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之後,國人還有誰有望摘得諾貝爾獎?

2020-12-06 刁博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中國籍作家首次獲此殊榮。

在莫言之前,中國有著強烈的諾貝爾獎情結,一直苦苦盼著自己能夠拿一個諾貝爾獎,尤其是希望能夠拿到科學方面的諾貝爾獎。2015年,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也算是暫時了卻了心願。

能不能獲諾貝爾獎文學獎具有比較大的偶然性,在莫言獲得諾貝爾獎之前並沒有多少人看好他能夠獲獎。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和莫言獲獎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在屠呦呦獲得「美國的諾貝爾獎」拉斯克獎之前,並沒有多少人看好她,在國內她也和一些同行關係搞得比較遭,連院士都評不上。當屠呦呦獲得了2011年的拉斯克獎後,有一些人才意識到屠呦呦有可能拿到諾貝爾獎。2015年屠呦呦拿到了諾貝爾獎,業內人士並沒有覺得有什麼意外。屠呦呦之前拿到拉斯克獎為她後來拿到諾貝爾獎做了鋪墊,給人心理上做了緩衝,並沒有讓太多的人覺得她獲獎有很大的偶然性。

屠呦呦之後國內還會有誰獲得諾貝爾獎嗎?應該說,近些年來中國的科技實力在逐步提升,有一些成就已經達到了諾貝爾獎級別的程度,國內的一些科學家比如薛其坤、王貽芳等已經具備了摘取諾貝爾獎的實力。

清華大學的薛其坤教授發現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有望在未來的科技中產生大規模的應用,之前已經有幾項關於霍爾效應的研究摘得了諾貝爾獎。薛其坤的發現剛傳出去,楊振寧就盛讚這是諾貝爾獎級別的發現。薛其坤因此摘得諾貝爾獎,可以算得上是實至名歸。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王貽芳院士在大亞灣中微子實驗中發現了中微子新的震蕩方式,類似的工作也是有獲得諾貝爾獎的,王貽芳也因此獲得了獎金額達300萬美元基礎物理學突破獎這項大獎,足以見得這項成果的重要。王貽芳若是有一天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也不會讓人覺得意外。

除此之外,香港的盧煜明發明了無創產前胎兒基因檢測技術,該技術只需要採取孕婦靜脈中的幾毫升血液就可以對胎兒進行基因檢測。這項技術目前已經有了比較大規模的應用,並且檢測費用也在逐步降低。在此之前,需要通過羊水穿刺獲取胎兒的基因信息,這有可能導致胎兒流產。盧煜明的無創產前胎兒基因檢測技術將採取胎兒DNA信息時發生流產的可能性幾乎降低到了零。這項成果也是有望摘得諾貝爾獎的。

中國的科技曾經一窮二白,給國人帶來了很長時間的心理陰影。如今的中國已經不是幾十年前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不必再為自己的科技事業妄自菲薄。

相關焦點

  • 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每周一練答案: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的啟示
    【練習題】  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每周一練: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的啟示  屠喲喲這次獲得諾貝爾獎,在社會上有一次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由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你想到了什麼?  【參考答案】  在多數中國人內心深處,有一個揮之不去的諾獎情結。
  • 屠呦呦得諾獎中科院應該開心嗎?
    中國科學院更是想不到,它有一千多名院士,沒有人率先得獎,而屠呦呦,一位多次被拒絕在「院士」大門之外的女科學家,一無博士學位,二無出國留學經歷,三無「中科院院士」稱號的老人,卻得到了諾貝爾獎。中科院的院士們,你們是怎樣評選院士的?成了民間一個很大的問號。對中科院來說,要不就不承認屠呦呦的學術成就,要不就無法向國人交代。
  • 錢學森侄子錢永健,得諾貝爾獎之後,否認自己是中國人,過分嗎?
    2008年,錢永健所在的科研小組在對「綠色螢光蛋白」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進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消息傳出後中國內部也感覺非常的榮幸,畢竟錢永健也算是我們中國人的血脈,要知道在當時,莫言和屠呦呦還不曾獲得這樣的榮譽,所以很多的國人心中就認為錢學森的侄兒獲獎了,就等於中國人獲獎了,(也應了那句富在深山有遠親)。
  • 文靜女性屠呦呦:「三無」科學家,3次落選院士,85歲獲諾貝爾獎
    屠呦呦說:「青蒿素的發現是中國傳統醫學給人類的一份禮物。」想得諾貝爾獎太難了,全世界頂尖科學家一起競爭,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發現一起參評。然而獲獎難比登天的獎項,被一個「三無」科學家獲得了。屠呦呦,1930年出生。
  • 文靜女性屠呦呦:「三無」科學家,3次落選院士,85歲獲諾貝爾獎
    想得諾貝爾獎太難了,全世界頂尖科學家一起競爭,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發現一起參評。然而獲獎難比登天的獎項,被一個「三無」科學家獲得了。屠呦呦,1930年出生。獲得諾貝爾獎時,已經85歲高齡,身體也有些不能勞累,所以她不得不推掉在瑞典安排好的一些活動。國人聽到獲獎的消息後,激動自豪感油然而生。
  • 錢學森侄子錢永健,得諾貝爾獎之後,否認自己是中國人,過分嗎?
    2008年,錢永健所在的科研小組在對「綠色螢光蛋白」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進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消息傳出後中國內部也感覺非常的榮幸,畢竟錢永健也算是我們中國人的血脈,要知道在當時,莫言和屠呦呦還不曾獲得這樣的榮譽,所以很多的國人心中就認為錢學森的侄兒獲獎了,就等於中國人獲獎了,(也應了那句富在深山有遠親)。
  • 為什麼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獎卻沒被評上中科院院士?
    為什麼屠呦呦沒當上中科院院士?當人們這麼問的時候,透露出來的其實是對院士頭銜等一系列榮譽的盲目迷信與崇拜。 大眾總有一種認知習慣,喜歡把諾貝爾獎,中科院院士等等都圈在一起,每當談起一位科學家,這些榮譽就應該長長一串的跟在名字後面
  • 中科院研究員朱禎:20年內國人將獲諾貝爾獎
    第1頁:國內科學家自信20年內可摘諾獎第2頁:國內科學家自信20年內可摘諾獎   【來源:華夏時報】  國內科學家自信20年內可摘諾獎  ■深度提示  與中國成功申辦並將成功舉辦奧運會令國人自豪相比,正在不斷強大的中國尚無人獲得諾貝爾獎,這成為國人心中一個尚未解開的結
  •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專家:這是中國的實力和中醫藥的勝利
    屠呦呦:國家需要就必須持之以恆的把它做出來,應該有這種信念和信心,其中過程確實是非常曲折。  在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胡善聯看來,這次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將會帶動中醫藥的新一輪發展,還有很多植物藥值得進一步研究。  胡善聯:中醫藥的發展對全球有著很大的貢獻,現在中藥材也是全球比較重要的一種藥物,青蒿是一種,當然還有很多植物藥也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
  • 屠呦呦青蒿素能得諾貝爾獎,以錢學森的科學成就,為什麼沒得獎?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絕對是中國科學界的一件大事,可能各位有聽到各種傳聞,但我們認為屠呦呦以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是當之無愧的,尤其是對全球醫學界的貢獻與深受瘧疾肆虐影響的人們,都應該感謝當年為之付出努力的「屠呦呦們」。
  • 屠呦呦國人的驕傲
    2019年9月17日,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國勳章」。在9月份各大傳統媒體及自媒體的播報中,我們大眾才真正意義上對這位本土科學家有所了解。上世紀50年代(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藥學系(後更名「北京醫學院藥學系」),幾年的現代醫藥學習使她受益終生。1959年,(中國中醫)研究院為屠呦呦提供了兩年半脫產學習中醫藥的機會,使她掌握了豐富的中醫藥學知識,為後來發掘中醫藥寶庫奠定了堅實基礎。
  • [人民日報]屠呦呦讓我們自信更自省
    這個國慶,出現在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大屏幕上的一張「中國面孔」,讓國人振奮。北京時間10月5日,85歲的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獲頒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在發現青蒿素和治療瘧疾上的卓越研究,顯著降低了瘧疾患者死亡率,為促進人類健康和減少病患痛苦作出了無法估量的貢獻。諾獎既是對這一成就的褒獎,更是對科學家們智慧與心血的回報。而實驗室裡千迴百轉後柳暗花明那一刻的驚喜和滿足,或許也會比不曾奢求的榮譽更恆久。  作為中國大陸第一位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真正了結了多年以來國人的「諾獎情結」。
  • 中國內地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和莫言,再一次向他們致敬
    工作和事業中有各種各樣、各種級別的獎項,但全世界公認的最高獎只有一個——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是根據瑞典化學家、工程師諾貝爾的遺願,將其遺產作為基金,每年的利息作為獎金分成五份,獎勵每一年在物理學、化學、醫學與生理學、文學、和平事業有重大貢獻的全世界的突出人士,1969年增設經濟學獎。諾獎於1900年設立,至今共獎勵了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除和平獎由挪威評選頒發外,其他都有瑞典評選頒發。
  • 清華大學的薛其坤為啥有望摘得諾貝爾獎?
    每年的10月份是諾貝爾獎的開獎月,今年會有諾貝爾獎花落中國嗎?可能性不是很大。不過中國已經出現了有可能在未來拿到諾貝爾獎的成果,清華大學薛其坤發現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就是其中一例。霍爾在1938年去世,當時電子產業還沒有發展起來,霍爾沒有拿到諾貝爾獎。霍爾沒有想到的是,在他之後霍爾效應不僅在技術領域有了大範圍的應用,也引出了多個諾貝爾物理學獎。1980年,克裡青等人觀察到,在低溫及強磁場的情況下,霍爾效應表現出了量子化的特徵。這一發現使克裡青獲得了198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獲諾貝爾獎,如今卻不是院士
    而發現這青蒿特性的正是我國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屠呦呦。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曾被媒體報導稱為「三無科學家」。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原來答案就在她的名字中。1930年12月屠呦呦出生在浙江寧波,「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他的父親為她起名呦呦。任誰也不曾想到,多少年之後,屠呦呦會與這首詩結下不解之緣。2015年10月5日,這一天對祖國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天,對中醫學領域來說更是揚眉吐氣的一天。
  • 曾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為何評不上中國科學院院士?
    大多數人會把這些概念混為一談,比如:「中科院的院士是諾貝爾獎的有力競爭者。」或者「諾貝爾獎得主成為院士理所當然、綽綽有餘。」實則不然,因為我國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科學家屠呦呦女士,今年增選院士再次「落選」,此事引起了廣泛討論。大多數民眾都不明白,為何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如此艱難?
  • 莫言和屠呦呦獲諾貝爾獎時,為何很多人還沒有聽說過他們的名字?
    莫言和屠呦呦,這是國內培養出來的兩位諾貝爾獎得主。莫言得的是諾貝爾文學獎,屠呦呦得的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獲獎的消息傳來時,有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聽到他們的名字。這是他的作品能夠走出國門被諾貝爾獎認可的一個重要原因。屠呦呦獲諾貝爾獎之前,曾獲得過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獎,這也是國際同行對其成就的一項肯定。莫言、屠呦呦獲獎後,他們的名字在國內變得幾乎家喻戶曉,這是好事,起碼能夠體現出對作家、科學家的尊敬。在他們獲獎之前,他們的名字在公眾中其實也應該更響亮一些。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出爐,清華大學教授有望摘下物理學諾獎?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揭曉,社會關注度持續高漲。按照今年的諾獎頒布日程,將從10月5日頒布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開始,持續到12日頒布今年最後一項諾貝爾獎,將耗時5個工作日。Ric3位發現C肝病毒的科學家,摘得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攬下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之後,北京時間6日下午18時左右,瑞典皇家科學院又宣布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 中考作文素材:屠呦呦拿諾貝爾獎
    這兩天,面對來採訪的記者,她把兩本書擺在沙發上,推薦給他們,說:「你們想知道我的生平,這裡面講得很詳細了。」  兩本書裡,一本是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青蒿及青蒿素類藥物》,另一本是《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前者她學術研究常用,厚厚的卷冊已被翻得起了毛邊;後者則剛剛從柜子中取出,藏青色的皮質封面還蒙著薄薄的塵土。
  • 屠呦呦就獲得諾貝爾獎發表獲獎感言
    原標題:屠呦呦就獲得諾貝爾獎發表獲獎感言  新華網北京10月5日電 (記者王思北、吳晶) 「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青蒿素的發現是集體發掘中藥的成功範例,由此獲獎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