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最初的二三十年是物理學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就是在那個時期建立起來的,同時也造就了愛因斯坦、狄拉克等一大批傑出的物理學家。尤其是愛因斯坦,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建立起了相對論,同時他提出的光量子概念對之後量子力學的建立也起到了關鍵作用。愛因斯坦憑藉其在物理學上取得的豐碩成果成為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到達了能夠和那位「天不生牛頓,萬古如長夜」的牛頓齊名的高度。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之後,物理學的再一次快速發展期是在二戰之後,二戰後逐步建立起夸克理論、弱電統一理論、量子色動力學等。楊振寧就是這個時期裡的傑出代表人物。發現宇稱不守恆讓他拿到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卻不是楊振寧的最重要科研成果,他在1954年和助手米爾斯共同完成的楊-米爾斯理論促成了弱電統一理論、量子色動力學等的建立。楊振寧接受富蘭克林獎時,授獎方評價他是繼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物理學出類拔萃的設計師。楊振寧獲鮑爾獎時,鮑爾獎獲獎詞更是稱他的工作排在了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的工作之列。
楊振寧的工作排在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的工作之列,是因為楊振寧的工作促成了自然界中弱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的統一,而統一正是物理學的工作主線,是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致力於完成的。除了這項工作,楊振寧在凝聚態、統計力學等領域也做出了很多傑出貢獻。正是因此,有人認為楊振寧達到了牛頓、愛因斯坦的高度。
說楊振寧是偉大的科學家,這無可非議。說他是當今地球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也不為過。如果說他能夠和牛頓、愛因斯坦齊名,那就為過了,絕大多數物理學工作者是不會認同的。儘管做的都是統一工作,不同的是,楊振寧做的只是統一前的框架工作,最終還是得力於其他幾位物理學家完成了除萬有引力之外的其他三種力的統一。即使如此,這也是非常偉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