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交淡如水,小人交甘若泉。此前,有一則消息登上熱搜,有人因多看了一眼我國某著名科學家的名車便大放厥詞,聲稱自己只知享樂;而一些院士則因戴著名牌皮帶便被另一個人唾棄。但實際上,他們都是為國為民作出傑出貢獻的英雄,卻遭到別人的猜忌和懷疑,令人心寒。
類似地,我國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也曾因曾在國外學習而受到一些人的質疑,但他卻被指責為「不愛國」,雖然最近這類質疑的聲音已逐漸消失。
但在網上,有人指出,楊振寧的後代都定居美國,並堅信楊振寧「早就把祖國拋在腦後」,雖然大多數人認為這是胡說八道,畢竟他回國後對我國科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這也同樣在世人心中埋下了疑惑的種子,為什麼楊振寧要在晚年回到家鄉?是真的只為了養家餬口?
才華橫溢、才華橫溢、才華橫溢、才華橫溢、才華橫溢、才華橫溢、才華橫溢、才華橫溢、才華橫溢的安徽合肥的楊振寧,在母親的精心培養下,一年來只有一歲多的他就記住了一千多個漢字,後來隨家人遷往北平,雖然遭遇戰火,但他並未受影響,而是進了西南聯大。
他對物理有一種濃厚的興趣,希望能在大學裡進行深入的研究,但是,他也是個真正的幸運兒,那個時候,中國正遭受入侵者的蹂躪,根本沒有條件給他提供一個好的科學研究環境。
但他的導師也不願就此埋沒了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建議楊振寧去美國留學,去美國讀書。一九四五年,他去美國的芝加哥大學深造,這才發現中國的科學和技術根本比不上美國,而且他並沒有浪費自己的天分,埋頭苦學。
一九四九年,他進入一所著名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工作,也正是在這裡,他首次提出了基本粒子的複合模型,一九五七年,他因提出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在頒獎典禮上,他以身為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這足以看出他對祖國的感情。
2003年,已八十一歲的他回到祖國,定居北京。回國後,他不僅從事科研方面的工作,而且同樣還擔任北京大學講師。講課時,他不僅教給學生關於物理學和科學的知識,並解答他們的疑問,還希望他們將來能成為新時代的建設者。
在學生面前,他不只一次地感謝祖國對自己的培養,他從來沒有因為獲得過諾貝爾獎而得意過,他告誡學生,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保持一顆敬畏的心,曾經的輝煌屬於過去,只有面向未來才能繼續前進。
子孫後代離鄉背井,為什麼會返回美國呢?
但是,就是這位忠誠、愛國的偉大科學家,最近卻屢屢遭到別人的質疑,主要原因是因為他的子孫後代都定居美國,只有楊振寧一人晚年回國,所以有人懷疑楊振寧之所以返回祖國,完全是因為想回家養老,其實心裡根本不在乎祖國,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第一,他對祖國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那一年他去美國並不是為了躲避戰爭,而是為了豐富知識,加深自己在物理學方面的研究,所以根本沒有所謂的「忘本」。因為他永遠忘不了自己的祖國,所以他將放棄美國高薪的工作,回到中國,為培養下一代人才而不懈努力。除此以外,他的薪水足夠使他在美國過上幸福的生活,根本不需要為了養家而遠走高飛。
而且,楊振寧的子孫之所以全部定居美國,也是因為他早年在美國娶妻生子,他的子孫已經習慣了在美國的生活,如果貿然把他們全部叫回來,估計也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於是他考慮再三還是一個人回去。
回國後,他的種種表現更加強烈地駁斥了那些子虛烏有的論調,他已年近九十八歲,雖然已不能像過去那樣親自到學校講課,但他還是經常在科學論壇上發表自己對物理學的各種看法。而且每次有人問他問題的時候,他的態度都很隨和,不厭其煩地為大家解答問題。類似地,面對自己所遭受的非議,他並不火冒三丈,憤憤不平,而是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
雖然年薪接近一百萬,但他拒絕接受這筆錢,而是把全部捐給了清華大學研究所,他還希望以此為孩子們提供一個良好的科學環境,使他們能接受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