。這當然不是惠勒的錯,但卻讓他終生無法釋懷。


在核武器問題上,有人說它是噩夢,也有人說它是和平的保證。對此,我們也難以評價,只能說,在科學與炸彈之間,黑與白、是與非,可能永遠不是那麼簡單。

相關焦點

  • 惠勒:提出黑洞概念的物理學大師 | 歷史
    而上面提到的兩個人物,理察·費曼和基普·索恩,他們都是惠勒的學生。黑洞一詞也正是惠勒率先提出並發揚光大。  1911年7月9日,惠勒生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的一個圖書管理員家庭。他的父親在自己的業務上頗為成功,這得益於他的人生信條:「凡事都可以做得比原來更好」「問題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被解決掉」 ,這樣的人生態度影響了幼年時期的惠勒,使他深深著迷於理解世界是如何運轉的——為這樣一個終極問題尋求答案,最終成為了惠勒畢生的追求。  1934年,當惠勒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畢業,他得到了去哥本哈根跟隨著名物理學家玻爾工作一年的機會。
  • 惠勒:提出黑洞概念的物理學大師 歷史
    而上面提到的兩個人物,理察·費曼和基普·索恩,他們都是惠勒的學生。黑洞一詞也正是惠勒率先提出並發揚光大。1911年7月9日,惠勒生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的一個圖書管理員家庭。他的父親在自己的業務上頗為成功,這得益於他的人生信條:「凡事都可以做得比原來更好」「問題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被解決掉」 ,這樣的人生態度影響了幼年時期的惠勒,使他深深著迷於理解世界是如何運轉的——為這樣一個終極問題尋求答案,最終成為了惠勒畢生的追求。1934年,當惠勒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畢業,他得到了去哥本哈根跟隨著名物理學家玻爾工作一年的機會。
  • 美國環保署局長惠勒在成本審查後放棄訪問臺灣計劃
    11月25日,據彭博社消息,美國環保署署長惠勒(Andrew Wheeler)取消了下個月對臺灣的訪問計劃。在川普政府即將卸任之際,有人對此次訪問的成本表示擔憂,惠勒的訪問有可能引發對中國的憤怒。美國環保署發言人詹姆斯·休伊特周二在電子郵件中表示:「由於美國國內緊迫的國內事務,惠勒對臺灣的訪問已經被推遲。」美國《紐約時報》對,美國環保署署長惠勒臺灣旅行計劃的成本問題進行報導後,美國環保署將要求其監察長對惠勒臺灣旅行計劃細節的披露進行調查。
  • 美國環保署長惠勒突然取消「訪臺」 蔡英文當局須認清新變局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日前《紐約時報》披露,美國環保署長惠勒(Andrew Wheeler)原訂12月5日率團「訪臺」3天,因應疫情須以包機形式赴臺,估計耗費25萬美金(新臺幣超700萬元),遭美國國內輿論批評是浪費納稅錢,藍、白政黨也譁然,直指川普已然敗選,這是對即將就任美國總統的拜登極度不尊重。
  • 臺媒:我們不歡迎惠勒訪臺
    [新聞頁-臺海網] 川普總統困獸猶鬥,拒絕認輸移交政權,對美國國家安全與國際形象都造成不利影響。在此氛圍之下,《紐約時報》披露美國環保局長惠勒無視交接工作,將於12月5日率團訪問臺灣。考慮「臺美關係」長期利益,惠勒為煤礦業遊說的背景,我們不歡迎惠勒來訪。
  • 健美金童惠勒,揭露職業健美的殘酷真相
    估計很多人會脫口而出:惠勒!但仔細思考,惠勒當然不是最慘的,但悲慘的事,卻一次又一次地精準在他身上發生,確實匪夷所思。在擁有千萬粉絲的運動明星群體中,惠勒無疑是最倒黴的一個。巔峰期的惠勒健美明星,弗萊克斯·惠勒(Flex Wheeler),1965年8月23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 一代宗師 | 諾獎得主眼中的導師惠勒
    核武器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不久,約翰全力投入到了美國對原子彈的研製中。1942年1月,他加入了亞瑟·康普敦(Arthur Compton)在芝加哥大學的「冶金實驗室」,投身到了世界第一座核反應堆的建設中來。他們目的是通過核鏈式反應來探索鈽239的生產。
  • 圈量子引力理論的起源——惠勒-德維特方程
    約翰·惠勒是尼爾斯·玻爾在哥本哈根的學生兼合作者;他也是愛因斯坦移居到美國之後的合作者;身為教師,他的學生中有像理察·費曼這樣的知名物理學家;是他發明了「黑洞」這一術語,並使其流行起來,等等。所以可以說,惠勒始終身處20世紀物理學的核心,是當仁不讓的20世紀物理學的核心人物。
  • 惠勒截肢:這次他的健美前程是真的到頭了嗎?
    弗勒克斯·惠勒(Kenneth 「Flex」 Wheeler),1965年8月23日生於美國加州弗雷斯諾,從
  • 伊朗有能力製造核武器嗎?
    ,但成為一個核武器國家是伊朗宗教政權永遠追求的目標,在美國撕毀伊核協議之後,伊朗擺脫了伊核協議的束縛,伊朗會向核國家目標堅定的邁進,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已經證實,伊朗正在建立新的地下核設施。  即使川普政府不撕毀伊核協議,美國也只能制約伊朗停止發展核武器二十年,伊核協議治標不治本,伊朗最終還是要走上核武器大國之路的,沒有核武器,伊朗就沒有戰略安全感,伊朗會被美國一直核訛詐,沒有核武器,伊朗就不能實現把美國勢力徹底趕出中東的終極目標。
  • 研製核武器難,秘密研製核武器更難,美國嚴密監控各國
    自從印度與巴基斯坦突然進行核試驗,並宣布擁有核武器以後,美國就加強了對世界各國的監控,特別對那些意圖製造並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最不能接受中小國家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就是美國,一旦某一國有了核武器,同時就有了為維護本國利益叫板美國的資本,而美國也就失去了對該國及周邊地區的控制權。對地緣板塊施加影響力是維持美國霸權的重要基礎,多年來美國積極使用各種手段反制那些意圖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初級核武器的工程化非常難,製造核武器的「動作量」非常大。
  • 全世界有9個國家擁有核武器,巴基斯坦最窮,核武器怎麼造出來的
    美國在核試驗成功的第10天,便將原子彈投到了日本,這兩顆原子彈造成了日本數十萬人的傷亡,原子彈的破壞力之強為世界人共睹。冷戰時期,美蘇兩國軍備競賽,兩國擁有核武器的數量達到上萬,單單兩國的核武庫就足以消滅全人類。也正是因為核武器巨大的殺傷力,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是不敢輕易動用的。
  • 【講座】廢除核武器?我們的未來之路|Abolishing Nuclear Weapons? Our Journey Ahead
    12月11日晚,三鑫國際部解讀諾貝爾獎項系列講座的最後一場「廢除核武器?我們的未來之路」在學校報告廳進行。講座由國際部SAT教師、南洋理工大學碩士黃子瑞主講,李巖峰老師擔任主持。 講座以1945年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小男孩」揭開了序幕,從核武器的理論基礎、製造、威力,到本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非政府組織「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Abolish Nuclear Weapons,簡稱ICAN)所作出的努力,通過視頻與圖解,主講人黃子瑞以風趣的語言為我們呈現了當代社會在核武器這一範疇內的發展以及人們對其的態度。
  • 現在改變過去 | 物理學家惠勒延遲選擇實驗
    當代美國物理學家惠勒的延遲選擇實驗,不斷地被一次次實驗所證明。它帶來的結論是一切自然科學革命式的顛覆。只可惜他們邊地受生,與佛無緣,也是我們世界共同的業力啊~~~ 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1911年7月9日—2008年4月13日)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物理學思想家和物理學教育家。1911年7月9日出生在美國的佛羅裡達州,惠勒生前是美國自然科學院院士和文理科學院院士,曾任美國物理學會主席。
  • 物理學全才楊振寧,身在美國時,為什麼沒有進入核武器研發領域?
    何況,當時的美國急需這方面的人才。所以,他的專業能力那麼厲害,人際關係很好,而美國又需要這樣的人,那為什麼美國不讓他去研究核武器呢?一方面,幫著美國製造核武器,這是它們用來威脅中國的利器。楊振寧始終有一顆拳拳報國之心,如果他進入到了美國的核武器領域,祖國的同胞會如何看待他,他還能不能再踏上故鄉的土地,這都是一個大問題。
  • 川普罵波特蘭市長是傻瓜 惠勒憤怒反擊:別躲在你母親的地下室裡...
    8月30日,美國總統川普和俄勒岡州波特蘭市長泰德·惠勒隔空互懟,川普在推特上向惠勒發起攻擊,惠勒則在新聞發布會上展開反擊。 在這場激烈的回懟之前,波特蘭經歷了混亂和動蕩的24小時,大約600輛車載著川普的支持者穿過波特蘭,遇到了反對的抗議者。
  • 美國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為什麼沒有統一全球?
    在歷時3年,耗資20億美元後,美國於1945年7月16日成功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當時的美國共研製出3顆原子彈,分別是「瘦子,胖子和小男孩」,瘦子是實驗彈,而胖子和小男孩後來被投放在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提前讓二戰落下帷幕。在美國成功研製核武器的4年後,蘇聯緊隨其後,在1949年成功試爆原子彈,成為了全球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 惠勒健美生涯提前結束
    惠勒這個名字對健身迷來說一點都不陌生,他有著無冕之王的稱號,雖然獲得了很多健美比賽的冠軍,但他一直在奧賽的舞臺上沒有獲得成功。很多人都說他生不逢時,在健美奧賽屬於羅尼庫爾曼的時代,惠勒作為小骨架的代表人物,很難在一群大塊頭面前佔據任何優勢。
  • 物理學的華山:這次弦理論大師如何向惠勒拜劍?
    而最近弦理論教皇級人物威騰正在重新研究惠勒思想,也許他在試圖用惠勒在物理學上的思想,尋找到物理學上的真正意義的突破!而這篇文章介紹惠勒思想的同時,也介紹了惠勒思想在宇宙反彈理論中的一些應用。同時,下面這張圖說明三件事情;一,早有中國人(作者)簡化了弦理論為力弦粒子,並根據分形推演出弦理論超對稱的另一個角度。二,惠勒思想與中國古代哲學有一定的關聯。
  • 從伊拉克核反應堆專家死亡到伊朗核武器專家被殺,美國參與了多少
    法和理察是伊朗革命衛隊的高級軍官,曾在德黑蘭的伊瑪目海珊大學擔任物理學教授,在2000年初期,伊朗核武項目解散前領導了所謂的AMAD項目,他被懷疑此後仍然在私下領導發展核武器。但是以色列並沒有可以飛到伊拉克的戰機,是美國將原本要賣給伊朗巴列維王朝的F-16戰機賣給了以色列,後以色列經過改裝,將它變成了可以往返以色列與伊拉克之間的遠程戰機。摩薩德是世界四大情報機構之一,自從成立以來,就進行了多次震驚世界的成功行動,成為世界情報史上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