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獲諾貝爾獎,如今卻不是院士

2020-12-04 教育思享

2019年8月在北京大興,中國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落地建成,是中國的中醫藥科研平臺之一。

作為一種最廉價最普通的藥材,青蒿遍布中國各地,而就是這樣一株小小的青蒿卻被國家重視,並且為其特意建造青蒿素科研中心,這不可謂不令人驚訝。你想不到的是這普普通通的青蒿卻是治療瘧疾的最佳藥物。

而發現這青蒿特性的正是我國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屠呦呦。

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曾被媒體報導稱為「三無科學家」。

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原來答案就在她的名字中。

1930年12月屠呦呦出生在浙江寧波,「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他的父親為她起名呦呦。任誰也不曾想到,多少年之後,屠呦呦會與這首詩結下不解之緣。

2015年10月5日,這一天對祖國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天,對中醫學領域來說更是揚眉吐氣的一天。原來在不久前,屠呦呦以中醫為本在植物青蒿裡提取出了全新的抗瘧藥——青蒿素,而屠呦呦因為這一貢獻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了中國醫學領域第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

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因為傳統的氯喹對瘧疾產生的作用逐漸失效瘧疾成為了人類最頭疼的疾病之一,沒有任何藥物能夠根治這一疾病。病死率極高的瘧疾就如同死神一樣慢慢地收割著人類的生命。面對這種狀況,各國紛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發抗瘧藥物,但幾十年來每一次試驗都鎩羽而歸,直到屠呦呦從青蒿裡面提取出青蒿素,困擾世界半個多世界的難題才被解開。

青蒿素是屠呦呦獻給祖國的一份大禮,同時也是中醫藥獻給世界的一份大禮。

幾十年的奮鬥鑽研,屠呦呦以青蒿素成為醫學奇蹟。

1969年,屠呦呦擔任中藥抗瘧研究組組長帶領團隊開始了抗瘧藥物的研究。沒有和世界其他國家一樣,屠呦呦相信中醫學是世界上最完整、最淵博的醫學,中醫完全可以醫治瘧疾這一頑疾。四十多年來,屠呦呦帶領團隊查古籍,閱古方,訪中醫,走遍大江南北,匯集編寫了近千種治療瘧疾的藥方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屠呦呦雖然是中醫,但她相信正確的老藥方一定經得起科學檢驗的推敲,一定是有跡可循的。屠呦呦仔細研究每一帖藥方,並從科學的角度加以驗證,千種藥方,千次試驗,雖然每一次都是鎩羽而歸,但每一次的失敗也激發了屠呦呦不服輸不向苦難低頭的勇氣和毅力。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這是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中治療瘧疾的一項記載。這一方法給予了屠呦呦新的思路,敏銳的她立即以開展科學檢驗。她通過改用低沸點溶劑的提取手段成功提取了青蒿素,事實證明青蒿素果真對治療瘧病有奇效。

中國醫學是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結晶,是取之不盡的偉大寶庫,屠呦呦以中醫為本,輔以科學檢驗,兩者有機結合成功研製出了震驚世界的醫學寶藥。

從不停下前進的步伐,從不抬起高傲的頭顱,「科研不是為了爭名奪利。」

在科研路上屠呦呦敢為人先,面對苦難時屠呦呦用自己數年來不懈的努力加以攻克,而當功成名就、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屠呦呦反而「沉潛」了起來。既沒有憑藉媒體大肆宣揚自己,也沒有向國家索要自己榮譽,一切和平常一樣,這位年近90歲的中醫學家仍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上。

對此她只是說:「得獎、出名都是過去的事情,我們要好好幹活。」一番樸素的話語遮蓋不住屠老心裡的光芒,這位名譽全球的科學家不僅沒有停下現在的腳步,反而不向歲月低頭,仍然以一往直前的精神激勵著自己,同時也在激勵著我們。

潤物細無聲,新生代才是祖國的未來。

心有擔當、淡泊名利,屠呦呦同時也將這種精神貫徹到了教育事業當中。2016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以全部獎金設立了「屠呦呦醫藥人才獎勵基金」,用以激勵和幫助更多的年輕的醫學新秀參與到中國中醫藥偉大科研當中。

在她身上,人們看到了她在科研道路上的執著,對科研事業的投入,對名利的淡泊,和對祖國的熱愛。

相關焦點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獲諾獎 打了中國院士制度的臉?
    屠呦呦獲獎是中醫的勝利?「三無科學家」獲獎是是打了中國院士制度的臉?各種評論接踵而至。小編節選了部分網友評論,整理如下:【零突破意義重大】雲淡風清飛翔中:恭喜中國諾獎自然科學第一人趙克勤:贊第一個完全在中國本土實現的自然科學諾貝爾獎雲淡風清有夢想516:屠呦呦!
  • 從三無科學家到諾貝爾獎,屠呦呦是如何在沉默中爆發的
    屠呦呦,這個名字在2015年10月之前,少有人知道。但在這之後,卻名冠中外,譽享全球。2015年10月,屠呦呦因發現了治療瘧疾的青蒿素,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我國首個獲得科學類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也是首個獲得科學類諾貝爾獎的本土科學家。
  • 「三無」科學家:89歲屠呦呦,斬獲諾貝爾獎,卻不是院士
    說到諾貝爾獎項,身為中國人,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莫言和屠呦呦。他們兩個一個在文學方面大獲成功,一個則是在醫藥科學方面受到全世界的認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雖然屠呦呦以高齡研究青蒿素,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但是她實際上只是一個「三無」科學家,既不是博士學位,也沒有院士頭銜和留洋學習背景。一般來說,能夠拿到諾貝爾獎的都是行業內的頂尖人才,那麼屠呦呦究竟為什麼不是院士呢?
  • 屠呦呦拯救數百萬人,為何始終與院士無緣?還被戲稱三無科學家
    有這樣一個人,她畢生致力於研究,歷經重重困難,終於找到青蒿素,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她是諾貝爾獎獲得者,成就這麼高,但她從來沒有和院士在一起過,這其中,隱藏的原因是什麼?這個人是屠呦呦。對於許多研究者來說,他們畢生致力於獲得理想的研究結果。同時,他們也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得到公眾的認可。
  • 獲諾貝爾獎、最高科技獎,屠呦呦為何當不了院士?答案非網絡所言
    最近,中國中醫科學院和上海醫科大學聯合開展的以屠呦呦命名的「高層次中醫人才培養試點專項」,即「屠呦呦」辦已經開班招生。再次讓屠呦呦走到公眾面前,尤其是對她為何不是中科院院士感到疑惑。屠呦呦先生,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她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製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 獲諾貝爾獎、最高科技獎,屠呦呦為何當不了院士?答案非網絡所言
    最近,中國中醫科學院和上海醫科大學聯合開展的以屠呦呦命名的「高層次中醫人才培養試點專項」,即「屠呦呦」辦已經開班招生。再次讓屠呦呦走到公眾面前,尤其是對她為何不是中科院院士感到疑惑。青蒿素是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雖然我國現在很少有瘧疾發生,但在非洲等落後地區,瘧疾是致死率非常高的疾病,屠呦呦先生發現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2011年9月,屠呦呦先生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34; 。
  • 屠呦呦不是院士,但在我們心裡早已勝過院土
    屠呦呦不是院士但在我們心中早已勝過院士2019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了院士增選名單,沒有2015年度就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並沒有出現在兩院院士增補名單中。屠呦呦沒有選上院士,但在國人的心裡早已勝過院士。
  • 這個中國女人獲諾貝爾獎,比肩愛因斯坦:做減法的人生有多高級
    屠呦呦,早就是中國的驕傲。她提取青蒿素,救瘧疾患者於危難。她的發現走向世界,獲得諾貝爾獎。但這一回,屠呦呦不僅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亞洲唯一入選的科學家,更是整個科學領域唯一在世的候選人。而屠呦呦似乎對這一切很淡定,有幾回拿獎都沒親臨現場,採訪更是幾乎拒絕,盛名對她的生活似乎也沒有影響,她曾說:「諾獎獎金還不夠在北京買半個客廳。」
  • 文靜女性屠呦呦:「三無」科學家,3次落選院士,85歲獲諾貝爾獎
    :「青蒿素的發現是中國傳統醫學給人類的一份禮物。」想得諾貝爾獎太難了,全世界頂尖科學家一起競爭,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發現一起參評。然而獲獎難比登天的獎項,被一個「三無」科學家獲得了。屠呦呦,1930年出生。獲得諾貝爾獎時,已經85歲高齡,身體也有些不能勞累,所以她不得不推掉在瑞典安排好的一些活動。國人聽到獲獎的消息後,激動自豪感油然而生。
  • 文靜女性屠呦呦:「三無」科學家,3次落選院士,85歲獲諾貝爾獎
    屠呦呦說:「青蒿素的發現是中國傳統醫學給人類的一份禮物。」想得諾貝爾獎太難了,全世界頂尖科學家一起競爭,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發現一起參評。然而獲獎難比登天的獎項,被一個「三無」科學家獲得了。屠呦呦,1930年出生。
  • 屠呦呦能獲諾貝爾獎,為何評不上中科院院士?是不夠格嗎?
    推薦語:對於屠呦呦女士,袁隆平先生這樣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科研者我們心裡是萬分感激的,屠呦呦女士的青蒿素拯救了無數被瘧疾折磨的病患,讓他們可以健健康康地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袁隆平先生在雜交水稻上的貢獻就更不用多說了,沒有他的科研成果,又怎麼能夠提高水稻的產量
  • 屠呦呦為什麼不是中科院院士?
    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個在中國本土進行科學研究而榮獲諾貝爾獎的中國科學家;2019年,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國勳章;BBC將她列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候選人之一,與居裡夫人、愛因斯坦和圖靈並列。
  • 趙忠賢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分別以超導和青蒿素為顯著成就
    1月9日,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我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因發現、提取抗瘧藥物青蒿素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共同獲得此項殊榮。屠呦呦的獲獎,也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首次授予女性科學家。
  • 英國人拍的短片:為何僅展示屠呦呦獲獎感言對家人的感謝?
    我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獲得國家勳章,習近平主席親自為她頒獎。2015年,在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生理學或者醫學獎後,英國普樂派樂衛視為屠呦呦專門拍攝了一個短片,介紹了屠呦呦發明青蒿素的艱辛歷程,裡面還有屠呦呦獲獎感言的畫面。
  • 中國81歲屠呦呦獲被稱諾貝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
    屠呦呦,一個因特別而好記的名字,屬於一位年過80的中國女藥學家。這位發現了治療抗瘧病藥物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如今出現在了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名單上。就在20天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預言性地公開指出,非院士的屠呦呦和另外一位中醫科學家值得獲得諾貝爾獎。
  • 兩院院士增選正式啟動,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這次有機會嗎?
    比如說清華大學曾經最年輕的博導顏寧,如今已經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這麼多的頭銜,是否能夠讓她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外界關心的話題之一。另外,我國還有一位著名的候選人物,引起大家的關注。這位人物,就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這是一個非常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因為按照兩院院士的評選制度,超過65歲的科學家,原則上不再推薦。
  • 屠呦呦曾多次落選院士 被稱為三無科學家
    核心提示:中國的女醫藥學家製造了青蒿素,治瘧疾和寄生蟲病,而且經歷過190次的失敗,最後成功。她多次落選院士,稱為三無的科學家,所以人民日報說,要發表文章說,獲獎公平嗎?
  • 曾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為何評不上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普通民眾眼裡,科學的頂端無非是那幾個名詞,「諾貝爾」「院士」「中科院」「長江學者」。大多數人會把這些概念混為一談,比如:「中科院的院士是諾貝爾獎的有力競爭者。」或者「諾貝爾獎得主成為院士理所當然、綽綽有餘。」實則不然,因為我國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科學家屠呦呦女士,今年增選院士再次「落選」,此事引起了廣泛討論。
  • 屠呦呦: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
    新華網記者 羅布·順巴姆攝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等人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中國科協電賀屠呦呦獲諾獎   新華網北京10月5日電(記者王思北、吳晶)「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 屠呦呦:不是兩院院士的諾獎得主,被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
    直到現在,屠呦呦教授都不是中國兩院的院士。她沒有留洋背景,不是博士,發表的論文數量也不夠。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這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