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在世界主流的物理學界中基本上沒有華人的參與,直到楊振寧的出現才徹底打破了歷來被西方世界所引導的世界科學發展然而如今圍繞著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的爭議卻極大,這些爭議中多是:評價楊振寧先生直到2017年才恢復中國國籍或是年壽已高的他娶了一位小嬌妻,但是在他偉大的學術成就和對全人類的貢獻面前,這些爭議便成了縷過眼的雲煙。
20世紀50年代和R.L.米爾斯合作提出非阿貝爾規範場理論,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宇稱不守恆定律」獲得諾貝爾獎。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做了大量突破奠定了後人研究的方向,事實上很多外媒評論全球十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中,楊振寧的成就和貢獻被排在了前全物理學家的前十名。1956年楊振寧提出「宇稱不守恆」次年即獲得諾貝爾獎成為了第一位華人諾貝爾獎金得主。
在次後的物理學界中有7個諾貝爾獎是因為找到楊振寧的標準理論所預測的粒子而獲獎的,從此楊振寧壟斷了理論物理他帶領的徒孫幾乎壟斷了六十年來的諾貝爾物理獎的理論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楊振寧當然是一代物理學宗師是科學泰鬥,何止是偉大。國際行星組織將編號為3421號小行星命名為「楊振寧星」推動了我國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的成立,2017年楊振寧恢復中國公民國籍。
1945年楊振寧獲得庚子獎學金赴美就讀於芝加哥大學。從此他便踏上了這片陌生而奠定了他物理學界泰鬥的地方,或許是這一次的出國選擇造就了他之後的偉大成就,也誕生了如今眾多媒體無聊的爭議。1957年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接受諾貝爾獎金的時候,由他代表致辭:「我深深察覺到一樁事實:在廣義上說,我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產物,即是雙方和諧的產物又是雙方衝突的產物,我願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為驕傲同樣的我又專心至於現代科學。」
如果說在中國要找一位可以評價楊振寧的人那也只有楊振寧的摯友中國的另外一位泰鬥-鄧稼先了。據鄧稼先先生的夫人許鹿希回憶稱:鄧稼先對楊振寧的成就給予極其高的評價不止一次說,楊振寧的「規範場理論」可以和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相媲美,比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宇稱不守恆定律」有更深遠的意義可以和牛頓相提並論這是毋庸置疑的,或許這是這對一個物理學家來講是最高的評價。
【運營:鼎盛視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