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瑞典演講:我們為何選擇青蒿素?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12月8日電 諾貝爾獎得主、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7日在瑞典卡羅琳醫學院進行了主題講座,講述了她的團隊如何從中醫藥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從而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

  在當天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主題講座上,屠呦呦用中文進行了名為《青蒿素的發現:傳統中醫獻給世界的禮物》的主題演講。

  她介紹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極為艱苦的科研條件下,屠呦呦團隊與中國其他機構合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並從《肘後備急方》等中醫藥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全球數億人因這種「中國神藥」而受益。

  屠呦呦說,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在幾千年的發掘中,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應該努力發掘,加以提高,從而造福人類。

  屠呦呦說:「青蒿素正是從這一寶庫中發掘出來的。通過抗瘧藥青蒿素的研究歷程,我深深的感到中西醫藥各有所長,兩者有機結合、優勢互補,都具有更大的開發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她還在演講中表示,在青蒿素抗藥性傳播到高感染地區之前,遏制和消除抗藥性的機會其實十分嚴峻,遏制青蒿素抗藥性的任務迫在眉睫。

  屠呦呦在演講中提到:「大自然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資源,醫藥學研究者可以從中開發新藥。中醫藥從神農嘗百草開始,在幾千年的發掘中,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對自然資源的藥用價值已經有所整理歸納。通過繼承發揚、發掘提高,一定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從而造福人類。」

  她還感謝了共同努力奮鬥的國內外同事和同行,並呼籲進行更多抗瘧研究。(新華社記者付一鳴、和苗,編輯趙菁菁、唐霽,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

 

相關焦點

  • 屠呦呦諾獎報告演講全文
    屠呦呦瑞典演講現場屠呦呦瑞典演講現場屠呦呦瑞典演講現場屠呦呦瑞典演講現場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已經抵達瑞典並將於10日出席諾貝爾頒獎典禮。當地時間12月7日下午(北京時間7日晚),屠呦呦在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用中文做題為《青蒿素的發現 中國傳統醫學對世界的禮物》的演講,由翻譯進行同聲傳譯。  屠呦呦在演講中說:「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從這一寶庫中發掘出來的。通過抗瘧藥青蒿素的研究經歷,深感中西醫藥各有所長,二者有機結合,優勢互補,當具有更大的開發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 屠呦呦獲頒諾貝爾醫學獎 瑞典國王為其頒獎
    北京時間昨晚11點30分左右,2015年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音樂廳隆重舉行。今天凌晨零點12分,屠呦呦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證書。當天,包括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在內的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以及經濟學獎得主共10人獲頒各自獎項。  ■解讀·諾貝爾獎為何授予屠呦呦?  諾獎評委:她的經歷獨一無二  為何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
  • 屠呦呦: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
    原標題:屠呦呦: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   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的大屏幕顯示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的科研成果。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5日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另外兩名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 屠呦呦講述中國科學家探索故事 稱讚中醫藥是偉大寶庫
    7日,屠呦呦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演講。劉仲華攝【環球時報駐瑞典特派記者 劉仲華 李玫憶】當地時間7日是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抵達瑞典的第三天。按照慣例,該獎項得主於10日頒獎典禮之前在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舉行諾貝爾演講。屠呦呦在7日的演講中稱青蒿素的發現是中醫給世界的禮物,強調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對全體中國科學家團隊的嘉獎和鼓勵。
  •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
    此時,這位父親並不知道,他的女兒將在未來從大自然裡一種名叫「青蒿」的植物中,提取出青蒿素,成為瘧疾的剋星,拯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屠呦呦被任命為這個項目的中醫研究院科研組長。2011年9月,屠呦呦由於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創製了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
  • 屠呦呦向諾貝爾博物館贈書 記載青蒿素發現歷程
    昨天,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屠呦呦抵達諾貝爾博物館。新華社發  京華時報訊 昨天,「諾貝爾周」拉開帷幕。包括2015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在內的10位諾獎得主已陸續抵達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 屠呦呦獲獎感言: 青蒿素,人類徵服疾病的一小步
    青蒿素的發現和中醫的饋贈屠呦呦 演講英文稿發表於2011年Nature Medicine;由知社學術圈獨家編譯Joseph Goldstein 在本期 Nature Medicine受臨床療效的鼓舞,我們轉向分離提純抗瘧的有效成分。1972年,我們找到了這個熔點在156-157度的無色的晶體,C15H22O5,將其命名為青蒿素。青蒿素的發現和揭示,是我們研究進展的第一步。我們隨即轉向第二步,發明和創造,將這個大自然的分子變為藥物。
  • 中科院院士陳新滋談屠呦呦青蒿素研究:中藥「大寶庫」值得探索
    接受採訪時,談及日前因在青蒿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而備受關注的藥學家屠呦呦(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陳新滋表示,新進展的取得,「印證了認真踏實、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陳新滋。南都記者 陳輝 攝身為國際知名的有機化學家,陳新滋將中藥(包括植物、動物、礦物等)形容為一個「大寶庫」,其中不但有很多寶物,還有更多人們尚未掌握的奇珍異寶。
  • 屠呦呦的先進事跡走進了中學校園
    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雙氫青蒿素,以證實其羥(基)氫氧基族的化學結構,但當時她卻不知道自己合成出來的這種化學物質以後被證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還要強得多。青蒿素出口到非洲,被非洲人們稱為「中國神藥」。中國領導人訪問非洲時,青蒿素是必備的禮物。
  • 屠呦呦在解決的「青蒿素耐藥」是什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6月17日,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 青團含有青蒿素?別被騙了,讓屠呦呦獲獎的青蒿素並非提取自青蒿
    青蒿的誤會因為屠呦呦憑著青蒿素拿下諾貝爾獎之後,青蒿素就成了熱詞,誰都想來蹭一把熱度,而最為迷惑人的就是號稱含有青蒿素的青團了。且不說製作青團的材料是艾蒿,不是青蒿。就算是青蒿吧,也是沒有青蒿素,因為青蒿素來自於黃花蒿。黃花蒿微微濃烈,一般人不太能接受,如果製成吃食,更沒有多少人能下得了口了。
  • 屠呦呦 低調的「青蒿素之母」
    年度人物 屠呦呦  推介詞:2015年10月5日,85歲的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本土中國人。屠呦呦接受採訪時說,是否得獎已經「無所謂」,也不在意是不是「三無教授」。「我是搞醫藥衛生的,就為了人類健康服務,最後藥做出來了,就是一件欣慰的事。」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獲諾貝爾獎,如今卻不是院士
    2019年8月在北京大興,中國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落地建成,是中國的中醫藥科研平臺之一。作為一種最廉價最普通的藥材,青蒿遍布中國各地,而就是這樣一株小小的青蒿卻被國家重視,並且為其特意建造青蒿素科研中心,這不可謂不令人驚訝。
  • 「藥神」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究竟值多少錢?
    6月17日早間,新華社發文稱,屠呦呦及其團隊經過多年攻堅,在「抗瘧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於近期提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切實可行治療方案,並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症」「傳統中醫藥科研論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進展,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內外權威專家的高度認可。
  • 「四史」關鍵詞|一輩子專注青蒿素研究的屠呦呦是如何做的?
    Campbell、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和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分享了此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獲獎的理由是「有關瘧疾新療法的發現」,她設計出一套提純方法製成青蒿素,這種活性藥物被譽為「拯救2億人口」的發現。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第一位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女科學家。
  • 屠呦呦不是院士,但在我們心裡早已勝過院土
    屠呦呦不是院士但在我們心中早已勝過院士2019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了院士增選名單,沒有2015年度就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並沒有出現在兩院院士增補名單中。屠呦呦沒有選上院士,但在國人的心裡早已勝過院士。
  • 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到底有多大價值?
    據新華社消息,屠呦呦團隊的青蒿素抗藥性研究取得新進展!簡而言之,瘧原蟲產生抗藥性的難題解決了,並且困擾人類多年的紅斑狼瘡有望能治癒!昨天上午,「屠呦呦團隊」的新研究進展訊息一經公布,多方媒體競相報導,話題熱度如火箭般躥升。
  • [人民日報]屠呦呦讓我們自信更自省
    這個國慶,出現在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大屏幕上的一張「中國面孔」,讓國人振奮。北京時間10月5日,85歲的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獲頒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在發現青蒿素和治療瘧疾上的卓越研究,顯著降低了瘧疾患者死亡率,為促進人類健康和減少病患痛苦作出了無法估量的貢獻。諾獎既是對這一成就的褒獎,更是對科學家們智慧與心血的回報。而實驗室裡千迴百轉後柳暗花明那一刻的驚喜和滿足,或許也會比不曾奢求的榮譽更恆久。  作為中國大陸第一位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真正了結了多年以來國人的「諾獎情結」。
  • 屠呦呦團隊新發現:青蒿素對治療紅斑狼瘡也有獨特療效
    然而在今年的4月26日,也就是第12個世界防治瘧疾日,國際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屠呦呦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屠呦呦團隊針對青蒿素產生的抗藥性問題提出了新的治療方案:一是適當延長用藥時間,由三天療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療法;二是更換青蒿素聯合療法中已產生抗藥性的輔助藥物。
  • 屠呦呦再獲大獎!一文讀懂:神藥青蒿素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
    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0月22日公布2019年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研究獎獲獎名單,共3人獲獎,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屠呦呦。 此前,屠呦呦先後拿下多項大獎:2011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而獲得拉斯克醫學獎。