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

2020-12-05 人民網教育

原標題:屠呦呦: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

  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的大屏幕顯示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的科研成果。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5日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另外兩名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新華網記者 羅布·順巴姆攝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等人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中國科協電賀屠呦呦獲諾獎

  新華網北京10月5日電(記者王思北、吳晶)「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青蒿素的發現是集體發掘中藥的成功範例,由此獲獎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這是5日晚間,剛剛摘取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通過前往看望她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向外界表達的獲獎感言。

  2015年10月5日北京時間17時30分,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另外兩名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當晚,受有關黨和國家領導人委託,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和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尚勇前往屠呦呦家中表示祝賀。

  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對屠呦呦獲獎的賀辭中表示,屠呦呦的獲獎,表明了國際醫學界對中國醫學研究的深切關注,表明了中醫藥對維護人類健康的深刻意義,展現了中國科學家的學術精神和創新能力,是中國醫藥衛生界的驕傲。

  據介紹,屠呦呦1930年出生於寧波,多年來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目前擔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2011年時,國際醫學大獎——美國拉斯克獎曾將其臨床醫學研究獎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治療瘧疾的藥物,在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這個旨在表彰醫學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醫生和公共服務人員的大獎,是生物醫學領域僅次於諾貝爾獎的一項大獎。

  記者了解到,瘧疾是世界性傳染病,每年感染數億人,並導致幾百萬人死亡。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科研條件極為艱苦的環境下,屠呦呦團隊與國內其他機構合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並從《肘後備急方》等中醫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世界數億人因此受益。目前,一種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複方藥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準治療方案。

  「聽到這個消息感到非常振奮,衷心地祝賀屠呦呦首席研究員獲得2015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說,屠呦呦多年艱苦奮鬥、執著地進行科學研究,圍繞國家需求,克服困難、一絲不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這是黨和政府關心中醫藥、重視中醫藥、支持中醫藥發展取得的結果;是舉國體制、針對中醫藥工作全國一盤棋取得的勝利,是全國科技工作者、科學家群體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中醫藥為人類做出的新的貢獻。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 專家:這是中國的實力和中醫藥的勝利
    【導讀】李克強總理致信祝賀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發表獲獎感言: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央廣財經評論》本期關注:中國的實力和中醫藥的勝利。  央廣網北京10月6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導,「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青蒿素的發現是集體發掘中藥的成功範例,由此獲獎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這是昨晚剛剛摘取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向外界表達的獲獎感言。
  • 屠呦呦就獲得諾貝爾獎發表獲獎感言
    原標題:屠呦呦就獲得諾貝爾獎發表獲獎感言  新華網北京10月5日電 (記者王思北、吳晶) 「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青蒿素的發現是集體發掘中藥的成功範例,由此獲獎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
  • 中醫藥科技創新的優秀代表屠呦呦
    中醫藥科技創新的優秀代表屠呦呦她60多年致力於中醫研究實踐,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了青蒿素,解決了長期困擾的抗瘧治療失效難題,為中醫藥科技創新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屠呦呦,1930年12月生,浙江寧波人,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從中醫古籍《肘後備急方》中得到啟發,創建了低溫提取青蒿抗瘧有效成分的方法,並最終發現了青蒿素,為人類帶來了一種全新結構的抗瘧新藥,標誌著人類抗瘧步入新紀元。
  •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 和中醫沒關係?
    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為在創製新型抗瘧藥青蒿素上的貢獻,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青蒿素來源於傳統中藥青蒿,但是有一種聲音認為,青蒿素研究和中醫沒有關係。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青蒿素是什麼?
  • 屠呦呦瑞典演講:我們為何選擇青蒿素?
    新華網北京12月8日電 諾貝爾獎得主、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7日在瑞典卡羅琳醫學院進行了主題講座,講述了她的團隊如何從中醫藥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從而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  在當天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主題講座上,屠呦呦用中文進行了名為《青蒿素的發現:傳統中醫獻給世界的禮物》的主題演講。  她介紹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極為艱苦的科研條件下,屠呦呦團隊與中國其他機構合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並從《肘後備急方》等中醫藥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全球數億人因這種「中國神藥」而受益。
  • 屠呦呦:「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把中醫藥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丨...
    「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中國獲獎者屠呦呦的感言,讓中醫藥站上世界最高、最大的舞臺。「青蒿素的發現只是發掘中醫藥寶庫的一種模式,繼承與發揚中醫藥有多種模式和途徑,需要中醫藥工作者努力探索,創新前進。」憑藉青蒿素成為諾貝爾獎獲獎者的屠呦呦說。如今,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仍奔忙於實驗室,與時間賽跑,「讓論文變成藥」。
  • 屠呦呦獲獎啟示:傳統中醫醫學應與現代科技更多交叉
    東方網11月12日消息:中醫藥是中國送給世界的禮物——屠呦呦因青蒿素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之後,中醫藥寶庫再次舉世矚目。日前在科技館舉行的上海科普大講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陳凱先建議,傳統中醫醫學應和現代科技儘可能實現多學科交叉。
  • 致敬巾幗之星|屠呦呦:一株濟世草,一顆報國心
    她就是時年89歲的屠呦呦。2019年6月17日,「屠呦呦團隊青蒿素新進展」衝上微博熱搜榜,屠呦呦團隊向全世界宣布,新一代青蒿素抗瘧組合對抗藥性瘧原蟲取得顯著療效,同時,在 「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症」方面取得新進展,這些研究成果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內外權威專家的高度認可。
  • 屠呦呦講述中國科學家探索故事 稱讚中醫藥是偉大寶庫
    7日,屠呦呦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演講。劉仲華攝【環球時報駐瑞典特派記者 劉仲華 李玫憶】當地時間7日是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抵達瑞典的第三天。按照慣例,該獎項得主於10日頒獎典禮之前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舉行諾貝爾演講。屠呦呦在7日的演講中稱青蒿素的發現是中醫給世界的禮物,強調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對全體中國科學家團隊的嘉獎和鼓勵。
  • 越南戰爭瘧疾肆虐,胡志明求援中國,屠呦呦受命研發青蒿素
    屠呦呦女士因為成功研發青蒿素,在2015年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前些天屠呦呦團隊又公布了重大消息,他們在瘧疾抗藥性的問題上又斬獲勝利,這也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因為如果瘧疾對青蒿素形成抗藥性,這就意味著瘧疾將無藥可救,而屠呦呦團隊攻克了這一難題。
  • 青蒿素研究中心在京奠基!將助力屠呦呦團隊研究
    「青蒿素是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2015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登上了諾貝爾獎領獎臺時這麼說。如今,為了助力中國的青蒿素研究,一座研究中心工程即將誕生。今天(8月29日)上午,由北京建工承建的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科技園一期工程青蒿素研究中心舉行奠基儀式,工程建成後,將為屠呦呦領銜的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提供更加堅實的科研條件和後備保障基礎。北京時間2015年10月5日,對中國科學界來說,是一個值得銘記對日子。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獲諾貝爾獎,如今卻不是院士
    2019年8月在北京大興,中國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落地建成,是中國的中醫藥科研平臺之一。作為一種最廉價最普通的藥材,青蒿遍布中國各地,而就是這樣一株小小的青蒿卻被國家重視,並且為其特意建造青蒿素科研中心,這不可謂不令人驚訝。
  • 趙忠賢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分別以超導和青蒿素為顯著成就
    1月9日,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我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因發現、提取抗瘧藥物青蒿素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共同獲得此項殊榮。屠呦呦的獲獎,也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首次授予女性科學家。
  • 「藥神」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究竟值多少錢?
    6月17日早間,新華社發文稱,屠呦呦及其團隊經過多年攻堅,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於近期提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切實可行治療方案,並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症」「傳統中醫藥科研論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進展,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內外權威專家的高度認可。
  • 屠呦呦國人的驕傲
    2019年9月17日,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國勳章」。在9月份各大傳統媒體及自媒體的播報中,我們大眾才真正意義上對這位本土科學家有所了解。上世紀50年代(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藥學系(後更名「北京醫學院藥學系」),幾年的現代醫藥學習使她受益終生。1959年,(中國中醫)研究院為屠呦呦提供了兩年半脫產學習中醫藥的機會,使她掌握了豐富的中醫藥學知識,為後來發掘中醫藥寶庫奠定了堅實基礎。
  • 第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一株小草改變世界改革...
    2015年12月,在瑞典的諾貝爾獲獎者演講臺上,出現了中國本土科學家的身影,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終身研究員屠呦呦成為我國第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瘧疾曾是威脅人類健康的最大殺手之一。上世紀60年代,由於瘧原蟲對奎寧類藥物產生抗藥性,使得全世界2億多瘧疾患者面臨無藥可治的局面,死亡率急劇上升。尋找有效的抗瘧藥,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難題。
  • 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到底有多大價值?
    青蒿素的來歷1972年,屠呦呦成功分離出青蒿素,在我國醫學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一發現,救了幾百萬瘧疾患者的命,讓屠呦呦成為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而青蒿素對於世界瘧疾防控,意義重大。過去20餘年間,青蒿素聯合療法在全球瘧疾流行地區廣泛使用。每個療程僅需幾美元的青蒿素抗瘧藥價格,是疫區集中的非洲廣大貧困地區人群的福音。據世衛組織不完全統計,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每年治療患者上億人。
  • 屠呦呦,踐行科學家精神的楷模
    屠呦呦,不僅是巾幗楷模,更成為中國科學家精神的符號,「蘊含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作、育人的高尚品格匯聚成的科學家精神,引導青少年理解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鼓勵他們繼承敢於創新、愛國奉獻的優良傳統和愛國之心,為祖國的文化傳承和科技發展努力學習、拼搏奮進」。  屠呦呦獲諾獎的理由是「有關瘧疾新療法的發現」。她為世界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抗瘧藥,這個藥就是從中醫藥裡集成發掘出來的青蒿素。
  • 屠呦呦獲獎感言: 青蒿素,人類徵服疾病的一小步
    青蒿素的發現,則是中國傳統醫學贈予人類的瑰寶。在研究最困難、最關鍵的時刻,我在傳統中醫文獻裡面找到新的靈感和想法。傳統中醫在過去很多個世紀服務於中國和亞洲人民。毫無疑問,對傳統醫學的繼續探索和發揚,會給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良藥。我呼籲大力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對中國以及其他傳統醫學的研究,使他們最大程度地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