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那麼厲害,美國為什麼不讓他去研究核武器?

2020-11-04 草民有話說

楊振寧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被譽為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具實力的物理學家。他20歲便從西南聯大畢業赴美留學,35歲就聯合李政道提出「宇稱不守恆」並以此斬獲諾貝爾獎,1954年他提出的楊·米爾斯理論,更是衍生出了至少5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994年,美國最大科學獎-鮑爾獎這樣評價當時的獲獎者楊振寧和他的成就:

楊·米爾斯規範場論從描述電磁作用力的麥克斯韋理論和描述萬有引力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一下子跨越到了描述強作用力和弱作用力,從此自然界總共的四種作用力均得到描述,如此重大的成就使得楊振寧排到了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之列,並必將對未來產生可相提並論的影響。

那麼,既然楊振寧有比肩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的偉大成就,為什麼美國沒有讓他去研究核武器?

要知道,美國研究核武器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試驗室可是集中了全美最頂尖的科學家,科研環境和學術氛圍是一流的。在上述的這三個頂級物理學家當中,唯一活到原子彈時代的愛因斯坦,雖然當時已經年老體衰,但至少也曾給羅斯福寫過信建議美國儘快研製原子彈以遏制納粹德國。而楊振寧在原子彈時代正值壯年,而且所取得的學術成就也不小,與曼哈頓計劃的參與者如費米、波爾、費曼、吳健雄、奧本海默等也都有不少的學術交流,甚至有一些還是好朋友,這麼厲害的一個人,為什麼當年美國沒有讓他去研究核武器呢?

我想,這是許多人都十分疑惑的一個問題。

無獨有偶,最近翻看楊振寧的《曙光集》,在第292頁看到了楊振寧於1995年接受香港電臺採訪時的記錄,其中他意間說出一段話,讓我們從中看出一點端倪。

在當時,主持人並未直接詢問楊振寧當年為何沒能參與到核武器的研製當中,而是楊振寧自己不經意間說出了原因。

故事的起源是楊振寧被問及【從1945年離開中國,至1971年第一次回國,整整26年沒回來,美國是否禁止你們這樣的人回國,亦或者不準你們把科技帶回中國?】

楊振寧說,那段時間中美關係比較緊張,特別是在韓戰之後,杜魯門曾下令在美國得到科學技術博士學位以上的中國人不能回國。所以,許多同學別說回國了,就連跟家裡人聯繫也是不敢的,生怕被美國政府調查和幹涉。但楊振寧認為自己和父母兄弟通信,是天經地義的,沒什麼好遮掩的,也沒人能說這麼幹不對。所以在此期間楊振寧一直和家人保持聯繫,儘管這可能存在著風險。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美關係一度十分緊張,甚至是敵對狀態,楊振寧作為中國的公費留美生,在美國被扣留不許走,這也是可以理解。但後來楊振寧直接就加入了美籍,讓人十分不解。

其實,楊振寧1964年之所以加入美國國籍,是他一生中做出的一個十分艱難的抉擇,他的父親至死也沒有原諒他這一點。他當時做出這個決定,原因主要有兩點:

  • 第一點是,當時他的三個子女都已經出生,最大的兒子楊光諾已經13歲了。他們生長在美國,對中國的了解非常少,所接觸的人也都是美國人。
  • 第二點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是,由於楊振寧是1945年赴美留學的,所以拿的是「中華民國」護照。韓戰之後,新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承認。這使得楊振寧持有的護照在許多地方不能流通,這使得他去其他國家做學術訪問會變得很困難。當時因為這個原因,許多中國科學家都換成了美國護照。

儘管楊振寧加入了美國國籍,但他從頭到尾,都一直想著等到將來的哪一天,自己還是要回到中國去的。而這,也是一生都沒有參加美國的核武器,乃至任何一項武器的研究中去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下是他的原話大意:

因為我學的是物理,裡面有一部分是核物理,也是我所學的,而核物理跟核武器有著密切的關係。我深深地知道(你所說的)這一點,所以從50年代一直到今天,我都不和這個方向接近。美國造原子彈的基地叫洛斯·阿拉莫斯,我在50-70年代都不去這個地方,因為我怕如果我去這個地方,即使我不在裡面工作,也會被美國的密探盯上,如果他們盯上我,那日後我想回國探親就會遇上巨大的阻力,所以我把這些地方推得遠遠的。對於這些方面,我是keep at arm's length。

通過楊所說的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他之所以沒有加入到美國核武器的研製工作中去,並不是他沒有能力去做這方面的研究。而是當時複雜的國際環境下,一旦他參與研究,會對他十分不利。為什麼這樣說?

一方面,美國經由韓戰之後,開始敵視中國,不信任中國的科學家,甚至不讓博士以上學位的中國科學家回國。核心原因是美國擔心他們將技術帶回中國,對中國科學家持懷疑態度,楊即使參與,也很難被信任。

另一方面,楊振寧一直有一顆中國心,他心裡一直想著的還是要回到中國去,如果他接觸核武器的研究工作,那麼美國政府對他的監視和管控會更加嚴格,回國的可能性會變得更加渺小。所以他一方面在學術研究方面主動偏離核物理,在學術活動上儘量遠離洛斯·阿拉莫斯國家試驗室。

最後還有一個方面,在當時中美敵對的情況下,中國還沒有原子彈,美國則一直用核武器威懾中國。如果當時楊振寧選擇參與美國核武器的研究,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無疑是將自己推到了中國的對立面,會給自己日後回國的打算帶來巨大的困難。

綜上所述,楊振寧如果參與美國的核武器的研究會很麻煩,而且短期內基本沒有希望回國,即使能回國,名聲也不會太好。所以,楊振寧選擇主動遠離美國的任何武器研究項目,包括核武器。

當中國和美國發生嚴重衝突時,我的處境是比較困難的,這個困難主要是來自於我的內心。因此,我採取的態度是:第一,我和在中國的父母親人們不斷絕聯繫。第二,美國關於武器的事情,我不和他發生關係。

後來事實證明,楊振寧遠離美國的戰爭武器研究是一項明智的選擇,這使得他1971年中美關係剛剛復甦時就得以回國探親,並且受到中國一系列領導人的熱情地接待。

1971年,當中美關係開始緩和,楊振寧立刻就向美國政府申請回國探親,並獲得批准。隨後,因為楊振寧的影響力,一大批知名科學家紛紛回國訪問,這些科學家後來都為中國科學事業進行了大力的指導和幫助,為中國科學發展事業注入了巨大的動力。

而在此之前,楊振寧說要回國訪問時,許多朋友因為對新中國不了解,紛紛告誡楊振寧:要小心,回國後可能會被扣住不讓出來。但楊振寧卻笑著說:我了解中國,不會的。

從1945年到1971年,楊振寧在美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儘管他在不得以的情況下加入了美籍,卻始終謹慎地游離於美國的武器研究領域之外,為日後能順利回國做好了鋪墊。否則,以他和吳健雄、費曼、奧本海默等人的關係,想要進入洛斯·阿拉莫斯試驗室工作還是不難的。如果楊振寧進入洛斯·阿拉莫斯,在那樣的環境中,相比他的學術成果,以及前程都會更上一層樓。然而,他卻主動選擇遠離洛斯·阿拉莫斯。僅憑這一點,楊振寧就值得被尊敬。

2015年4月1日,93歲的楊振寧正式放棄美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

相關焦點

  • 楊振寧那麼厲害,美國卻不讓他去研究核武器,到底是為什麼?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科技興國這個觀點,如今世界各國的發展,不單純依靠人力和資源,還得具備相當強大的技術。若是技術落後的話,即便是擁有大量的勞動力和資源,也會遭到限制。前些年,中國便因為部分技術問題,在國際上吃了一些虧,甚至還對西方國家進行了部分妥協。
  • 楊振寧教授「如此厲害」美國為何不讓他,去研究核武器呢?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1957年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被譽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具實力的物理學家,他也是中美關係鬆動後,第一位回中國探訪的華裔科學家,還推動了中美文化交流,那楊振寧這麼厲害,美國為什麼不讓他去研究核武器?
  • 物理學全才楊振寧,身在美國時,為什麼沒有進入核武器研發領域?
    物理學全才" 同時楊振寧不像其他科學家那樣恃才傲物,他脾氣很好在待人接物上處理的都非常得當。何況,當時的美國急需這方面的人才。所以,他的專業能力那麼厲害,人際關係很好,而美國又需要這樣的人,那為什麼美國不讓他去研究核武器呢?
  • 霍金的研究如果真那麼厲害,為什麼他至今沒得諾貝爾獎?
    在談論霍金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另一則新聞。
  • 楊振寧的子孫全部定居美國,他為什麼晚年回國?真是為了養老嗎?
    提起楊振寧,可能還會有人不認識,但提起中國首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者,那麼沒有人會不知道吧。楊振寧的一生始終與科研聯繫在一起。他是首位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卻在早年加入美國國籍,又在晚年選擇回國。這時候其子孫都已經定居於美國,他回國真的只是因為「落葉歸根」,想要回國養老嗎?
  • 楊振寧已6年沒去過美國 為什麼不去美國?楊振寧身體怎麼樣?(3)
    樂趣的前提來自他一直清楚並順從自己的taste。在他的學術生涯裡,從不趕時髦做「熱門研究課題」。「倒不是說它們都不重要,而是我自己有我自己的興趣、品位、能力和歷史背景,我願意自發地找自己覺得有意思的方向,這比外來的方向和題目更容易發展。」楊振寧後來解釋說。因此他從不贊成「苦讀」,工作也是如此——「如果你做一件工作感到非常苦,那是不容易出成果的。」
  • 中國物理科學家楊振寧,成就不輸愛因斯坦,他的學術貢獻有多大?
    在成功證明宇稱不守恆定律之後,拿到諾貝爾獎的楊振寧並沒有滿足於現狀,他所期望的是更高的高度。在很多人眼中,如果能將一門專業做到,能夠拿諾貝爾獎的第一步已經很厲害了,但是楊振寧所期望達到的是比諾貝爾獎還高的高度。宇稱不守恆定律是他推翻宇稱守恆得出來的一個結果,那麼下一步他要做的就是建立起另一個法則。
  • 成就不輸牛頓愛因斯坦,卻被罵滾出中國,楊振寧究竟有多厲害?
    明明不輸牛頓和愛因斯坦,中國這位物理巨擘為何會被罵「滾出中國」?2019年下旬,網上爆出一篇名為《楊振寧最後一戰》的文章,引起廣大網友熱議。不知為何水軍加入,對楊振寧物理學成就的探討變成針對他個人的攻擊,噴他不愛國,說他回國圈錢,講他徒有虛名名不副實,甚至演變成一場罵戰,要他滾出中國。
  • 楊振寧是「偉大科學家」嗎?國人為何如此詬病他?
    問題主要出在1964年,楊振寧加入美籍,成為美國公民。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拿著國家獎學金(庚子賠款獎學金),學有所成之後就了加入美國國籍,從此以後給美國做貢獻。這一點,從民族情感上來說,國人是接受不了的,難免給他戴上個「漢奸」、」叛國賊」之類之類的帽子。從個人道德層面,也難逃忘恩負義之嫌。
  • 科學家楊振寧對美國貢獻更大?這又怎麼樣?
    」很顯然,在改革開放之前,與楊振寧做美國人對中國的貢獻比,楊振寧做中國人對中國的貢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如果楊振寧在50年代立即回國,由於當時中國需要和重視的是軍事工業等「立竿見影」的國防項目,所以他不但絕對會專業報廢,還可能因為嶽父杜聿明的牽累,從而招致飛來橫禍。
  • 楊振寧後代全在美國,他卻在晚年恢復中國國籍?真是為養老嗎?
    提起楊振寧,可能還會有人不認識,但提起中國首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者,那麼沒有人會不知道吧。楊振寧的一生始終與科研聯繫在一起。他是首位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卻在早年加入美國國籍,又在晚年選擇回國。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對撞機」為我們省千億,美國:別聽他的
    他為中國無償服務了48年,晚年卻被國人怒喝「滾出中國去」。他就是楊振寧,一個本該被世人敬仰的物理學家。說到楊振寧想必大家有很多話題,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的他受盡人們的吐槽,一部分人誇讚他的學術研究厲害,為國爭光;還有一部分人認為他為老不尊,娶嬌妻、轉國籍,老了老了還搞事情。我們國家從五年前就開始醞釀CEPC的建造,許多物理學者也都期待著CEPC的開始,但楊振寧卻並不同意。為什麼?
  • 楊振寧有多厲害?他原本可以再得一次諾獎,奈何搭檔過於低調
    如果說物理學界的終極目標是證明1+1=2,那麼楊振寧已經證明了1+2=3。若是我們人類能夠將所有的力全部掌握,那麼就相當於掌握了宇宙的奧秘,控制蟲洞、黑洞等技術都會逐漸實現,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永遠被困在地球中,真正地進入宇宙時代!
  • 楊振寧背負眾人的不理解,被罵「滾出中國」,是時代最大的悲哀
    在這樣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的薰陶之下,他從小就有著不同的天賦和追求。他在高二時就以優異的成績考上西南大學,並且畢業後兩年又修完了碩士學位,留學美國芝加哥大學讀博,又進入博士後研究所進行研究。楊振寧的學習經歷一路以來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 你不知道的楊振寧
    楊振寧這是一位在華人領域知名度最高的物理學家之一,也是當今世界在世最頂尖的物理學家,按照現在在世的物理學家排名來說,楊振寧要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這麼厲害的物理學家,不懂國人為什麼去「批」他,「家有一寶而不知」。
  • 楊振寧被罵「滾出中國」:中國人,你真的不了解楊振寧
    楊振寧到底有多厲害,簡單來講,他是有史以來排名前15的物理學家(《Quora》評)。成人雙方自願,沒有影響到他人的利益,為什麼就不能被接受? 即使是封建社會,也不過是限制寡婦再嫁,無人抨擊鰥夫再娶的,某些時候,我們連封建社會都不如。 傳說中的第二大罪,鄧稼先突破萬難回國效力,楊振寧躲在美國拿諾貝爾獎,是數典忘祖的漢奸,要知道楊振寧老婆是國民黨中將杜聿明女兒,以防迫害沒有回國天經地義。
  • 楊振寧被認為是最接近愛因斯坦的華人物理學家,他到底有多厲害?
    楊振寧實際上並沒有從事工程技術類的研究,他的實驗水平也非常糟糕。所以,他在讀博士時,就已經決定從事理論物理學的研究,因此,他是一個理論物理學家。 那他到底有多厲害呢? 想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先給在眾多理論物理學家當中定個座次。
  • 楊振寧:已6年未去美國 不敢離醫院太長時間
    「後來我想,是不是給美國人看有點寒磣,可是又一想啊,不是,非常好,為什麼呢,使得他們了解到中國要變成今天這樣子,不容易。」在清華園裡種種複雜的感受,楊振寧歸為一點:他經歷了一個不尋常的「大時代」。  採訪那天,攝影師請他倚在科學館樓梯拐角的窗前,這幢建於1918年的磚紅色歐式三層小樓曾經也是任清華算學系教授的父親的辦公地。
  • 楊振寧獲得過諾貝爾獎,為什麼還被噴得這麼慘?
    第一:楊振寧被過譽了。「有的人說他比霍金厲害,如果他真那麼牛,為什麼我不知道他?」第二:楊振寧不愛國。「在祖國最困難最需要他的時候,他不但沒有回來,還加入了美國國籍。」第三:楊振寧很勢利。「現在中國發展好了,他又加入中國國籍,回清華大學養老圈錢,太雞賊了。」
  • 他是中國核武之父,也是錢學森楊振寧的老師,一生低調很少人知!
    他是「中國核武之父」,也是錢學森楊振寧的老師,一生低調很少人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都作出了裡程碑性的貢獻。不僅如此,他還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