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界的最出名公案,楊振寧和李政道為何分道揚鑣,誰更厲害一些

2020-08-25 不二書史

眾所周知,楊振寧先生和李政道先生之間發生的事情,可以說是科學界最出名的公案了。

在1957年,兩人因為宇稱不守恆理論,從而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堪稱是科學界的雙子星。

這個宇稱不守恆理論非常厲害,因為大家都知道,諾獎頒獎有一個準則,那就是先讓子彈飛二十年,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很多得了諾獎的科學家,他們所獲獎的成就幾乎都是二十年前獲得的。

而宇稱不守恆理論發表的時間上,距離獲獎的時間非常短,這也說明了宇稱不守恆理論對於科學界的重要性。

楊振寧先生和李政道先生可以說都是物理學界的天才,兩人原本也是非常好的朋友,關係非常到位。

所以當時的科學界對於兩人的組合也抱有著非常大的期待,認為兩人還將發現令科學界為之震動的發現。



可是僅僅五年以後,楊振寧先生便和李政道先生分道揚鑣了,不止不再合作,和形同路人。

這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其實我們不用太過於執著去問,畢竟這是他們之間的私事。

那麼如果說只論學術成就,楊振寧先生和李政道先生,他們在科學界的學術成就誰更高?

其實大家也看到了,在兩人分開之後啊!李政道先生似乎沒有什麼可以超過宇稱不守恆的學術成就了。

但楊振寧先生則不一樣,他此後的學術成就卻更上了許多層樓,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理論。

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楊.米爾斯理論,也就是科學界說的規範場理論。

這個理論到底有多牛呢?



我們來看一下楊振寧先生自己是如何評價的:

通常得諾貝爾獎的重要性,可以說那是10年之間最重要的物理的文章。

可是我想你要是去問內行的人,現在所有的人都會認為規範場的重要是世紀性的重要,不只是10年的重要。

其實非常簡單啊!宇稱不守恆是一個十年的文章,而規範場理論是一個百年性的文章。

因為規範場的出現直接解決了宇宙四大力的三種力,這三種力分別是強力、弱力以及電磁力,只差引力無法描述了!

如果一旦解決了引力,那麼人類就統一了宇宙中的所有力了,那麼我們就可以真正的掌握宇宙的奧秘,能夠控制蟲洞、黑洞,可以真正的進入到宇宙的徵程了。

所以說,物理終極奧秘的四個,被楊振寧先生解決了三個。

那麼李政道先生為何沒有楊振寧先生學術成就那麼高呢?



楊振寧先生也對此評價過:

政道是個非常聰明的物理學家,吸收力很強,工作也非常努力,可是數學能力稍遜一籌,從而後來寫了很多學術性的文章,但沒有特別重要。

看來,主要還是差在數學上!

的確,數學能力非常重要,它不止是萬物學科的基礎,也是我們認識底層世界的思維方式。

這些年來,網絡上對於數學可以說是惡評如潮,甚至很多人叫囂著讓數學滾出高考。

其實對於數學的惡評,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曾幾何時,著名的作家韓寒就說過:

就我而言,理科已經對我完全沒有意義,儘管它對時代的發展有重大的意義。對於以後不去搞理科方面研究的人,數學只要到初二水平就絕對足夠了,理化也只需學一年……」

那麼到底我們該不該學數學呢?

如果你覺得你的孩子讀完中學就可以成為韓寒,那麼你也可以讓的孩子不用學數學,如果成不了,那麼你就該讓你的孩子好好學。



華為的當家人任正非說了這樣一句話:

「這30年,其實我們真正的突破是數學,手機、系統設備是以數學為中心。」

任正非先生說的沒有錯,我們現在科技的進步,都是以數學為中心的,但我們此刻並沒有達到一個數學家集群的高度。

在5G出現的時候,我們可以說完全領先於世界了。

但任正非先生卻非常冷靜的說了這樣一番話:

「華為現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教學、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學的創新層面,尚未真正進入基礎理論研究。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的極限,而對大流量、低時延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所以啊!未來的中國還需要一大批數學人才,這也是為什麼數學家丘成桐先生會說這樣一番話:

「研究金融要學好數學,工程技術需要數學,生命科學研究需要數學,大數據的處理需要數學,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的密碼科學等也需要數學。只有不懂數學的人,才會講數學無用論。」

當然,有人會說,科技發展對我們普通人而言有什麼用,我們普通人接觸不到科技發展的領域啊!

其實不然!

你要知道,學好了數學,對於未來就業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比如大家都知道,我國在科學領域發展非常快,特別是在計算機技術領域有著極大的突破。

這也就意味著,只要數學學的好,那麼就不愁沒有高薪工作機會。

相關焦點

  • 楊振寧和李政道分道揚鑣,楊振寧評價:政道和我的差距在這點上
    眾所周知,楊振寧先生和李政道先生之間發生的事情,可以說是科學界最出名的公案了。 在1957年,兩人因為宇稱不守恆理論,從而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堪稱是科學界的雙子星。
  • 楊振寧跟李政道的故事人人皆知,如果只論學術成就,誰更高呢?
    楊振寧跟李政道之間的故事,可能是中國科學界最有名的公案了。兩人在1957年,因宇稱不守恆理論共獲貝爾物理學獎。而五年之後,楊振寧和李政道分道揚鑣,不但不再合作,還形同路人。那如果只論學術成就,誰更高呢?兩人分手之後,楊振寧又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論,比如楊-米爾斯理論,這個理論有多牛牛呢。楊振寧自己有一個評價:通常得諾貝爾獎的重要性,可以說那是10年之間最重要的物理的文章。
  • 楊振寧和霍金對比,誰的科學成就更高一些?
    引言: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這句話揭示了人出名之後會不由地引來一些麻煩。當然這些麻煩也並非全是消極的,例如名人之間的比較,科學家之間的比較。其中霍金就曾被拿出來和楊振寧進行比較,他們倆誰的科學成就更高一些呢?
  • 楊振寧與李政道決裂原因,與他嘲笑的《易經》一樣,都是中國文化
    但是卻沒有人發現,當年明明是與楊振寧教授一同獲得諾貝爾獎的李政道教授,似乎在國內卻完全像一個透明人一樣,根本沒能擁有與楊振寧教授相同的名氣和尊重度。兩個人也似乎從以前親密無間的合作夥伴成了分道揚鑣的陌生人。一個名利雙收,一個沉默隱忍。
  • 楊振寧跟李政道倆「基友」,為何互懟60年?原來是為了這種事
    楊振寧跟李政道之間的故事,可能是中國科學界最有名的公案了。兩人在1957年,因宇稱不守恆理論共獲貝爾物理學獎。而五年之後,楊振寧和李政道分道揚鑣,不但不再合作,還形同路人。對於這段恩怨,楊振寧和李政道都深以為憾,但各執一詞。楊振寧雖然認為和李政道友情的永久破裂是他一生的遺憾,但是他最先對外公開「事實真相」。
  • 楊振寧和李政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楊振寧:他數學能力略遜一籌!
    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人的名字很多人都知道,他們兩合作在1956年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從而在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且當時獲獎時,兩人都還是中國國籍,所以說,他們兩是最先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然而,後來大家都知道,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人分道揚鑣,沒有一起合作繼續創造更多更大的成就。
  • 同是諾貝爾獎項獲得者,為何楊振寧的名氣,遠大於李政道?
    值得一提的是,獲得諾貝爾獎項的有2位年輕人,分別是楊振寧和李政道,但如今人們再提及他們二人時,似乎說道更多的是楊振寧坊間流傳的小道消息時李政道不同意楊振寧發表論文時將自己的名字署名在前,他的在後。但顯然是子虛烏有,因為論文的名字多數是李政道在前的,但這種流言已經中傷了二人之間的關係。而後,和李政道關係更友好的一位作者傑裡米在《New Yorker》發表了一篇傾向於李政道的文章,又沒有經過李政道本人的前提下,二人徹底決裂。
  • 同是諾貝爾獎項獲得者,為何楊振寧的名氣,遠大於李政道?
    值得一提的是,獲得諾貝爾獎項的有2位年輕人,分別是楊振寧和李政道,但如今人們再提及他們二人時,似乎說道更多的是楊振寧,而不是李政道,有人知道是為什麼嗎?兩人曾經合作13年時間,關係想必是極好的,但在兩人一同獲得諾貝爾獎項之後,就開始分道揚鑣了,二人之間的關係也漸漸冷淡了。坊間流傳的小道消息時李政道不同意楊振寧發表論文時將自己的名字署名在前,他的在後。
  • 楊振寧與李政道的恩怨糾葛,諾貝爾獎到底誰的貢獻大?
    問題來由楊振寧與李政道之間的恩怨糾葛,一是關於文章的署名問題,誰排第一,誰排二,另一個是諾貝爾獎誰的貢獻大。楊振寧與李政道曾經親密無意,發現宇稱不守恆,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62年後關係惡化,原因有二。
  • 楊振寧與李政道失和之謎
    高深的學術分歧、百頁的探討論證都未給他們帶來任何嫌隙,偏偏落在論文最後、涉及名譽那幾個字的簡單署名卻將兩人推向了反目的境地,不能不讓人唏噓,即便走在人類前沿的科學終究也要敗給最世俗的利益紛爭。兩人對彼此的失和緘默多年,但各自不時透露的過往細節裡藏著些值得抽絲剝繭、破解迷局的痕跡。世人循跡站隊,不自覺成了一場漫長辯論的雙方。
  • 楊振寧和李政道的功勞之爭,為何大家都公認楊振寧是偉大科學家?
    說到楊振寧,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中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在物理學上的成就可以跟霍金、居裡夫人 等人相提並論,作為中國人,很是自豪。有人說楊振寧是二戰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因為楊振寧所處的時代,對於科學研究並非易事,但他仍能做出史詩級的成就,確實不易。不過,同為華裔的科學家,楊振寧和另一位科學家李政道,卻有著一段恩怨。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段故事。
  • 李政道與楊振寧恩怨始末
    他們是中國永遠的驕傲,但令人不解的是,此二人之後逐漸分道揚鑣,具體原因撲朔迷離,各有說辭。,再次合作1953年,李政道選擇去了哥倫比亞大學做助教,三年後,他成為了哥倫比亞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物理學教授。
  • 同樣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什麼人們只說楊振寧,卻從不提李政道?
    有人總結了原因,是因為楊振寧署名要在李政道之前,這惹火了李政道,看起來似乎楊振寧不講道理,但更可能是李政道的高級黑,因為李政道也不會是這樣小肚雞腸的人,而且也站不住腳,因為楊李在13年研究中,總共合作了37篇論文,除去有其他合作者的論文後剩下兩人合著23篇論文,李政道排名在前的22篇,楊振寧排名在前的只有一篇!
  • 楊振寧與李政道,本是親密的合作夥伴,為何會鬧到絕交的地步?
    但是,頒獎準備階段,楊振寧卻向主辦方提出,希望頒獎的時候能讓自己的夫人先進場,自己隨後跟進。也就是說,按照楊振寧的安排:自己和自己的夫人,是走在李政道一家人的前面的。這讓李政道感到很生氣:按英文名字首字母排列,明明是自己在前,為何現在卻成了楊振寧在前呢?況且,就連他的夫人都要壓自己一頭!
  • 楊振寧直言:李政道非常聰明卻有個缺陷,後來才沒有更大成就
    然而,後來大家都知道,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人分道揚鑣,沒有一起合作繼續創造更多更大的成就。之後楊振寧在物理學領域做得風聲水起,而李政道卻似乎沒有再做出更大的成就。這一切到底都是為什麼?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說說兩人之間發生的一些小事,以及後來為何會在學術上存在較大差距。01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人曾經都是西南聯合大學的學生,算是校友。
  • 楊振寧與李政道,本是親密的合作夥伴,為何卻永久絕交?
    那麼二人為何會絕交呢?其實,論起二人絕交的原因,雖一直沒有確切的證據,但大體是逃不過名利二字。楊振寧的物理之路楊振寧從小出生在一個充滿書香氣的家庭,他的父親曾經在美國留學,回國後先後在廈門大學、清華大學任教,可以說楊振寧基因裡就帶著學霸屬性。
  •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40年
    一九五七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因為「宇稱不守恆」理論的貢獻,成為率先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但兩人多年後交惡,於一九六二年形同陌路的決裂分手,不但國際科學界引以為憾,日後在返回中國大陸貢獻科學成就的各種場合,楊、李不合也成為中國科學發展上的一件陰影。而兩位當代中國大科學家的對撞起因,即在一篇經典性論文的排名先後問題,有關諾貝爾頒獎過程的不同待遇,也種下兩人心結。
  • 楊振寧回顧一生:和李政道決裂是最大遺憾(圖)
    [提要] 85歲高齡的楊振寧近日在鄭州參加活動,依然用1個半小時回顧了自己的一生。他稱讚李政道是自己最成功的合作者,引用蘇軾寫給兄弟的詩句來緬懷兄弟之情:「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此生未了因。」他表示與李政道決裂是今生最大的遺憾…  楊振寧翁帆情事曝光:那一年很特別(圖)  「今生最大遺憾:和李政道決裂」  早報記者石劍峰發自鄭州  楊振寧、翁帆夫婦是本屆全國圖書博覽會最受追捧的「明星」,昨天在「我的生活」演講中,雖然翁帆並未出現,但85歲高齡的楊振寧依然用1個半小時回顧了自己的一生
  • 楊振寧和李政道有著精彩的針鋒相對
    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因發現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一起登上諾貝爾獎的領獎臺,這讓億萬中國人吐氣揚眉。遺憾的是他倆後來因誰先提出宇稱不守恆決裂了,至於孰是孰非目前已經很難考證。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楊振寧和李政道多次訪問中國,並且對中國的科技發展戰略多次提出各自的寶貴建議和意見。他們的意見截然不同,卻各自有理有據、擲地有聲。楊振寧力挺應用科學的研究,李政道主張中國要重視基礎科學的研究。
  • 楊振寧與李政道:物理學界雙子星決裂始末
    兩篇論文中的第一篇《凝聚理論》署名為楊振寧在前,李政道在後,後一篇《格氣和伊辛模型》則相反。外人看來這算是公平了,可李政道卻因此不快,因為按國際慣例,都是按照姓氏英文首字母進行排序,並不存在地位上的差別。可楊振寧卻告訴李政道,他希望排在前面,因為他比李政道年長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