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曾經寫到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在當前這個高科技發展的現代社會,高質量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提升。為了更好的培育高素質人才,國家每年往高校裡投放的資金也越來越多。但是在中國早期的時候,上學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能夠成為一個大學生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而且當時大部分普通人對學習也沒有給予太高的重視。但是祖國的建設和發展還是需要人才來填充,所以一批心懷遠大理想的年輕人在完成了大學學業之後還會選擇出國深造。他們學有所成之後,有的選擇了回國,有的則繼續留在了國外。
今天我們要講述的這個人叫做楊振寧,對於這個名字,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頒獎臺上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的面孔,而這個人的名字就叫做楊振寧,而正是因為這個獎項才得以讓他聞名於世界。但是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他並不是因為他做出了多少成就、搞出了多少科研成果,而是他在1964年的時候加入了美國國籍。而這一做法也讓他背負了很多罵名,很多民族自信心強的人就會覺得他是嫌棄自己的祖國,才會加入美國國籍,更有甚者還說他是一個賣國賊。
但是這樣的看法終究只是表面的,因為入美國國籍終究是他個人的選擇。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楊振寧只是憑藉著自己的本事往高處走,不偷不搶,也沒有幹出任何違心的事情,不能就只因為他入籍美國這件事而否定他人生中所有的成就。縱觀楊振宇傳奇的一生,他在全球物理學領域都做出了不小的成就。丁肇中先生就曾對楊振寧的所做出的理論成就給予過絕對的肯定,他說,在20世紀物理發展的裡程碑當中,除了相對論、量子力學,立馬就能想到楊振寧這三個字。
霍金的知名度在國內顯然比楊振寧要高很多,當霍金去世的消息一經傳出,朋友圈兒便紛紛轉載,並哀悼他的去世。但其實只要是讀過楊振寧相關物理科普書籍的人都會知道,楊振寧其實要比霍金厲害很多,只不過就是關注霍金的人多,而在意楊振寧的人少。很多人給予霍金的評價都是第二個愛因斯坦,但其實真正能夠成為第二個愛因斯坦的人是楊振寧。
在成功證明宇稱不守恆定律之後,拿到諾貝爾獎的楊振寧並沒有滿足於現狀,他所期望的是更高的高度。在很多人眼中,如果能將一門專業做到,能夠拿諾貝爾獎的第一步已經很厲害了,但是楊振寧所期望達到的是比諾貝爾獎還高的高度。宇稱不守恆定律是他推翻宇稱守恆得出來的一個結果,那麼下一步他要做的就是建立起另一個法則。
一開始,楊振寧的研究過程也陷入了比較焦灼的狀態,一直找尋不到思路的他被一位物理系的研究生打通了思路,順利地發現了規範場理論。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沒有他的話,廣義相對論是不可能被人發現的。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楊振寧,如果沒有楊振寧的話,那麼也將不會有人將規範場理論做出來了。在50年代的時候,物理圈兒裡的人也都知道楊振寧的厲害,都覺得他完全有資格也有能力去再拿一個諾貝爾獎。
中國境內對楊振寧的爭議不斷,無非就是因為他入美國籍這個事兒,並經常拿他跟錢學森作比較。很多人都覺得楊振寧和錢學森是同一期的,錢學森都能回到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為什麼楊振寧不可以?其實仔細思考,兩人雖然專業一樣,但是所研究的方向卻不一樣,錢學森當時所做出的研究成果回國之後就可以立馬應用起來。但是楊振寧所研究的物理範疇是屬於前沿發展的,當時的中國還並沒有發展起來,就算他回國了,自己的技術也施展不開,所以楊振寧周圍的朋友也都勸誡他留在外國繼續發展。而且楊振寧在美國的這麼多年裡,只是從事研究性較強的工作,跟「給美國人造飛彈」是兩碼事。
雖然他的國籍是美國,但是他為中國做出的貢獻可不小,在學術交流方面,楊振寧極大的促成了中美雙方科技合作之間的關係,中國國內多所高校的重點物理實驗室和研究中心都是在他的推動下成立。除此之外,楊振寧在自己所在的物理學科也做出了跨時代的貢獻,其在粒子物理和統計力學等方面的功績確實不可磨滅。年老之後放棄美國國籍的楊振寧回到祖國後還將自己的家產全部都捐獻給了祖國。所以那些毫無作為的網絡鍵盤俠完全沒有資格去評判楊振寧的為人。
小結
一個人的偉大並不在於表面,這麼多年來,有很多人都對楊振寧進行過無釐頭的惡意的謾罵,但是楊振寧對此並不在意,因為他知道這些罵他的人肯定是不了解他所做出的研究貢獻,否則他有信心憑藉著自己的實力徵服別人,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今天的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也不能聽風就是雨,看人要看全面,在仔細了解過這個人之後才有資格去評價他的對錯。
引用資料:《科學文化評論》《百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