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我們不歡迎惠勒訪臺

2020-12-04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川普總統困獸猶鬥,拒絕認輸移交政權,對美國國家安全與國際形象都造成不利影響。在此氛圍之下,《紐約時報》披露美國環保局長惠勒無視交接工作,將於12月5日率團訪問臺灣。考慮「臺美關係」長期利益,惠勒為煤礦業遊說的背景,我們不歡迎惠勒來訪。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多次公開批評川普頑強抗爭,阻止政權轉移,《紐約時報》這篇報導的重點,就在凸顯川普政府官員在關鍵時刻紛紛走訪各國(地區),尤其針對惠勒,「浪費將近30萬美元公帑,進行沒有意義的畢業之旅」,通篇報導極為負面,《華盛頓郵報》等也跟進,間接傷害臺灣國際形象。選前美國媒體就大幅報導「臺灣倒向川普」,選後臺灣仍繼續配合川普政府演出,拜登團隊瞭然於心,臺灣與未來美國政府的關係已蒙上陰影。

「臺灣旅行法」於2018年3月經川普籤署生效後確立了法律基礎,但川普政府一直到今年下半年,選情低迷後才開始落實,選前有衛生部長阿札及國務院副國務卿克拉奇的訪問,惠勒則是下臺前的臨去秋波。除了臺灣外,惠勒還計劃訪問中美洲國家,但安排匆促,而民進黨仍高調歡迎,並刻意彰顯是「美臺關係友好」的象徵。

就政策面而言,川普政府最大的敗筆之一就是退出《巴黎氣候協議》,拜登政府上任後勢必大幅修改美國的環保政策。拜登在競選期間已明白宣示,將在「氣候變遷」等議題與大陸合作,而臺灣卻選擇與即將下臺的環保局長討論環保政策及合作事項,實在予人時空錯亂之感。

難道來臺遊說煤礦?

再探討惠勒個人的背景,在出任環保局副局長、局長前,他主要工作在替煤業大亨莫瑞從事遊說,他強烈反對歐巴馬政府的環保政策,反對《巴黎協議》,反對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與國際環保、能源趨勢背道而馳。民進黨經常抗議被排除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等國際環保機制之外,惠勒的訪問某種程度卻說明雙方理念一致,無視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空氣汙染惡化,鼓勵火力發電。

阿札訪臺之後,蔡英文宣布明年元月1日全面開放美豬、美牛進口,惠勒來訪會不會推銷「煤炭」,是民進黨必須回答的問題。

川普政府擅打「臺灣牌」,選後動作仍然不斷,國務卿蓬佩奧發表「臺灣從來不是中國一部分」、「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到惠勒的訪問,許多綠營人士天真以為,川普在替未來「臺美關係」定調,拜登將會「遵行」。如臺外事部門主管吳釗燮表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是一個制度化機制,預計將每年召開,不會因為政黨輪替而有所影響,顯然也是他個人一廂情願、過度樂觀的看法。

雖然美國外交政策有持續性,加強與臺灣地區關係是美國兩黨共識,拜登也公開宣示將「深化對臺關係」,但美國對臺政策沒有所謂的「特規拜隨」。民進黨「押寶」川普,甚至到現在還有人認為川普仍有一線機會,勢必影響臺灣與拜登政府的關係。最重要的是,拜登與川普的基本理念及政策面必然有所區隔,除了大家關注的「臺美安全」與外事關係,也不能忽略環保與能源政策。惠勒訪問臺灣會傳達給拜登團隊何種訊息?是否會壓縮未來「臺美環保合作」空間?民進黨當局根本拒絕思考更深層的問題。

拜登政府會怎麼想?

全力加強「臺美關係」,歡迎提升雙方訪問、交流層次,但到目前為止,都是川普政府在「美國優先」原則下,單向、片面操作,臺灣地區全面配合演出。川普已經敗選,處於看守政府時期,臺灣當務之急應在於加強與拜登團隊溝通,掌握美國未來政策,現在卻是專注與即將卸任官員打交道,而惠勒的背景與環保理念與民主黨南轅北轍,再加上美國媒體的負面報導,他的到訪實在看不出任何正面意義。

吳釗燮表示,美國高層政府官員來臺灣,是象徵「臺美之間友好關係」,接下來若還有閣員來訪,代表臺灣與美國的關係緊密,島內民眾應該會感到振奮。只是大家實在無法分享吳釗燮的振奮,更不知拜登會如何看待?

(本文摘編自臺灣《中國時報》)

相關焦點

  • 臺媒曝美國環保署長12月訪臺,島內網友:這次要來推銷廢棄物?
    來源標題:臺媒曝美國環保署長12月訪臺,島內網友:這次要來推銷廢棄物? 卸任前倉促訪臺?多家臺媒今(20日)早援引《紐約時報》報導稱,美國環保署長惠勒計劃12月率團訪臺,推動海洋保護合作。
  • 美國環保署長惠勒突然取消「訪臺」 蔡英文當局須認清新變局
    接著,美軍印太司令部J2少將情報處長史達曼「訪臺」曝光,令美方覺得有違首長的人身安全,因此緊急喊卡;昨日晚間臺媒報導稱惠勒也突然宣布取消訪問,臺當局相關單位近日也正徹查洩密來源。一位深諳外交圈人士指出,惠勒取消行程不會是臺灣阻攔,而是美方主動決定。
  • 蔡英文辦公室對美國環保署長下月訪臺表態
    綜合臺媒報導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環保署署長惠勒(Andrew Wheeler)12月將訪臺,蔡英文辦以室發言人張惇涵表示,臺美各層級與各領域的互動交流,一直是雙方長期以來共同努力的目標。對於美國高層官員訪臺表達歡迎之意,雙方也持續就此來訪一事溝通,若有相關進展或定案,也將由民進黨當局外事部門適時對外宣布。此前,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訪臺,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在國臺辦曾回應表示,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不允許外部勢力插手幹涉。人為刀俎,民進黨當局甘當魚肉,臺灣同胞要警惕。
  • 解放軍連續11天亮劍後,美高官取消「訪臺」
    近段時間,美臺加緊勾連,令臺海緊張局勢不斷升溫。繼美國衛生部長阿扎和副國務卿克拉奇相繼「訪臺」後,島內近期大肆炒作美國環境保護署長安德魯·惠勒也將來臺。臺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日前聲稱,這是自己去年就致電「誠摯邀請」的,「象徵臺美之間的友好關係」,臺灣民眾「會感到振奮」。
  • 「美臺」關係升溫?美官員又要「訪臺」
    一旦臺灣與美國有任何合作,就會被島內媒體大肆吹噓,鼓吹「臺美」關係取得重大進步,近期美國環境保護署長惠勒計劃前往臺灣,這讓島內官員振奮不已。美環境部長「訪臺」根據媒體報導,美國環境保護署長惠勒會在十二月」訪臺」,這一消息也被臺灣外事部門所卻確認。坦言惠勒是被自己邀請到臺灣來的,整個島內民眾都會非常「振奮」。
  • 敏感時刻,美神秘人物抵臺!蔡英文高興太早,解放軍連續11天亮劍
    被蔡英文當局「押寶」的美國總統川普,儘管在輸掉大選後繼續「困獸猶鬥」,但在白宮的日子已經不多了。可即便如此,川普政府仍在大打「臺灣牌」。敏感時期,美國一架C-37A行政專機22日傍晚突然降落臺北松山機場。至於本次抵臺的美國高官是誰,美政府和臺當局故作神秘,沒有說明具體情況。
  • 美國環保署局長惠勒在成本審查後放棄訪問臺灣計劃
    11月25日,據彭博社消息,美國環保署署長惠勒(Andrew Wheeler)取消了下個月對臺灣的訪問計劃。在川普政府即將卸任之際,有人對此次訪問的成本表示擔憂,惠勒的訪問有可能引發對中國的憤怒。美國環保署發言人詹姆斯·休伊特周二在電子郵件中表示:「由於美國國內緊迫的國內事務,惠勒對臺灣的訪問已經被推遲。」美國《紐約時報》對,美國環保署署長惠勒臺灣旅行計劃的成本問題進行報導後,美國環保署將要求其監察長對惠勒臺灣旅行計劃細節的披露進行調查。
  • 克拉芙特即將訪臺,蔡英文獻媚稱:臺美「重要裡程碑」
    據臺媒報導 美國駐聯合國使團日前宣布,大使克拉芙特(Kelly Craft)將在13日至15日來臺訪問,將與臺灣外事人員會面,也將晉見蔡英文。對此,蔡英文今(9)日在推特上發文表示,這代表臺美關係"重要的裡程碑"。
  • 蔡英文沒料到,美官員訪臺後第5天,對岸傳來讓「臺獨」絕望消息
    外媒披露稱,此次無預警「訪臺」的美方人士是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史達德曼。據臺媒11月25日報導,這位低調「訪臺」的史達德曼已在24日傍晚搭乘專機又低調的離臺了,而格外引人聯想的是,臺當局所謂的「潛艦(潛艇)自造」開工典禮就在24日舉行,但在該典禮的公開儀式上卻並未出現史達德曼的身影。
  • 美常駐聯合國代表將訪臺,「藍委」:國際舞臺上沒有這種玩法,勸民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美國7日宣布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將訪臺。臺媒報導截圖報導稱,吳斯懷9日在臉書表示,還剩下幾天任期的執政團隊,派代表訪問臺灣能給什麼承諾?帶來什麼實質利益?訪臺期間所有的場面話、閉門密談,拜登團隊會認帳嗎?
  • 真當大陸不敢動手?蔡英文嚴重誤判形勢,外交部雷霆發聲必將行動
    從今年來更是加緊勾結海外勢力、加大"美臺"軍售、貼近美方政府挑釁中方策略,面對蔡當局如此乖張且狂妄的言行,大陸多次予以警告,堅定一個中國原則不動搖。 美高官"夜訪"臺灣 近日來,島內多家媒體炒作美高官"訪臺"相關消息。先是曝出美方環保局長惠勒計劃在12月率團"訪問"臺灣地區,之後傳聞由於經費問題而取消行程。
  • 神神秘秘 美海軍情報頭子訪臺隱藏哪些臺下交易?
    他可能不是訪臺的最高層級美國軍官,但他的任務卻十分敏感和特殊。甚至有人說史達曼此行將美軍與臺當局的合作提升到「戰略」層級。但拜登即將上臺,所謂的「戰略」合作壽命又有多久呢?周一上午,蔡當局發言人證實,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史達曼率團訪臺。島內媒體報導稱,史達曼一行有8人。他是今年8月以來的第三位訪臺的美國高級官員,也是第四位軍方官員,更是迄今為止美國軍方訪臺的最高層級。但島內智庫機構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指出,史達曼此行算不上是突破。
  • 捷克參議院長月底赴臺,布拉格市長也將要「一起訪臺」
    美方政客訪臺已經觸犯中國大陸底線,現在還有一些為了刷存在感的國家政客也來插一腳,臺當局照樣敞開大門無所顧忌,中方絕不會姑息。捷克參議院議長揚言訪臺臺海網報導,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準備在8月底到訪臺灣,並表示本次訪臺是率領大約90人的代表團前來,同時還表示,所有出行人員將會先自行隔離2周時間,並且通過2次病毒檢測。
  • 吹噓軍售「政績」、操弄高官訪臺,離任倒計時,蓬佩奧又消費臺灣
    有臺媒統計,川普政府2017年1月執政,同年6月就宣布首項對臺軍售案。在其4年任期中,川普政府不顧中方堅決反對,共批准11筆對臺軍售,包括戰鬥機、無人機等。最近的一筆對臺軍售於去年12月宣布,美國稱將向臺灣出售總額約2.8億美元的野戰信息通信系統。
  • 美國高官訪臺計劃胎死腹中,我們沒有理由慶祝
    堂堂美利堅國務卿,連盧森堡外交部長都可以不給面子,這是蓬佩奧形象太差,還是美國整體影響力下降的原因?一葉知秋,也許都有吧。川普承諾讓世界尊敬和畏懼美國,但這兩樣他都沒有做到。國會暴亂使美國民主的復原力遭到質疑,美國全球影響力的地位也不再理所當然。聽說是因為美國所有的外交都停擺了,所以高調訪臺計劃,也就胎死腹中了!美國看起來是真的在防內亂了。
  • 臺學者:「美將領訪臺」被洩密是首顆內爆彈
    臺媒今天刊載一篇國民黨智庫副研究員李正修的文章稱,「美軍將領訪臺」的新聞是引發蔡當局全面失控的第一顆內爆彈。文章節選如下——英國阿克頓勳爵有句流傳百世的名言:「權力使人腐化,絕對權力使人絕對腐化」。日前一架搭載神秘訪客的美軍行政專機飛抵松山機場,蔡英文辦公室及外事部門皆不透露其身份,只說基於互信,不評論相關人員及行程。然而,根據媒體披露,該位來賓是美軍印太司令部情報處長史達曼,「訪臺」目的應該是為了搜集臺海軍事情報。雖有人猜測與美國總統交接在即有關,但知情人士駁斥此說法,強調臺美軍事交流不涉及政權輪替。
  • 美國次卿克拉奇今訪臺灣,蔡英文18日官邸設宴歡迎
    「臺美關係」看似持續升溫,繼美國衛生部長阿扎8月訪臺後,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今(17)日至19日率團訪臺,19日將參加已故前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的追思告別禮拜。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張惇涵說明,蔡英文預計18日晚間於官邸宴請美方代表團,促進雙方合作情誼。
  • 惠勒與美國核武器之路
    >知識就是力量,歡迎回到2049。前幾天我們聊了于敏與我國氫彈研製的故事,今天我們再來說說美國的。不過,今天我們並不打算介紹美國的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也不打算介紹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而是要介紹一位對原子彈、氫彈研製都至關重要的人物,他就是約翰-惠勒。惠勒1911年7月9日,惠勒出生於美國佛羅裡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